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大楼“扫货”的狂潮已然退去,但它所激起的波澜,却在陈家的老房子里持续荡漾。
周日一整天,陈建国和李素珍都处在一种微醺般的恍惚状态里。送货上门的工人来来往往,将崭新的液晶电视、对开门冰箱、滚筒洗衣机小心翼翼地安置好,拆开包装,接通电源。当42寸的屏幕亮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晰画面时;当双开门冰箱发出低沉的运行声,内部灯光将宽敞的储物空间照得透亮时;当洗衣机轻柔地开始首次试运转时……每一次新电器的“首次亮相”,都引来夫妻俩一阵无声的惊叹和小心翼翼的触摸。
他们像对待易碎的珍宝一样,擦拭着这些光可鉴人的新家电,动作轻柔得近乎虔诚。陈建国甚至戴着老花镜,把每一份说明书都仔细阅读,仿佛在研读什么高深的技术文献。李素珍则把新买的真丝连衣裙挂进衣柜最里面,时不时打开柜门看一眼,脸上就会泛起一丝带着羞涩的满足。
消费带来的直接冲击正在慢慢沉淀,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浸润到日常细节里的崭新体验。这个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因为这些新物件的注入,仿佛被重新注入了活力,连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
陈长生将父母的改变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但他知道,这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初步改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父母从心理上彻底接受并适应这种“巨富”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外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嗅觉敏锐的亲戚。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焕然一新的客厅里吃晚饭。饭菜依旧是家常口味,但盛菜的碗碟换成了新买的骨瓷,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长生,”李素珍给儿子夹了块红烧肉,语气带着一丝残留的不安和崭新的期待,“这……这么多新东西,妈这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你说,这钱……真就这么花了?以后……”
“妈,”陈长生放下筷子,目光平静地看着父母,“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昨天是家电、衣服,明天可能是更好的房子、车子,以后还可能是更广阔的世界。你们要习惯,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语气从容不迫,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笃定,奇异地安抚了父母心中的忐忑。
陈建国抿了一口酒,重重地点了点头:“长生说得对!咱们家长生是有大出息的人!这钱来路正,咱们花得也光明正大!以后,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 一天的消化,加上新环境带来的直观感受,让这位谨小慎微了半辈子的父亲,终于挺直了腰杆。
“爸,妈,”陈长生顺势说道,“咱们家的情况,突然好了这么多,难免会有人好奇,尤其是亲戚们。以后要是有人问起来,特别是姑姑他们家……”
他点到为止,但陈建国和李素珍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思。陈丽娟一家是什么性子,他们太清楚了。
“对!”李素珍立刻紧张起来,“你姑姑那人,最爱打听,也好攀比。要是让她知道咱们中了奖,还不得……”
“妈,别担心。”陈长生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光,“有人问起,就说我运气好,中了点小奖,改善下生活。具体多少,没必要说。至于其他的……”他顿了顿,“咱们自己过得好,比什么都强。别人信不信,怎么看,不重要。”
他这是在给父母打预防针,也是在确立一种新的家庭处事原则:低调,但不畏事;富有,但不张扬。核心是自身的感受,而非外界的评价。
陈建国若有所思,缓缓道:“长生考虑得周到。财不露白,闷声发大财。咱们自己关起门来过好日子,外人爱怎么猜怎么猜。”
家庭的第一次“财富会议”在平静中达成共识。。一种基于巨额财富和绝对信任的新秩序,在这个夏夜悄然建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周一上午,阳光明媚。陈长生正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用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浏览着此时的股市信息,记忆中的几只“妖股”已然开始启动前最后的震荡吸筹。他冷静地分析着K线图,规划着下一步的资金投向。
客厅里,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李素珍走过去接起电话:“喂?哦……丽娟啊……”
电话那头,传来了陈丽娟高亢而热情的声音:“嫂子!在家呢?听说长生高考完了,志愿也填了吧?怎么样,有把握没?我们家王明的录取通知书都快到了!省理工大!哎呦,可算是放心了!我跟你说啊……”
听着母亲在客厅里应对姑姑明显带着炫耀和打探的电话,陈长生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风暴的前哨,已经来了。
他合上电脑,知道,真正的考验和“游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看这位好姑姑,会如何上演这出“山雨欲来”的戏码了。
