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泰山疑云-《靖康耻》

  绍兴二十七年夏至,封禅台的石缝里渗出黑水。值守的禁军相继病倒,症状与倭国出现的瘟疫如出一辙。陆明远验看黑水,银针瞬间锈蚀。

  “疫病之源已至中原。”他碾碎特制药丸撒入石缝,黑水翻涌如沸,“封印正在松动。”

  赵瑗调阅封禅典礼记录,发现秦桧当年主持修缮时,曾运来大批倭国石材。林素问劈开祭坛基座,里面赫然埋着太医的七星锁蛊盘!

  “他们早就在破坏封印。”韩世忠看着盘上裂痕,“难怪倭寇能培育出新型蛊毒。”

  更令人心惊的是,守山道士供出秘辛:去年封禅夜,曾见流星坠入日观峰。经查竟是块刻着蚩尤象形文的陨铁,如今不翼而飞。

  “必须赶在月圆前加固封印。”陆明远展开青囊钥光影,“需集齐五岳之精,重铸轩辕剑。”

  正当众人分头行动时,日观峰突然传来巨响——整座山峰从中裂开,露出幽深的地宫入口!

  裂痕中飘出带着檀香的黑雾,触者皆陷入幻境。阿青急忙吹响驱毒埙,音波与黑雾碰撞出刺耳尖鸣。

  “是佛门梵音混了蛊毒。”陆明远以银针封住耳穴,“倭寇竟勾结了僧侣?”

  赵瑗率精锐缒绳而下,发现地宫墙壁刻满诡异的佛魔共生像。在主殿祭坛上,太医首徒正在举行仪式,他手中托着的正是那块蚩尤陨铁!

  “来得正好。”首徒将陨铁按进祭坛凹槽,“待疫病之源完全苏醒,这天下便是毒者的乐园!”

  祭坛突然旋转,露出深不见底的血池。池中浮沉着无数倭寇与僧侣的尸骸,正中浸泡着具三头六臂的青铜像——正是蚩尤疫神!

  林素问剑气直取祭坛,却被无形屏障弹开。首徒大笑:“轩辕剑不现世,谁也别想打断仪式!”

  几乎同时,血池开始沸腾,疫神像的眼珠缓缓转动...

  危急时刻,四路兵马携五岳之精赶到。华山玉女峰的石胆、衡山祝融顶的炎晶、恒山悬空寺的云母、嵩山少林寺的舍利,在祭坛四周形成光环。

  “还差泰山本身的镇岳石!”陆明远急寻之时,整座地宫突然剧烈摇晃。

  原来韩世忠在外围爆破山体,用火药强行改变了地脉走向。崩落的巨石中,滚出块刻着黄帝符文的玉璋——正是失传的泰山镇岳石!

  五岳之精共鸣,疫神像发出痛苦嘶吼。首徒疯狂地割腕洒血:“以我为祭,请神临世!”

  血雨纷飞中,疫神像的青铜外壳开始剥落,露出蠕动的血肉之躯。那双睁开的眼睛没有瞳孔,只有无尽疫病在流转。

  “快铸剑!”赵瑗以身为盾挡住飞溅的毒血。陆明远将五岳之精投入药鼎,鼎中金光冲天而起...

  金光中逐渐凝出剑形,却始终无法固型。首徒狞笑:“没有黄帝血脉,终究是徒劳!”

  眼看疫神即将完全苏醒,林素问突然割破手掌:“我林家...本是轩辕守陵人后裔。”

  帝血滴入药鼎,剑身瞬间凝实。但见古拙的剑柄上浮现星辰纹路,剑刃流光如月华泻地——正是轩辕剑!

  首徒暴怒扑来,疫神挥出六臂。轩辕剑自动飞入林素问手中,剑光过处,疫神手臂尽数斩断!

  “不可能!”首徒癫狂催动蛊术,“蚩尤疫病不死不灭...”

  陆明远忽然将青囊钥按在剑格:“医毒本同源,今日便让疫病重归医道!”钥剑相触,疫神突然发出婴儿般的啼哭,身躯开始化作缕缕青烟。

  首徒见状欲逃,被韩世忠一箭钉在祭坛。垂死前他嘶吼:“圣教...已在四海播下种子...”

  疫神消散处,留下颗纯净的水晶。陆明远将其封入玉匣:“这是疫病本源,或许能研制成疫苗。”

  清理地宫时发现更多骇人秘密:秦桧与太医往来书信证实,他们计划在宋金战场投放疫病;倭国平氏提供的盟书显示,他们早与蒙古结盟。

  “好个四面楚歌。”赵瑗烧毁盟书,“必须彻底肃清余毒。”

  三个月后,水师再度东征。此次不再强攻,而是在倭国各岛投放解药。被蛊毒控制的百姓逐渐清醒,各地大名纷纷倒戈。

  平氏家主切腹前留下血书,承认偷习蛊术是为对抗“海外魔神”——原来倭国也深受某个南洋邪教威胁。

  “看来太医一脉,不过是大鱼身边的小虾。”陆明远望着新绘的万国海图,“真正的危机还在更远的海洋。”

  绍兴二十八年元日,宋高宗在重建的泰山封禅台举行大典。轩辕剑被重新封印,唯有剑格处的青囊钥依然闪光。

  “朕欲设海事院,统辖四海医道传播。”皇帝将玉斧授予赵瑗,“凡日月所照,皆需青囊之光。”

  离京前夜,陆明远在保和堂栽下新苗。阿青捧着厚厚的医案:“师父,各邦送来的药材都分类妥当了。”

  林素问擦拭着轩辕剑鞘:“南洋爪哇国出现怪病,症状与疫病相似。”

  帆船再次启航时,船队已扩至千艘。新造的“青囊号”设有移动医馆,船身刻着《青囊书》精选药方。

  经过对马海峡,倭国渔民跪献珊瑚。老渔夫比划着说,西方来了黑船,船上人“眼如琉璃,肤如死灰”。

  “是秦桧日记里提到的‘西洋魔教’...”赵瑗展开新得的海图,“该去会会了。”

  陆明远捻着银针微笑:“正好试试新研的针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