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晌午,日头难得暖了些。罗大山和柳惠惠一左一右,紧紧攥着罗修尘的手,仿佛一松手就会失去他。小儿子罗修羽则被柳惠惠牢牢护在身侧,一家子终于走出了紧闭多日的家门,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
没过多久,村里的婆娘们就像归巢的鸟儿,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关切带着山野特有的直白。
“哎哟我的老天爷!尘娃儿!可算见着你了!”王顺媳妇嗓门最大,挤到最前面,粗糙的手想摸罗修尘的脸蛋又怕碰疼了似的,最后只敢轻轻捏了捏他细瘦的胳膊,眼圈瞬间就红了。
“瞧瞧这小胳膊,在屋里捂得都没血色了!等着,婶子家今儿蒸了杂面馍,回头给你拿两个,可得好好补补!” 她说着,又扭头冲自家院子喊:“当家的!把昨儿晾的野果干抓一把给尘娃儿甜甜嘴儿!”
罗修尘抬起苍白的小脸,黑亮的眼睛看向王顺媳妇,声音细细弱弱的,带着点久未说话的微哑:“谢……谢婶子。”说完,他下意识地往母亲柳惠惠身边缩了缩,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
这句简单的道谢和依赖母亲的动作,让王顺媳妇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连声说“好娃儿,真懂事!”
旁边刘寡妇挤进来,手里攥着个还温乎的煮鸡蛋,不由分说就往罗修尘手里塞:“快拿着,趁热乎吃了!俺家鸡婆今儿刚下的,补身子顶好!村长说你伤了根基得静养,可把婶子担心坏了!”
罗修尘看着手里温热的鸡蛋,小声地、带着点怯意对刘寡妇说:“谢……谢刘婶。”他拿着鸡蛋,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抬头看了看母亲。柳惠惠连忙接过来,帮他剥开,柔声道:“尘儿乖,快谢谢刘婶,趁热吃。” 罗修尘小口咬了一口蛋白,对着刘寡妇又小声重复了一遍:“谢谢刘婶。”
“小羽啊,”王顺媳妇这才有空转向罗修羽,揉了揉他脑袋,“往后可不敢再那么野了,看把你哥害的!听见没?”语气里带着后怕的责备。
“嗯!王婶,我记下了!”罗修羽脆生生地应着,脸上是天真无邪的笑,似乎那场惊吓真的过去了。
看着罗修羽这模样,婆娘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几个相熟的婶子已经围着柳惠惠,七嘴八舌地问着尘娃子养伤的细节,夜里睡得好不好,有没有惊着。
远处的土坡上,村长拄着拐杖,看着村口这久违的热乎劲儿,长长叹了口气,低声道:“王顺这小子,心思是活泛,用对了地方,倒也是个人才。”但这口气叹得并不轻松。
“村长,”身旁的李铁眉头依然紧锁如岩石,目光锐利地穿过人群,死死锁定在罗修尘身上,“尘娃子……真不用再试试?万一……” 他声音里的担忧沉甸甸的。
“再看看,”村长沉稳地打断他,目光同样锐利如鹰,“就按王顺的法子,看他见血啥反应。若是没事……或许真是咱们想多了。可那狼……”他摇摇头,那诡异的死状始终像根刺扎在心里,“难道真是……祖宗显灵了?” 这话他自己都不信。
这时,猎户沈大富提溜着一只刚打到的、脖颈处伤口还在渗着新鲜血珠的肥硕野兔,大步流星地挤了过来。他嗓门洪亮,带着猎户特有的豪爽,但动作却刻意地将那滴着血的兔子往罗修尘眼前凑了凑,眼睛的余光紧紧锁在娃儿的脸上和眼睛上。
“大山!接着!给尘娃儿炖汤补补!瞅瞅这血口子,新鲜着呢!油厚得很!” 他特意晃了晃手里的兔子,让那浓重的血腥味更冲了些,一滴暗红的兔血“啪嗒”落在罗修尘脚边的尘土里。
“我家萍丫头在家急得直跳脚,非要跟来看看尘哥哥好利索没,这会儿又害臊躲老子身后头了!” 他侧了侧身,露出身后那个扎着两个羊角辫、脸蛋红扑扑、正紧紧揪着他裤腿不放的小姑娘沈萍萍,乌溜溜的大眼睛怯生生地瞅着罗修尘。
“尘……尘哥哥…你还疼不…”萍萍细声细气地叫了一声,带着孩童特有的关心。
罗修尘看着萍萍,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声音细细的:“萍萍妹妹。”这句简单的称呼,让紧张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一点点,萍萍也羞涩地抿嘴笑了。
就在血腥味最浓、那滴血落地的瞬间,罗修尘的小鼻子明显皱了一下,黑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孩童本能的畏缩和不适。他下意识地别开脸,把小脑袋埋进了母亲柳惠惠的腰间,声音闷闷地传出来,带着点细微的颤抖:“娘……血……怕……”
这句话和这个动作,让远处的村长和李铁紧绷的神经,微微地放松了一丝丝。这才是五岁娃娃该有的反应!怕血,嫌脏,寻求母亲庇护。