周日一整天,陈建国和李素珍都处在一种微醺般的恍惚状态里。送货上门的工人来来往往,将崭新的液晶电视、对开门冰箱、滚筒洗衣机小心翼翼地安置好,拆开包装,接通电源。当42寸的屏幕亮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晰画面时;当双开门冰箱发出低沉的运行声,内部灯光将宽敞的储物空间照得透亮时;当洗衣机轻柔地开始首次试运转时……每一次新电器的“首次亮相”,都引来夫妻俩一阵无声的惊叹和小心翼翼的触摸。
他们像对待易碎的珍宝一样,擦拭着这些光可鉴人的新家电,动作轻柔得近乎虔诚。陈建国甚至戴着老花镜,把每一份说明书都仔细阅读,仿佛在研读什么高深的技术文献。李素珍则把新买的真丝连衣裙挂进衣柜最里面,时不时打开柜门看一眼,脸上就会泛起一丝带着羞涩的满足。
消费带来的直接冲击正在慢慢沉淀,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浸润到日常细节里的崭新体验。这个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因为这些新物件的注入,仿佛被重新注入了活力,连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
陈长生将父母的改变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但他知道,这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初步改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父母从心理上彻底接受并适应这种“巨富”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外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嗅觉敏锐的亲戚。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焕然一新的客厅里吃晚饭。饭菜依旧是家常口味,但盛菜的碗碟换成了新买的骨瓷,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长生,”李素珍给儿子夹了块红烧肉,语气带着一丝残留的不安和崭新的期待,“这……这么多新东西,妈这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你说,这钱……真就这么花了?以后……”
“妈,”陈长生放下筷子,目光平静地看着父母,“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昨天是家电、衣服,明天可能是更好的房子、车子,以后还可能是更广阔的世界。你们要习惯,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语气从容不迫,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笃定,奇异地安抚了父母心中的忐忑。
陈建国抿了一口酒,重重地点了点头:“长生说得对!咱们家长生是有大出息的人!这钱来路正,咱们花得也光明正大!以后,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 一天的消化,加上新环境带来的直观感受,让这位谨小慎微了半辈子的父亲,终于挺直了腰杆。
“爸,妈,”陈长生顺势说道,“咱们家的情况,突然好了这么多,难免会有人好奇,尤其是亲戚们。以后要是有人问起来,特别是姑姑他们家……”
他点到为止,但陈建国和李素珍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思。陈丽娟一家是什么性子,他们太清楚了。
“对!”李素珍立刻紧张起来,“你姑姑那人,最爱打听,也好攀比。要是让她知道咱们中了奖,还不得……”
“妈,别担心。”陈长生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光,“有人问起,就说我运气好,中了点小奖,改善下生活。具体多少,没必要说。至于其他的……”他顿了顿,“咱们自己过得好,比什么都强。别人信不信,怎么看,不重要。”
他这是在给父母打预防针,也是在确立一种新的家庭处事原则:低调,但不畏事;富有,但不张扬。核心是自身的感受,而非外界的评价。
陈建国若有所思,缓缓道:“长生考虑得周到。财不露白,闷声发大财。咱们自己关起门来过好日子,外人爱怎么猜怎么猜。”
家庭的第一次“财富会议”在平静中达成共识。。一种基于巨额财富和绝对信任的新秩序,在这个夏夜悄然建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周一上午,阳光明媚。陈长生正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用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浏览着此时的股市信息,记忆中的几只“妖股”已然开始启动前最后的震荡吸筹。他冷静地分析着K线图,规划着下一步的资金投向。
客厅里,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李素珍走过去接起电话:“喂?哦……丽娟啊……”
电话那头,传来了陈丽娟高亢而热情的声音:“嫂子!在家呢?听说长生高考完了,志愿也填了吧?怎么样,有把握没?我们家王明的录取通知书都快到了!省理工大!哎呦,可算是放心了!我跟你说啊……”
听着母亲在客厅里应对姑姑明显带着炫耀和打探的电话,陈长生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风暴的前哨,已经来了。
他合上电脑,知道,真正的考验和“游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看这位好姑姑,会如何上演这出“山雨欲来”的戏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