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二)
凌晨的医院走廊像一条被抽干了生气的灰色血管,顶灯惨白,照着一尘不染却冰冷反光的地砖。脚步声在这里被吸走,只有远处护士站偶尔传来极轻的交谈声,像隔着水膜听音。
王鹏最后那几句话,带着淬毒的冰碴,在她脑壳里反复穿刺、搅动——“耽误没了”、“抽干了她的救命时间”。刘岚靠着墙,瓷砖的寒意透过薄薄的睡衣渗进脊背,她却感觉不到,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又像被扔进真空,每一次试图吸气都扯得肺叶生疼,却吸不进半点氧气。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金辉病房门口的。
手放在门把上,金属的冰凉激得她一颤。她不敢推开。里面躺着她的女儿,那个刚刚用一句天真的问话,撕开了所有伪装,把她打入无间地狱的女儿。
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一条缝。
壁灯还昏黄地亮着,摇篮里的王光辉似乎又睡熟了。病床上,金辉侧躺着,脸朝着门口的方向,眼睛闭着,长睫毛在眼下投出脆弱的阴影,呼吸轻浅。
刘岚蹑脚进去,像个小偷。她几乎是屏着呼吸,挪到床边。
女儿似乎睡着了。
她慢慢蹲下来,手肘撑在床沿,目光贪婪又痛苦地描摹孩子的轮廓。那么瘦,那么小,陷在白色的被褥里,几乎要被吞掉。她伸出手,指尖悬在空中,颤抖着,想碰碰那苍白冰凉的小脸,又怕惊醒她,更怕那双过于安静的眼睛再次睁开,看向自己。
就在她指尖即将落下的一瞬,她看到金辉闭着的眼角,有一道极细的、湿亮的水痕,正缓慢地、无声地渗入鬓角的发丝里。
她没有睡。
她在哭。没有一点声音。
刘岚的手猛地缩回,像被无形的火舌烫到,心脏骤然缩紧,痛得她弯下腰,用手死死捂住嘴,把涌到喉咙口的呜咽硬生生堵回去。那无声的眼泪比任何嚎啕都更残忍地凌迟着她。她连哭都不敢让妈妈知道。
这一刻,刘岚清楚地听见心里有什么东西,“咔哒”一声,彻底碎了。不是王鹏那些恶毒的字句,而是女儿这道沉默的、绝望的泪痕,把它最终击成了齑粉。
她不知道自己以那种蜷缩的姿势蹲了多久,直到双腿麻木失去知觉。她扶着床沿,僵硬地站起来,逃也似的离开了病房。
走廊尽头,窗外的天幕透出一点沉沉的鸭蛋青色,离天亮还早,只是夜最深最沉的那一刻即将过去。她摸出手机,屏幕的光刺得她眼睛生疼。手指不受控制地发颤,她翻找着,忽略掉那个刚刚给她判了刑的丈夫的号码,跳过那些可能会嘘寒问暖也可能打探隐私的亲戚朋友,最终,停在了一个备注着“张医生”的名字上。
这是市里最好医院血液科的专家,当初金辉第一次发病时托了多少关系才挂上他的号。后来因为她怀孕,精力不济,复诊调药总是王鹏或老人带着去,她已很久没直接和医生沟通过了。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那边是带着浓重睡意和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的“喂?”
“张医生!是我,刘岚!王金辉的妈妈!”她的声音劈裂,急切得不成样子,仿佛慢一秒,对方就会挂断,“对不起这么晚打扰您……我女儿,金辉她……她情况不好,很不好!求求您,您再给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用什么药都行!多少钱我们都治!求您……”
电话那头的张医生沉默了几秒,似乎是在清醒头脑,也可能是在翻找记忆。再次开口时,语气严肃了些,但依旧带着公事公办的冷静:“王金辉妈妈?你先别急。她最近的指标我看过,确实不理想。但是治疗方案……之前也跟孩子爸爸详细谈过,目前用的已经是最适合她现阶段病情的方案了。这类疾病的发展,有时候……”
“不是方案!”刘岚急促地打断他,语无伦次,“我是说……有没有更贵的?进口的?或者……或者实验中的新药?试试呢?总不能……总不能就这么……”那个“等”字她说不出口。
张医生叹了口气,那叹息透过听筒,带着一种见惯生死的疲惫:“刘女士,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对症。而且……很多新药或试验性治疗,对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有极高要求,以金辉现在免疫系统极度脆弱的情况,盲目尝试的风险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大,甚至会……”
甚至会加速。
他没说下去,但刘岚听懂了。
冰冷的绝望顺着电话线爬过来,缠紧她的脖颈。
“那……那……”她嘴唇哆嗦着,另一个被遗忘许久的、渺茫的念头在极致的慌乱里猛地蹦了出来,带着最后一星垂死挣扎的火花,“脐带血呢?!医生!我们生了老三!他的脐带血!能不能给金辉用?!配型吗?能不能救她?!我们存!现在存还来得及吗?!或者……或者医院有没有公共库能……”
她越说越快,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浮木,声音里重新染上一种病态的亢奋。女儿那句关于“救妹妹”的可怕误解像鬼影一样追着她,让她更加疯狂地想抓住任何能证明“还有希望”的东西,哪怕这东西根本对应不上女儿恐惧的源头。
