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城矮,墙皮在金国手里时就剥落得厉害,陆明远接手后拼命修补,也只是勉强糊弄了个大概。此刻,这座小城像惊涛骇浪里的一叶破舟,被蒙古前锋骑兵黑压压地围在当中。城外,蒙古游骑呼啸往来,马蹄卷起的烟尘几乎遮住了半片天。城头宋军的弓弩射程有限,对那些来去如风的骑兵威胁不大,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眼皮底下耀武扬威。
陆明远按着剑,在城头慢慢踱步,目光扫过城外那如同狼群般躁动的敌军,又落回城内那些虽然面带菜色、却紧握着兵器死守岗位的士卒脸上。李全跟在他身后,拳头捏得咯咯响,几次想请战出城冲杀,都被陆明远用眼神压了回去。
“大帅!这么憋着不是办法!让俺带人出去杀一阵,剁了那几个叫得最凶的鞑子!”李全终究是没忍住,瓮声瓮气地低吼。
“出去?然后呢?”陆明远头也没回,声音平静得可怕,“蒙古骑兵巴不得我们出去。他们正愁找不到在野地里歼灭我们的机会。我们这几千人,冲出去,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他停下脚步,指着城外那些蒙古骑兵的动向:“你看他们,看似散乱,实则始终保持着相互策应的距离。这是在钓鱼,钓我们这条又饿又困的鱼。”
李全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仔细分辨,果然发现那些散骑游勇之间,隐隐有着呼应。“那……难道就干等着他们来攻城?”
“守城,是我们唯一的优势,也是唯一的生路。”陆明远语气斩钉截铁,“但不是死守。”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李全和几位核心将领:“木华黎亲率五万大军而来,志在必得。他料定我们缺粮少援,军心不稳,必然急于求战,或者困守孤城待毙。我们偏不让他如意!”
他快步走下城头,回到临时充作帅府的县衙大堂,那幅巨大的北疆舆图已经摊开。
“你们看,”他的手指点在昌平城北面,那片被称为“虎峪”的崎岖山地,“这里,是木华黎主力南下的必经之路。两侧山高林密,道路狭窄,大军难以展开。”
他的手指又滑向昌平西南方向,一个不起眼的河谷地带。“这里,名唤‘白羊川’,地势低洼,看似开阔,实则地下多有泉眼,土质松软,不利于骑兵驰骋。”
最后,他的手指回到昌平城。“我们要做的,是把木华黎这五万大军,引进来,拖住他,然后……一口一口,吃掉他!”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诱敌深入,分割围歼”计划,在他口中清晰地道出:
“第一步,示弱!昌平城,要摆出一副摇摇欲坠、军心涣散的样子。守城时,弓弩不要用全力,滚木礌石省着点用,做出物资匮乏的假象。甚至可以……安排几批士卒,夜里偷偷从城南‘溃逃’,让蒙古人的探子‘偶然’发现!”
“第二步,诱敌!”他的手指重重点在虎峪,“木华黎见昌平虚弱,必以为我军主力皆困于此,会放心大胆地率主力穿过虎峪,直扑城下。我们要在虎峪两侧险要处,埋伏下最精锐的弩手和炮车,不多,但要精!等其主力过半,突然发动,截断他的队伍!不求全歼,只求将他大军斩为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第三步,疲敌!”他的手指移向白羊川,“木华黎前锋被阻,后队遭袭,必然恼怒,会试图寻找开阔地带与我决战。我们就用小股骑兵,伴作溃兵,将他一部分兵力,最好是骑兵,引入白羊川!那里地面湿软,跑不起马,进去了,就是活靶子!用强弩,用火矢,给我往死里耗他!”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陆明远的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一股森然的杀意,“反击!待其师老兵疲,士气低落之时,我昌平守军主力尽出!不是去冲阵,是配合虎峪、白羊川的伏兵,三面挤压!将他滞留在昌平城下的这部分敌军,彻底碾碎!”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这个计划,环环相扣,险到了极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是万劫不复!
“大帅……”一个老成持重的将领忍不住开口,“此计虽妙,然……我军兵力本就远逊于敌,再分兵设伏,昌平城防岂不更加空虚?万一……”
“没有万一!”陆明远断然道,“木华黎骄狂,又认定我们缺粮怯战,绝不会想到我们敢行此险招!昌平城越空,他越会认为我们已山穷水尽!至于兵力……”他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是在拼命!拼的就是一股气!告诉将士们,赢了,北疆可保,我们才有活路!输了,大家一起葬身在这燕山脚下,也不负汉家儿郎之名!”
