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的光在土坯房里晃悠,映得墙面斑驳。王振山叼着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大半宿,烟锅子的火星明灭不定,空气中飘着浓重的烟味和淡淡的稻花香——那是白天从试验田带回的稻穗,金黄饱满,压得纸包都变了形。
许青山坐在对面,手里翻着一本农业杂志,时不时用笔在上面画着什么。屋里很静,只有烟袋锅磕碰桌面的声音,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
“青山啊,”王振山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许多,他把烟锅子往桌沿一磕,火星溅落,“今天称完产,村东头那三亩地,实收六百八十七斤。”
许青山抬眼,笑了笑:“比预估的还多了点。”
“多了点?”王振山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感慨,“这可是磨盘沟有史以来最高的亩产!以前最好的年成,也才三百斤出头啊!”他顿了顿,双手在膝盖上搓了搓,语气竟带了几分不好意思,“以前……是我老糊涂了,总觉得你小子是瞎折腾,还跟你立赌约,对你发脾气。”
“王队长,您也是为了磨盘沟的收成。”许青山放下杂志,语气诚恳,“我刚来的时候,确实跟大家格格不入,您怀疑我也正常。”
“正常个屁!”王振山摆摆手,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我活了大半辈子,种了一辈子田,不如你一个年轻娃懂行。你那些法子,堆肥、集水沟、合理密植,还有啥PH值、氮磷钾,听着玄乎,可真管用!”
他往前凑了凑,第一次用平等的语气看着许青山,眼里满是好奇:“你小子……到底还藏了多少本事?”
许青山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也不算藏着,就是以前看书学的,加上琢磨了磨盘沟的情况。以后还有的忙呢,比如引进杂交玉米、高产土豆,还能弄个温室大棚,冬天也能种蔬菜。”
“温室大棚?冬天种蔬菜?”王振山眼睛一亮,身子更往前探了探,“那玩意儿能成?冬天那么冷,菜苗不得冻死?”
“能成。”许青山点头,“用塑料薄膜搭棚,白天晒太阳升温,晚上盖草帘保温,再用堆肥发酵产热,温度就能稳住。到时候不仅能自己吃,还能运到公社去卖,给队里挣点钱。”
王振山听得入了神,手里的烟袋锅都忘了点:“还能挣钱?那可太好了!磨盘沟的娃们,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冬天吃上新鲜菜了。”
他看着许青山年轻却沉稳的脸,心里百感交集。这个曾经被全村当成“懒汉”的知青,不仅用科学方法让磨盘沟迎来了大丰收,还藏着这么多能让村子变富的点子。以前他总觉得自己是磨盘沟的主心骨,现在才明白,许青山才是能带着磨盘沟走出贫困的人。
“青山,”王振山郑重地说,“以后磨盘沟的事,你尽管放手去干,我全力支持你!谁要是敢拖后腿,我第一个不答应!”
许青山心里一暖:“谢谢王队长。不过,还是得靠大家一起努力,磨盘沟才能真正好起来。”
“那是自然!”王振山哈哈大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放在桌上,“这是生产队仓库的钥匙,以后种子、肥料,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有,陈向东那小子,现在也服你了,白天跟赵铁柱一起,在田里学得可认真了。”
提到陈向东,许青山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肯学就好,多个人多份力。”
煤油灯的光映在两人脸上,暖意融融。曾经的隔阂与质疑,在深夜的谈话中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信任与默契。王振山知道,磨盘沟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许青山看着桌上的钥匙,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这把钥匙不仅是仓库的钥匙,更是磨盘沟村民对他的信任,是权威与新生力量的和解。而他的致富蓝图,也将在这份信任与支持下,一步步变成现实。
许青山坐在对面,手里翻着一本农业杂志,时不时用笔在上面画着什么。屋里很静,只有烟袋锅磕碰桌面的声音,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
“青山啊,”王振山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许多,他把烟锅子往桌沿一磕,火星溅落,“今天称完产,村东头那三亩地,实收六百八十七斤。”
许青山抬眼,笑了笑:“比预估的还多了点。”
“多了点?”王振山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感慨,“这可是磨盘沟有史以来最高的亩产!以前最好的年成,也才三百斤出头啊!”他顿了顿,双手在膝盖上搓了搓,语气竟带了几分不好意思,“以前……是我老糊涂了,总觉得你小子是瞎折腾,还跟你立赌约,对你发脾气。”
“王队长,您也是为了磨盘沟的收成。”许青山放下杂志,语气诚恳,“我刚来的时候,确实跟大家格格不入,您怀疑我也正常。”
“正常个屁!”王振山摆摆手,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我活了大半辈子,种了一辈子田,不如你一个年轻娃懂行。你那些法子,堆肥、集水沟、合理密植,还有啥PH值、氮磷钾,听着玄乎,可真管用!”
他往前凑了凑,第一次用平等的语气看着许青山,眼里满是好奇:“你小子……到底还藏了多少本事?”
许青山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也不算藏着,就是以前看书学的,加上琢磨了磨盘沟的情况。以后还有的忙呢,比如引进杂交玉米、高产土豆,还能弄个温室大棚,冬天也能种蔬菜。”
“温室大棚?冬天种蔬菜?”王振山眼睛一亮,身子更往前探了探,“那玩意儿能成?冬天那么冷,菜苗不得冻死?”
“能成。”许青山点头,“用塑料薄膜搭棚,白天晒太阳升温,晚上盖草帘保温,再用堆肥发酵产热,温度就能稳住。到时候不仅能自己吃,还能运到公社去卖,给队里挣点钱。”
王振山听得入了神,手里的烟袋锅都忘了点:“还能挣钱?那可太好了!磨盘沟的娃们,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冬天吃上新鲜菜了。”
他看着许青山年轻却沉稳的脸,心里百感交集。这个曾经被全村当成“懒汉”的知青,不仅用科学方法让磨盘沟迎来了大丰收,还藏着这么多能让村子变富的点子。以前他总觉得自己是磨盘沟的主心骨,现在才明白,许青山才是能带着磨盘沟走出贫困的人。
“青山,”王振山郑重地说,“以后磨盘沟的事,你尽管放手去干,我全力支持你!谁要是敢拖后腿,我第一个不答应!”
许青山心里一暖:“谢谢王队长。不过,还是得靠大家一起努力,磨盘沟才能真正好起来。”
“那是自然!”王振山哈哈大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放在桌上,“这是生产队仓库的钥匙,以后种子、肥料,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有,陈向东那小子,现在也服你了,白天跟赵铁柱一起,在田里学得可认真了。”
提到陈向东,许青山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肯学就好,多个人多份力。”
煤油灯的光映在两人脸上,暖意融融。曾经的隔阂与质疑,在深夜的谈话中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信任与默契。王振山知道,磨盘沟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许青山看着桌上的钥匙,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这把钥匙不仅是仓库的钥匙,更是磨盘沟村民对他的信任,是权威与新生力量的和解。而他的致富蓝图,也将在这份信任与支持下,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