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沟的红薯甜香还没在风里飘够一个月,就被一股夹杂着焦虑的冷空气冲得七零八落。
这天一早,会计小李抱着账本,脸色煞白地冲进老周的办公室,手里的算盘“啪嗒”一声掉在桌上:“老周,不好了!邻村李老黑也建了个粉条厂,他们的粉条比咱便宜三成,镇上好几家小卖部都跟他们签单了,咱这星期的订单少了一半!”
老周正摩挲着刚晒好的粉条,指尖还沾着红薯粉的细沫,闻言手一顿,粉条“啪”地掉在案板上。“你说啥?”他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李老黑?他不是前阵子还来咱厂门口转悠,问东问西的吗?”
这话一出,厂房里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议论声瞬间涌了上来。“啥?李老黑也开粉条厂了?他懂个啥呀!”“便宜三成?那得多赚钱?不会是掺了啥东西吧?”“那咱的货咋办?总不能跟着降价吧?咱的成本摆在这儿呢!”
老周没心思听议论,抓起外套就往外走:“我去镇上看看。”
刚到镇口的小卖部,就看见李老黑正搬着一箱粉条往店里送,嘴里吆喝着:“张老板,你放心,咱这粉条便宜又耐煮,以后就认准我老李的货!”张老板笑着应着,眼角的余光瞥见老周,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没好意思打招呼。
老周走上前,拿起一包李老黑的粉条,颜色发灰,捏在手里轻飘飘的,一折就断,哪有磨盘沟粉条的筋道。“李老黑,你这粉条,掺了多少玉米粉啊?”他声音沉得像块石头。
李老黑转过身,脸上堆着精明的笑:“老周,做生意嘛,讲究个灵活。咱这粉条是便宜,但架不住卖得快啊!你那用料太实在,成本高,迟早得被市场淘汰。”他拍了拍老周的肩膀,语气里满是得意,“要不,你也学学我?少放点开红薯粉,多掺点别的,保准有钱赚。”
老周一把甩开他的手,胸口气得发闷:“做生意得讲良心!你这粉条煮了易烂,吃着没味儿,坑了顾客,也坏了咱本地粉条的名声!”
“良心能值几个钱?”李老黑撇撇嘴,扛起另一箱粉条就往店里走,“反正现在大伙儿都图便宜,你不降价,自有别人降。”
老周站在原地,看着李老黑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街上几家挂着“李记粉条,低价促销”牌子的店铺,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走了三家常合作的小卖部,老板们都支支吾吾,说顾客都要便宜的,实在没法再进磨盘沟的货了。甚至有一家,还把之前订的两百斤粉条退了回来,堆在门口,像一座沉甸甸的山。
回到厂里,仓库里已经堆了不少没送出去的干粉条,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粉条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看着格外刺眼。工人们都围在院子里,脸上没了往日的笑容,一个个愁眉苦脸。
“周叔,要不咱也降价吧?哪怕少赚点,也不能让货砸在手里啊!”二柱急得直跺脚,他还等着用工资买三轮车呢。
“就是啊,老周,李老黑这么搞,咱不跟他降,迟早得关门!”张婶也跟着附和,手里的漏勺都没心思拿了。
老周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脑子里乱成一团麻。他知道,降价就意味着要降低成本,要像李老黑那样掺假,可这是他最不愿做的事——磨盘沟的粉条,是全村人的希望,是凭着实在劲儿闯出来的招牌,怎能说砸就砸?
可要是不降价,订单越来越少,仓库里的粉条越积越多,工人们的工资发不出来,之前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
夕阳西下,余晖把粉条厂的影子拉得很长,院子里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只剩下漏粉机安静地立在那里,像是在无声地询问: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天一早,会计小李抱着账本,脸色煞白地冲进老周的办公室,手里的算盘“啪嗒”一声掉在桌上:“老周,不好了!邻村李老黑也建了个粉条厂,他们的粉条比咱便宜三成,镇上好几家小卖部都跟他们签单了,咱这星期的订单少了一半!”
老周正摩挲着刚晒好的粉条,指尖还沾着红薯粉的细沫,闻言手一顿,粉条“啪”地掉在案板上。“你说啥?”他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李老黑?他不是前阵子还来咱厂门口转悠,问东问西的吗?”
这话一出,厂房里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议论声瞬间涌了上来。“啥?李老黑也开粉条厂了?他懂个啥呀!”“便宜三成?那得多赚钱?不会是掺了啥东西吧?”“那咱的货咋办?总不能跟着降价吧?咱的成本摆在这儿呢!”
老周没心思听议论,抓起外套就往外走:“我去镇上看看。”
刚到镇口的小卖部,就看见李老黑正搬着一箱粉条往店里送,嘴里吆喝着:“张老板,你放心,咱这粉条便宜又耐煮,以后就认准我老李的货!”张老板笑着应着,眼角的余光瞥见老周,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没好意思打招呼。
老周走上前,拿起一包李老黑的粉条,颜色发灰,捏在手里轻飘飘的,一折就断,哪有磨盘沟粉条的筋道。“李老黑,你这粉条,掺了多少玉米粉啊?”他声音沉得像块石头。
李老黑转过身,脸上堆着精明的笑:“老周,做生意嘛,讲究个灵活。咱这粉条是便宜,但架不住卖得快啊!你那用料太实在,成本高,迟早得被市场淘汰。”他拍了拍老周的肩膀,语气里满是得意,“要不,你也学学我?少放点开红薯粉,多掺点别的,保准有钱赚。”
老周一把甩开他的手,胸口气得发闷:“做生意得讲良心!你这粉条煮了易烂,吃着没味儿,坑了顾客,也坏了咱本地粉条的名声!”
“良心能值几个钱?”李老黑撇撇嘴,扛起另一箱粉条就往店里走,“反正现在大伙儿都图便宜,你不降价,自有别人降。”
老周站在原地,看着李老黑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街上几家挂着“李记粉条,低价促销”牌子的店铺,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走了三家常合作的小卖部,老板们都支支吾吾,说顾客都要便宜的,实在没法再进磨盘沟的货了。甚至有一家,还把之前订的两百斤粉条退了回来,堆在门口,像一座沉甸甸的山。
回到厂里,仓库里已经堆了不少没送出去的干粉条,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粉条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看着格外刺眼。工人们都围在院子里,脸上没了往日的笑容,一个个愁眉苦脸。
“周叔,要不咱也降价吧?哪怕少赚点,也不能让货砸在手里啊!”二柱急得直跺脚,他还等着用工资买三轮车呢。
“就是啊,老周,李老黑这么搞,咱不跟他降,迟早得关门!”张婶也跟着附和,手里的漏勺都没心思拿了。
老周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脑子里乱成一团麻。他知道,降价就意味着要降低成本,要像李老黑那样掺假,可这是他最不愿做的事——磨盘沟的粉条,是全村人的希望,是凭着实在劲儿闯出来的招牌,怎能说砸就砸?
可要是不降价,订单越来越少,仓库里的粉条越积越多,工人们的工资发不出来,之前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
夕阳西下,余晖把粉条厂的影子拉得很长,院子里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只剩下漏粉机安静地立在那里,像是在无声地询问: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