“干了!”李全第一个吼道,眼珠子通红,“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总比憋屈死强!”
“对!干了!”
众将再无异议,轰然应命。
接下来的两天,昌平城头果然“士气低落”。守军有气无力地放着箭,滚木礌石也丢得稀稀拉拉。夜里,还真有几股穿着宋军衣甲的“逃兵”,被蒙古游骑“捕获”,从他们口中“意外”得知城中早已断粮,军心涣散。
木华黎坐在中军大帐里,听着探马的回报,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南人果然不堪一击。传令前锋,加紧围攻,明日拂晓,本王亲率大军,一举踏平昌平!”
翌日,天刚蒙蒙亮。蒙古军阵中号角长鸣,如同狼群啸月。木华黎亲率四万主力,浩浩荡荡,沿着官道,向着虎峪方向开来。前军一万骑兵,蹄声如雷,烟尘滚滚。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蒙古人的剧本进行。
然而,当木华黎的前锋骑兵大半涌入虎峪那狭窄的谷道时,异变陡生!
“轰!轰!轰!”
两侧山崖上,突然响起沉闷的炮石破空之声!数十架隐藏在林木之后的宋军炮车,几乎同时发出了怒吼!巨大的石块带着凄厉的呼啸,砸入蒙古骑兵密集的队伍中!顿时,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咻咻咻——!”
紧接着,是如同飞蝗般密集的弩箭!来自两侧制高点的宋军强弩手,将积蓄已久的死亡,尽情倾泻而下!特制的破甲锥,轻易地撕开了蒙古骑兵简陋的皮甲!
“有埋伏!中计了!”蒙古军瞬间大乱!狭窄的谷道成了死亡陷阱,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人马相互践踏,惨叫声响彻山谷!
木华黎在中军听到前方传来的巨响和骚动,脸色骤变!“怎么回事?!”
“报——大王!前方谷道遭遇宋军伏击!前军……前军损失惨重!”
“宋军主力不是在昌平吗?哪里来的伏兵?!”木华黎又惊又怒,“后队变前队,先退出谷口!”
就在蒙古军试图后撤整顿时,更坏的消息传来——他们的后路,也被一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宋军精锐给截断了!虽然人数不多,但凭借地利和强弩,死死卡住了退路!
木华黎的大军,被硬生生斩成了两段!前军近万人被困在虎峪谷地遭受屠戮,他亲自率领的三万中后军,被挡在了谷外!
“可恶!”木华黎气得几乎咬碎钢牙,“全军转向!从侧面绕过去,攻打昌平!我倒要看看,一座空城,能挡我几时!”
他认定宋军主力已全部用于设伏,昌平必然空虚。只要拿下昌平,伏兵不战自溃。
然而,当他率领大军怒气冲冲地扑到昌平城下时,看到的却不是预想中空虚无备的城池。城头上,旌旗招展,守军严阵以待,刀枪映着晨光,闪烁着冰冷的寒芒。
陆明远的身影,赫然出现在城楼之上!
“木华黎!尔等胡虏,侵我疆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陆明远的声音通过特制的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战场。
木华黎心头一沉,知道自己彻底中了圈套。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立刻冷静下来。“攻城!给我踏平此城!”
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蒙古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昌平城墙。然而,这一次,宋军的抵抗异常顽强!滚木、礌石、热油、金汁……所有守城器械仿佛取之不尽,弓弩的射击又准又狠!
攻城战从清晨持续到午后,蒙古军在昌平城下丢下了数千具尸体,却未能撼动城墙分毫。
而更让木华黎焦躁的是,他派去追击“宋军溃兵”、意图从西南方向寻找突破口的一支五千人骑兵队,如同泥牛入海,进入了那个叫“白羊川”的地方后,就失去了消息,只隐约听到那边传来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和喊杀声。
师老兵疲,士气受挫。
就在蒙古军久攻不下、人心浮动之际,陆明远等待的最终时机,到了!
昌平城门,轰然洞开!
但出来的,不是溃散的败兵,而是养精蓄锐已久的宋军主力!以李全为先锋,如同决堤的洪流,直接撞向了攻城受挫、阵型已乱的蒙古军中军!