沈大富也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把兔子稍微拿远了一点:“瞧我这粗手笨脚的!吓着尘娃儿了!不怕不怕啊,回头炖熟了,香喷喷的!” 他心里的那点说不清的异样感似乎被这“正常”的反应冲淡了些。
柳惠惠心疼地搂紧儿子,轻轻拍着他的背:“尘儿不怕,爹拿回去就收拾干净了,炖好了给我们尘儿补身子。” 罗修尘埋在母亲怀里,闷闷地“嗯”了一声。
远处的李铁紧锁的眉头并没有完全展开,但按在刀柄上的手,指节稍微松了松。村长几不可闻地舒了口气,眼神依旧锐利,但那份紧绷感缓和了一分。至少表面上,这反应挑不出错。
“尘娃子好利索了没?”李铁的声音在人群后响起,虽然依旧带着审视,但语气比预想中缓和了些。他大步走过来,目光在罗修尘埋在母亲怀里的身影上停留片刻。
“李铁!”村长适时低喝,带着责备,“你看你,嗓门这么大,又吓着孩子了!” 他上前一步。
李铁没再说话,目光扫过脸色有些发白的罗大山,声音低沉:“大山,晚点来村长家一趟。” 说完,转身跟着村长,拄着拐杖离去,背影虽然依旧心事重重,但那份迫人的紧张感减弱了不少。
…………
傍晚,村长的石屋内。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着李铁、老张头和村长三人凝重的脸。空气沉闷,但比上一次似乎少了几分令人窒息的绝望。
敲门声响起,罗大山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村长,晌午的情形,你们也瞧见了。”罗大山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娃儿开口说话了,跟王顺媳妇、刘寡妇都道了谢,声音是弱了点,但听着清楚。萍萍那丫头叫他,他也应了,叫了声‘萍萍妹妹’。”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点庆幸,“沈大富拿兔子过来的时候,娃儿……娃儿怕血,躲他娘怀里了,还说‘怕’。” 他刻意强调了那个“怕”字。
老张头慢悠悠地抬起眼皮,枯瘦的手指捻着,声音沙哑:“嗯……开口说话了,是好事。畏血惧腥,亦是童稚常情。脉象……比前两日更稳了些。” 他浑浊的老眼看向村长和李铁,“只是这伤口收口之速,依旧远超常理。这‘安稳’表象之下,根基未固。还需时日,细细观察。尤其……观其日常饮食起居,可有细微异处。” 他再次点出了关键。
李铁眉头依然锁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话是说了,怕也是怕了……可张伯,那伤好得也太邪乎了!还有那狼……” 他心里的疙瘩并没完全解开,只是被暂时压了下去。
村长抬起手,制止了李铁的话头,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老张头说得对。尘娃子能说话,怕血,这是好事,至少眼下看着,像个正常的娃儿。这就好,这就好啊。” 他看了一眼罗大山,继续道,“至于伤好得快……或许是娃儿命硬,也或许是老张头的药真起了神效,祖宗保佑也说不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那狼尸的事,既然大家伙儿暂时被安抚住了,就不要再提。王顺那法子,目前看是有效的。”
他做出决定,条理清晰:“就按之前说的,让娃儿在村里多走动。大山,你和惠惠多留心,娃儿吃的、睡的、玩的,有啥不一样的地方,记在心里。老张头,你隔三差五去给娃儿看看脉,换换药。李铁,你留心村子周围,别再出怪事。” 他最后看向罗大山,语气带着嘱托和一丝告诫,“大山,娃儿现在看着‘好’了,大家伙儿都盼着他好。咱们……更要稳!小心驶得万年船。”
罗大山重重地点头:“我明白,村长。” 石屋内的气氛,依旧凝重,但比起上一次山雨欲来的压抑,此刻更多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带着观察意味的“平静”。
尘娃子的几句话和那个怕血的反应,像几块压舱石,暂时稳住了这艘在惊涛骇浪边缘飘摇的小船。
村长的话,像定心丸,让李铁按捺住了追问,也让罗大山紧绷的心弦稍稍松了一扣。然而,张老头那句“根基未固”和李铁眼底未散的疑云,都如同水面下的暗礁,提醒着所有人,这暂时的风平浪静,底下藏着什么,谁也不知道。
没过多久,村里的婆娘们就像归巢的鸟儿,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关切带着山野特有的直白。
“哎哟我的老天爷!尘娃儿!可算见着你了!”王顺媳妇嗓门最大,挤到最前面,粗糙的手想摸罗修尘的脸蛋又怕碰疼了似的,最后只敢轻轻捏了捏他细瘦的胳膊,眼圈瞬间就红了。
“瞧瞧这小胳膊,在屋里捂得都没血色了!等着,婶子家今儿蒸了杂面馍,回头给你拿两个,可得好好补补!” 她说着,又扭头冲自家院子喊:“当家的!把昨儿晾的野果干抓一把给尘娃儿甜甜嘴儿!”