电话那头是更长久的沉默。久到刘岚以为信号断了,慌乱地“喂?喂?”了几声。
张医生的声音再次响起,格外沉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刘女士,”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首先,同胞兄弟姐妹间的脐带血,用于治疗像金辉这样的疾病,配型成功的概率并非百分之百,只是比无关供者高很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清晰而缓慢地,吐出每一个字,确保她听明白:“脐带血的采集,必须在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刻进行。一旦错过了那个时间点……就无法再获取了。”
“王光辉小朋友的脐带血,”他顿了顿,“在当时的生产医院,并没有进行采集和保存的记录。所以……”
所以。
没有了。
从来就没有过。
这根她突然想起、并寄予全部狂乱希望的浮木,从一开始,就是一根早已沉没的朽木。它甚至从未存在过。它救不了任何人,无论是被误解需要救助的银辉,还是真正需要它、却永远错失了的金辉。
听筒从刘岚手中滑落,“啪”地一声砸在冰冷的地砖上,屏幕瞬间裂开蛛网般的纹路。
听筒里似乎还隐约传来“喂?刘女士?你还在听吗?”的询问,但她什么也听不见了。
她僵立在越来越亮的晨曦微光里,看着走廊尽头那扇窗,窗外灰白色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没有温度的裹尸布。
她终于明白了。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永远。
不是错过了采集时间。
是更早。在她躺在产房里,为终于得到“儿子”而狂喜落泪的时候;在她抱着新生的王光辉,沉浸在“圆满”的虚幻泡沫里的时候;在她一次次告诉自己“金辉会好的”、“熬过去就行了”的时候……
那条能救她大女儿的路,早就被她自己,亲手堵死了,封死了,踏平了。
连一滴血,都没留下。
天,快亮了。
光一点点漫进来,照着她惨白的、一丝生气也无的脸。
她终于,连欺骗自己的资格,都没有了。
凌晨的医院走廊像一条被抽干了生气的灰色血管,顶灯惨白,照着一尘不染却冰冷反光的地砖。脚步声在这里被吸走,只有远处护士站偶尔传来极轻的交谈声,像隔着水膜听音。
王鹏最后那几句话,带着淬毒的冰碴,在她脑壳里反复穿刺、搅动——“耽误没了”、“抽干了她的救命时间”。刘岚靠着墙,瓷砖的寒意透过薄薄的睡衣渗进脊背,她却感觉不到,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又像被扔进真空,每一次试图吸气都扯得肺叶生疼,却吸不进半点氧气。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金辉病房门口的。
手放在门把上,金属的冰凉激得她一颤。她不敢推开。里面躺着她的女儿,那个刚刚用一句天真的问话,撕开了所有伪装,把她打入无间地狱的女儿。
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一条缝。
壁灯还昏黄地亮着,摇篮里的王光辉似乎又睡熟了。病床上,金辉侧躺着,脸朝着门口的方向,眼睛闭着,长睫毛在眼下投出脆弱的阴影,呼吸轻浅。
刘岚蹑脚进去,像个小偷。她几乎是屏着呼吸,挪到床边。
女儿似乎睡着了。
她慢慢蹲下来,手肘撑在床沿,目光贪婪又痛苦地描摹孩子的轮廓。那么瘦,那么小,陷在白色的被褥里,几乎要被吞掉。她伸出手,指尖悬在空中,颤抖着,想碰碰那苍白冰凉的小脸,又怕惊醒她,更怕那双过于安静的眼睛再次睁开,看向自己。
就在她指尖即将落下的一瞬,她看到金辉闭着的眼角,有一道极细的、湿亮的水痕,正缓慢地、无声地渗入鬓角的发丝里。
她没有睡。
她在哭。没有一点声音。
刘岚的手猛地缩回,像被无形的火舌烫到,心脏骤然缩紧,痛得她弯下腰,用手死死捂住嘴,把涌到喉咙口的呜咽硬生生堵回去。那无声的眼泪比任何嚎啕都更残忍地凌迟着她。她连哭都不敢让妈妈知道。
这一刻,刘岚清楚地听见心里有什么东西,“咔哒”一声,彻底碎了。不是王鹏那些恶毒的字句,而是女儿这道沉默的、绝望的泪痕,把它最终击成了齑粉。
她不知道自己以那种蜷缩的姿势蹲了多久,直到双腿麻木失去知觉。她扶着床沿,僵硬地站起来,逃也似的离开了病房。
走廊尽头,窗外的天幕透出一点沉沉的鸭蛋青色,离天亮还早,只是夜最深最沉的那一刻即将过去。她摸出手机,屏幕的光刺得她眼睛生疼。手指不受控制地发颤,她翻找着,忽略掉那个刚刚给她判了刑的丈夫的号码,跳过那些可能会嘘寒问暖也可能打探隐私的亲戚朋友,最终,停在了一个备注着“张医生”的名字上。
这是市里最好医院血液科的专家,当初金辉第一次发病时托了多少关系才挂上他的号。后来因为她怀孕,精力不济,复诊调药总是王鹏或老人带着去,她已很久没直接和医生沟通过了。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那边是带着浓重睡意和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的“喂?”
