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林微漾泪痕未干的脸。陆司辰的那句“外部引力场干扰为并轨过程常见变量”,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插入了她混乱的心锁。
他知道了?
还是……这只是他基于普遍情况的理论推演?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撞击着肋骨。告诉他吗?现在就告诉他?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缠绕住她的理智。
苏念已经爬上床,似乎睡着了。宿舍里只剩下她书桌前这一小片孤岛般的灯光。林微漾深吸一口气,指尖悬在陆司辰的聊天界面之上,微微颤抖。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母亲订的机票像倒计时的秒表,滴答作响。如果注定要面对这场风暴,她不想一个人。
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睁开,手指落下。
【林微漾】:数据模型收到了。关于“外部引力场干扰”……我这边,刚刚接收到一个强度很高的干扰信号。
消息发送成功。她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屏幕,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玻璃看到另一端的反应。
几秒后,状态栏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这行字反复出现了几次,似乎他也在斟酌。
【陆司辰】:信号源性质?强度等级?】
他直接切入核心,用他们之间熟悉的“语言”提问。
林微漾看着这冷静的回复,翻涌的情绪奇异地沉淀下来。她组织着语言,试图将复杂的情感纠葛转化为他能理解的参数。
【林微漾】:信号源:原生家庭。性质:控制与否定。强度:LV9(可能引发系统崩溃)。具体表现:单方面否决并轨申请,要求强制剥离,并下达召回指令(时限:下周末)。】
她将母亲的电话内容,浓缩成了这段冰冷的“报告”。
这一次,“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持续了更久。
漫长的几十秒后,陆司辰的回复过来了,依旧是一条文字信息,但内容却超出了林微漾的预料。
【陆司辰】:收到。干扰模型已初步建立。核心矛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及决策权归属争议。建议启动“信息同步”及“锚点强化”程序。是否需要语音通讯,进行初步策略分析?】
他没有表现出惊讶,没有追问细节,甚至没有一句空洞的安慰。他直接将其定义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立刻给出了初步的行动方向和工具选择。
这种高效到近乎冷酷的反应,此刻却成了林微漾最需要的定心丸。他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干扰”吓退,他只是在思考解决方案。
**【林微漾】:需要。】
几乎在她消息发出的瞬间,视频通话的请求界面就跳了出来。
林微漾手忙脚乱地插上耳机,整理了一下头发,才按下接听。
屏幕亮起,陆司辰的脸出现在那头。他似乎在宿舍的书桌前,背景是整齐的书架。台灯的光线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眼神专注,透过屏幕落在她脸上。
“你哭了。”他第一句话是陈述句,目光扫过她微红的眼眶。
林微漾下意识地想否认,但对上他清澈洞悉的眼神,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情绪宣泄是应对高压信号的正常生理反应。”他语气平和,像是在科普,“现在,描述干扰源的具体行为模式和决策逻辑。”
在他的引导下,林微漾慢慢冷静下来,将母亲电话里的指责、要求,以及父母一贯以来对她人生的规划和掌控,更详细、更系统地讲述出来。她提到了他们对她“惹是生非”的定性,对陆司辰“不着边际”的否定,以及那种根深蒂固的、“为你好”式的强势。
陆司辰安静地听着,偶尔会针对某个细节提问,比如“他们判断‘正经家庭’的标准是什么?”或者“所谓的‘稳定工作’具体指向哪些职业?”