与此同时,虎峪方向的宋军伏兵,在彻底解决了被围的前军后,也分出主力,从侧翼猛扑过来!
而在那个吞噬了五千蒙古骑兵的白羊川,残余的宋军也发起了反冲击!
三面受敌!
蒙古军彻底陷入了混乱!他们习惯了在草原上纵横驰骋,何曾打过如此憋屈、如此诡异的仗?前有坚城,后有伏兵,侧翼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敌人!
“顶住!给我顶住!”木华黎挥舞着弯刀,声嘶力竭地吼叫,试图稳住阵脚。
但兵败如山倒。恐慌如同瘟疫般在蒙古军中蔓延。士兵们开始不听号令,四散奔逃。
李全如同一头猛虎,直接杀透了蒙古军混乱的阵列,一眼就看到了那杆代表着木华黎的苏鲁锭大纛(dào)!
“木华黎!纳命来!”李全怒吼一声,拍马直取中军!
乱军之中,木华黎的亲兵拼死抵抗,但终究挡不住宋军内外夹击、士气如虹的猛攻。混战中,一支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冷箭,正中木华黎肩胛!他闷哼一声,几乎栽下马去。
“保护大王!突围!向北突围!”亲兵将领见大势已去,护着重伤的木华黎,在少数精锐的死命护卫下,杀开一条血路,向着北面仓皇逃窜。
主帅重伤遁走,蒙古军更是彻底崩溃。五万大军,除了少数跟随木华黎逃脱,以及部分溃散入山林的,大部分被宋军分割、包围、歼灭在昌平城下及虎峪、白羊川等地。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昌平城外,尸横遍野,缴获的兵器、旗帜、马匹堆积如山。宋军士卒虽然个个带伤,疲惫不堪,但脸上却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兴奋和难以置信的胜利喜悦。
陆明远站在城头,望着这片修罗场,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这一仗,虽然赢了,但赢得太惨,太险。完全是拿北疆的命运,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在赌博。
他知道,经此一役,蒙古短期内或许无力南侵。但他与临安朝廷的关系,也彻底走到了悬崖边上。抗旨,杀钦差(虽未明说,但软禁与杀无异),如今又“擅自杀伤”蒙古主帅……任何一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他望着南方,临安的方向,目光复杂。
脚下的北疆,暂时保住了。可未来的路,又在何方?这功高震主、手握重兵的他,在这内外交困的乱局中,又将何去何从?
寒风卷过战场,带着浓重的血腥气,也带来了更深沉的寒意。
陆明远按着剑,在城头慢慢踱步,目光扫过城外那如同狼群般躁动的敌军,又落回城内那些虽然面带菜色、却紧握着兵器死守岗位的士卒脸上。李全跟在他身后,拳头捏得咯咯响,几次想请战出城冲杀,都被陆明远用眼神压了回去。
“大帅!这么憋着不是办法!让俺带人出去杀一阵,剁了那几个叫得最凶的鞑子!”李全终究是没忍住,瓮声瓮气地低吼。
“出去?然后呢?”陆明远头也没回,声音平静得可怕,“蒙古骑兵巴不得我们出去。他们正愁找不到在野地里歼灭我们的机会。我们这几千人,冲出去,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他停下脚步,指着城外那些蒙古骑兵的动向:“你看他们,看似散乱,实则始终保持着相互策应的距离。这是在钓鱼,钓我们这条又饿又困的鱼。”
李全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仔细分辨,果然发现那些散骑游勇之间,隐隐有着呼应。“那……难道就干等着他们来攻城?”
“守城,是我们唯一的优势,也是唯一的生路。”陆明远语气斩钉截铁,“但不是死守。”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李全和几位核心将领:“木华黎亲率五万大军而来,志在必得。他料定我们缺粮少援,军心不稳,必然急于求战,或者困守孤城待毙。我们偏不让他如意!”
他快步走下城头,回到临时充作帅府的县衙大堂,那幅巨大的北疆舆图已经摊开。
“你们看,”他的手指点在昌平城北面,那片被称为“虎峪”的崎岖山地,“这里,是木华黎主力南下的必经之路。两侧山高林密,道路狭窄,大军难以展开。”
他的手指又滑向昌平西南方向,一个不起眼的河谷地带。“这里,名唤‘白羊川’,地势低洼,看似开阔,实则地下多有泉眼,土质松软,不利于骑兵驰骋。”
最后,他的手指回到昌平城。“我们要做的,是把木华黎这五万大军,引进来,拖住他,然后……一口一口,吃掉他!”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诱敌深入,分割围歼”计划,在他口中清晰地道出:
“第一步,示弱!昌平城,要摆出一副摇摇欲坠、军心涣散的样子。守城时,弓弩不要用全力,滚木礌石省着点用,做出物资匮乏的假象。甚至可以……安排几批士卒,夜里偷偷从城南‘溃逃’,让蒙古人的探子‘偶然’发现!”
