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走到大殿中央,小心翼翼地撕开火漆封口,展开奏疏,用他那独特的,能传遍整个大殿的嗓音,高声念诵起来。
“罪臣,哈密卫百户林望,泣血叩奏陛下……”
“罪臣”二字,就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这唱的是哪一出?
“……哈密卫一战,看似大捷,实则惨胜。我部上阵一千二百三十七人,阵亡一百一十二人,重伤一百九十五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将士用命,浴血奋战,方得此侥幸之胜。抚恤阵亡将士,耗银三万余两;医治伤兵,耗用药材烈酒无数;此战消耗震天雷一千八百枚,刀枪损毁过半……府库为之一空,军械为之一空。臣每念及此,夜不能寐,五内俱焚。此非大捷,乃大恸也!”
奏疏的第一段,没有半个字的请功,通篇都是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和巨大的物资缺口。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悲怆与沉痛。
那些刚刚还在指责林望拥兵自重的言官,脸上露出了愕然的表情。
冯保顿了顿,继续念道:
“……臣斗胆,痛陈九边之弊。军备废弛,火器不利,战法陈旧,此其一;兵士冻馁,军饷克扣,士气不振,此其二;将帅无能,贪生怕死,杀良冒功,此其三。哈密卫之胜,非臣一人之能,实乃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此胜,纯属侥幸,不可复制。若不思变革,我大明边防,危如累卵。臣思及此,食不甘味,坐不安席。”
第二段,更是石破天惊。林望竟然在奏疏里,毫不留情地将整个大明边防的弊病,掀了个底朝天。这番话,听得在场的兵部官员和五军都督府的将帅们,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而清流一派,则听得暗暗点头,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严嵩的眉头,已经锁成了一个川字。
他完全搞不懂林望的意图了。
冯保清了清嗓子,念出了最后一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段。
“……为解边防之困,臣在哈密卫,试行‘以工养战,以商富边’之策。开矿冶铁,以固军备;互市通商,以富民生。此策或有不合祖制之处,然皆是为国分忧之无奈之举。臣自知武夫出身,不通经义,恐有行差踏错,坏了朝廷法度,辱没天子圣明。故此,臣斗胆,恳请陛下天恩,以此哈密卫为试点,并特派一位精通经义、品性高洁之文教大员,赴哈密卫,出任参军之职。上,可教化兵士,使其知忠君爱国之道;下,可监督军政财务,使其一切皆在朝廷法度之内。如此,则哈密卫幸甚,大明幸甚!臣,不胜惶恐,翘首以盼。”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整个奉天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立在原地。
徐阶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
他准备了一肚子的弹劾之词,什么拥兵自重,什么军阀割据,什么破坏祖制……结果,人家林望自己全认了,还主动要求朝廷派个“纪委书记”过去,把自己捆起来!这让他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也使不出。
严嵩先是惊愕,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
他看着龙椅的方向,心中只剩下两个字:妖孽!这个林望,简直是个天生的政治妖孽!
这封奏疏,简直是一篇千古奇文!
它把功劳变成了苦劳,把胜利说成了惨胜,完美地避开了所有人的嫉妒。
它痛陈时弊,将自己放在了为国分忧的改革者位置上,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最绝的是,它主动要求监督,要求派一个文官来钳制自己,这姿态,做得比谁都足!
这一下,清流所有的指控,都成了无的放矢的笑话。
人家都主动要求戴上紧箍咒了,你还怎么说他有不臣之心?
严卯站在那里,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终于明白了林望那句“事关你我,乃至整个严家的未来”是什么意思。
这份奏疏,不仅是林望的护身符,更是他严卯,乃至整个严党,最锋利的一把政治武器!
龙椅之上,嘉靖皇帝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笑意。
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扫过下方神情各异的文武百官,最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君临天下的语气,一锤定音。
“准奏!”
