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补贴(四)(522)-《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看不见的补贴(四)

  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水利局里已经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选择。

  三月初的一天,副局长把李明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份文件。

  “小李,看看这个,”副局长笑容可掬,“省里下了文件,今年我们单位有两个公务员招录名额,一个是防汛管理,一个是信息技术岗。”

  李明接过文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注意到副局长特意用红笔圈出了信息技术岗的报考条件——“具有三年以上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者优先”。

  “局长,您的意思是...”

  “我就是给你提个醒,”副局长拍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是合同制,虽然待遇不错,但长远看,还是有个编制稳妥。更何况...”他压低声音,“这个岗位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咱们智慧水利项目的延续性。”

  回到自己的工位,李明对着那份招考公告发了很久的呆。成为公务员?这个他曾经从未考虑过的选择,如今却摆在面前,成为一条可能的道路。

  下班后,他自然而然地和林静说起了这件事。两人现在已经习惯了一起下班,有时一起去食堂吃饭,有时则到单位附近的小餐馆。

  “你想考吗?”林静直接问道,眼睛里有种复杂的神情。

  “我不知道,”李明老实回答,“半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我会考虑考公务员,我肯定觉得他疯了。”

  林静搅拌着面前的汤,慢慢说:“公务员考试竞争很激烈的,那个信息技术岗,肯定很多人报名。”

  李明听出了她话里的担忧:“你不想我考?”

  “不是不想,”林静抬起头,“只是...如果你考上了,就是真正的公务员了。而我们...”她没说完,但李明明白她的意思。

  体制内对同事恋情的态度传统而保守,更别说同一个单位了。如果两人都成为公务员,他们的关系将面临更多限制和审视。

  那晚,李明失眠了。他打开电脑,搜索了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报考人数年年创新高,竞争比例经常是几百比一。他自嘲地想,这比他当年进互联网大厂的面试难度高多了。

  然而,挑战性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第二天,他悄悄去人事科要了一份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

  备考的日子是辛苦的。白天要忙项目工作,晚上还要抽时间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知识...每一门都需要大量记忆和练习。

  让李明意外的是,局里的同事似乎都知道了他要考试的事。

  “小李,这套历年真题给你,”老科长塞给他一个文件袋,“我女婿去年考上了税务局,有经验。”

  “李工,申论写作有技巧的,”办公室大姐热情地分享,“要多用‘深入贯彻落实’、‘提高政治站位’这样的表述。”

  甚至连副局长也时不时地给他“开小灶”:“小李啊,面试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太表现个人主义,要强调团队合作和服从组织。”

  李明被这种集体式的关怀打动了。在大厂,每个人都在竞争,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保密的;而在这里,大家似乎真心希望他能够考上。

  唯有林静,态度有些微妙的变化。她仍然会给他找复习资料,提醒他报名时间,但两人独处时,却多了些沉默。

  四月初的一个周末,李明正在办公室复习,林静走了进来。

  “明天省里有个信息化建设交流会,副局长让我俩去参加,”她把一份通知放在桌上,犹豫了一下,“如果你觉得耽误复习,我可以自己去。”

  李明看了看通知,发现会议地点在省水利厅旁边,心里一动:“不,我去。劳逸结合嘛。”

  第二天,坐在去省城的大巴上,李明终于找到了单独谈话的机会。

  “静静,我们得谈谈。”他看着窗外的风景,轻声说。

  林静似乎早有准备:“关于考试的事?”

  “关于我们的事,”李明转过头,“如果我考上了,你会怎么办?”

  林静沉默了一会儿,说:“按照规定,同一单位的公务员不能有直接上下级关系或者利益关联。如果我们在一起,很可能其中一个要被调离。”

  “那如果考不上呢?”

  “你就继续做合同制技术岗,我们...”林静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李明握住她的手:“所以不管考不考得上,都有问题?”

