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工业建设进行时-《从长征留守开始的大将之路》

  “你说什么,这批交换回来的同志里,有22人,曾经都是军事工业局的干事?”

  听到下面的人汇报上来的信息,张浩简直可以用狂喜来形容现在的心情。

  当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啊。

  其中,最让张浩重视的是一位名叫陈念祖的中年人。

  他戴着厚厚的眼镜,虽然身体因为长期的关押而有些虚弱,但言谈举止间却是始终透着一股学者的沉稳。

  他早年曾经留学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专攻机械工程和冶金专业,回国后曾在汉阳兵工厂任职,后来因为同情革命,便是暗中帮助红军运送物资而被捕。

  此刻,张浩亲自接见了陈念祖。

  “陈先生,你是说,你不仅熟悉枪械的制造工艺,还对基础工业之中的炼钢、化工建设有些研究?”

  张浩强压着内心的激动,语气已经尽量显得平静了。

  陈念祖推了推眼镜,然后认真地点点头。

  “张军长,正是如此,我之前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就曾经在德国慕尼黑钢铁厂担任过助理工程师,也对我国目前比较盛行的土法炼钢的弊端有所了解。”

  “而我回国后,便是在汉阳厂参与过小型化和适合战时迁移的炼钢设备的设计论证,只要有一定的基础材料和设备,我有信心在两年内带领大家建立起一座能生产优质钢材的小型钢铁厂。”

  张浩听到这话,不由得拍了一下大腿笑道:“哈哈,那太好了,您可真是我们根据地的及时雨啊。”

  说到这里,张浩意味深长的说道:“设备的问题您不用担心,我已经找到渠道,购置了一批德国产的炼钢设备,原材料方面,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几处小型的铁矿,现在就缺您这样懂行的专家了。”

  而除了陈念祖之外,被解救的人之中,还有几个在之前苏区的官田兵工厂干过,经过武夷山兵工厂的厂长陈广发的辨认,都是之前他的同事。

  还有些是在前苏区的一些其他类的工厂干过的。

  除了陈念祖之外,剩下的人们或许算不上什么顶尖的专家,但对于如今一穷二白从零开始的根据地而言,这些拥有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的人才,其价值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

  张浩立刻找来秋白和李润覃商议,很快便是决定成立‘武夷山工农技术学校’。

  然后由陈念祖和兵工厂厂长陈广发等人担任教员,第一批学员则是从部队、民兵和进步青年之中择优选拔了二百人,分为机械、冶金、电力、化工等几个基础班,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再加上张浩提供的一些专业书籍,更是让所有人的学习进度快了不少。

  而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初步的技术核心后,根据地的工业建设终于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既然如此,张浩便是花费了6.2亿商城币,购置了一大批工业设备。

  这其中包括一座可以做到年产钢铁12万吨的小型钢铁厂的全套设备。

  光是这套钢铁厂的设备,就花费了张浩4.2亿商城币,这也是所有设备之中,最贵的东西了。

  剩下的化工厂、水泥厂、机械厂和煤矿的设备,反而没有花费太多的钱。

  而就在根据地内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和练兵之时,外部的压力却也并未消失。

  白军改变了策略,既然现如今暂时没办法调集太多的兵力进山围剿红军,那便暂时不再轻易进入山区寻求决战,而是开始执行严密的经济封锁。

  他们在根据地外围的主要通道和隘口上大量修筑碉堡、挖掘壕沟,还设立了大量的检查站,企图彻底切断根据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一时间,根据地内的盐、布、药品、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军需物资被严格管控。

  同时,白军还派遣了小股特务和收买的地痞流氓,试图让这些人潜入根据地内部进行破坏和刺探情报。

  然而,这些行动在张浩这样的‘天眼’下,根本无所遁形。

  所有潜入苏区的特务和地痞流氓,根本要不了二十四个小时,基本上就会被抓捕。

  没办法,任何带有敌意的红色光点,只要进入到根据地的范围,在张浩的眼里,就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虫一样显眼。

  针对经济封锁,张浩也并非是没有应对之策。

  伪装成保安团的独立四团,利用其在国府那边合法的身份,在谭耀武等人的运作下,依然能从白区采购到少量的稀缺物资。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物资获取的大头,真正的大头,实际上是张浩利用系统商城的功能,直接购买,送货上门的。

  张浩发现,其中的一些物资,比如食盐和药品之类的,从系统商城之中购买,比通过走私进来的不仅便宜,而且质量也更好一些。

  而实际上,谭耀武存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往外面卖青霉素等稀缺药品。

  现如今,青霉素一支难求,在沪上,一支单位的青霉素,价值一根小黄鱼。

  一根小黄鱼,大概可以在系统商城之中,兑换到接近三万商城币,而1000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就不到100商城币罢了。

  这一来一回,便是三十万倍的差价啊。

  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张浩也不会让青霉素大量流出去,现如今,每个月差不多也就流出500支一万单位的青霉素药剂。

  而除了青霉素之外,磺胺类药物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了。

  光是靠着各类物资的倒卖,基本上就把这一次根据地工业建设的资金筹集的差不多了。

  此外,凭借着之前缴获到的其他一些物资,根据地也是先后建立了被服厂、木材厂等其他一些小工厂。

  根据地并没有因为白军的封锁而经济崩溃,反而因为白军的封锁,为部队赢得了一个充足的发展时间。

  时间就这样,在紧张的对峙和忙碌的建设中悄然流逝,转眼已经进入了民国二十四年的九月底。

  而在这一天,一名来客进入了武夷山根据地,而当张浩得知了对方的名字的时候,首先是大惊,然后便是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