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计划开始-《靖康耻》

  紫宸殿内定下的西进方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向外扩散。陆文渊坐镇中枢,运筹帷幄,一条条指令从枢密院、户部、礼部发出,整个帝国的力量开始向着西域方向高效运转。

  第一幕:商队先行,金帛开道

  首先动起来的,是那支被寄予厚望的“大宋西域宣慰贸易使团”。这支使团规模空前,由三百峰骆驼、两百匹骏马和数十辆坚固的大车组成。成员不仅包括经验丰富的官方市舶司官员、精通回鹘语、波斯语甚至更遥远地方语言的译官,还有一队百人的精锐护卫(由西域快速反应旅中抽调的好手伪装),以及几位身份特殊的成员——太医院的医官,将作监的工匠,以及翰林院画院待诏(负责绘制西域风物地图)。

  使团携带的货物更是精心准备:不仅有苏杭最上等的绸缎、景德镇莹润的瓷器、福建的极品茶叶,还有大量看似普通、实则蕴含战略意图的商品——印刷精美的儒家经典与农医工技术书籍(作为礼物展示)、成箱的常用中成药、甚至包括一些小巧精良的宋式工具(如改良的剪刀、钢针、犁铧)。

  使团从河西走廊的沙州(敦煌)誓师出发,浩浩荡荡,渡过漫漫流沙,首先抵达了高昌回鹘(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王早已通过边境贸易和零星传闻,对南宋的富庶与文化心向往之。宋使的到来,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接待。

  使团首领,一位沉稳干练的户部郎中,并未急于进行赤裸裸的贸易谈判。他先是呈上了皇帝赵昀致高昌王的友好国书和丰厚礼物(包括一套专门为其定制的精美琉璃器),随后让医官为王室成员及重要大臣诊视身体,让工匠展示宋式工具的巧妙,并“无意间”让几位画待诏绘制的、展现临安繁华景象的画卷流传出去。

  高昌城内,从王公贵族到普通富商,无不被宋国的文明与物产所震撼。贸易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高昌王不仅同意给予宋国商队最优惠的税率和通行便利,更允许宋国在高昌城内设立一个常驻的“大宋商会馆”,作为贸易、信息和文化的据点。这第一个桥头堡,成功建立。

  第二幕:文明渗透,润物无声

  紧随商队之后的,是文化和技术的软性渗透。

  · 高昌书院: 在高昌王的支持下,由宋方出资出人,高昌回鹘提供场地,第一所“宋-高昌友好书院”在高昌城落成。书院不仅教授汉文和回鹘文,更开设了算学、医学和农学基础课程。首批招收的五十名学生中,近半是高昌贵族子弟。琅琅的读书声,开始在这座西域古城中,与梵呗和胡乐交织。

  · 技术传习所: 针对高昌地区农业依赖绿洲灌溉的特点,宋方派来的水利工匠与当地工匠合作,改进了几处关键水渠的引水效率,并传授了坎儿井的维护与拓展技术。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当地民众对“宋国师傅”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 医药扬名: 随队医官在高昌开设了临时诊所,用携带的药材和针灸技术,治愈了许多当地人的顽疾。宋国医术神奇的名声,迅速传遍高昌乃至周边地区。

  第三幕:外交纵横,远交近攻

  就在高昌局面打开的同时,陆文渊的外交手腕也开始施展。

  · 联辽制衡: 他亲自修书,派出一支精干的外交使团,携带重礼,远赴虎思斡耳朵(西辽都城),拜见菊儿汗耶律夷列(西辽皇帝)。信中,陆文渊以平等的姿态,盛赞西辽的强盛,表达了南宋希望与西辽建立友好关系、共同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意愿。面对南宋这个东方富庶大国的主动交好,西辽方面给予了积极回应,双方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有效地牵制了西域其他可能对宋不友好的势力,尤其是与西辽有龃龉的黑汗王朝(喀喇汗国)。

  · 扶持于阗: 对于被黑汗王朝灭佛、迫害的于阗佛教遗民势力,陆文渊则指示使团暗中接触,提供了一些金钱和物资上的有限援助,鼓励他们在昆仑山北麓等地坚持,作为未来可能牵制黑汗王朝的一枚棋子。

  第四幕:军威暗显,保障通道

  军事准备也从未松懈。

  · 快速反应旅的锤炼: 驻扎在沙州的“西域快速反应旅”加强了在极端环境下的作战训练,演练沙漠奔袭、绿洲攻防、驼队护卫等战术。他们不时以小股部队的形式,护送商队前往高昌,既是实战演练,也是武力展示。其精良的装备、严明的纪律和强悍的战斗力,给沿途的马贼乃至一些小部落留下了深刻印象,无人敢轻易挑衅。

  · 前沿哨所建立: 在玉门关外通往高昌的必经之路上的几处关键水源地,宋军以“保护商队补给站”的名义,建立了小型、坚固的哨所。这些哨所如同钉子,牢牢楔入了西域东部的交通命脉。

  成效初显与新的挑战

  短短两三年间,南宋对西域的经略已初见成效。高昌回鹘与宋的关系日益紧密,成为宋国影响力西进的重要支点。丝路东段的安全与繁荣得到保障,来自西域的玉石、良马、葡萄干、药材源源不断输入宋境,而宋国的文化商品与技术则加速西传。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西边的黑汗王朝(喀喇汗国),作为一个已经伊斯兰化的强大政权,对南宋在高昌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深感不安和警惕。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如喀什噶尔),加强对宋国商人的盘查和限制,并暗中支持一些极端势力,骚扰通往西辽的商路。

  这一日,关于黑汗王朝在疏勒(喀什噶尔)扣押了一批宋国商队、并开始征收高额过境税的消息,被快马加鞭送到了陆文渊的案头。

  陆文渊看着这份军报,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丝预料之中的神情。他知道,与黑汗王朝的正面较量,或许无法避免。但这较量,将不仅仅是刀兵相见。

  他召来了韩震(如今已执掌一个覆盖更广的庞大情报系统)和负责西域事务的将领。

  “对黑汗,不可示弱,但亦不可贸然动武。”陆文渊沉声道,“首先,通过西辽方面,向黑汗施加外交压力。其次,令我们的商队暂时绕行,或化整为零。最重要的是……”他目光锐利地看向西域地图上黑汗王朝的位置,“加大对黑汗内部非主流派别、以及那些受压制的非穆斯林族群的联系。同时,在边境组织一次‘西域快速反应旅’的公开演武,让黑汗的使者‘恰巧’看到。”

  他要让黑汗王朝明白,与宋为敌,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压力,更可能引发内部的不稳。他要的,不是征服喀什噶尔,而是让黑汗王朝最终意识到,与宋国和平通商,远比敌对封锁更符合其自身利益。

  西域的棋盘上,棋子已然布下,博弈正进入更深层次。陆文渊稳坐中枢,如同最高明的棋手,冷静地观察着万里之外的局势,准备落下下一步关键的棋子。大宋的旌旗与文化,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扎根、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