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504)-《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渐入佳境

  李明第一次带周雨回家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把本就一尘不染的家又彻底打扫了一遍。菜市场刚开门,我就挑最新鲜的排骨和活鱼买回来,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门铃响时,我正手忙脚乱地在围裙上擦手。开门一看,眼前一亮——这姑娘长得真水灵,大眼睛会说话似的,手里还拎着一袋我最爱吃的山竹。

  “阿姨好!我是周雨。”她笑盈盈地递上水果,自然而然地挽住我的胳膊,“明哥说您最近腰不太好,我给您带了个按摩仪。”

  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儿子总算开窍,找了这么个懂事姑娘。

  可这份欢喜没持续多久。

  我在厨房忙得团团转,那姑娘却坐在客厅里,和我儿子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要来搭把手的意思。我这心里顿时就不是滋味了。

  吃饭时更让我看不惯。周雨就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任由我儿子忙前忙后给她盛饭舀汤。我养了儿子二十八年,都没享受过这待遇!

  晚上儿子送完周雨回来,我憋不住问他:“这姑娘在家是不是从不做家务?”

  儿子支支吾吾:“妈,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她说小时候父母忙,都是姥姥带大的,没让她沾过家务。”

  “那你们以后结婚了,谁做饭谁打扫?”

  “谁有空谁做呗,实在不行请家政。”儿子说得轻巧。

  我摇摇头没再说什么,心里却堵得慌。多好的姑娘,怎么就不会做家务呢?这要是结了婚,我儿子不得吃亏?

  第二次周雨来家,我故意没提前准备,快到饭点才说:“小雨啊,今天阿姨有点累,能不能麻烦你帮个手?”

  她愣了一下,很快笑起来:“好啊阿姨,不过我厨艺不太好,您得多指教。”

  进了厨房,我一看她切菜的架势就头疼——那土豆丝切得跟手指头一般粗。炒菜时油溅起来,她吓得往后跳,把我逗得哭笑不得。

  “阿姨,我真笨手笨脚的。”她有些不好意思。

  我心里软了一下,但还是说:“没事,多练练就会了。”

  那顿饭做得磕磕绊绊,最后几道菜还是我接手才完成的。但周雨一直笑眯眯的,也不恼,这点我倒挺欣赏。

  儿子后来悄悄告诉我,周雨那周居然报了个烹饪班。我心里微微一动,但还是担心:这能坚持多久?

  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亲家公婆都是体面人,说话办事周到妥帖。商量婚事时,周雨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家小雨从小被宠坏了,什么家务都不会,以后还得您多指点。”

  我嘴上应着,心里直打鼓。

  小两口领证后暂时租房住。我时不时就去“看看”,每次去都发现家里越来越像样。起初是请保洁,后来周雨居然自己动手了,虽然收拾得不算利落,但至少愿意尝试。

  有一次我去时,周雨正对着手机学煲汤,说儿子最近老是加班,得补补。厨房里弄得一团糟,但那锅汤的味道还真不错。

  “妈,您尝尝咸淡合适不?”她自然地叫我,递过来一个汤勺。

  那声“妈”叫得我心里一热。

  真正让我改观的是去年冬天。儿子出差,我突然发烧卧床不起。老头子上班远,本来想硬扛着,没想到周雨不知从哪听说,直接请了年假来照顾我。

  那几天,她天天变着花样给我熬粥炖汤。虽然有一次把糖当盐放了,咸粥成了甜粥,但我看着她忙进忙出的身影,突然有些感动。

  “小雨,别忙活了,我没事。”我哑着嗓子说。

  她擦擦额头的汗:“那怎么行,明哥不在,我得替他照顾好您。”

  最让我意外的是,她居然把我攒了一周的脏衣服都洗了,还包括几件需要手洗的羊毛衫。虽然洗完缩水了一件,但这份心意难得。

  病好后,我特意去他们家吃了顿饭。周雨做了四菜一汤,虽然咸淡不太均匀,米饭也有点夹生,但儿子吃得津津有味。

  “现在谁做饭多啊?”我假装随口问。

  儿子笑了:“谁先下班谁做。周雨现在可厉害了,学会了十几道菜呢!”

  周雨不好意思地补充:“主要还是明哥做得多,我打下手。”

  吃完饭,小两口一起收拾洗碗,配合默契。我看着儿子的背影,突然想起他在家时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模样,现在居然能熟练地擦灶台了。

  后来有一次和老姐妹喝茶,她们聊起自家媳妇不会做家务的烦恼。我居然脱口而出:“不会做可以学嘛,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咱们也得体谅。”

  回家路上我自己都笑了——从前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不会做家务的姑娘,如今居然替周雨说起话来了。

  上周我过生日,周雨特意请了半天假,来家给我做长寿面。和面、擀面、切条,动作居然有模有样。

  “妈,您尝尝看合格不?”她期待地看着我。

  我吃了一口,点点头:“不错,就是下次和面时多加点儿水,更劲道。”

  她高兴地记在手机备忘录里,那认真的模样让我心里暖暖的。

  晚上儿子偷偷告诉我,为了学做这碗面,周雨已经失败了好几次,还不让他告诉我。

  如今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周雨学会了做几样拿手菜,儿子也变得勤快了。每到周末,他们一起大扫除,然后去看电影或者约朋友聚餐。

  昨天周雨来送新买的护膝,正遇上我在包饺子,自然而然地就洗手帮忙。虽然饺子包得五花八门,但我们已经能一边干活一边闲聊家常了。

  看着她专注地捏饺子褶,我突然想起自己当年的担忧,不禁莞尔。

  船到桥头自然直,日子过着过着就顺了。重要的是两个孩子互相体谅、共同成长。至于家务活,真的没那么要紧。

  “妈,您笑什么呢?”周雨抬起头问我。

  我递给她一个饺子皮:“想起你第一次来家里,切土豆丝跟手指头一样粗。”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现在细多了吧?”

  我点点头,心里补上一句:是的,越来越好,渐入佳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