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
银行叫号机的电子音干巴巴的,像晒焦的落叶。李素珍捏着那张浅蓝色的卡片,指尖感受着塑料的微凉与磨蚀的边缘。4600,这个月准时到了。背后等候区的座椅上,人们低头盯着手机屏幕,荧光映着一张张疲惫或麻木的脸。她站起身,让开位置,动作有些迟缓,像是生锈的关节需要额外用力。
儿子家住十五楼。电梯镜面里映出一个灰扑扑的影子,齐耳短发,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抿着,眼角的纹路深得像刀刻。她抬手想理理鬓角,电梯“叮”一声到了。
钥匙还没掏出来,门就从里面开了。七岁的胖胖像颗小炮弹似的冲出来,抱住她的腿:“奶奶!”声音响亮,带着孩童特有的热乎气。儿媳张莉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身,笑容堆在脸上:“妈,回来啦?卡上钱到了吧?正好,明天该交水电燃气了,这三个月涨得厉害。”她手里还拿着锅铲,油星子溅了几点在围裙上。
李素珍“嗯”了一声,弯腰换鞋,鞋柜里她的拖鞋被挤在最角落。三个月前她刚来时,还不是这个位置。
“爸呢?”胖胖仰头问。
“路上堵车,一会儿就回。”张莉答着,眼神却还瞟着李素珍手里那张还没收起的卡,“妈,现在手机支付方便,要不把卡绑定小军的手机?以后这些费用他顺手就交了,省得您跑银行。”
李素珍没接话,把卡塞进外套内兜,拉上拉链。“没几个钱,我自己能管。”她说着,往自己住的次卧走。房间不大,窗台上放着她从老家带来的那盆茉莉,开了三个月,现在花早谢了,叶子也有些蔫。
晚饭时,儿子小军回来了,带着一身地铁里的浑浊气息。饭桌上,张莉说起同事家的孩子报了钢琴课,老师如何了得,费用如何高昂。“一年就要一万二呢,”她叹口气,筷子无意识地拨着碗里的米粒,“现在养孩子,真是吞金兽。”
小军埋头吃饭,含糊地应了一声:“又不是必须学。”
“怎么不是必须?”张莉音调高了些,“现在哪个孩子没点特长?以后升学,简历上光秃秃的,怎么跟人竞争?”她话头一转,像是随口提起,“妈,您那退休金放着也是放着,要不……”
小军打断她:“吃饭,说这些干嘛。”
李素珍嚼着一根青菜,嚼了很久,直到它没了味道才咽下去。窗外的天完全黑了,玻璃窗上映出一家人在灯下的影子,模糊而不真切。
第二天下午,小军夫妇都不在家。李素珍正坐在沙发上戴老花镜看药瓶子上的说明书,胖胖磨磨蹭蹭地过来,小手攥着衣角。
“奶奶,我想求你个事行吗?”孩子的声音小小的。
李素珍心里咯噔一下,面上还是笑着:“啥事啊?又想买奥特曼了?”
胖胖摇摇头,仰起小脸,那句话像是烫嘴似的说出来:“奶奶,你能不能把退休金卡给我保管?”
阳光从阳台照进来,正好落在孩子仰起的脸上,连细微的绒毛都看得清。李素珍觉得后背窜上一股凉气,顺着脊椎往上爬。
“你……要奶奶的卡做什么?”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干。
胖胖像是背书一样,掰着手指头:“妈妈昨天跟爸爸吵架,说你的退休金放你自己那儿也是闲着,说……说要拿你的卡买菜,还说……等你回老家,这钱就能给我报兴趣班,学钢琴……”
孩子每说一个字,李素珍心里的凉意就重一分。她拉着胖胖坐在沙发上,摸了摸他的头,孩子的头发软软的。“妈妈还说啥了?”