罗修尘抬起苍白的小脸,黑亮的眼睛看向王顺媳妇,声音细细弱弱的,带着点久未说话的微哑:“谢……谢婶子。”说完,他下意识地往母亲柳惠惠身边缩了缩,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
这句简单的道谢和依赖母亲的动作,让王顺媳妇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连声说“好娃儿,真懂事!”
旁边刘寡妇挤进来,手里攥着个还温乎的煮鸡蛋,不由分说就往罗修尘手里塞:“快拿着,趁热乎吃了!俺家鸡婆今儿刚下的,补身子顶好!村长说你伤了根基得静养,可把婶子担心坏了!”
罗修尘看着手里温热的鸡蛋,小声地、带着点怯意对刘寡妇说:“谢……谢刘婶。”他拿着鸡蛋,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抬头看了看母亲。柳惠惠连忙接过来,帮他剥开,柔声道:“尘儿乖,快谢谢刘婶,趁热吃。” 罗修尘小口咬了一口蛋白,对着刘寡妇又小声重复了一遍:“谢谢刘婶。”
“小羽啊,”王顺媳妇这才有空转向罗修羽,揉了揉他脑袋,“往后可不敢再那么野了,看把你哥害的!听见没?”语气里带着后怕的责备。
“嗯!王婶,我记下了!”罗修羽脆生生地应着,脸上是天真无邪的笑,似乎那场惊吓真的过去了。
看着罗修羽这模样,婆娘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几个相熟的婶子已经围着柳惠惠,七嘴八舌地问着尘娃子养伤的细节,夜里睡得好不好,有没有惊着。
远处的土坡上,村长拄着拐杖,看着村口这久违的热乎劲儿,长长叹了口气,低声道:“王顺这小子,心思是活泛,用对了地方,倒也是个人才。”但这口气叹得并不轻松。
“村长,”身旁的李铁眉头依然紧锁如岩石,目光锐利地穿过人群,死死锁定在罗修尘身上,“尘娃子……真不用再试试?万一……” 他声音里的担忧沉甸甸的。
“再看看,”村长沉稳地打断他,目光同样锐利如鹰,“就按王顺的法子,看他见血啥反应。若是没事……或许真是咱们想多了。可那狼……”他摇摇头,那诡异的死状始终像根刺扎在心里,“难道真是……祖宗显灵了?” 这话他自己都不信。
这时,猎户沈大富提溜着一只刚打到的、脖颈处伤口还在渗着新鲜血珠的肥硕野兔,大步流星地挤了过来。他嗓门洪亮,带着猎户特有的豪爽,但动作却刻意地将那滴着血的兔子往罗修尘眼前凑了凑,眼睛的余光紧紧锁在娃儿的脸上和眼睛上。
“大山!接着!给尘娃儿炖汤补补!瞅瞅这血口子,新鲜着呢!油厚得很!” 他特意晃了晃手里的兔子,让那浓重的血腥味更冲了些,一滴暗红的兔血“啪嗒”落在罗修尘脚边的尘土里。
“我家萍丫头在家急得直跳脚,非要跟来看看尘哥哥好利索没,这会儿又害臊躲老子身后头了!” 他侧了侧身,露出身后那个扎着两个羊角辫、脸蛋红扑扑、正紧紧揪着他裤腿不放的小姑娘沈萍萍,乌溜溜的大眼睛怯生生地瞅着罗修尘。
“尘……尘哥哥…你还疼不…”萍萍细声细气地叫了一声,带着孩童特有的关心。
罗修尘看着萍萍,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声音细细的:“萍萍妹妹。”这句简单的称呼,让紧张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一点点,萍萍也羞涩地抿嘴笑了。
就在血腥味最浓、那滴血落地的瞬间,罗修尘的小鼻子明显皱了一下,黑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孩童本能的畏缩和不适。他下意识地别开脸,把小脑袋埋进了母亲柳惠惠的腰间,声音闷闷地传出来,带着点细微的颤抖:“娘……血……怕……”
这句话和这个动作,让远处的村长和李铁紧绷的神经,微微地放松了一丝丝。这才是五岁娃娃该有的反应!怕血,嫌脏,寻求母亲庇护。
沈大富也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把兔子稍微拿远了一点:“瞧我这粗手笨脚的!吓着尘娃儿了!不怕不怕啊,回头炖熟了,香喷喷的!” 他心里的那点说不清的异样感似乎被这“正常”的反应冲淡了些。
