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军队整编-《从长征留守开始的大将之路》

  先生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作为根据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军队的组织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

  经过之前的几场战役,红军俘虏了大量的白军人员。

  这些人在见识过根据地内民众的情况以后,再加上张浩让人进行的诉苦运动。

  而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转化的洪流便势不可挡。

  在政治教育、思想感化与自愿选择的原则下,最终超过六成的被俘白军人员,选择加入到红军之中。

  前前后后,足足有四五千人完成了从白军到红军的转变。

  这些反正人员,可都是受过较为完备的军事训练的,一旦经过思想上的改变,战斗力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原来的兵员体系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所性,张浩在和主要人员进行了会议之后,第一项便是开始对军队方面进行整编整训。

  经过仔细甄别和挑选后,反正人员并不是全部补充到主力部队之中,而是遵循自主选择和组织协调两种方式进行安排。

  最终主力部队扩充到了1.1万人,而地方部队,也扩充到了八千人左右。

  首先是主力部队,也就是闽浙赣游击军。

  并在军、师、团级分别设置参谋部/处/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部/处。

  三个部门的主官分别是参谋长、主任、后勤部长,级别低于所在部队的军事/政治主官,低于下级单位的军事/政治主官,换句话说,就是和副职平级。

  而闽浙赣游击军,总体编制情况变化不大,仍然是下辖独立一师和独立二师,同时师部直属部队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参谋部直属队、后勤部直属队、其他直属部队。

  其中,参谋部直属队包括:警侦营、工兵营、通信连、教导队,总计两营一连,加上参谋部人员,总计约700人。

  后勤部直属队包括:后勤营、辎重营、军属医院、修械所,加上后勤部人员,人数总计约650人左右。

  此外,军部还直属有炮兵营、文工团等单位。

  其中,炮兵营因为缴获了黄围11师的火炮,现如今下辖两个山炮连和一个战防炮连。

  山炮连每连装备有四门沪造克式75毫米山炮,战防炮连装备的则是4门37毫米战防炮。

  整个炮兵营,总员额为320人,归参谋部代管。

  而文工团则是政治处管理,主要负责宣传以及为广大官兵提供文娱方面的工作。

  在张浩的授意下,文工团已经排练出类似于白毛女之类的舞台剧。

  这样的舞台剧一出,也是让根据地的民心和军心更上一个台阶。

  顺风山所在的军部,总计有军直属部队人员,约1750人。

  而除了军部之外,两个独立师的人员也是扩充到了4600人左右。

  经过之前的多次战斗,现如今的闽浙赣游击军,火炮方面总算是彻底不缺了。

  现在全军总计拥有沪造克式山炮8门,37毫米战防炮12门,82毫米迫击炮37门。

  军属炮营装备了8门山炮和4门战防炮,而每个独立师也都有一个炮营,下辖一个装备四门战防炮的战防炮营和两个装备6门迫击炮的迫击炮连。

  而每个团,也有一个装备三门迫击炮的迫击炮排。

  最后多出来的一门迫击炮,则是被送到了刚刚组建的武夷山工农军政学校之中,用来给学员们教学用。

  说到这个武夷山工农军政学校,实际上就是之前的武夷山工农技术学校。

  只是,因为各大工厂陆续投产,这个学校也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人才的培养,永远都嫌不够。

  所以,张浩在和大家商议后,将学校进行了重组,进行军事、政工、技术三大类别进行教学。

  跑偏了,咱们继续说部队的整编情况。

  除去师直属部队外,每个主力团,下设三营九连,再加上直属队人员,总人数也是来到了2000人。

  当然了,独立四团因为情况特殊,其中一半的部队,由师部暂时代管。

  而武器方面,每个主力团,团里有迫击炮排,营里也有重机枪连,极大的加强了各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

  每个步兵连,下设三排九班,同时,每个排还有一个机枪班,装备有两挺轻机枪。

  如常一来,和国府相比,同样的团级单位,对比白军,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是不落下风。

  说完主力部队的情况,再说地方部队的五个团。

  这五个团,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每个团的兵力,也是增长到了1600人每团。

  而且,部队的训练,基本上参照主力部队的情况,说是地方部队,但只要主力部队需要,随时可以补充到主力部队的战斗序列之中。

  为了加强地方部队的建设,张浩更是给每个地方团都设置了一个重机枪连,装备有6挺重机枪。

  而且,因为现在根据地内轻机枪比较充足的缘故,地方团每个连也都装备了三挺轻机枪。

  如此一来,大大加强了地方团的连续火力。

  而有了地方团的存在,未来就算是主力部队北上抗日去了,地方团也有足够的能力,保证根据地的安全。

  最后就是民兵了。

  经过接近一年时间的发展,截止今年五月初,闽浙赣苏区,已经总计拥有民兵4.2万人了。

  这些民兵,对根据地的发展,也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民兵们,战时协助主力部队作战,平时则是协助地方上管理地方上的治安等问题。

  而且,这些民兵每个月也是要抽时间让主力部队或者地方部队带着训练的。

  甚至于,很多的民兵队长,都是主力部队的人员,因为负伤等缘故留下来,然后担任的。

  这大量的民兵,对根据地的稳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而军队的整编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战士们需要时间熟悉情况,熟悉战法。

  所以,哪怕张浩肚子里有着大量未来的战术知识,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了。

  我军一直都是依靠政治建军,张浩自然也不会放松这方面的管理。

  对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点,张浩也是坚决不打折扣的贯彻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