胖胖依偎着她,一股脑全说了:“妈妈说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拿那么多钱不安全。爸爸说……说奶奶在城里住着,也该贴补点家用。”
晚上,小军回来得早些。李素珍在厨房煮面条,水汽氤氲,模糊了窗玻璃。儿子换完鞋,没像往常一样先回房间,而是走到厨房门口,倚着门框。
“妈,明天周六,我陪您去趟银行呗。”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装出来的轻松,“把你工资卡绑定我手机,以后水电费什么的,我直接从里面扣,省事。”
面条在滚水里翻腾,白色的蒸汽一股股往上冒。李素珍拿着筷子的手停住了,透过蒸汽看着儿子那张熟悉又似乎陌生的脸。他才三十五岁,眼角已经有了细纹,和他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
“我的工资卡,自己还能管。”她把面条捞起来,盛进碗里,没抬头看他。
小军凑近了些,声音压低:“您看您,年纪大了容易忘事,放我这儿安全。再说……”他顿了顿,像是下了决心,“再说胖胖那钢琴课,一年一万二,您那点钱,反正也……”
“哐当”一声,李素珍把盛满面条的碗墩在旁边的料理台上,汤汁溅了出来。她仍旧没看儿子,转身去拿酱油瓶,手有些抖。
胖胖从房间跑出来,感受到空气中紧绷的气氛,抱着她的腿直晃:“奶奶别生气,我不学钢琴了还不行吗?我不学了……”
李素珍蹲下身,给孩子擦掉不知何时涌出来的眼泪。她看见儿子站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
夜里,李素珍躺在床上,睁着眼看天花板。小区路灯的光透过没拉严的窗帘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一道苍白的光带。她想起老伴刚走那几年,一个人带着小军,厂里效益不好,工资时常拖欠。那时候,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4600,在现在听起来不多,可那是她熬了几十年才拿到的保障,是她能挺直腰板的底气。
第二天,她又去了银行。这次没取整月的钱,只取了两千块现金。崭新的红色钞票,捏在手里有清脆的响声。回家路上,她给胖胖买了个小小的、带拉链的内衬口袋,缝在了他书包最里层。
送他去学校的路上,梧桐树叶已经黄了大半。她把那叠钱塞进那个小口袋,拉好拉链。
“胖胖,这是奶奶给你的零花钱,以后想买什么文具、小零食,自己决定。”她整理着孩子的衣领,“别让你妈知道。”
孩子仰着脖子,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有些困惑:“那妈妈问起来咋办?”
“就说奶奶的退休金,奶奶自己会管。”她捏捏他的脸蛋,孩子的皮肤光滑温热。
下午,她开始收拾行李。那个印着航空标志的旧行李箱还是很多年前和小军爸一起去旅游时买的,轮子已经不太灵光。她把几件衣服叠好放进去,还有那盆茉莉,她找了个塑料袋把根部包起来,准备带走。
客厅里,儿媳在打电话,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穿过虚掩的房门。
“……我婆婆那人,就是老顽固,你说都住在一起了,退休金攥得比命还紧……那点钱,以后不还是我们的?现在补贴点怎么了,胖胖学琴正要用钱……”
李素珍拉上行李箱拉链,“刺啦”一声,很响亮。她提着箱子走到客厅,声音不大不小,正好打断那边的通话。
“明天我回老家,车票已经买好了。”
张莉举着手机,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混杂着错愕和一丝来不及掩饰的懊恼。
小军从书房冲出来,睡衣扣子都没扣好:“妈!您这是干什么?好好的回什么老家?是不是因为昨天……”
“住三个月了,该回去了。”李素珍打断他,声音平静,“鸡鸭总得有人喂,老房子也得有人透气。”
“妈,您别听胖胖小孩子瞎说,也别听张莉瞎念叨……”小军有些语无伦次,“我们没那个意思!”
胖胖也跑出来,抱着她的胳膊,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奶奶别走!我把我的小猪存钱罐给你!都给你!你别走!”