他的问题精准而客观,不带任何情绪色彩,反而帮助林微漾捋清了思路,让她意识到父母的很多要求其实建立在模糊甚至矛盾的标准之上。
“基本情况已了解。”听完她的叙述,陆司辰总结道,“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第一,干扰源获取的信息片面且被恶意扭曲;第二,他们不认可你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第三,他们对‘并轨对象’的价值评估体系与你不同。”
“所以……几乎是无解的?”林微漾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
“不存在绝对无解的系统。”陆司辰否定得干脆利落,“解决方案围绕三个核心展开:信息修正、能力证明、价值重估。”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他的“应对策略”:
“信息修正:需要在你返回前,向干扰源传递经过核实的、关于论坛事件真相的完整信息链,以及关于我的客观背景资料,消除信息差。这部分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能力证明:你需要在下周末的当面沟通中,展现出足够的理性、逻辑和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非情绪化对抗。这需要预演和准备。”
“价值重估……”他顿了顿,目光沉静地看着屏幕里的她,“这是最困难的部分。需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原有的评估体系存在缺陷,并引导他们建立新的、包含你主观幸福感的评估维度。这需要时间和策略。”
他甚至已经初步构思了几个具体的步骤,包括如何整理证据包,如何模拟对话场景,以及如何利用“锚点效应”在父母心中初步建立对他并非“不着边际”的认知。
林微漾听着他冷静地拆解这个让她恐惧的难题,仿佛在分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行。她心中的慌乱和无力感,渐渐被一种奇异的信心所取代。
原来,在她看来情感上千头万绪、无法理清的困局,在他那里,可以被如此结构化、逻辑化地分析和处理。
“我……能做到吗?”她还是有些不确定。
“你的逻辑清晰度和情绪稳定性,在应对沈言事件中已经得到了验证。”陆司辰给予肯定,“你具备所需的基础能力。缺少的只是针对特定干扰源的应用经验和方法论。”
他的话像是一道坚实的光,照进了她迷茫的内心。
视频通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当林微漾挂断电话时,心情已经与通话前截然不同。恐惧依旧存在,但不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而是一个个可以被具体分析和解决的小问题。
她看着屏幕上陆司辰最后发来的那句话:
**【陆司辰】:初步应对策略框架已建立。明天开始,分阶段执行模拟和资料准备。记住,轨道校正是一个过程,不是单一事件。】
她关掉台灯,爬上床。黑暗中,她紧紧握着手机,仿佛握着那份刚刚诞生的、对抗世界的勇气。
苏念在对面床上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问:“微漾,没事了吧?”
“嗯。”林微漾轻声应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不再有彷徨,“没事了,念念,睡吧。”
她闭上眼睛。母亲的责难、父亲的失望、周末的归家……这些依然像沉重的巨石压在前路。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就在她意识逐渐模糊,即将沉入睡眠时,手机屏幕又微弱地亮了一下,一条新的微信消息提示滑过。
她勉强睁开困倦的双眼,看向屏幕。
消息来自一个她几乎快要遗忘的、没有存储姓名的号码,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却让她瞬间睡意全无,脊背窜上一股寒意。
【未知号码】:林小姐,关于陆司辰同学,有些事情,我想您有必要知道。方便见面聊吗?】
他知道了?
还是……这只是他基于普遍情况的理论推演?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撞击着肋骨。告诉他吗?现在就告诉他?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缠绕住她的理智。
苏念已经爬上床,似乎睡着了。宿舍里只剩下她书桌前这一小片孤岛般的灯光。林微漾深吸一口气,指尖悬在陆司辰的聊天界面之上,微微颤抖。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母亲订的机票像倒计时的秒表,滴答作响。如果注定要面对这场风暴,她不想一个人。
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睁开,手指落下。
【林微漾】:数据模型收到了。关于“外部引力场干扰”……我这边,刚刚接收到一个强度很高的干扰信号。
消息发送成功。她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屏幕,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玻璃看到另一端的反应。
几秒后,状态栏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这行字反复出现了几次,似乎他也在斟酌。
【陆司辰】:信号源性质?强度等级?】
他直接切入核心,用他们之间熟悉的“语言”提问。
林微漾看着这冷静的回复,翻涌的情绪奇异地沉淀下来。她组织着语言,试图将复杂的情感纠葛转化为他能理解的参数。
【林微漾】:信号源:原生家庭。性质:控制与否定。强度:LV9(可能引发系统崩溃)。具体表现:单方面否决并轨申请,要求强制剥离,并下达召回指令(时限:下周末)。】
她将母亲的电话内容,浓缩成了这段冰冷的“报告”。
这一次,“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持续了更久。
漫长的几十秒后,陆司辰的回复过来了,依旧是一条文字信息,但内容却超出了林微漾的预料。
【陆司辰】:收到。干扰模型已初步建立。核心矛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及决策权归属争议。建议启动“信息同步”及“锚点强化”程序。是否需要语音通讯,进行初步策略分析?】
他没有表现出惊讶,没有追问细节,甚至没有一句空洞的安慰。他直接将其定义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立刻给出了初步的行动方向和工具选择。
这种高效到近乎冷酷的反应,此刻却成了林微漾最需要的定心丸。他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干扰”吓退,他只是在思考解决方案。
**【林微漾】:需要。】
几乎在她消息发出的瞬间,视频通话的请求界面就跳了出来。
林微漾手忙脚乱地插上耳机,整理了一下头发,才按下接听。
屏幕亮起,陆司辰的脸出现在那头。他似乎在宿舍的书桌前,背景是整齐的书架。台灯的光线勾勒出他清晰的轮廓,眼神专注,透过屏幕落在她脸上。
“你哭了。”他第一句话是陈述句,目光扫过她微红的眼眶。
林微漾下意识地想否认,但对上他清澈洞悉的眼神,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情绪宣泄是应对高压信号的正常生理反应。”他语气平和,像是在科普,“现在,描述干扰源的具体行为模式和决策逻辑。”
在他的引导下,林微漾慢慢冷静下来,将母亲电话里的指责、要求,以及父母一贯以来对她人生的规划和掌控,更详细、更系统地讲述出来。她提到了他们对她“惹是生非”的定性,对陆司辰“不着边际”的否定,以及那种根深蒂固的、“为你好”式的强势。
陆司辰安静地听着,偶尔会针对某个细节提问,比如“他们判断‘正经家庭’的标准是什么?”或者“所谓的‘稳定工作’具体指向哪些职业?”
