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命中魂体,必造重创!-《僵尸:拜师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秦渊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侧身让开一条路。

  “还有什么好说的?该走就走!”

  一旁的茅山明背对着他们,头也不回,语气冷得像冰。

  “明叔,我会好好照顾小宝的,你也要保重身体。”

  大宝拉着弟弟的手,一字一句说得认真。

  “还有……你要按时吃饭,别又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一顿……还有……我们会想你的……”

  小宝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茅山明没有回应,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快走。

  两人依依不舍地看了明叔最后一眼,随即腾空而起,朝着天际那条流转着幽光的路径飞去。

  就在他们即将消失之际,秦渊俯身拾起一块弯月状的石头,注入一道灵力,抬手一掷——

  石块划破长空,轻轻落在大宝与小宝肩头,留下淡淡印记后坠下,被他稳稳接住。

  “嗡——”

  一阵波动荡漾开来,天空中的黄泉之路缓缓合拢,如同从未出现过。

  那一刻,即便背对着一切,茅山明也清楚地感觉到——他们走了。

  泪水终于决堤,顺着脸颊无声滑落。

  “唉,道兄,这也是他们的福分啊。”

  九叔轻叹一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茅山明慌忙抹去脸上的泪痕。

  “让道兄见笑了……”

  他红着眼笑了笑,带着几分窘迫与释然。

  擦干泪水后,他忽然正色,看向九叔一行人:

  “既然孩子们已经离开,我也没必要再留在此地了。”

  “哦?道兄已有打算?”

  九叔略显惊讶,因为他察觉到,此刻的茅山明,气息竟隐隐提升了一层境界。

  “不错,这次亲眼见识了道兄与秦渊小道友的手段,我茅山明心中豁然开朗。

  从今往后,我再不走歪路,只愿游历四方,扶危济困,扫尽世间不平事!

  若有违背今日誓言,天雷诛我魂魄。”

  茅山明指尖指向苍穹,语气坚定,字字如铁。

  此言一出,九叔也不禁动容,神色庄重地抱拳相敬。

  “道兄既然心意已决,那便来日再见!”

  “保重,道兄!”

  茅山明亦拱手还礼,眼中已有几分释然。

  就在此时,秦渊缓步上前,手中托着一块形似弯月的石片。

  “明叔,这个送你。”

  “这是……?”

  明叔接过石块,入手微凉,纹理奇特,不由得仔细端详。

  “好好留着它。

  他日若遇大宝小宝转世之人,自会明白它的意义。”

  秦渊话语低沉,却如晨钟暮鼓,在明叔心头荡开涟漪。

  “多谢秦渊道长!多谢!这份情,这份礼,我记下了!”

  明叔紧紧攥住那石头,仿佛握住了过往的遗憾与未来的希望,声音微微发颤。

  “明叔,后会有期!”

  “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以后有空,记得回任家镇看看我们啊!”

  文才和秋生也连忙作揖相送。

  这一战,让他们真正看清了这位曾名声狼藉的道士内心深处的光亮。

  “一定回来!诸位,珍重!”

  明叔朗笑一声,转身离去,背影洒脱而坚决。

  这一去,是要洗尽前尘,换一种活法。

  数年后,淮河北岸悄然出现一位行踪不定的道士。

  此人精通符箓、善驱邪祟,专治恶霸妖物,百姓交口称赞,尊称其为——茅山明叔。

  十年光阴流转,当年意气风发的浪子已步入知命之年。

  一日,他踏进一处僻静山村,山野无声,炊烟袅袅。

  村口老槐树下,两个七八岁的双胞胎正趴在地上描红习字。

  见有人来,齐刷刷抬起头望向他。

  四目相对,竟无半分陌生,反倒像久别重逢。

  更令人动容的是,二人肩头各有一枚淡淡的月牙印记,宛若初升新月,隐现皮肉之间……

  再说任家镇,自金甲僵尸伏诛后,重归安宁。

  九叔带着秦渊、文才与秋生租下一隅小院安顿下来,偶尔外出采买桃木、黄纸、朱砂等物,日子过得平淡却充实。

  这几日,秦渊也将大力彻底修复如初。

  虽为此花费两百大洋向系统购得材料,但他未曾迟疑半分。

  那一战所获颇丰,不仅修为突飞猛进,境界一举踏入地师十重天,傀儡师等级亦升至二阶十星。

  两次突破,实力翻倍增长。

  然而接下来的晋升之路却让秦渊眉头微皱——欲达天师之境,需十万经验值;傀儡师晋级更是要一千大洋。

  前者非杀伐积累不可得,后者尚可设法筹措。

  这般庞大的数字摆在眼前,短时间内再进一步几无可能。

  但秦渊并不焦躁。

  “眼下正好趁机沉淀一番,在师父身边多磨砺些本事,将来行事也能更加从容。”

  他心中早有盘算,如今正是全面提升技艺的好时机。

  “系统,调出我的属性面板。”

  姓名:秦渊

  傀儡师等级:二阶十星(升级所需:大洋)

  修为境界:地师十重天(当前经验:970/)

  天赋能力:阴阳眼LV2(升级需1000大洋)、力量LV2(三倍增幅,升级需1000大洋)、医术LV2(百年中西底蕴,升级需1000大洋)、武技精通(战力提升三倍,升级需1000大洋)、法术精通(法术威力翻倍,升级需300大洋)

  技能:渡化(可超度灵体)

  武技:千机武技·附魔(玄阶,升级需2000大洋)

