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与微光(七)
第二天醒来,沈墨感觉头微微有些发沉,像是蒙了一层薄纱,喉咙也干痒涩滞。她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到了林哲。犹豫片刻,她还是从抽屉里翻出之前备下的口罩,仔细戴好,才出门上班。
一整天,她都有些心神不宁。头昏的感觉并未减轻,反而添了几分倦怠。她尽量坐在工位,减少与他人的接触,连午休也只是趴在桌子上小憩。同事关切地问起,她只含糊地说可能有点着凉。目光偶尔掠过市场部那边依旧空着的座位,那份担忧里,掺杂进了一丝对自己的不确定。
林哲下午发来了信息,说烧退了些,身上没那么疼了,只是还很虚弱。他问:“你还好吗?昨天真的麻烦你了。”
沈墨看着屏幕,手指悬停,最终只回了句:“不麻烦。你好些就行。我没事。”
这“没事”二字,带着些许自我安慰的意味。
第三天,头昏的症状依旧顽固。一种隐隐的不安促使她去了医院。挂号,排队,做检测。等待结果的时间并不长,却仿佛被无限拉长。当医生看着报告单,平静地告知“阳性”时,沈墨的心反而落定了——果然是中了。也好,知道了,反而不用再胡乱猜测。
她向公司请了假,按照防疫指南,准备回家自我隔离。走出医院,阳光有些刺眼,她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再次戴上口罩,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她独自走向公交车站。
起初的三天,症状似乎并不严重。除了持续的头昏、乏力,喉咙有些不适外,并没有高烧。她甚至还能勉强给自己煮点面条,回复林哲偶尔发来的、询问她状况的信息。他得知她也阳了,字里行间充满了愧疚:“肯定是我传染给你的,对不起……”
沈墨反而安慰他:“没事,早晚都要经历的。”她努力维持着语气的平稳,不想让他担心,也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脆弱。她的小屋,此刻真正成了一座孤岛,一座被病毒封锁的岛屿。
然而,到了第四天,情况急转直下。前一天晚上她就开始觉得身上一阵阵发冷,夜里睡得极不安稳,肌肉和关节深处泛起熟悉的酸痛。早上醒来,一量体温,37.8℃。低烧。她想爬起来喝点水,却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骨头像散了架,连抬手都觉得费力。
挣扎着烧了热水,喝了几口,又瘫软在床上。手机响起,是林哲的信息,问她今天感觉如何。她看着屏幕,那光亮有些刺眼。她想回复,想告诉他不太好,但手指虚软,打字都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切的、久违的无助感,像潮水般漫了上来。
独自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自己处理所有事情,生病也不例外。可这一次,病毒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脆弱。她看着天花板,那里有一小块雨水渗漏留下的淡黄色污渍,像一朵枯萎的花。她想起林哲病中靠在门框上那憔悴的样子,此刻,她大概也是那般模样,甚至更糟。
孤身一人。这个词从未像此刻这样具体而锋利。
她最终没有回复林哲的信息。她不知道能说什么。说自己发烧了,浑身无力?然后呢?他尚且自身难保,又能如何?她不想传递负能量,也不想暴露这份突如其来的脆弱。她只是将手机调成静音,塞到枕头底下,闭上了眼睛。
房间里寂静无声,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属于另一个世界的车流声。身体内部的战役正激烈进行,她能感觉到免疫系统在徒劳地抗争,留下的是弥漫全身的酸痛和挥之不去的寒意。那束来自林哲的、曾让她感到温暖的微光,在此刻被病痛形成的浓雾遮蔽了,变得遥远而模糊。
她蜷缩起来,拉高被子,试图汲取一点暖意。意识在昏沉与清醒间浮沉。原来,“孤岛”在风平浪静时是栖息地,在暴风雨来袭时,便是无处可逃的囹圄。
不知过了多久,枕下的手机似乎短暂地亮了一下,又很快熄灭。是微光试图穿透浓雾的又一次尝试吗?她已无力去查看。此刻,她只想在这片被病毒笼罩的孤独海域里,先独自捱过这一阵汹涌的浪潮。
