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城南的“回声”酒吧却前所未有地热闹。
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拐了两个弯,延伸到小巷深处。
人群中不乏穿着光鲜的年轻人,他们举着手机,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酒吧老板老王笑得满脸褶子,亲自在门口维持秩序,嘴里不停地喊着:“各位别急,别挤!今晚张老师不唱!就是来喝酒的,图个清静!”
即便如此,也没人离开,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神秘的歌手。
酒吧里,喧嚣与角落的寂静泾渭分明。
张信还是坐在他那个固定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啤酒。
他没有看那些投向他的狂热目光,那些目光让他感到不适应。
二十年来,他习惯了被忽视,被当作背景音乐。
如今突然成为焦点,反倒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他只是低头看着手机。
手机屏幕上,是“鲸音”平台的评论区。
“这首歌有毒,我单曲循环了一天,上班路上听,午休听,下班回家还在听,现在脑子里全是‘月光色,女子香’。”
“我一个学了十年民乐的,听得头皮发麻,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被按在地上摩擦。”
“别只顾着吹唱功,你们没听懂这首歌里的故事吗?那种孤独和不甘,不是谁都能唱出来的。”
张信的手指,在看到这条评论时,停顿了一下。
他继续往下划。
“演唱者张信,何许人也?全网查无此人,天游和幻音工作室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吧?”
“我托圈内朋友打听了,二十年前,乐坛好像有过一个叫张信的,惊才绝艳,但昙花一现,得罪了当时的大公司天盛娱乐,被封杀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是真的,那这首歌就不是在唱那个CG里的剑客,他唱的是他自己啊!二十年的孤独与不甘,全都融进那一句‘千古恨,轮回尝’里了!”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张信的脸。
他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眼眶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红了。
二十年了。
他唱过无数的歌,给台下那些麻木的、猎奇的、或者只是来买醉的听众。
他们鼓掌,他们叫好,他们扔下几张钞票,但从没有人真正听懂过他。
他的音乐,他的灵魂,像一件被遗弃在角落的古董,落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直到今天。
隔着一块小小的屏幕,无数素未谋面的人,精准地捕捉到了他藏在歌声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分情绪,每一寸伤疤。
那感觉,就像一个在黑暗里行走了二十年的孤魂,猛然间,被一道月光照亮了。
原来,是有人懂的。
“张老师。”
一个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张信抬起头,看到了凌夜。
他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就站在桌边,安静地看着他。
周围的喧嚣似乎被他隔绝在外,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气场。
酒吧老板老王跟在后面,搓着手,一脸的紧张和崇拜:“凌…凌先生,您来了!要喝点什么?我这儿有珍藏的好酒!”
“不了,谢谢。”凌夜对老板点了点头,然后拉开椅子,在张信对面坐下。
他没有提网络上的风暴,没有说那恐怖的下载数据。
他只是看着张信,问道:“歌发出去了,感觉怎么样?”
张信沉默了片刻,沙哑地开口:“我以为我已经忘了被很多人听见的感觉。”
“那现在想起来了吗?”
“嗯。”张信低低地应了一声,然后苦笑。
“有点不习惯,二十年了,我已经习惯了孤独。”
韩磊和肖雅也跟了过来,站在凌夜身后。
肖雅看着张信,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崇拜和激动,但她很懂事地没有说话。
韩磊将一份文件袋轻轻放在桌上,推到张信面前。
“张老师,”韩磊的措辞一如既往地严谨。
“这是我们工作室拟定的聘用合同,您可以先看一下,如果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商量。”
张信打开文件袋,抽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页,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音乐总监聘用合同”。
他翻开了第一页。
聘用职位:幻音文化工作室音乐总监。
他继续往下看。
合同里没有约定固定的薪资,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室音乐部门未来所有产出利润的股份分红。
条款写得极其优厚,几乎是将张信当成合伙人,而不是一个员工。
合同还明确规定,作为音乐总监,张信对工作室所有音乐项目的立项、制作、宣发,拥有一票否决权。
他拥有独立的、设备最顶尖的个人录音棚,工作室确保该录音棚不受任何行政或商业指令的干扰。
工作室将为其组建专业的法务和公关团队,处理一切与音乐创作无关的商业纠纷与舆论问题。
……
一条条看下去,张信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这不是一份合同。
这是一份供养艺术家的“投名状”。
它给予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创作者梦寐以求的一切——尊重,自由,以及一个可以抵挡一切风雨的港湾。
“为什么?”张信终于抬起头,看着凌夜。
他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见的颤抖。
“因为《月光》。”凌夜平静地回答。
“也因为你需要一个剑鞘,而我需要一把剑。”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认真起来:“张老师,我从不做赔本买卖,这份合同看起来优厚,但对我来说,能得到你这样的音乐人,是我占了大便宜。”
张信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沉默地看着凌夜,似乎想从这个年轻得过分的男人脸上,找出哪怕一丝商人的算计与虚伪。
但他什么也没找到。
凌夜的表情很平静,眼神很干净。
那是一种纯粹的,对才华的欣赏,对同类的认可。
“我…”
张信张了张嘴,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
二十年的委屈与不甘,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答案。
他不是疯子,也不是废物。
只是这世间,懂他的人太少。
懂他的剑,也愿意为他铸鞘的人,更是从未出现过。
直到今天。
他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因为常年弹吉他而布满老茧的手。
良久。
“这份合同,我不能签。”他低声说。
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拐了两个弯,延伸到小巷深处。
人群中不乏穿着光鲜的年轻人,他们举着手机,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酒吧老板老王笑得满脸褶子,亲自在门口维持秩序,嘴里不停地喊着:“各位别急,别挤!今晚张老师不唱!就是来喝酒的,图个清静!”
