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冯天奎没想过以后,只想多杀些鬼子-《抗战!我携军需商城和平全世界!》

  如果有那个t-mine反坦克地雷,有个千百百个的,也能多炸一些日军的坦克,极大的缓解前线的压力。

  纪平安摇了摇头,声音满是遗憾道:“没了。”

  现在他2级的军需商城还买不到t-mine反坦克地雷。

  之前那一百枚还是运气好遇到零点促销,不然也没有。

  压下那点失落,他又立刻补了句:“不过弹药还有不少,步枪、机枪也能有一些。或者师长要棉衣吗?”

  武器弹药具体能买多少,还要看冯天奎需要武器多还是弹药多。

  他现在就三万多元可用资产,能买的也不多。

  如果要买棉衣的话,武器弹药能买的就更少了。

  冯天奎点点头,想了想对纪平安说:“冷,弟兄们咬牙也能扛,可鬼子的坦克要是开过来,咱们手里的家伙顶不住。”

  “既然没有反坦克地雷,那就多给我们一些炸药和手榴弹吧,越多越好。”

  他们没办法对付鬼子的飞机,多一些炸药去炸鬼子的坦克也行。

  多毁一辆,后面各军的压力也会更少一些。

  纪平安瞳孔巨震。

  不要棉衣,只要炸药和手榴弹,冯师长这是没想过以后?

  还不等他想清楚,布帘子再次被人掀开。

  吴明远进来汇报:“报告师座,桐川来了不少老百姓,说是来劳军的。”

  “出去看看。”冯天奎愣了愣,起身往外走。

  纪平安也赶忙跟着出去。

  指挥部外的空地上,已经围了黑压压一片人。

  挑担子的老汉,裹着头巾的媳妇,半大的娃子,推车的、挑担的、挽着竹篮的,挤在一处眼巴巴的看着冯天奎。

  “冯师长!”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往前挪了两步,语气满是感激道,“俺们大家伙听说弟兄们把鬼子打跑了,家里没啥好东西,就烙了些玉米面饼,熬了锅菜粥,给弟兄们暖暖身子。”

  他身后的汉子们已经七手八脚地卸担子,揭开木桶盖的瞬间,黄澄澄的玉米饼香混着萝卜炖菜的咸鲜气,在冷空气中炸开,勾得周围士兵直咽口水。

  “这怎么好意思,大家伙……家里都不容易,省下来的口粮,咋还都送到这儿来了?”

  冯天奎看着竹篮里冒着热气的玉米饼,边缘还带着焦香,眼眶忽然有点发潮。

  拄拐杖的老汉把拐杖往地上一顿,语气带上了些生气:“冯师长这是说的啥话!”

  他往队伍里扫了一眼,看见的川军士兵衣着单薄一身伤痕,眼眶也红了。

  “弟兄们在雪地里拼命,为的不就是咱桐川的老百姓?俺们在家焐着热炕头,听着枪响都腿软,也就只能做点吃的,让弟兄们暖暖肚子,比起弟兄们流的血丢得命,这点粮食算个啥!”

  旁边一个系着围裙的媳妇接口道:“就是!总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扛枪啊!”

  冯天奎望着眼前这些朴实的面孔,眼眶发胀泛酸,他立正站好,“啪” 地敬了个军礼。

  “冯天奎代表 145 师全体将士,谢过桐川的父老乡亲!”

  老汉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该俺们谢弟兄们才对!” 他往冯天奎手里塞了块烤得焦黄的红薯,“师长趁热吃,这是俺家地窖里存的,甜着呢。”

  冯天奎接过来,热乎乎的红薯让他的心也跟着暖呼呼的。

  他扬声对周围的士兵喊道:“都愣着干啥?给乡亲们腾地方,开饭!”

  顿时,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士都喜笑颜开忙碌开了。

  陈铁峰的人,这次没有再在一旁干看着,而是被145师的其他人拥着一起上前,排队领饭。

  一个穿蓝布棉袄的中年妇人往韩景海手里塞饼。

  “娃多吃点,看你瘦的。俺家的娃跟你差不多大,要是还活着,也该是你这模样……”

  话说到半截眼圈就红了,赶紧转过身去又给旁边的王嘎子递了块更大的饼。

  “多吃些!吃饱了好接着打鬼子!”

  “谢谢婶子”,王嘎子道了谢,顺手就将饼掰了一半,给韩景海塞了半块。

  冯天奎站在土坡上,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陷入沉思。

  他想起之前淞沪战场上也是如此。

  也是这样一群老乡,提着自家种的红薯、腌的萝卜,站在战壕边,眼里满是期盼。

  他们说:“老总,你们一定要把鬼子打跑啊!”

  他当时拍着胸脯保证:“放心!有我们在,一定将鬼子赶出华国!”

  可结果呢?

  他们败了,沪城丢了。

  现在这些桐川的老百姓抱着一样的愿望来劳军,冯天奎根本不敢看那一双双期盼地眼睛,因为他知道这次,他们依旧守不住桐川……

  但这次,为了这群相信他的百姓,他也绝对不会再退了!

  “师座,” 吴明远递过来一碗菜粥,粥里飘着几块萝卜,“您也喝点。”

  冯天奎接过来,对吴明远交代:“传令下去,等吃过饭就让人去疏散桐川城里的人,能走的全都走。”

  “是。”

  吴明远领命找到领头的老汉。

  此时老汉正站在一旁,看身边小辈们用粗布巾仔细擦拭着那只豁了口的粥桶。

  “老丈。”

  吴明远来到他身边,轻声道:“这边兄弟们也都吃完了,您快带着乡亲们回城收拾些紧要的东西,离开桐川吧。”

  顿了顿,他强调了句:“越快离开越好。”

  老汉闻言一怔,看向吴明远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诧异。

  “老总这意思是……鬼子马上就要进城了?”

  这两天城外的炮声就没断过,像闷雷似的震得窗纸簌簌发抖。

  城里那些穿绸缎、坐洋车的达官贵人,头几天就卷着细软跑光了,连衙门里的官老爷都找不见踪影。

  现在听到吴明远这样说,老汉哪能想不明白,这桐川怕是守不住了。

  “是。”

  吴明远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点点头。

  他伸手扶住老汉微微摇晃的身子,掌心的温度透过单薄的棉袄传过去。

  “鬼子的主力离这儿不远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桐川是通往金陵的咽喉要地,鬼子一定会下死力猛攻。现在往西走还能顺利离开,再晚些,怕是来不及了。”

  吴明远的声音并不低,周围收拾东西的百姓们都听到了,霎时静了下来。

  方才还热热闹闹的空地上,只剩下寒风呼呼吹的声响。

  老汉的眼眶瞬间红透,满心都是悲戚。

  他在桐川生活了一辈子,这里是他的家,现在却要被鬼子逼得不得不背井离乡。

  造孽啊!

  一个抱着孩子的媳妇突然“哇”地哭出声,怀里的娃也跟着一起哭。

  两个挑着空担子的中年男人蹲在地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他们满脸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