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雪(一)
林静放下鉴定报告,单薄的纸张在茶几上微微颤动。她望着正在阳台上晾晒婴儿衣物的丈夫赵伟,那个她以为共同生活了五年已经再熟悉不过的男人,此刻在午后的光线里竟有些陌生。
“无血缘关系”五个字像针一样扎进她的眼里。
这事得从十天前说起。
那天刚入梅,空气黏腻得像化不开的糖。林静正在厨房准备儿子的午饭,两岁的儿子安安坐在地板上搭积木。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比平时早了三个小时。
“静静,我回来了。”赵伟的声音里有种不寻常的轻快。
林静擦着手走出厨房,然后整个人僵在原地。赵伟怀里抱着个襁褓,粉蓝色的包被里,一张陌生的小脸若隐若现。
“这、这是谁的孩子?”
赵伟把襁褓小心翼翼地放在沙发上,像放下一件易碎的珍宝。“咱们凑个龙凤胎正好。”他笑着说,嘴角的弧度却有些生硬。
“什么龙凤胎?你说清楚。”林静感觉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赵伟解释说是远房表姐的孩子,表姐夫妇出国工作,临时托他们照顾几个月。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林静注意到他始终没有看她的眼睛。
夜里,林静躺在床上假寐。赵伟以为她睡着了,轻手轻脚地起身,走到婴儿床边。他给小女婴换尿布的动作熟练得令人怀疑——他们儿子安安刚出生时,他学了整整一周才掌握这门技术。然后他拿出手机,对着屏幕发呆。林静眯着眼,看见手机亮光映照下他紧锁的眉头。
第二天,林静趁赵伟洗澡时偷看了他的手机。相册里有一对陌生夫妻的合影,照片上的女人有着和女婴一样的大眼睛。赵伟发现手机被动过,什么都没说,只是此后更加警惕。
第七天,林静剪了女婴的一小缕胎发。婴儿的头发细软得像绒毛,她在剪刀合拢的瞬间闭上了眼睛。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疑虑。
现在,鉴定报告就摆在面前,证明孩子不是赵伟的骨肉。那么,他为什么要撒谎?
林静拿起报告,走到阳台门口。赵伟正举着一件小小的连体衣,衣服在风中摇晃,像一面投降的白旗。他转过头,看见林静手中的纸,整个人凝固了。
“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林静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
赵伟张了张嘴,又闭上。他把小衣服仔细搭在晾衣架上,这个动作他做得极慢,像是在争取时间。
“是远房表弟的孩子,叫小雨。”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他们上周出车祸走了。我怕你一时接受不了,没敢说实话。”
林静攥紧了报告,纸张在她掌心皱成一团。她想起这些天来,每当小雨半夜哭闹,赵伟总是第一时间爬起来,抱着她在客厅里踱步,哼着安安小时候听的那首摇篮曲。有次她起夜,看见他站在窗前,小雨在他怀里安睡,他的脸颊贴着婴儿的额头,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重。
“你可以直接告诉我的。”林静说。
赵伟苦笑着摇头:“记得安安出生前,你说过什么吗?你说,我们只要一个孩子就好,把全部的爱都给他。”
林静愣住了。她确实说过这话,在经历了二十八小时阵痛,终于生下安安后,她虚弱却坚定地这样表示。
“我知道你不想再要第二个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赵伟继续说,“但小雨突然就成了孤儿,家族里没人能照顾她。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被送去福利院。”
“所以你就用这种方式?”林静的声音提高了,“先把她带回家,编个借口,等我产生感情了再说出真相?”
赵伟没有否认。他走回客厅,从书房抽屉里取出一沓文件——车祸的新闻报道、死亡证明、以及一份临时监护协议。所有文件都显示,他说的基本是实话,除了那个最关键的部分:他原本就打算永久收养这个孩子。
“我本来想等你们感情深了再告诉你真相,”他承认,“但我没想到你会去做鉴定。”
那天晚上,林静一个人坐在小雨的婴儿床边,看着熟睡中的小脸。这个孩子不是她想要的,甚至不是她同意接纳的,但现在知道了她的身世,那双闭着的眼睛、微微张着的小嘴,都突然有了不同的意义。
第二天清晨,小雨的哭声准时在六点响起。林静条件反射地起身,却发现赵伟已经在了。他正笨拙地给小雨泡奶粉,水温试了又试。
林静默默走过去,接过奶瓶,滴了两滴在手腕上。“太烫了,”她说,“等五分钟再喂。”
赵伟惊讶地看着她。这是十天来,她第一次主动接触这个孩子。
小雨喝奶的时候,林静仔细端详着她的脸。那双大眼睛确实像照片上的女人——她的母亲,现在都已不在人世。
“他们什么时候下葬?”林静突然问。
赵伟愣了一下:“后天。我本来打算一个人去的。”
“我和你一起去。”林静说,“孩子也带去。让他们看看吧。”
在墓园那天,小雨格外安静。她睁着大眼睛,看着两个崭新的墓碑,仿佛知道那里长眠的是谁。林静抱着她,在每座墓碑前都微微鞠躬。当她抬起头时,看见赵伟眼里的泪水。
回家路上,赵伟开车,林静坐在后排,一手护着婴儿提篮里的小雨,另一只手牵着安安。等红灯时,赵伟从后视镜里看着他们,轻声说:“谢谢。”
林静没有回应。她望向窗外,梅雨季即将过去,天空开始放晴。她不知道自己对小雨的感情能走到哪一步,这个被迫成为她“龙凤胎”之一的孩子,这个她丈夫用谎言带进她生活的孩子。
但她知道,当小雨的小手在车上无意识地握住她的手指时,那种温暖而脆弱的触感,像极了初春的雪,落在掌心,既冰凉,又莫名地灼人。
林静放下鉴定报告,单薄的纸张在茶几上微微颤动。她望着正在阳台上晾晒婴儿衣物的丈夫赵伟,那个她以为共同生活了五年已经再熟悉不过的男人,此刻在午后的光线里竟有些陌生。
“无血缘关系”五个字像针一样扎进她的眼里。
这事得从十天前说起。
那天刚入梅,空气黏腻得像化不开的糖。林静正在厨房准备儿子的午饭,两岁的儿子安安坐在地板上搭积木。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比平时早了三个小时。
“静静,我回来了。”赵伟的声音里有种不寻常的轻快。
林静擦着手走出厨房,然后整个人僵在原地。赵伟怀里抱着个襁褓,粉蓝色的包被里,一张陌生的小脸若隐若现。
“这、这是谁的孩子?”