“第二步,诱敌!”他的手指重重点在虎峪,“木华黎见昌平虚弱,必以为我军主力皆困于此,会放心大胆地率主力穿过虎峪,直扑城下。我们要在虎峪两侧险要处,埋伏下最精锐的弩手和炮车,不多,但要精!等其主力过半,突然发动,截断他的队伍!不求全歼,只求将他大军斩为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第三步,疲敌!”他的手指移向白羊川,“木华黎前锋被阻,后队遭袭,必然恼怒,会试图寻找开阔地带与我决战。我们就用小股骑兵,伴作溃兵,将他一部分兵力,最好是骑兵,引入白羊川!那里地面湿软,跑不起马,进去了,就是活靶子!用强弩,用火矢,给我往死里耗他!”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陆明远的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一股森然的杀意,“反击!待其师老兵疲,士气低落之时,我昌平守军主力尽出!不是去冲阵,是配合虎峪、白羊川的伏兵,三面挤压!将他滞留在昌平城下的这部分敌军,彻底碾碎!”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这个计划,环环相扣,险到了极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是万劫不复!
“大帅……”一个老成持重的将领忍不住开口,“此计虽妙,然……我军兵力本就远逊于敌,再分兵设伏,昌平城防岂不更加空虚?万一……”
“没有万一!”陆明远断然道,“木华黎骄狂,又认定我们缺粮怯战,绝不会想到我们敢行此险招!昌平城越空,他越会认为我们已山穷水尽!至于兵力……”他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是在拼命!拼的就是一股气!告诉将士们,赢了,北疆可保,我们才有活路!输了,大家一起葬身在这燕山脚下,也不负汉家儿郎之名!”
“干了!”李全第一个吼道,眼珠子通红,“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总比憋屈死强!”
“对!干了!”
众将再无异议,轰然应命。
接下来的两天,昌平城头果然“士气低落”。守军有气无力地放着箭,滚木礌石也丢得稀稀拉拉。夜里,还真有几股穿着宋军衣甲的“逃兵”,被蒙古游骑“捕获”,从他们口中“意外”得知城中早已断粮,军心涣散。
木华黎坐在中军大帐里,听着探马的回报,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南人果然不堪一击。传令前锋,加紧围攻,明日拂晓,本王亲率大军,一举踏平昌平!”
翌日,天刚蒙蒙亮。蒙古军阵中号角长鸣,如同狼群啸月。木华黎亲率四万主力,浩浩荡荡,沿着官道,向着虎峪方向开来。前军一万骑兵,蹄声如雷,烟尘滚滚。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蒙古人的剧本进行。
然而,当木华黎的前锋骑兵大半涌入虎峪那狭窄的谷道时,异变陡生!
“轰!轰!轰!”
两侧山崖上,突然响起沉闷的炮石破空之声!数十架隐藏在林木之后的宋军炮车,几乎同时发出了怒吼!巨大的石块带着凄厉的呼啸,砸入蒙古骑兵密集的队伍中!顿时,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咻咻咻——!”
紧接着,是如同飞蝗般密集的弩箭!来自两侧制高点的宋军强弩手,将积蓄已久的死亡,尽情倾泻而下!特制的破甲锥,轻易地撕开了蒙古骑兵简陋的皮甲!
“有埋伏!中计了!”蒙古军瞬间大乱!狭窄的谷道成了死亡陷阱,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人马相互践踏,惨叫声响彻山谷!
木华黎在中军听到前方传来的巨响和骚动,脸色骤变!“怎么回事?!”
“报——大王!前方谷道遭遇宋军伏击!前军……前军损失惨重!”
“宋军主力不是在昌平吗?哪里来的伏兵?!”木华黎又惊又怒,“后队变前队,先退出谷口!”
就在蒙古军试图后撤整顿时,更坏的消息传来——他们的后路,也被一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宋军精锐给截断了!虽然人数不多,但凭借地利和强弩,死死卡住了退路!