  林静叹了口气:“其实我最近也在想,我是不是太安于现状了。你在互联网公司待过,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而我,一毕业就在这里,从来没想过其他的可能性。”

  大巴驶过一片油菜花田,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复习的这段时间,想通了很多事,”李明突然说,“我考公务员,不是因为追求稳定或者福利,而是因为我真的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我的技术能够帮助防汛抗旱,能够优化水资源分配,能够实实在在地服务群众。”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而你,是我在这里找到的另一个‘价值’。”

  林静的眼圈微微发红:“但那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面临选择。”

  “人生不就是由选择组成的吗?”李明笑了,“我从互联网选择来这里,现在选择考公务员,每一次选择都让我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五月初,笔试的日子到了。考场外黑压压的全是人,每个岗位的竞争比例都惊人地高。李明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

  考试比想象中更难,尤其是申论部分,要求结合当前政策论述水利信息化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幸好有实际工作经验,李明写得得心应手,不少例子都来自日常项目。

  笔试结束后的等待是煎熬的。虽然感觉自己考得不错,但看到那么多考生,李明还是心里没底。

  在这期间,互联网行业再次向他抛来橄榄枝。一家新崛起的科技公司开出年薪八十万的条件,请他去做技术总监。

  “明哥,行业复苏了,现在是回来的最好时机,”前同事劝他,“公务员那点工资,够干嘛的?”

  当晚,李明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水利局大楼。他抬头看着办公室里依然亮着的灯光——那可能是值班人员在监测水情,也可能是同事在加班赶材料。

  他突然明白,那灯光代表着一种责任和坚守,是商业世界里难以找到的东西。

  六月中旬,笔试结果公布。李明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面试,与第二名只差0.5分。信息技术岗招1人,3人进入面试,意味着他还有机会。

  面试准备更加紧张。局里甚至组织了一场模拟面试,由副局长扮演主考官,各部门负责人做评委。

  “小李,你从互联网企业来到水利部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模拟面试中,副局长问道。

  李明思考片刻,认真回答:“最大的感受是价值取向的不同。在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收益和市场份额;在政府部门,价值体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效益。我的技术能力没有变,但服务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变了,这让我找到了工作的真正意义。”

  现场响起一阵掌声。副局长满意地点头:“不错,面试时就这么说。”

  面试前一天,林静约李明到河边散步。夏夜的微风拂过水面,带来丝丝凉意。

  “不管明天结果如何,”林静看着他的眼睛,“我希望你知道,我支持你的任何决定。”

  “即使那意味着我们中可能要有人离开水利局?”李明问。

  林静微微一笑:“也许那会是新的开始呢?我最近也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些新的挑战了。”

  李明惊讶地看着她。这一刻他忽然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相互束缚,而是相互成就。

  省水利厅的面试室里,五位考官正襟危坐。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报考公务员时,李明想起了这大半年来的点点滴滴。

  他想起了防汛值班的夜晚,想起了下乡调研时农民期盼的眼神,想起了系统上线后老农那个感谢电话,想起了同事们无私的帮助,想起了和林静在食堂吃饭的日常,想起了那张800元奖金带来的感动...

  “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比高薪更有价值的东西,”李明平静而坚定地说,“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技术为公共服务贡献力量,而不是只为商业利益服务。”

  面试结束的那一刻,李明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无论结果如何,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回到单位,副局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情严肃。

  “小李,面试怎么样?”

  “感觉还可以,尽人事听天命吧。”

  副局长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有件事得告诉你。无论你考上考不上,明年局里都计划成立一个信息化中心,需要一名副主任主持工作。我已经推荐了你。”

  李明愣住了:“但是...”

  “但是你不是公务员?”副局长笑了,“特殊人才可以特事特办。这个岗位是事业编制,待遇参照公务员,而且...”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没有同事关系的限制。”

  走出办公室,李明看到林静正在走廊那头等着他,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

  他突然明白,人生不只有一条路可走。无论是公务员、事业编还是合同制,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位置。

  而有时候,那些看不见的补贴,恰恰是最珍贵的收获。

  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李明走向等待他的那个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确定。

  无论明天如何,今天的选择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