柳惠惠心疼地搂紧儿子,轻轻拍着他的背:“尘儿不怕,爹拿回去就收拾干净了,炖好了给我们尘儿补身子。” 罗修尘埋在母亲怀里,闷闷地“嗯”了一声。
远处的李铁紧锁的眉头并没有完全展开,但按在刀柄上的手,指节稍微松了松。村长几不可闻地舒了口气,眼神依旧锐利,但那份紧绷感缓和了一分。至少表面上,这反应挑不出错。
“尘娃子好利索了没?”李铁的声音在人群后响起,虽然依旧带着审视,但语气比预想中缓和了些。他大步走过来,目光在罗修尘埋在母亲怀里的身影上停留片刻。
“李铁!”村长适时低喝,带着责备,“你看你,嗓门这么大,又吓着孩子了!” 他上前一步。
李铁没再说话,目光扫过脸色有些发白的罗大山,声音低沉:“大山,晚点来村长家一趟。” 说完,转身跟着村长,拄着拐杖离去,背影虽然依旧心事重重,但那份迫人的紧张感减弱了不少。
…………
傍晚,村长的石屋内。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着李铁、老张头和村长三人凝重的脸。空气沉闷,但比上一次似乎少了几分令人窒息的绝望。
敲门声响起,罗大山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村长,晌午的情形,你们也瞧见了。”罗大山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娃儿开口说话了,跟王顺媳妇、刘寡妇都道了谢,声音是弱了点,但听着清楚。萍萍那丫头叫他,他也应了,叫了声‘萍萍妹妹’。”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点庆幸,“沈大富拿兔子过来的时候,娃儿……娃儿怕血,躲他娘怀里了,还说‘怕’。” 他刻意强调了那个“怕”字。
老张头慢悠悠地抬起眼皮,枯瘦的手指捻着,声音沙哑:“嗯……开口说话了,是好事。畏血惧腥,亦是童稚常情。脉象……比前两日更稳了些。” 他浑浊的老眼看向村长和李铁,“只是这伤口收口之速,依旧远超常理。这‘安稳’表象之下,根基未固。还需时日,细细观察。尤其……观其日常饮食起居,可有细微异处。” 他再次点出了关键。
李铁眉头依然锁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话是说了,怕也是怕了……可张伯,那伤好得也太邪乎了!还有那狼……” 他心里的疙瘩并没完全解开,只是被暂时压了下去。
村长抬起手,制止了李铁的话头,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老张头说得对。尘娃子能说话,怕血,这是好事,至少眼下看着,像个正常的娃儿。这就好,这就好啊。” 他看了一眼罗大山,继续道,“至于伤好得快……或许是娃儿命硬,也或许是老张头的药真起了神效,祖宗保佑也说不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那狼尸的事,既然大家伙儿暂时被安抚住了,就不要再提。王顺那法子,目前看是有效的。”
他做出决定,条理清晰:“就按之前说的,让娃儿在村里多走动。大山,你和惠惠多留心,娃儿吃的、睡的、玩的,有啥不一样的地方,记在心里。老张头,你隔三差五去给娃儿看看脉,换换药。李铁,你留心村子周围,别再出怪事。” 他最后看向罗大山,语气带着嘱托和一丝告诫,“大山,娃儿现在看着‘好’了,大家伙儿都盼着他好。咱们……更要稳!小心驶得万年船。”
罗大山重重地点头:“我明白,村长。” 石屋内的气氛,依旧凝重,但比起上一次山雨欲来的压抑,此刻更多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带着观察意味的“平静”。
尘娃子的几句话和那个怕血的反应,像几块压舱石,暂时稳住了这艘在惊涛骇浪边缘飘摇的小船。
村长的话,像定心丸,让李铁按捺住了追问,也让罗大山紧绷的心弦稍稍松了一扣。然而,张老头那句“根基未固”和李铁眼底未散的疑云,都如同水面下的暗礁,提醒着所有人,这暂时的风平浪静,底下藏着什么,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