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成立企业学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

  磨盘沟集团的会议室里,气氛格外凝重。赵铁柱、李二狗等几位元老低着头,手里攥着那份皱巴巴的转岗申请,脸上满是失落。

  许青山看着他们,心里五味杂陈——元老们是磨盘沟的根基,可现代化的集团管理,终究让他们陷入了知识危机。

  “二狗哥,柱子哥,还有各位老伙计,”许青山站起身,语气诚恳,“我知道你们最近压力大,觉得跟不上集团的发展节奏。但我想说,磨盘沟不能没有你们,你们的经验是无价之宝。”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所以,我决定,成立‘磨盘沟商学院’,专门解决大家的知识难题,也为集团培养更多能打硬仗的人才!”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元老们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商学院?”李二狗疑惑地开口,“那是啥地方?能帮我们学会那些新玩意儿吗?”

  “当然能!”周晓芸笑着走上前,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商学院章程,“这所商学院,就是为集团量身打造的。我们会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比如销售岗,会教大家CRM系统操作、直播电商运营;农业岗,会讲物联网监测、数据分析种植;就连基础的电脑操作、办公软件使用,也有专门的入门课。”

  许青山补充道:“我已经联系好了省农业大学和商学院的教授,他们会定期来授课。同时,晓芸、向东,还有集团各部门的骨干,都会担任讲师,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分享给大家。

  而且,我还计划送你们几位老伙计去大学进修,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和专业技能。”

  听到“去大学进修”,赵铁柱激动得手心冒汗:“青山,我们这把年纪了,还能去大学上课?我连小学都没毕业,能学得会吗?”

  “咋学不会!”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们肯学,我就给你们创造条件。学费、生活费,集团全包,还专门安排老师辅导。以前你们能跟着我白手起家,现在也一定能攻克这些知识难关!”

  元老们的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那份转岗申请被悄悄收了起来。李二狗抹了把脸,大声说:“好!青山,我们信你!只要能为公司做事,就算是从头学起,我们也不怕!”

  半个月后,“磨盘沟商学院”在集团办公楼的三层正式挂牌成立。教室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崭新的桌椅排列整齐,前面是投影仪和黑板,墙上挂着“终身学习,助力振兴”的标语。

  第一堂课,由周晓芸主讲《现代企业管理基础》。她没有直接讲复杂的理论,而是从集团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李二狗之前填错物流单、赵铁柱看不懂传感器数据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什么要用系统管理”“数据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李二狗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趁着课间休息,拉着周晓芸问个不停。“晓芸,你说那个CRM系统,是不是能帮我记住所有客户的喜好啊?”“直播电商咋弄啊?是不是对着手机说话就行?”

  赵铁柱则对农业技术课格外上心。陈向东主讲《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时,他特意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着PPT上的传感器图片。课后,他还跟着陈向东去田间,实地学习如何查看传感器数据,如何根据数据调整滴灌参数。

  三个月后,许青山兑现承诺,送李二狗、赵铁柱等五位元老去省农业大学进修。当他们穿着印有“磨盘沟商学院”字样的校服,走进大学校园时,引来不少学生的侧目。他们像小学生一样,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认真听教授讲课,课后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年轻的大学生请教。

  李二狗以前连电脑开机都费劲,现在不仅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还能通过CRM系统查看客户信息,制定销售计划。他甚至学会了用手机直播卖粉条,对着镜头介绍磨盘沟的红薯种植基地和粉条制作工艺,一场直播就能卖出上千单。

  赵铁柱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不再仅凭老经验种地,而是能根据物联网数据报表,精准调整浇水、施肥的时间和用量。他还学会了用数据分析红薯的生长情况,提前预判病虫害,大大提升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

  与此同时,磨盘沟商学院也在为集团培养新人才。许青山从周边村庄和高校招纳了一批年轻学员,他们在这里学习种植技术、销售技巧、企业管理知识,毕业后直接进入集团工作。这些年轻人充满活力,很快就融入了集团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成为各个岗位的新生力量。

  半年后,元老们进修归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在集团的季度经营分析会上,李二狗自信地对着销售数据报表,讲解着华东地区的销售策略调整方案,嘴里时不时冒出“用户画像”“流量转化”等专业术语;赵铁柱则用物联网数据,详细分析了红薯种植的优化方案,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许青山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欣慰。磨盘沟商学院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元老们的知识危机,化解了人才断层的难题,更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这里既是元老们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发展的“加油站”,也是年轻人才成长的“摇篮”。

  夕阳西下,许青山和周晓芸并肩站在商学院的窗前,看着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员们,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晓芸,你看,这就是磨盘沟的未来。”许青山轻声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集团走得更远,让磨盘沟的乡村振兴之路更稳。”

  周晓芸笑着点头:“是啊,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磨盘沟商学院,终将成为集团最坚实的人才后盾,为我们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伴着晚风飘远,那是知识的力量,是成长的声音,更是磨盘沟集团转型成功的希望。而那些曾经陷入知识危机的元老们,也在学习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集团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