  已激活傀儡:铁甲傀儡×1(玄级,打造需200大洋)

  医疗傀儡×1(玄阶品质,炼制需耗费五十枚银元)

  战魂傀儡×2(玄阶品质,炼制需一百枚银元)

  银甲傀儡×1(玄阶品质,炼制需三百枚银元)

  法师傀儡×2(玄阶品质,炼制需五百枚银元)

  可开启:傀儡空间一级(容纳上限十具,开启需三千银元)

  现有资金:两千一百五十枚银元……

  此时秦渊的战力与先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这次对付金甲尸看似凶险万分,实则不过是虚惊一场。

  他早已将各种可能尽数推演周全,哪怕突发变故,也能迅速应对。

  如今修为连破两境,再遇金甲尸,单凭一具银甲傀儡便足以将其打得灰飞烟灭。

  当然,若是那金甲尸真正觉醒,蜕变为飞僵之列,恐怕就得动用全部手段了。

  毕竟天师与地师之间,鸿沟犹存。

  “还差八百多银元才能开启傀儡空间……其他技能提升意义不大,倒是阴阳眼一直用着顺手,若能升级,不知会生出什么新能力!”

  秦渊心头微动,传说中阴阳眼修炼至极境,甚至可窥生死、逆转轮回。

  但他清楚,那种境界至少也得七八重以上才有可能触及。

  眼下这第三重的阴阳眼究竟会觉醒何等威能,他还真有些期待。

  “法术精通也刚好够升到第二层,不如一并提升。”

  念头一起,秦渊毫不犹豫向系统下达指令。

  “叮……已接收宿主指令,开始执行!”

  刹那间,脑海中如洪流奔涌,无数关于符咒运转、灵力凝练的秘法涌入识海。

  更有数种压缩法术威力的方法浮现眼前,皆可令他在施法时爆发出远超以往的破坏力。

  所谓法术精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更像是一种对术法理解的深度提炼。

  系统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形式灌输而来。

  正因只是技巧与经验,传递过程极快,转瞬即毕。

  紧接着,系统的能量开始作用于双眼。

  “嗡——!”

  一股剧烈震荡自识海深处传来,秦渊只觉双目骤然滚烫,仿佛有烈焰与寒冰交织冲刷。

  那是他极为熟悉的阴阳之力,又称轮回之源,乃阴司运转的核心力量。

  在这股力量的洗礼下,他的双眼迅速蜕变升华。

  与此同时,他清晰感知到,眼底深处正缓缓凝聚出一道光华——黑白交融,泾渭分明。

  这道光芒虽同样源自阴阳之力,与他平日施展渡化之术时所引动的光辉截然不同。

  渡化的光是引渡亡魂,通达幽冥;而这道光,则蕴含着纯粹的湮灭之意。

  秦渊心念微动,便知一旦命中魂体,必会造成重创。

  在系统之力的催动下,那光芒不断凝实,最终化作菱形晶核,分别嵌入左右瞳孔之中。

  意味着他可连续发动两次此等攻击,之后需重新积蓄阴阳之力。

  “叮……恭喜宿主,天赋技艺‘法术精通’成功进阶二级,法术威力增幅提升至百分之三百!”

  “叮……恭喜宿主,阴阳眼成功突破至第三重,觉醒全新天赋技——灭魂!”

  “灭魂:以阴阳二气凝成束光,瞬息间崩灭魂魄!杀伤强度取决于宿主精神力强弱!”

  三道提示接连响起,回荡于脑海深处。

  姓名:秦渊

  傀儡师等级:二阶十星(晋升所需:一万银元)

  修为境界:地师第十重天(经验进度:九百七十/一万)

  天赋:阴阳瞳LV3(升级所需:5000银元)、体魄LV2(力量增强至原本三倍,升级需花费:1000银元)、医道LV2(百年中西医术融会贯通,升级需:1000银元)、武技精通LV2(武技战力提升三倍,升级需:1000银元)、法诀精通LV2(法术威力翻三番,升级需:1000银元)

  技能:超度(可引渡游魂)、破灵(可彻底消散邪灵)

  武具:千机武具*附魔(玄阶品质,升级需:2000银元)

  已激活傀儡:铁甲傀儡×1(玄级,制作成本:200银元)

  医疗傀儡×1(玄级,制造费用:50银元)

  战魂傀儡×2(玄级,每具造价:100银元)

  银甲傀儡×1(玄级,打造耗资:300银元)

  法师傀儡×2(玄级,单具需500银元)

  待开启:傀儡空间LV1(容量上限:10个单位,开启条件:3000银元)

  现银:850银元

  一番强化后,秦渊的能力面板再度刷新,代价却是荷包大缩水,如今仅剩八百五十枚银元。

  “其中五百还得拿去修缮义庄……也就是说,眼下真正能动用的不过三百五十两?哎哟喂,我这都快揭不开锅了!”

  秦渊忍不住哀叹出声。

  “啥?师兄你说自己穷?那你晓得我和秋生心里啥滋味不?”

  话音未落,屋外立刻传来秋生愤愤不平的声音。

  秦渊一愣,这才想起文才和秋生正在院里练习道法。

  他转身推门而出,只见两人正埋头画符。

  文才神情专注,笔下符纹虽不算精美,却也算规整;反观秋生,心神不定,符纸上的线条歪歪扭扭,像是被风吹乱的枯草。

  “唉……原着里头,九叔这一身本事竟要靠他们俩继承,难怪师傅走得那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