“张医生!是我,刘岚!王金辉的妈妈!”她的声音劈裂,急切得不成样子,仿佛慢一秒,对方就会挂断,“对不起这么晚打扰您……我女儿,金辉她……她情况不好,很不好!求求您,您再给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用什么药都行!多少钱我们都治!求您……”
电话那头的张医生沉默了几秒,似乎是在清醒头脑,也可能是在翻找记忆。再次开口时,语气严肃了些,但依旧带着公事公办的冷静:“王金辉妈妈?你先别急。她最近的指标我看过,确实不理想。但是治疗方案……之前也跟孩子爸爸详细谈过,目前用的已经是最适合她现阶段病情的方案了。这类疾病的发展,有时候……”
“不是方案!”刘岚急促地打断他,语无伦次,“我是说……有没有更贵的?进口的?或者……或者实验中的新药?试试呢?总不能……总不能就这么……”那个“等”字她说不出口。
张医生叹了口气,那叹息透过听筒,带着一种见惯生死的疲惫:“刘女士,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对症。而且……很多新药或试验性治疗,对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有极高要求,以金辉现在免疫系统极度脆弱的情况,盲目尝试的风险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大,甚至会……”
甚至会加速。
他没说下去,但刘岚听懂了。
冰冷的绝望顺着电话线爬过来,缠紧她的脖颈。
“那……那……”她嘴唇哆嗦着,另一个被遗忘许久的、渺茫的念头在极致的慌乱里猛地蹦了出来,带着最后一星垂死挣扎的火花,“脐带血呢?!医生!我们生了老三!他的脐带血!能不能给金辉用?!配型吗?能不能救她?!我们存!现在存还来得及吗?!或者……或者医院有没有公共库能……”
她越说越快,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浮木,声音里重新染上一种病态的亢奋。女儿那句关于“救妹妹”的可怕误解像鬼影一样追着她,让她更加疯狂地想抓住任何能证明“还有希望”的东西,哪怕这东西根本对应不上女儿恐惧的源头。
电话那头是更长久的沉默。久到刘岚以为信号断了,慌乱地“喂?喂?”了几声。
张医生的声音再次响起,格外沉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刘女士,”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首先,同胞兄弟姐妹间的脐带血,用于治疗像金辉这样的疾病,配型成功的概率并非百分之百,只是比无关供者高很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清晰而缓慢地,吐出每一个字,确保她听明白:“脐带血的采集,必须在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刻进行。一旦错过了那个时间点……就无法再获取了。”
“王光辉小朋友的脐带血,”他顿了顿,“在当时的生产医院,并没有进行采集和保存的记录。所以……”
所以。
没有了。
从来就没有过。
这根她突然想起、并寄予全部狂乱希望的浮木,从一开始,就是一根早已沉没的朽木。它甚至从未存在过。它救不了任何人,无论是被误解需要救助的银辉,还是真正需要它、却永远错失了的金辉。
听筒从刘岚手中滑落,“啪”地一声砸在冰冷的地砖上,屏幕瞬间裂开蛛网般的纹路。
听筒里似乎还隐约传来“喂?刘女士?你还在听吗?”的询问,但她什么也听不见了。
她僵立在越来越亮的晨曦微光里,看着走廊尽头那扇窗,窗外灰白色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没有温度的裹尸布。
她终于明白了。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永远。
不是错过了采集时间。
是更早。在她躺在产房里,为终于得到“儿子”而狂喜落泪的时候;在她抱着新生的王光辉,沉浸在“圆满”的虚幻泡沫里的时候;在她一次次告诉自己“金辉会好的”、“熬过去就行了”的时候……
那条能救她大女儿的路,早就被她自己,亲手堵死了,封死了,踏平了。
连一滴血,都没留下。
天,快亮了。
光一点点漫进来,照着她惨白的、一丝生气也无的脸。
她终于,连欺骗自己的资格,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