即便如此,也没人离开,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神秘的歌手。
酒吧里,喧嚣与角落的寂静泾渭分明。
张信还是坐在他那个固定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啤酒。
他没有看那些投向他的狂热目光,那些目光让他感到不适应。
二十年来,他习惯了被忽视,被当作背景音乐。
如今突然成为焦点,反倒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他只是低头看着手机。
手机屏幕上,是“鲸音”平台的评论区。
“这首歌有毒,我单曲循环了一天,上班路上听,午休听,下班回家还在听,现在脑子里全是‘月光色,女子香’。”
“我一个学了十年民乐的,听得头皮发麻,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被按在地上摩擦。”
“别只顾着吹唱功,你们没听懂这首歌里的故事吗?那种孤独和不甘,不是谁都能唱出来的。”
张信的手指,在看到这条评论时,停顿了一下。
他继续往下划。
“演唱者张信,何许人也?全网查无此人,天游和幻音工作室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吧?”
“我托圈内朋友打听了,二十年前,乐坛好像有过一个叫张信的,惊才绝艳,但昙花一现,得罪了当时的大公司天盛娱乐,被封杀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是真的,那这首歌就不是在唱那个CG里的剑客,他唱的是他自己啊!二十年的孤独与不甘,全都融进那一句‘千古恨,轮回尝’里了!”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张信的脸。
他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眼眶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红了。
二十年了。
他唱过无数的歌,给台下那些麻木的、猎奇的、或者只是来买醉的听众。
他们鼓掌,他们叫好,他们扔下几张钞票,但从没有人真正听懂过他。
他的音乐,他的灵魂,像一件被遗弃在角落的古董,落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直到今天。
隔着一块小小的屏幕,无数素未谋面的人,精准地捕捉到了他藏在歌声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分情绪,每一寸伤疤。
那感觉,就像一个在黑暗里行走了二十年的孤魂,猛然间,被一道月光照亮了。
原来,是有人懂的。
“张老师。”
一个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张信抬起头,看到了凌夜。
他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就站在桌边,安静地看着他。
周围的喧嚣似乎被他隔绝在外,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气场。
酒吧老板老王跟在后面,搓着手,一脸的紧张和崇拜:“凌…凌先生,您来了!要喝点什么?我这儿有珍藏的好酒!”
“不了,谢谢。”凌夜对老板点了点头,然后拉开椅子,在张信对面坐下。
他没有提网络上的风暴,没有说那恐怖的下载数据。
他只是看着张信,问道:“歌发出去了,感觉怎么样?”
张信沉默了片刻,沙哑地开口:“我以为我已经忘了被很多人听见的感觉。”
“那现在想起来了吗?”
“嗯。”张信低低地应了一声,然后苦笑。
“有点不习惯,二十年了,我已经习惯了孤独。”
韩磊和肖雅也跟了过来,站在凌夜身后。
肖雅看着张信,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崇拜和激动,但她很懂事地没有说话。
韩磊将一份文件袋轻轻放在桌上,推到张信面前。
“张老师,”韩磊的措辞一如既往地严谨。
“这是我们工作室拟定的聘用合同,您可以先看一下,如果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商量。”
张信打开文件袋,抽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页,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音乐总监聘用合同”。
他翻开了第一页。
聘用职位:幻音文化工作室音乐总监。
他继续往下看。
合同里没有约定固定的薪资,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室音乐部门未来所有产出利润的股份分红。
条款写得极其优厚,几乎是将张信当成合伙人,而不是一个员工。
合同还明确规定,作为音乐总监,张信对工作室所有音乐项目的立项、制作、宣发,拥有一票否决权。
他拥有独立的、设备最顶尖的个人录音棚,工作室确保该录音棚不受任何行政或商业指令的干扰。
工作室将为其组建专业的法务和公关团队,处理一切与音乐创作无关的商业纠纷与舆论问题。
……
一条条看下去,张信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这不是一份合同。
这是一份供养艺术家的“投名状”。
它给予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创作者梦寐以求的一切——尊重,自由,以及一个可以抵挡一切风雨的港湾。
“为什么?”张信终于抬起头,看着凌夜。
他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见的颤抖。
“因为《月光》。”凌夜平静地回答。
“也因为你需要一个剑鞘,而我需要一把剑。”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认真起来:“张老师,我从不做赔本买卖,这份合同看起来优厚,但对我来说,能得到你这样的音乐人,是我占了大便宜。”
张信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沉默地看着凌夜,似乎想从这个年轻得过分的男人脸上,找出哪怕一丝商人的算计与虚伪。
但他什么也没找到。
凌夜的表情很平静,眼神很干净。
那是一种纯粹的,对才华的欣赏,对同类的认可。
“我…”
张信张了张嘴,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
二十年的委屈与不甘,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答案。
他不是疯子,也不是废物。
只是这世间,懂他的人太少。
懂他的剑,也愿意为他铸鞘的人,更是从未出现过。
直到今天。
他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因为常年弹吉他而布满老茧的手。
良久。
“这份合同,我不能签。”他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