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沟的晒谷场被装点得红火热闹,红色的横幅从村头老槐树拉到村尾晒谷架,“磨盘沟集团成立大会”几个烫金大字裹着阳光,亮得晃眼。两侧的木杆上插满了红黄彩旗,风一吹就猎猎作响,与震天的锣鼓声撞个满怀。
晒谷场边缘摆满了村民自发带来的八仙桌,上面堆着花生、瓜子和自家酿的米酒,省农业厅王厅长、地区李专员的黑色轿车刚停稳,就被涌上来的乡亲们围了个严实,港商周老板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捏着圆顶礼帽,笑着和身边的企业家代表寒暄,上千人的身影把晒谷场填得满满当当,连场边的土坡上都站满了踮脚张望的孩子。
许青山穿着深灰色西装,熨帖的衣料衬得他脊背挺直,胸前的鲜红胸花别在左襟,与领口的白色衬衫相映。他站在临时搭建的木质舞台侧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口袋里的钢笔——那是当年王叔送他的,说是“写账清楚,做事踏实”。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带着李二狗、赵铁柱在破旧粉条坊里,借着煤油灯的光手工漏粉,红薯浆溅得满身都是,那时谁能想到,如今竟能撑起这样一场盛会。鼻尖微微发酸,他抬手揉了揉,再抬眼时,眼里的光比台上的射灯还要亮。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省农业厅王厅长、地区李专员、磨盘沟集团新任董事长许青山先生、港商代表周老板共同为磨盘沟集团剪彩!”主持人的声音透过喇叭传遍全场,瞬间被雷鸣般的掌声淹没。许青山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舞台中央,皮鞋踩在木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他与几位领导、周老板并肩站在彩带前,四把金色剪刀同时举起,阳光落在剪刀刃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咔嚓”一声脆响,红、黄、蓝三色彩带应声而断,漫天彩纸像蝴蝶一样飘下来,落在人们的头上、肩上。锣鼓声陡然拔高,夹杂着乡亲们的欢呼声、孩子们的尖叫声,还有远处田埂上传来的鞭炮声,震得脚下的土地都仿佛在微微颤抖。李二狗、赵铁柱挤在舞台前排,手里的小旗挥得飞快,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却只顾着咧嘴笑;王振山坐在嘉宾席第一排,手里端着的搪瓷缸子微微晃动,看着舞台上意气风发的许青山,嘴角的皱纹堆成了花,轻轻点了点头。
剪彩仪式结束后,许青山接过话筒,指腹按了按话筒边缘,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人群——他看到了王叔花白的头发,看到了晓芸扎着马尾辫的身影,看到了向东举着相机拍照的模样,还看到了当年一起漏粉的老伙计们,个个眼里都闪着光。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过喇叭传得很远:“今天,磨盘沟集团成立了!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每一位磨盘山人的荣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荣光!”
台下的掌声稍稍平息,许青山继续说道:“十年前,我们靠着几筐红薯、一口铁锅起步,冬天在粉条坊里冻得手生疮,夏天顶着烈日翻晒红薯干。资金短缺时,乡亲们你家凑五十、我家拿一百,把家底都掏了出来;遭遇恶意收购时,大家守在粉条坊门口,整夜不睡觉;观念碰撞时,王叔拍着桌子跟我争,说‘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可转头又帮我跑遍市县找技术。我们没有退缩,靠着‘踏实做事、敢闯敢拼’的劲头,从手工漏粉到现代化流水线,从本地集市卖到外贸港口,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他顿了顿,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感谢王叔等老一辈的坚守,是你们守住了磨盘沟的根;感谢晓芸、向东等年轻伙伴的付出,是你们给集团添了新活力;感谢乡亲们的信任,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底气往前冲;更感谢各级领导和周老板的帮助,是你们给了磨盘沟走出去的机会!”
台下的掌声再次爆发,比之前更响。周老板站起身,笑着接过话筒:“我做外贸这么多年,见过不少产品,磨盘沟的粉条,煮不烂、筋道足,品质绝对过硬;磨盘沟的团队,从许董到普通员工,个个透着股韧劲,充满活力。我相信,集团成立后,我们的合作会更深入,接下来我们计划把粉条卖到东南亚、欧洲,让磨盘山的味道香遍全球!”
