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化敌为友的考验-《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

  公司办公室的空气像结了冰,王振山把手里的搪瓷缸重重一墩,茶水溅出几滴,落在地上洇开小印:“青山,你疯了?让陈向东管知青和宣传?他以前眼高于顶,连磨盘沟都瞧不上,能靠谱吗?”

  赵铁柱也跟着附和,黝黑的脸涨得通红:“就是!他落榜了才来投奔,指不定是图咱公司的好处,万一给知青们煽风点火,或者把宣传搞砸了,咱损失就大了!”

  两人一唱一和,语气里满是反对。最近县里给磨盘沟派来十几个知青,年轻气盛不好管理,宣传工作也急需有人牵头,把这两个棘手的任务交给刚加入的陈向东,换谁都觉得冒险。

  许青山坐在椅子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脸上看不出喜怒:“他以前是傲气,但现在想踏实干,咱就得给机会。知青们都是文化人,陈向东也是读书人,能跟他们聊到一块儿去;宣传要写稿子、印传单,他识文断字,比咱这些大老粗合适。”

  “合适也不行!”王振山急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刚进来就委以重任,大伙儿会有意见的!”

  “意见可以提,但机会必须给。”许青山站起身,目光扫过两人,“磨盘沟要发展,不能只靠老伙计,得吸收新鲜血液。陈向东有文化,只要他肯干,就能给公司添力。我相信他,也希望你们能相信他。”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陈向东站在门口,脸色有些发白。刚才的争执,他全听见了。他攥紧拳头,推门走进来,声音坚定:“王书记,赵主管,我知道你们不信任我,但我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给我三个月时间,我要是管不好知青,搞不好宣传,我主动辞职,绝不赖在公司。”

  许青山看着他,眼里露出赞许:“好,就给你三个月。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

  陈向东深吸一口气:“我想先跟知青们聊聊,了解他们的想法,再制定管理方案;宣传方面,我想写几篇磨盘沟的故事,印成传单,送到城里的代销点去。”

  许青山点头应允,王振山和赵铁柱却还是一脸不服气,摔门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陈向东果然卯足了劲。每天天不亮就去知青点,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则组织读书会,听他们讲城里的新鲜事,也给他们讲磨盘沟的发展蓝图。知青们渐渐放下了抵触,有人主动提出帮公司写宣传稿,有人愿意参与红薯糕的新品研发。

  宣传工作也有声有色,陈向东写的《磨盘沟的红标签》刊登在县报上,还印了上千份传单,把磨盘沟的粉条、红薯糕夸得活色生香,城里的订单一下子多了三成。

  这天,陈向东带着几个知青,拿着刚印好的宣传册走进办公室,兴奋地说:“许总,县供销社看到咱的宣传,想跟咱合作,在全县推广咱的产品!”

  王振山和赵铁柱正好也在,看着陈向东眼里的光,又看着知青们融洽的样子,脸上的怒气渐渐消了。赵铁柱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向东,以前是我对你有偏见,你干得不错!”

  王振山也点点头:“是我们心眼小了,你这文化人,确实有本事。”

  陈向东笑了,眼里满是释然:“谢谢王书记,赵主管。以后还请你们多指点。”

  许青山看着三人握手言和,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用人之道,贵在心胸。给曾经的“对手”一个机会,不仅能收获一个得力助手,更能让团队变得更包容、更有力量。这场化敌为友的考验,磨盘沟赢了,而这,只是他们吸纳人才、壮大队伍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