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三)
(十四)
暑气在蝉鸣中一天天浓郁起来。统考成绩终于公布,柳溪村小学六年级语文,在全县排中游偏下,未能跻身前列,但也远远避开了后十名的“警戒线”。老校长在总结会上,眉头舒展了许多,虽然没有点名表扬,但话里话外肯定了毕业班的“稳定发挥”。
欧阳岚看着那张印着冰冷排名的表格,心里出乎意料的平静。没有狂喜,也没有失落。她记得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分数,记得王小明终于及格了的卷子,记得李小花那篇被扣了几分却充满灵气的作文。这些具体的人和细节,远比那个抽象的数字更让她在意。
学期的最后一天,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六年级的孩子们即将毕业,去往镇上的中学。教室里不像往常那样喧闹,一种淡淡的伤感笼罩着大家。
王小明走到欧阳岚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比平时响亮了些:“欧阳老师,谢谢您!” 他抬起头,眼眶有点红,但眼神里多了些以前没有的光亮,“我……我会好好念初中的。”
欧阳岚拍拍他依然瘦削的肩膀,喉咙有些发紧,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好好学,老师相信你。”
孩子们陆续离开,教室里空了下来。欧阳岚独自一人打扫着卫生,擦着布满粉笔灰的黑板,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课程表值日生表被一点点清除干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空荡荡的课桌上,浮尘在光柱中缓缓飘舞。这里,曾经充满了稚嫩的读书声、争吵声和欢笑声。一种混杂着成就感和空落落的情绪,在她心中弥漫开来。
(十五)
暑假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彻底放松。教育局组织了特岗教师培训,为期一周。欧阳岚来到了县城,坐在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听着专家讲授最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方向。那些诸如“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个性化教育”的词汇,像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与她所在的、连多媒体设备都时灵时不灵的柳溪村小学,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培训间隙,来自不同村小的年轻教师们聚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苦恼与收获。有人抱怨条件艰苦,学生基础太差;有人分享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活动的巧思;也有人已经在考虑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欧阳岚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她发现自己不再像刚来时那样,要么激愤,要么茫然。她开始更具体地思考,哪些理念可以“嫁接”到她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改变。
培训结束回到村里,她带回了几本教育理论书,更带回了一颗沉淀下来的心。她利用假期时间,重新梳理了下学期的教案,不再追求花哨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如何将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她那些特定的学生。她开始着手整理班级图书角,写信给城里的同学,希望能募集到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
(十六)
新的学期,欧阳岚接手了新的四年级。她似乎还是那个忙碌的欧阳老师,但又有些不同了。
开学第一天,她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聊天,听他们说说暑假里的趣事,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喜好。她记住了那个父母离异、跟着爷爷生活的女孩总是沉默地抠着手指;记住了那个调皮好动的男孩最
(十四)
暑气在蝉鸣中一天天浓郁起来。统考成绩终于公布,柳溪村小学六年级语文,在全县排中游偏下,未能跻身前列,但也远远避开了后十名的“警戒线”。老校长在总结会上,眉头舒展了许多,虽然没有点名表扬,但话里话外肯定了毕业班的“稳定发挥”。
欧阳岚看着那张印着冰冷排名的表格,心里出乎意料的平静。没有狂喜,也没有失落。她记得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分数,记得王小明终于及格了的卷子,记得李小花那篇被扣了几分却充满灵气的作文。这些具体的人和细节,远比那个抽象的数字更让她在意。
学期的最后一天,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六年级的孩子们即将毕业,去往镇上的中学。教室里不像往常那样喧闹,一种淡淡的伤感笼罩着大家。
王小明走到欧阳岚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比平时响亮了些:“欧阳老师,谢谢您!” 他抬起头,眼眶有点红,但眼神里多了些以前没有的光亮,“我……我会好好念初中的。”
欧阳岚拍拍他依然瘦削的肩膀,喉咙有些发紧,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好好学,老师相信你。”
孩子们陆续离开,教室里空了下来。欧阳岚独自一人打扫着卫生,擦着布满粉笔灰的黑板,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课程表值日生表被一点点清除干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空荡荡的课桌上,浮尘在光柱中缓缓飘舞。这里,曾经充满了稚嫩的读书声、争吵声和欢笑声。一种混杂着成就感和空落落的情绪,在她心中弥漫开来。
(十五)
暑假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彻底放松。教育局组织了特岗教师培训,为期一周。欧阳岚来到了县城,坐在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听着专家讲授最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方向。那些诸如“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个性化教育”的词汇,像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与她所在的、连多媒体设备都时灵时不灵的柳溪村小学,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培训间隙,来自不同村小的年轻教师们聚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苦恼与收获。有人抱怨条件艰苦,学生基础太差;有人分享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活动的巧思;也有人已经在考虑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欧阳岚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她发现自己不再像刚来时那样,要么激愤,要么茫然。她开始更具体地思考,哪些理念可以“嫁接”到她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改变。
培训结束回到村里,她带回了几本教育理论书,更带回了一颗沉淀下来的心。她利用假期时间,重新梳理了下学期的教案,不再追求花哨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如何将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她那些特定的学生。她开始着手整理班级图书角,写信给城里的同学,希望能募集到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
(十六)
新的学期,欧阳岚接手了新的四年级。她似乎还是那个忙碌的欧阳老师,但又有些不同了。
开学第一天,她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聊天,听他们说说暑假里的趣事,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喜好。她记住了那个父母离异、跟着爷爷生活的女孩总是沉默地抠着手指;记住了那个调皮好动的男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