第二天醒来,沈墨感觉头微微有些发沉,像是蒙了一层薄纱,喉咙也干痒涩滞。她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到了林哲。犹豫片刻,她还是从抽屉里翻出之前备下的口罩,仔细戴好,才出门上班。
一整天,她都有些心神不宁。头昏的感觉并未减轻,反而添了几分倦怠。她尽量坐在工位,减少与他人的接触,连午休也只是趴在桌子上小憩。同事关切地问起,她只含糊地说可能有点着凉。目光偶尔掠过市场部那边依旧空着的座位,那份担忧里,掺杂进了一丝对自己的不确定。
林哲下午发来了信息,说烧退了些,身上没那么疼了,只是还很虚弱。他问:“你还好吗?昨天真的麻烦你了。”
沈墨看着屏幕,手指悬停,最终只回了句:“不麻烦。你好些就行。我没事。”
这“没事”二字,带着些许自我安慰的意味。
第三天,头昏的症状依旧顽固。一种隐隐的不安促使她去了医院。挂号,排队,做检测。等待结果的时间并不长,却仿佛被无限拉长。当医生看着报告单,平静地告知“阳性”时,沈墨的心反而落定了——果然是中了。也好,知道了,反而不用再胡乱猜测。
她向公司请了假,按照防疫指南,准备回家自我隔离。走出医院,阳光有些刺眼,她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再次戴上口罩,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她独自走向公交车站。
起初的三天,症状似乎并不严重。除了持续的头昏、乏力,喉咙有些不适外,并没有高烧。她甚至还能勉强给自己煮点面条,回复林哲偶尔发来的、询问她状况的信息。他得知她也阳了,字里行间充满了愧疚:“肯定是我传染给你的,对不起……”
沈墨反而安慰他:“没事,早晚都要经历的。”她努力维持着语气的平稳,不想让他担心,也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脆弱。她的小屋,此刻真正成了一座孤岛,一座被病毒封锁的岛屿。
然而,到了第四天,情况急转直下。前一天晚上她就开始觉得身上一阵阵发冷,夜里睡得极不安稳,肌肉和关节深处泛起熟悉的酸痛。早上醒来,一量体温,37.8℃。低烧。她想爬起来喝点水,却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骨头像散了架,连抬手都觉得费力。
挣扎着烧了热水,喝了几口,又瘫软在床上。手机响起,是林哲的信息,问她今天感觉如何。她看着屏幕,那光亮有些刺眼。她想回复,想告诉他不太好,但手指虚软,打字都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切的、久违的无助感,像潮水般漫了上来。
独自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自己处理所有事情,生病也不例外。可这一次,病毒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脆弱。她看着天花板,那里有一小块雨水渗漏留下的淡黄色污渍,像一朵枯萎的花。她想起林哲病中靠在门框上那憔悴的样子,此刻,她大概也是那般模样,甚至更糟。
孤身一人。这个词从未像此刻这样具体而锋利。
她最终没有回复林哲的信息。她不知道能说什么。说自己发烧了,浑身无力?然后呢?他尚且自身难保,又能如何?她不想传递负能量,也不想暴露这份突如其来的脆弱。她只是将手机调成静音,塞到枕头底下,闭上了眼睛。
房间里寂静无声,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属于另一个世界的车流声。身体内部的战役正激烈进行,她能感觉到免疫系统在徒劳地抗争,留下的是弥漫全身的酸痛和挥之不去的寒意。那束来自林哲的、曾让她感到温暖的微光,在此刻被病痛形成的浓雾遮蔽了,变得遥远而模糊。
她蜷缩起来,拉高被子,试图汲取一点暖意。意识在昏沉与清醒间浮沉。原来,“孤岛”在风平浪静时是栖息地,在暴风雨来袭时,便是无处可逃的囹圄。
不知过了多久,枕下的手机似乎短暂地亮了一下,又很快熄灭。是微光试图穿透浓雾的又一次尝试吗?她已无力去查看。此刻,她只想在这片被病毒笼罩的孤独海域里,先独自捱过这一阵汹涌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