木华黎的大军,被硬生生斩成了两段!前军近万人被困在虎峪谷地遭受屠戮,他亲自率领的三万中后军,被挡在了谷外!
“可恶!”木华黎气得几乎咬碎钢牙,“全军转向!从侧面绕过去,攻打昌平!我倒要看看,一座空城,能挡我几时!”
他认定宋军主力已全部用于设伏,昌平必然空虚。只要拿下昌平,伏兵不战自溃。
然而,当他率领大军怒气冲冲地扑到昌平城下时,看到的却不是预想中空虚无备的城池。城头上,旌旗招展,守军严阵以待,刀枪映着晨光,闪烁着冰冷的寒芒。
陆明远的身影,赫然出现在城楼之上!
“木华黎!尔等胡虏,侵我疆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陆明远的声音通过特制的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战场。
木华黎心头一沉,知道自己彻底中了圈套。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立刻冷静下来。“攻城!给我踏平此城!”
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蒙古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昌平城墙。然而,这一次,宋军的抵抗异常顽强!滚木、礌石、热油、金汁……所有守城器械仿佛取之不尽,弓弩的射击又准又狠!
攻城战从清晨持续到午后,蒙古军在昌平城下丢下了数千具尸体,却未能撼动城墙分毫。
而更让木华黎焦躁的是,他派去追击“宋军溃兵”、意图从西南方向寻找突破口的一支五千人骑兵队,如同泥牛入海,进入了那个叫“白羊川”的地方后,就失去了消息,只隐约听到那边传来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和喊杀声。
师老兵疲,士气受挫。
就在蒙古军久攻不下、人心浮动之际,陆明远等待的最终时机,到了!
昌平城门,轰然洞开!
但出来的,不是溃散的败兵,而是养精蓄锐已久的宋军主力!以李全为先锋,如同决堤的洪流,直接撞向了攻城受挫、阵型已乱的蒙古军中军!
与此同时,虎峪方向的宋军伏兵,在彻底解决了被围的前军后,也分出主力,从侧翼猛扑过来!
而在那个吞噬了五千蒙古骑兵的白羊川,残余的宋军也发起了反冲击!
三面受敌!
蒙古军彻底陷入了混乱!他们习惯了在草原上纵横驰骋,何曾打过如此憋屈、如此诡异的仗?前有坚城,后有伏兵,侧翼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敌人!
“顶住!给我顶住!”木华黎挥舞着弯刀,声嘶力竭地吼叫,试图稳住阵脚。
但兵败如山倒。恐慌如同瘟疫般在蒙古军中蔓延。士兵们开始不听号令,四散奔逃。
李全如同一头猛虎,直接杀透了蒙古军混乱的阵列,一眼就看到了那杆代表着木华黎的苏鲁锭大纛(dào)!
“木华黎!纳命来!”李全怒吼一声,拍马直取中军!
乱军之中,木华黎的亲兵拼死抵抗,但终究挡不住宋军内外夹击、士气如虹的猛攻。混战中,一支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冷箭,正中木华黎肩胛!他闷哼一声,几乎栽下马去。
“保护大王!突围!向北突围!”亲兵将领见大势已去,护着重伤的木华黎,在少数精锐的死命护卫下,杀开一条血路,向着北面仓皇逃窜。
主帅重伤遁走,蒙古军更是彻底崩溃。五万大军,除了少数跟随木华黎逃脱,以及部分溃散入山林的,大部分被宋军分割、包围、歼灭在昌平城下及虎峪、白羊川等地。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昌平城外,尸横遍野,缴获的兵器、旗帜、马匹堆积如山。宋军士卒虽然个个带伤,疲惫不堪,但脸上却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兴奋和难以置信的胜利喜悦。
陆明远站在城头,望着这片修罗场,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这一仗,虽然赢了,但赢得太惨,太险。完全是拿北疆的命运,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在赌博。
他知道,经此一役,蒙古短期内或许无力南侵。但他与临安朝廷的关系,也彻底走到了悬崖边上。抗旨,杀钦差(虽未明说,但软禁与杀无异),如今又“擅自杀伤”蒙古主帅……任何一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他望着南方,临安的方向,目光复杂。
脚下的北疆,暂时保住了。可未来的路,又在何方?这功高震主、手握重兵的他,在这内外交困的乱局中,又将何去何从?
寒风卷过战场,带着浓重的血腥气,也带来了更深沉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