“晋林望,为哈密卫指挥使。着吏部与翰林院会商,择一饱学之士,即刻赴任哈密卫参军之职,协同军务,教化监督,以彰朕恩。”
“罪臣,哈密卫百户林望,泣血叩奏陛下……”
“罪臣”二字,就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这唱的是哪一出?
“……哈密卫一战,看似大捷,实则惨胜。我部上阵一千二百三十七人,阵亡一百一十二人,重伤一百九十五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将士用命,浴血奋战,方得此侥幸之胜。抚恤阵亡将士,耗银三万余两;医治伤兵,耗用药材烈酒无数;此战消耗震天雷一千八百枚,刀枪损毁过半……府库为之一空,军械为之一空。臣每念及此,夜不能寐,五内俱焚。此非大捷,乃大恸也!”
奏疏的第一段,没有半个字的请功,通篇都是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和巨大的物资缺口。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悲怆与沉痛。
那些刚刚还在指责林望拥兵自重的言官,脸上露出了愕然的表情。
冯保顿了顿,继续念道:
“……臣斗胆,痛陈九边之弊。军备废弛,火器不利,战法陈旧,此其一;兵士冻馁,军饷克扣,士气不振,此其二;将帅无能,贪生怕死,杀良冒功,此其三。哈密卫之胜,非臣一人之能,实乃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此胜,纯属侥幸,不可复制。若不思变革,我大明边防,危如累卵。臣思及此,食不甘味,坐不安席。”
第二段,更是石破天惊。林望竟然在奏疏里,毫不留情地将整个大明边防的弊病,掀了个底朝天。这番话,听得在场的兵部官员和五军都督府的将帅们,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而清流一派,则听得暗暗点头,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严嵩的眉头,已经锁成了一个川字。
他完全搞不懂林望的意图了。
冯保清了清嗓子,念出了最后一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段。
“……为解边防之困,臣在哈密卫,试行‘以工养战,以商富边’之策。开矿冶铁,以固军备;互市通商,以富民生。此策或有不合祖制之处,然皆是为国分忧之无奈之举。臣自知武夫出身,不通经义,恐有行差踏错,坏了朝廷法度,辱没天子圣明。故此,臣斗胆,恳请陛下天恩,以此哈密卫为试点,并特派一位精通经义、品性高洁之文教大员,赴哈密卫,出任参军之职。上,可教化兵士,使其知忠君爱国之道;下,可监督军政财务,使其一切皆在朝廷法度之内。如此,则哈密卫幸甚,大明幸甚!臣,不胜惶恐,翘首以盼。”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整个奉天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立在原地。
徐阶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
他准备了一肚子的弹劾之词,什么拥兵自重,什么军阀割据,什么破坏祖制……结果,人家林望自己全认了,还主动要求朝廷派个“纪委书记”过去,把自己捆起来!这让他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也使不出。
严嵩先是惊愕,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
他看着龙椅的方向,心中只剩下两个字:妖孽!这个林望,简直是个天生的政治妖孽!
这封奏疏,简直是一篇千古奇文!
它把功劳变成了苦劳,把胜利说成了惨胜,完美地避开了所有人的嫉妒。
它痛陈时弊,将自己放在了为国分忧的改革者位置上,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最绝的是,它主动要求监督,要求派一个文官来钳制自己,这姿态,做得比谁都足!
这一下,清流所有的指控,都成了无的放矢的笑话。
人家都主动要求戴上紧箍咒了,你还怎么说他有不臣之心?
严卯站在那里,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终于明白了林望那句“事关你我,乃至整个严家的未来”是什么意思。
这份奏疏,不仅是林望的护身符,更是他严卯,乃至整个严党,最锋利的一把政治武器!
龙椅之上,嘉靖皇帝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笑意。
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扫过下方神情各异的文武百官,最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君临天下的语气,一锤定音。
“准奏!”
“晋林望,为哈密卫指挥使。着吏部与翰林院会商,择一饱学之士,即刻赴任哈密卫参军之职,协同军务,教化监督,以彰朕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