王姐的业务(十二)(142)-《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王姐的业务(十二)

  存单复印件被刘姐紧紧攥在手里,指关节用力得发白,几乎要将那张薄薄的纸嵌入掌心。她的眼睛死死盯着上面的数字和名字——“张德福”、“捌万元整”,巨大的震惊和狂喜在她脸上激烈地翻涌,冲垮了方才歇斯底里的绝望。她猛地抬头,看向王姐,嘴唇剧烈地哆嗦着,喉咙里发出意义不明的“嗬嗬”声,似乎想说什么,感激、疑惑、甚至残留的怨怼,最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王姐没有看她。她脸上依旧是那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沉寂,仿佛刚才递过去的不是一笔救命的巨款,而只是一块沉重的砖头。她只是极其缓慢地、固执地抬起那只沾满油污和新鲜血渍的手,用同样肮脏的袖口,一遍又一遍,用力地擦拭着自己的脸颊。粗糙的布料摩擦着皮肤,留下更深的污痕,她却浑然不觉,仿佛要把这一天、这一月、这一年乃至更久远的沉重和污秽,都生生从脸上搓掉。

  小辉站在一旁,眼睛瞪得溜圆,看看母亲,又看看刘姨手中那轻飘飘又沉甸甸的纸片,再看看母亲脸上那近乎自虐般的擦拭动作。少年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一种复杂的、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情绪在胸腔里横冲直撞——是震惊于母亲竟知道这钱的藏处?是愤怒于刘姨方才的辱骂?还是……一种更深沉的、为母亲感到的尖锐疼痛?他想冲过去拉住母亲的手,想喊她别擦了,却像被钉在原地,喉咙哽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刘姐终于从巨大的冲击中找回了一丝神智,她像攥着救命稻草一样把存单和账本死死抱在怀里,语无伦次地对王姐说:“……钱……老王有救了!我……我这就去银行!这就去!”她甚至忘了道谢,也忘了方才自己刻毒的咒骂,转身就跌跌撞撞地朝着街口跑去,背影仓皇又急切,仿佛晚一秒,那纸上的数字就会消失。

  窄巷里瞬间只剩下王姐和小辉。夕阳彻底沉了下去,只在天边留下几抹暗沉的紫红,像凝固的血痕。垃圾堆的馊味在暮色中更加浓烈刺鼻。

  王姐终于停下了擦拭的动作。她放下手臂,袖口上黑红交加,一片狼藉。她看了看自己伤痕累累、布满油污和血口的手,又抬头望向刘姐消失的街口方向,眼神空洞,没有任何波澜。然后,她转过身,动作有些迟缓地弯下腰,开始收拾刚才翻找时弄得更乱的那堆垃圾。她把压扁的纸箱勉强立起来,把散落的碎玻璃小心地拢到墙角,动作机械、笨拙,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

  “妈……”小辉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巨大的茫然,“……那钱……” 他不知该怎么问。那是张叔的钱,救命钱,妈找出来给了刘姨,是应该的。可……可他们呢?店封了,张叔倒了,刘姨拿了钱去救张叔,那他们母子怎么办?睡哪里?吃什么?明天呢?

  王姐没有回答。她直起腰,看着被自己稍微规整了一点的垃圾堆,又看了看那扇紧闭的、挂着锈锁的后门。良久,她才转过身,目光终于落在儿子身上。那目光沉甸甸的,像浸透了凉水的棉絮,里面翻涌着小辉读不懂的疲惫、决心,还有一种被逼到悬崖尽头后、反而破釜沉舟的沉寂。

  “走。”王姐的声音嘶哑得厉害,却异常清晰,斩钉截铁。

  “去哪?”小辉茫然地问。

  王姐没再说话,只是迈开脚步,率先走出了这条充满馊腐气息的窄巷。她的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单薄,脊背却挺得笔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对抗某种无形的重压。

  小辉愣了一下,赶紧跟上。母子俩沉默地穿过面馆门前冰冷空旷的街道,影子被路灯拉得细长而孤寂。他们没有走向医院的方向,也没有走向那个暂时栖身的小仓库——那里属于被封的面馆,属于过去,现在一切都崩塌了。王姐的脚步没有迟疑,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坚定,朝着城郊结合部更深、更杂乱的方向走去。那里有更便宜的、按天结算的、甚至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的小旅社和窝棚区,是像他们这样无根浮萍最后的、也是最初的落脚点。