省农业厅王厅长也站起身,手里的稿子捏得很稳,语气恳切:“磨盘沟集团的成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典范,从单一的粉条生产,到如今涵盖红薯种植、深加工、外贸出口的完整产业链,你们走出了一条乡村创业的好路子。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继续做强产业链,带动周边市县的乡亲一起种红薯、搞加工,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阳光越发明媚,许青山站在舞台中央,胸前的胸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他抬手挥了挥,台下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彩旗、彩纸和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交织在一起,成了磨盘沟最动人的风景。他知道,集团成立只是新的开始,接下来,他要建更大的生产车间,引进更先进的设备,还要办红薯种植培训班,让更多乡亲富起来。总有一天,磨盘沟的红薯粉会成为世界级的食品品牌,让这碗带着家乡土味的粉条,香飘全球的每个角落。
晒谷场边缘摆满了村民自发带来的八仙桌,上面堆着花生、瓜子和自家酿的米酒,省农业厅王厅长、地区李专员的黑色轿车刚停稳,就被涌上来的乡亲们围了个严实,港商周老板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捏着圆顶礼帽,笑着和身边的企业家代表寒暄,上千人的身影把晒谷场填得满满当当,连场边的土坡上都站满了踮脚张望的孩子。
许青山穿着深灰色西装,熨帖的衣料衬得他脊背挺直,胸前的鲜红胸花别在左襟,与领口的白色衬衫相映。他站在临时搭建的木质舞台侧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口袋里的钢笔——那是当年王叔送他的,说是“写账清楚,做事踏实”。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带着李二狗、赵铁柱在破旧粉条坊里,借着煤油灯的光手工漏粉,红薯浆溅得满身都是,那时谁能想到,如今竟能撑起这样一场盛会。鼻尖微微发酸,他抬手揉了揉,再抬眼时,眼里的光比台上的射灯还要亮。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省农业厅王厅长、地区李专员、磨盘沟集团新任董事长许青山先生、港商代表周老板共同为磨盘沟集团剪彩!”主持人的声音透过喇叭传遍全场,瞬间被雷鸣般的掌声淹没。许青山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舞台中央,皮鞋踩在木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他与几位领导、周老板并肩站在彩带前,四把金色剪刀同时举起,阳光落在剪刀刃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咔嚓”一声脆响,红、黄、蓝三色彩带应声而断,漫天彩纸像蝴蝶一样飘下来,落在人们的头上、肩上。锣鼓声陡然拔高,夹杂着乡亲们的欢呼声、孩子们的尖叫声,还有远处田埂上传来的鞭炮声,震得脚下的土地都仿佛在微微颤抖。李二狗、赵铁柱挤在舞台前排,手里的小旗挥得飞快,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却只顾着咧嘴笑;王振山坐在嘉宾席第一排,手里端着的搪瓷缸子微微晃动,看着舞台上意气风发的许青山,嘴角的皱纹堆成了花,轻轻点了点头。
剪彩仪式结束后,许青山接过话筒,指腹按了按话筒边缘,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人群——他看到了王叔花白的头发,看到了晓芸扎着马尾辫的身影,看到了向东举着相机拍照的模样,还看到了当年一起漏粉的老伙计们,个个眼里都闪着光。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过喇叭传得很远:“今天,磨盘沟集团成立了!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每一位磨盘山人的荣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荣光!”
台下的掌声稍稍平息,许青山继续说道:“十年前,我们靠着几筐红薯、一口铁锅起步,冬天在粉条坊里冻得手生疮,夏天顶着烈日翻晒红薯干。资金短缺时,乡亲们你家凑五十、我家拿一百,把家底都掏了出来;遭遇恶意收购时,大家守在粉条坊门口,整夜不睡觉;观念碰撞时,王叔拍着桌子跟我争,说‘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可转头又帮我跑遍市县找技术。我们没有退缩,靠着‘踏实做事、敢闯敢拼’的劲头,从手工漏粉到现代化流水线,从本地集市卖到外贸港口,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他顿了顿,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感谢王叔等老一辈的坚守,是你们守住了磨盘沟的根;感谢晓芸、向东等年轻伙伴的付出,是你们给集团添了新活力;感谢乡亲们的信任,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底气往前冲;更感谢各级领导和周老板的帮助,是你们给了磨盘沟走出去的机会!”
台下的掌声再次爆发,比之前更响。周老板站起身,笑着接过话筒:“我做外贸这么多年,见过不少产品,磨盘沟的粉条,煮不烂、筋道足,品质绝对过硬;磨盘沟的团队,从许董到普通员工,个个透着股韧劲,充满活力。我相信,集团成立后,我们的合作会更深入,接下来我们计划把粉条卖到东南亚、欧洲,让磨盘山的味道香遍全球!”
省农业厅王厅长也站起身,手里的稿子捏得很稳,语气恳切:“磨盘沟集团的成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典范,从单一的粉条生产,到如今涵盖红薯种植、深加工、外贸出口的完整产业链,你们走出了一条乡村创业的好路子。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继续做强产业链,带动周边市县的乡亲一起种红薯、搞加工,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阳光越发明媚,许青山站在舞台中央,胸前的胸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他抬手挥了挥,台下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彩旗、彩纸和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交织在一起,成了磨盘沟最动人的风景。他知道,集团成立只是新的开始,接下来,他要建更大的生产车间,引进更先进的设备,还要办红薯种植培训班,让更多乡亲富起来。总有一天,磨盘沟的红薯粉会成为世界级的食品品牌,让这碗带着家乡土味的粉条,香飘全球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