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十)(090)-《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空房(十)(终)

  房子最终还是卖了。

  价格被压得很低,低到像在伤口上又狠狠剜了一刀。买主是个精瘦的、眼神像算盘珠一样滴溜溜转的男人,据说在省城做点小生意,专为儿子买下这套“性价比极高”的学区房。签合同那天,他捏着签字笔,嘴里啧啧有声:“要不是急着落户,这价……唉,算了,谁让咱孩子等不起呢!就当捡个漏吧!”语气里的施舍和精明,像细盐撒在滴血的创口上。

  公公佝偻着背,用那布满老年斑、关节粗大的手,在冰冷的合同上一笔一划、极其缓慢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每一笔都像用尽了全身力气,又像在亲手给儿子刻着墓志铭。签完最后一个字,他握着笔的手悬在半空,微微颤抖,久久没有放下。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纸上那个墨迹未干的名字,仿佛要将它看穿,看透那纸背后代表的、无法挽回的失去。最终,他颓然松开手,笔“嗒”地一声掉落在桌面上,滚了两圈,不动了。他整个人也随之垮塌下去,像一座被抽空了沙石的堡垒,只剩下深不见底的枯寂和疲惫。

  婆婆没有去。她把自己关在堂屋里那间光线昏暗的小房间,一整天都没出来。隔着薄薄的门板,能听到里面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如同受伤幼兽般的呜咽。那哭声不是爆发,而是被巨大的悲伤和无力彻底碾碎后,从灵魂深处渗出来的、无声的哀鸣。

  钱很快分了。公公执拗地履行着他的“遗嘱”:一份厚厚地塞进一个旧布包,那是他和婆婆买坟地、棺材的“棺材本”;一份用一个旧报纸仔细包好,推到我面前,报纸粗糙的边缘摩擦着桌面,发出沙沙的轻响;最后一份,他亲自去银行换成了崭新的票子,然后一个人背着那袋沉甸甸的、散发着油墨味的钱,去了镇上的石料厂。

  几天后,建成那原本简陋的坟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高大、用本地最坚硬青石垒砌的坟茔。墓碑方正厚重,漆黑的碑面上,深深镌刻着几个冰冷而醒目的大字:

  张建成之墓

  没有立碑人,没有生卒年月,没有只言片语的生平。只有这五个字,带着一种沉默的、近乎悲壮的倔强,孤零零地矗立在铁路旁那片向阳的坡地上,迎着呼啸而过的火车带来的风,像一座无言的界碑,宣示着一个生命曾经存在过的尊严。它刺眼地立在那里,对着张氏宗族绵延的坟山方向,像一记无声的耳光,也像一个被放逐者最后的、孤独的宣言。

  公婆拿到钱后,迅速地、近乎仓惶地搬离了村子。没有告别,没有告诉任何人去向。像两片被狂风从枝头撕下的枯叶,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县城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或许是害怕三叔公那帮人再来纠缠,或许只是单纯地无法再面对那片浸透了屈辱和悲伤的土地。他们割断了与过去所有的联系,只带着那包沉甸甸的、冰冷的“棺材本”,等待着生命最后的、必然的沉寂。

  我攥着那叠用旧报纸包着的、同样冰冷的钞票,在县城西边紧挨着工业区的一片杂乱、灰暗的出租房里,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房间很小,只有十来个平方。墙壁斑驳,糊着旧报纸,有些地方已经发黄卷翘,露出底下灰黑的底色。一扇窄小的、蒙着厚厚油污的窗户,正对着厂区那几根昼夜不息、喷吐着灰白色烟雾的巨大烟囱。空气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机油、劣质煤烟和下水道返潮的、难以形容的浑浊气味。一张吱嘎作响的旧铁架床,一张摇晃的掉漆方桌,一个掉了门的小衣柜,就是全部家当。这里是城市的背面,是光鲜之下藏污纳垢的褶皱,是无数像浮萍一样挣扎求生的底层人聚集的角落。

  我把那个刻着“李”字的粗陶瓦罐,郑重地放在唯一能晒到一点点午后阳光的窗台上。瓦罐里,那几根早已枯萎的野花茎秆依旧倔强地立着,像一束风干的、无声的守望。旁边,摆着那盆从空房里带出来的、半死不活的绿萝。它的叶片依旧蔫黄,边缘带着焦枯的痕迹,但它还活着。在这污浊的空气和微弱的光线下,它伸展着残存的几片叶子,像在无声地喘息。

  夜深了。工业区机器的轰鸣透过薄薄的墙壁传来,沉闷而永无止境,像这座城市永不疲倦的沉重心跳。劣质路灯昏黄的光线,艰难地穿透蒙尘的窗玻璃,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模糊晃动的光斑。

  我躺在坚硬的铁架床上,身下是薄薄的、散发着陈旧气味的褥子。隔壁传来孩子尖锐的哭闹声、夫妻压抑的争吵摔打声、还有不知哪户电视机里发出的、聒噪刺耳的广告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噪音沼泽。

  闭上眼,那间120平米的空房却清晰地浮现在黑暗里。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在光洁的地板上,阳台上绿萝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厨房里似乎还飘着建成笨拙却用心熬煮的汤的香气,客厅沙发上仿佛还残留着他慵懒午睡后的体温……每一个细节都鲜活如昨,带着令人心碎的温暖和光亮。

  那曾经是家。

  是爱存在过的证明。

  是短暂拥有又被命运无情碾碎的、关于“幸福”的全部想象。

  而现在,它属于那个精明的买主和他即将在此落户念书的孩子。它会被彻底翻新,刷上时尚的乳胶漆,换上崭新的家具,填满陌生人的欢声笑语。属于我和建成的所有痕迹,都将被彻底抹去,如同沙滩上的字迹被潮水冲刷干净。那个地方,连同里面所有的爱、痛、希望和绝望,都成了回不去的彼岸。

  泪水无声地涌出,顺着眼角滑落,迅速洇湿了粗糙的枕巾,留下一片冰凉的湿意。隔壁的争吵声似乎达到了高潮,伴随着一声刺耳的摔门巨响,然后陷入一阵死寂。只有窗外烟囱低沉的轰鸣,依旧固执地穿透夜色,敲打着耳膜。

  我蜷缩在冰冷的铁架床上,像一片被狂风从枝头卷落、最终跌入泥泞的叶子。身体疲惫不堪,心被巨大的空洞和冰冷的孤独填满。卖房的钱就压在枕头底下,薄薄一叠,却重若千钧。它买断了过去,却买不来未来。前路茫茫,如同窗外那被烟尘和夜色笼罩的、无边无际的工业区废墟。

  这间狭小、破败、充斥着噪音和浊气的出租屋,成了我新的、冰冷的“空房”。它空空荡荡,装不下过去,也看不清未来。只有窗台上,那个刻着“李”字的粗陶瓦罐,和那盆在污浊中艰难喘息的绿萝,在昏黄的光线下,投下两道沉默而倔强的影子。

  夜,还很长。机器的轰鸣,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