李素珍蹲下来,亲了亲孩子湿漉漉的额头。孩子的眼泪咸涩,带着毫无保留的依恋。她没再说什么,拉起行李箱的拉杆。那个咕噜噜的轮子声响彻楼道,干涩、固执,一遍遍重复着离去的意思。
火车是慢车,开动时哐当一声,缓缓驶离喧嚣的站台。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她掏出来,是胖胖发来的一条语音。点开,孩子带着哭腔又竭力压低的声音传出来:
“奶奶,我把妈妈藏起来的你的降压药,放在你包里了,在侧边那个小兜里。你记得吃。”
李素珍怔住,伸手摸索行李包的侧袋,果然摸到那个熟悉的药瓶。指尖再往里探,还碰到几张硬硬的卡片。掏出来一看,是几张奥特曼卡片,边角都磨白了,是胖胖最宝贝的那几张。卡片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保护奶奶”。
窗外,城市的轮廓迅速向后倒去,换成一片片收割后的田野和光秃秃的树林。冬日的阳光苍白地照进车厢,落在她布满老年斑的手上。她握紧那几张冰凉的卡片,药瓶的塑料外壳硌着掌心。4600,原来不只是钱,是亲情天平上沉甸甸的砝码,是照见人心的一面无情镜子。她闭上眼,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规律而坚定,带着她,驶向来的方向。
银行叫号机的电子音干巴巴的,像晒焦的落叶。李素珍捏着那张浅蓝色的卡片,指尖感受着塑料的微凉与磨蚀的边缘。4600,这个月准时到了。背后等候区的座椅上,人们低头盯着手机屏幕,荧光映着一张张疲惫或麻木的脸。她站起身,让开位置,动作有些迟缓,像是生锈的关节需要额外用力。
儿子家住十五楼。电梯镜面里映出一个灰扑扑的影子,齐耳短发,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抿着,眼角的纹路深得像刀刻。她抬手想理理鬓角,电梯“叮”一声到了。
钥匙还没掏出来,门就从里面开了。七岁的胖胖像颗小炮弹似的冲出来,抱住她的腿:“奶奶!”声音响亮,带着孩童特有的热乎气。儿媳张莉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身,笑容堆在脸上:“妈,回来啦?卡上钱到了吧?正好,明天该交水电燃气了,这三个月涨得厉害。”她手里还拿着锅铲,油星子溅了几点在围裙上。
李素珍“嗯”了一声,弯腰换鞋,鞋柜里她的拖鞋被挤在最角落。三个月前她刚来时,还不是这个位置。
“爸呢?”胖胖仰头问。
“路上堵车,一会儿就回。”张莉答着,眼神却还瞟着李素珍手里那张还没收起的卡,“妈,现在手机支付方便,要不把卡绑定小军的手机?以后这些费用他顺手就交了,省得您跑银行。”
李素珍没接话,把卡塞进外套内兜,拉上拉链。“没几个钱,我自己能管。”她说着,往自己住的次卧走。房间不大,窗台上放着她从老家带来的那盆茉莉,开了三个月,现在花早谢了,叶子也有些蔫。
晚饭时,儿子小军回来了,带着一身地铁里的浑浊气息。饭桌上,张莉说起同事家的孩子报了钢琴课,老师如何了得,费用如何高昂。“一年就要一万二呢,”她叹口气,筷子无意识地拨着碗里的米粒,“现在养孩子,真是吞金兽。”
小军埋头吃饭,含糊地应了一声:“又不是必须学。”
“怎么不是必须?”张莉音调高了些,“现在哪个孩子没点特长?以后升学,简历上光秃秃的,怎么跟人竞争?”她话头一转,像是随口提起,“妈,您那退休金放着也是放着,要不……”
小军打断她:“吃饭,说这些干嘛。”
李素珍嚼着一根青菜,嚼了很久,直到它没了味道才咽下去。窗外的天完全黑了,玻璃窗上映出一家人在灯下的影子,模糊而不真切。
第二天下午,小军夫妇都不在家。李素珍正坐在沙发上戴老花镜看药瓶子上的说明书,胖胖磨磨蹭蹭地过来,小手攥着衣角。
“奶奶,我想求你个事行吗?”孩子的声音小小的。
李素珍心里咯噔一下,面上还是笑着:“啥事啊?又想买奥特曼了?”
胖胖摇摇头,仰起小脸,那句话像是烫嘴似的说出来:“奶奶,你能不能把退休金卡给我保管?”
阳光从阳台照进来,正好落在孩子仰起的脸上,连细微的绒毛都看得清。李素珍觉得后背窜上一股凉气,顺着脊椎往上爬。
“你……要奶奶的卡做什么?”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干。
胖胖像是背书一样,掰着手指头:“妈妈昨天跟爸爸吵架,说你的退休金放你自己那儿也是闲着,说……说要拿你的卡买菜,还说……等你回老家,这钱就能给我报兴趣班,学钢琴……”
孩子每说一个字,李素珍心里的凉意就重一分。她拉着胖胖坐在沙发上,摸了摸他的头,孩子的头发软软的。“妈妈还说啥了?”