赵伟把襁褓小心翼翼地放在沙发上,像放下一件易碎的珍宝。“咱们凑个龙凤胎正好。”他笑着说,嘴角的弧度却有些生硬。
“什么龙凤胎?你说清楚。”林静感觉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赵伟解释说是远房表姐的孩子,表姐夫妇出国工作,临时托他们照顾几个月。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林静注意到他始终没有看她的眼睛。
夜里,林静躺在床上假寐。赵伟以为她睡着了,轻手轻脚地起身,走到婴儿床边。他给小女婴换尿布的动作熟练得令人怀疑——他们儿子安安刚出生时,他学了整整一周才掌握这门技术。然后他拿出手机,对着屏幕发呆。林静眯着眼,看见手机亮光映照下他紧锁的眉头。
第二天,林静趁赵伟洗澡时偷看了他的手机。相册里有一对陌生夫妻的合影,照片上的女人有着和女婴一样的大眼睛。赵伟发现手机被动过,什么都没说,只是此后更加警惕。
第七天,林静剪了女婴的一小缕胎发。婴儿的头发细软得像绒毛,她在剪刀合拢的瞬间闭上了眼睛。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疑虑。
现在,鉴定报告就摆在面前,证明孩子不是赵伟的骨肉。那么,他为什么要撒谎?
林静拿起报告,走到阳台门口。赵伟正举着一件小小的连体衣,衣服在风中摇晃,像一面投降的白旗。他转过头,看见林静手中的纸,整个人凝固了。
“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林静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
赵伟张了张嘴,又闭上。他把小衣服仔细搭在晾衣架上,这个动作他做得极慢,像是在争取时间。
“是远房表弟的孩子,叫小雨。”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他们上周出车祸走了。我怕你一时接受不了,没敢说实话。”
林静攥紧了报告,纸张在她掌心皱成一团。她想起这些天来,每当小雨半夜哭闹,赵伟总是第一时间爬起来,抱着她在客厅里踱步,哼着安安小时候听的那首摇篮曲。有次她起夜,看见他站在窗前,小雨在他怀里安睡,他的脸颊贴着婴儿的额头,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重。
“你可以直接告诉我的。”林静说。
赵伟苦笑着摇头:“记得安安出生前,你说过什么吗?你说,我们只要一个孩子就好,把全部的爱都给他。”
林静愣住了。她确实说过这话,在经历了二十八小时阵痛,终于生下安安后,她虚弱却坚定地这样表示。
“我知道你不想再要第二个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赵伟继续说,“但小雨突然就成了孤儿,家族里没人能照顾她。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被送去福利院。”
“所以你就用这种方式?”林静的声音提高了,“先把她带回家,编个借口,等我产生感情了再说出真相?”
赵伟没有否认。他走回客厅,从书房抽屉里取出一沓文件——车祸的新闻报道、死亡证明、以及一份临时监护协议。所有文件都显示,他说的基本是实话,除了那个最关键的部分:他原本就打算永久收养这个孩子。
“我本来想等你们感情深了再告诉你真相,”他承认,“但我没想到你会去做鉴定。”
那天晚上,林静一个人坐在小雨的婴儿床边,看着熟睡中的小脸。这个孩子不是她想要的,甚至不是她同意接纳的,但现在知道了她的身世,那双闭着的眼睛、微微张着的小嘴,都突然有了不同的意义。
第二天清晨,小雨的哭声准时在六点响起。林静条件反射地起身,却发现赵伟已经在了。他正笨拙地给小雨泡奶粉,水温试了又试。
林静默默走过去,接过奶瓶,滴了两滴在手腕上。“太烫了,”她说,“等五分钟再喂。”
赵伟惊讶地看着她。这是十天来,她第一次主动接触这个孩子。
小雨喝奶的时候,林静仔细端详着她的脸。那双大眼睛确实像照片上的女人——她的母亲,现在都已不在人世。
“他们什么时候下葬?”林静突然问。
赵伟愣了一下:“后天。我本来打算一个人去的。”
“我和你一起去。”林静说,“孩子也带去。让他们看看吧。”
在墓园那天,小雨格外安静。她睁着大眼睛,看着两个崭新的墓碑,仿佛知道那里长眠的是谁。林静抱着她,在每座墓碑前都微微鞠躬。当她抬起头时,看见赵伟眼里的泪水。
回家路上,赵伟开车,林静坐在后排,一手护着婴儿提篮里的小雨,另一只手牵着安安。等红灯时,赵伟从后视镜里看着他们,轻声说:“谢谢。”
林静没有回应。她望向窗外,梅雨季即将过去,天空开始放晴。她不知道自己对小雨的感情能走到哪一步,这个被迫成为她“龙凤胎”之一的孩子,这个她丈夫用谎言带进她生活的孩子。
但她知道,当小雨的小手在车上无意识地握住她的手指时,那种温暖而脆弱的触感,像极了初春的雪,落在掌心,既冰凉,又莫名地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