他的问题精准而客观,不带任何情绪色彩,反而帮助林微漾捋清了思路,让她意识到父母的很多要求其实建立在模糊甚至矛盾的标准之上。
“基本情况已了解。”听完她的叙述,陆司辰总结道,“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第一,干扰源获取的信息片面且被恶意扭曲;第二,他们不认可你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第三,他们对‘并轨对象’的价值评估体系与你不同。”
“所以……几乎是无解的?”林微漾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
“不存在绝对无解的系统。”陆司辰否定得干脆利落,“解决方案围绕三个核心展开:信息修正、能力证明、价值重估。”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他的“应对策略”:
“信息修正:需要在你返回前,向干扰源传递经过核实的、关于论坛事件真相的完整信息链,以及关于我的客观背景资料,消除信息差。这部分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能力证明:你需要在下周末的当面沟通中,展现出足够的理性、逻辑和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非情绪化对抗。这需要预演和准备。”
“价值重估……”他顿了顿,目光沉静地看着屏幕里的她,“这是最困难的部分。需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原有的评估体系存在缺陷,并引导他们建立新的、包含你主观幸福感的评估维度。这需要时间和策略。”
他甚至已经初步构思了几个具体的步骤,包括如何整理证据包,如何模拟对话场景,以及如何利用“锚点效应”在父母心中初步建立对他并非“不着边际”的认知。
林微漾听着他冷静地拆解这个让她恐惧的难题,仿佛在分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行。她心中的慌乱和无力感,渐渐被一种奇异的信心所取代。
原来,在她看来情感上千头万绪、无法理清的困局,在他那里,可以被如此结构化、逻辑化地分析和处理。
“我……能做到吗?”她还是有些不确定。
“你的逻辑清晰度和情绪稳定性,在应对沈言事件中已经得到了验证。”陆司辰给予肯定,“你具备所需的基础能力。缺少的只是针对特定干扰源的应用经验和方法论。”
他的话像是一道坚实的光,照进了她迷茫的内心。
视频通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当林微漾挂断电话时,心情已经与通话前截然不同。恐惧依旧存在,但不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而是一个个可以被具体分析和解决的小问题。
她看着屏幕上陆司辰最后发来的那句话:
**【陆司辰】:初步应对策略框架已建立。明天开始,分阶段执行模拟和资料准备。记住,轨道校正是一个过程,不是单一事件。】
她关掉台灯,爬上床。黑暗中,她紧紧握着手机,仿佛握着那份刚刚诞生的、对抗世界的勇气。
苏念在对面床上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问:“微漾,没事了吧?”
“嗯。”林微漾轻声应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不再有彷徨,“没事了,念念,睡吧。”
她闭上眼睛。母亲的责难、父亲的失望、周末的归家……这些依然像沉重的巨石压在前路。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就在她意识逐渐模糊,即将沉入睡眠时,手机屏幕又微弱地亮了一下,一条新的微信消息提示滑过。
她勉强睁开困倦的双眼,看向屏幕。
消息来自一个她几乎快要遗忘的、没有存储姓名的号码,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却让她瞬间睡意全无,脊背窜上一股寒意。
【未知号码】:林小姐,关于陆司辰同学,有些事情,我想您有必要知道。方便见面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