胖胖依偎着她,一股脑全说了:“妈妈说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拿那么多钱不安全。爸爸说……说奶奶在城里住着,也该贴补点家用。”
晚上,小军回来得早些。李素珍在厨房煮面条,水汽氤氲,模糊了窗玻璃。儿子换完鞋,没像往常一样先回房间,而是走到厨房门口,倚着门框。
“妈,明天周六,我陪您去趟银行呗。”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装出来的轻松,“把你工资卡绑定我手机,以后水电费什么的,我直接从里面扣,省事。”
面条在滚水里翻腾,白色的蒸汽一股股往上冒。李素珍拿着筷子的手停住了,透过蒸汽看着儿子那张熟悉又似乎陌生的脸。他才三十五岁,眼角已经有了细纹,和他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
“我的工资卡,自己还能管。”她把面条捞起来,盛进碗里,没抬头看他。
小军凑近了些,声音压低:“您看您,年纪大了容易忘事,放我这儿安全。再说……”他顿了顿,像是下了决心,“再说胖胖那钢琴课,一年一万二,您那点钱,反正也……”
“哐当”一声,李素珍把盛满面条的碗墩在旁边的料理台上,汤汁溅了出来。她仍旧没看儿子,转身去拿酱油瓶,手有些抖。
胖胖从房间跑出来,感受到空气中紧绷的气氛,抱着她的腿直晃:“奶奶别生气,我不学钢琴了还不行吗?我不学了……”
李素珍蹲下身,给孩子擦掉不知何时涌出来的眼泪。她看见儿子站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
夜里,李素珍躺在床上,睁着眼看天花板。小区路灯的光透过没拉严的窗帘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一道苍白的光带。她想起老伴刚走那几年,一个人带着小军,厂里效益不好,工资时常拖欠。那时候,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4600,在现在听起来不多,可那是她熬了几十年才拿到的保障,是她能挺直腰板的底气。
第二天,她又去了银行。这次没取整月的钱,只取了两千块现金。崭新的红色钞票,捏在手里有清脆的响声。回家路上,她给胖胖买了个小小的、带拉链的内衬口袋,缝在了他书包最里层。
送他去学校的路上,梧桐树叶已经黄了大半。她把那叠钱塞进那个小口袋,拉好拉链。
“胖胖,这是奶奶给你的零花钱,以后想买什么文具、小零食,自己决定。”她整理着孩子的衣领,“别让你妈知道。”
孩子仰着脖子,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有些困惑:“那妈妈问起来咋办?”
“就说奶奶的退休金,奶奶自己会管。”她捏捏他的脸蛋,孩子的皮肤光滑温热。
下午,她开始收拾行李。那个印着航空标志的旧行李箱还是很多年前和小军爸一起去旅游时买的,轮子已经不太灵光。她把几件衣服叠好放进去,还有那盆茉莉,她找了个塑料袋把根部包起来,准备带走。
客厅里,儿媳在打电话,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穿过虚掩的房门。
“……我婆婆那人,就是老顽固,你说都住在一起了,退休金攥得比命还紧……那点钱,以后不还是我们的?现在补贴点怎么了,胖胖学琴正要用钱……”
李素珍拉上行李箱拉链,“刺啦”一声,很响亮。她提着箱子走到客厅,声音不大不小,正好打断那边的通话。
“明天我回老家,车票已经买好了。”
张莉举着手机,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混杂着错愕和一丝来不及掩饰的懊恼。
小军从书房冲出来,睡衣扣子都没扣好:“妈!您这是干什么?好好的回什么老家?是不是因为昨天……”
“住三个月了,该回去了。”李素珍打断他,声音平静,“鸡鸭总得有人喂,老房子也得有人透气。”
“妈,您别听胖胖小孩子瞎说,也别听张莉瞎念叨……”小军有些语无伦次,“我们没那个意思!”
胖胖也跑出来,抱着她的胳膊,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奶奶别走!我把我的小猪存钱罐给你!都给你!你别走!”
李素珍蹲下来,亲了亲孩子湿漉漉的额头。孩子的眼泪咸涩,带着毫无保留的依恋。她没再说什么,拉起行李箱的拉杆。那个咕噜噜的轮子声响彻楼道,干涩、固执,一遍遍重复着离去的意思。
火车是慢车,开动时哐当一声,缓缓驶离喧嚣的站台。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她掏出来,是胖胖发来的一条语音。点开,孩子带着哭腔又竭力压低的声音传出来:
“奶奶,我把妈妈藏起来的你的降压药,放在你包里了,在侧边那个小兜里。你记得吃。”
李素珍怔住,伸手摸索行李包的侧袋,果然摸到那个熟悉的药瓶。指尖再往里探,还碰到几张硬硬的卡片。掏出来一看,是几张奥特曼卡片,边角都磨白了,是胖胖最宝贝的那几张。卡片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保护奶奶”。
窗外,城市的轮廓迅速向后倒去,换成一片片收割后的田野和光秃秃的树林。冬日的阳光苍白地照进车厢,落在她布满老年斑的手上。她握紧那几张冰凉的卡片,药瓶的塑料外壳硌着掌心。4600,原来不只是钱,是亲情天平上沉甸甸的砝码,是照见人心的一面无情镜子。她闭上眼,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规律而坚定,带着她,驶向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