  小辉跟在后面,看着母亲瘦削却异常挺直的背影,心里的茫然和恐慌像冰冷的潮水一层层漫上来,几乎要将他淹没。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只知道母亲在前面走着,他就必须跟着。他用力吸了吸鼻子,把眼眶里那点酸涩的湿意逼了回去,加快脚步,紧紧跟了上去。昏黄的路灯将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又分开,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渺小,也格外顽强。

  空气里弥漫着陌生的、混杂着劣质煤烟和污水气味的空气。小辉沉默地跟在母亲身后,穿过狭窄曲折、堆满杂物的巷弄。脚下的路越来越坑洼不平,两旁低矮的房屋门窗紧闭,偶尔有昏黄的光线从缝隙里漏出来,映出墙壁上斑驳的污渍和胡乱张贴的小广告。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种临时和将就的气息,与面馆那条虽然油腻却熟悉的街道截然不同。

  王姐的脚步在一栋看起来像是违章加盖的、外墙裸露着红砖的三层小楼前停下。楼门口挂着一块歪斜的、字迹模糊的灯箱牌子——“顺意旅社”。门口坐着个打盹的老头,脚边趴着一条瘦骨嶙峋的黄狗。王姐走过去,声音低哑地问:“住店,最便宜的,一天多少钱?”

  老头掀起眼皮,浑浊的眼珠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对衣着寒酸、风尘仆仆的母子,懒洋洋地伸出两根枯瘦的手指:“二十。押金五十。没窗户,公用厕所水房。”

  “住三天。”王姐没犹豫,从贴身的旧布包里摸索着,掏出几张卷了边的、带着体温的零钱,数出六十块递过去。那是她藏在身上最后的一点积蓄,是无数次在洗碗间隙偷偷攒下的、准备给小辉应急的钱。

  老头接过钱,随意点了点,塞进油腻的围裙口袋,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拴着褪色塑料牌的黄铜钥匙扔在桌上:“三楼最里头,307。热水晚上八点到十点,过时不候。”

  所谓的房间,不过是在顶楼走廊尽头用薄木板隔出来的一个狭窄空间。门板薄得像纸,一脚就能踹开。推门进去,一股浓烈的霉味和劣质烟草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房间里只有一张光秃秃的木板床,上面铺着一张辨不清颜色的薄褥子。墙角摆着一个三条腿的破木凳,天花板上垂下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散发着昏黄微弱的光。墙壁斑驳,爬满了可疑的污渍和水痕。唯一的小窗户对着另一面同样破败的红砖墙,距离近得几乎伸手可及,光线被完全遮挡。

  小辉站在门口,看着这比面馆仓库还不如的“房间”,心一点点沉下去,沉到冰冷的谷底。这就是他们落脚的地方?三天之后呢?

  王姐却像没看见这环境的恶劣。她放下手里那个同样破旧的小包袱——里面只有几件换洗的衣物和那个磕碰得不成样子的旧保温杯。她走到床边,伸手按了按那硬邦邦的“床铺”,又抬头看了看那昏黄的灯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然后,她转身,开始默默地整理。她把那张薄褥子扯平,把包袱放在床角当枕头,把三条腿的凳子扶正,小心地靠在墙边。

  “妈……”小辉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和恐慌,“我们……就住这儿?钱……钱给了刘姨,我们……我们以后怎么办?” 巨大的不安全感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他的心脏,勒得他几乎窒息。面馆被封、张叔倒下、刘姨的哭骂、这陌生的破旅社……一连串的变故太快太猛,少年的世界彻底倾覆。他害怕,害怕明天,害怕这无边无际的、看不到一丝光亮的黑暗。

  王姐整理床铺的动作顿住了。她背对着小辉,单薄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微微佝偻着。房间里一片死寂,只有窗外不知哪里的水管传来“嘀嗒、嘀嗒”缓慢而清晰的水声,像某种倒计时。

  良久,就在小辉以为母亲不会回答时,王姐缓缓地转过身。她的脸上依旧是那种近乎麻木的疲惫,但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像两口刚刚被撬开的古井,幽深得望不到底。她看着儿子,看着他眼中满溢的惊惶和无措,嘶哑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响起,带着一种被生活反复锻打后的粗粝,却也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锋利的决绝:

  “天塌不下来。”

  她顿了顿,目光越过小辉,投向门外同样昏暗杂乱的走廊,又缓缓收回,落回儿子脸上,一字一句,清晰而沉重:

  “明天,妈带你,找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