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瑞王递震朝棍的动作打扰了喻辞的节奏,喻辞慢慢停了下来,缓缓松开了手。
赵承煜已经被撞晕了,像一摊烂泥瘫在地上,双眼紧闭,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着,额头上的血顺着脸颊滴在衣襟上,将龙袍染红了一片。
喻辞自己的额头流血了,温热的血流进眼里,模糊了视线。她倒没觉得疼,只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那四位御史怕是到死,都没等到这位皇帝的醒悟。
喻辞抬手抹了把脸上的血,转身看向百官,声音嘶哑,“都站起来!”
百官站起,看向喻辞的眼里满是敬佩还有心疼。
喻辞视线扫过众人,一字一顿的说:“你们,谁去把苏家父子的卷宗全搬过来。所有官员当堂验证,今日必须按律法处置完毕。不必顾虑任何人,该杀的杀,该关的关,牵涉到的人,一个都不能漏!”
“是!”百官齐声高喊,激动的躬身领命。
“大理寺卿周衍,官复原职。另外他不惧权贵必须嘉奖。”喻辞低头看着四位御史的遗体,沉默片刻继续继续说,“四位御史,按‘最高规格’厚葬,他们的家人也应该给予优待。和周衍的嘉奖一起,你们按规矩尽快拟订!”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和,声音比任何时候都响亮。
有了皇帝的对比,大臣们此刻对太后是无比的感激,太后此举,是给了周衍和死去的御史一个交代,也是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
尤其是柳丞相,还有那些曾与四位御史共事过的官员们,此刻虽然眼眶通红,却都挺直了脊梁。
喻辞从瑞王手里接过震朝棍,掂了掂。随后抬手在昏迷的赵承煜身上比划了两下,每下都带着凌厉的风声。
冷笑了几声,喻辞把震朝棍交到瑞王手里,“从明天开始,以后你每天负责带着先帝牌位去打他十棍!”
瑞王瞪大眼睛,“太……太后,这个怎么能由我来呢?这是先帝交托给你的,还是你来吧!”看瑞王那表情,手上拿的不像是震朝棍,倒像是拿了个烧红的铁棒。
喻辞对着瑞王慢慢咧开嘴,龇牙一笑,满脸的鲜血配着她的狞笑,吓得瑞王忍不住倒退一步。
“我来?我怕我会一棒子打死这怂货!!”
柳丞相一个哆嗦连忙劝瑞王,“王爷,还是您来执行吧。太后凤体欠安,还是别让她太劳累的好。”
群臣也连连点头,瑞王眼泪都快下来了,这可是个铁定遭皇帝记恨的倒霉差事,怎么就落到自己身上了,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瑞王看着手里的震朝棍,眼泪都要下来了。自己逍遥了大半辈子,怎么今天就没忍住?!这里这么多人,自己跑那么快去拿它干什么?!!
一位与他相熟的宗室在一旁低声感叹:“王叔,能者多劳啊……”
瑞王狠狠瞪了回去,心里骂道:“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记住,棍棍都要实打实的,得要给他打疼!绝对不准打虚的!否则,我连你一块打!”喻辞盯着瑞王,殷殷嘱咐。
说完,喻辞又吩咐柳丞相,“以后让他每天必须亲笔写悔过书。嗯,不能少于八百字。情感要真挚,认错要直指核心。事情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错误在哪儿、以后怎么改正,一条都不能少!!你看你们谁有空,每天安排一个人负责看,你们这过关了,再拿给我看。让他一直写到我满意了为止。”
柳丞相听的连连点头,“太后此法甚好,老臣等定不负圣望,一定好好教导皇上改过!”
喻辞听的呵呵冷笑几声,心里骂道:就这家伙,又蠢又怂,还自以为很行。估计神仙来了也没法教好他!
安排完这些,喻辞看向还站在龙椅旁边,被吓傻了的小李子,冷冷地说:“你站那儿是等着看戏么?”
小李子吓得跪下嘴里说着不敢,连连磕头。喻辞指着赵承煜,“你把他拖回养心殿,找太医来看,别让他死了。”
“是……是!”小李子连忙领着几个太监上前,小心翼翼地抬起昏迷的赵承煜,往后宫方向过去。龙袍上的血渍拖在金砖上,拖出一道血痕。
百官看着这一幕,心里都松了口气,又忍不住感叹,幸好有太后,幸好太后现在发变得如此杀伐果断。
要不然,今日这金銮殿,怕是没几人能完好着走出去。大雍的根基,说不定就要毁在皇帝手里。
喻辞对殿内的百官交代完后,目光落在站在殿门口,脸色苍白的皇后身上。
“皇后,我们走。”喻辞边往外走边说。
皇后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扶住喻辞的手臂。
两人并肩离开,留下殿内的一片混乱和文武百官。
走到殿外,凉风让皇后清醒了几分。她低声开口, “母后,对不起,我刚才看到那一幕,心里很是不适。”
坦白说,皇后虽然是萧大将军的女儿,也自幼习武强身健体,可却也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血,更别说那些御史的遗体了。
“我来请您,是想着陛下犯糊涂,您有震朝棍能劝劝他,可我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皇后声音发颤,眼泪也跟着滴落,“我……我实在太没用了。”
喻辞停下脚步,抹了把额头的血,“恶心就对了,至少说明你还没有麻木。”
把手上的鲜血送到皇后眼前,喻辞继续说,“记住这股恶心劲儿。它比任何说教都管用,能让你记一辈子。你记清楚龙椅上要是坐个蠢货,底下的人会是什么下场!”
“至于有用没用,多练练就练出来了!”
皇后含着眼泪,连连点头。
“那家伙估计是指望不上了。你先休息下,然后去看看那四位御史的家眷,还有周衍。”
喻辞沉默片刻,“至少看看能帮她们做点什么。他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自己。”
皇后忙应下,“是,儿臣听您的。休息下就去。”
她看着喻辞额头上的伤,心里很是心疼,“母后,您先回宫让太医处理伤口,您这伤也得重视才行。”
喻辞摆摆手,一路无话,默默的带着宫人走回了慈宁宫,
喻辞离开后,所有官员等着苏家卷宗时,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私下里都在议论:“陛下是真的昏聩到底,无可救药了!”
“幸好有太后镇着,不然咱们这些人,怕是都要被打入天牢!”
“太后今日太刚了,额角都流血了,看着就让人心疼……”
“只是……陛下经此一事,怕是彻底威信扫地了。日后这朝局,唉……”这话让热闹的议论瞬间安静了一瞬。
萧大将军看着柳丞相的背影,忍不住上前道:“柳大人,今日之事,太后处置得果断,可陛下……”
柳丞相停下脚步,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陛下昏聩,已是定局。幸好有太后在。”
说着,他抬手抚了抚胡须,眼底闪过一丝隐忧。今日太后虽镇住了局面,可皇帝与太后之间的裂痕,怕是再也无法弥补了。而太后………
柳丞相转头望着太后离去的方向。他是真的由衷感激太后。今日若无太后,江山倾覆就在眼前。太后的刚烈、杀伐果断,他由衷敬佩。
但,柳丞相心中浮现史书上血的教训:权柄归于一人,终非长久之计。即便此人英明神武如太后,可将来呢?
赵承煜已经被撞晕了,像一摊烂泥瘫在地上,双眼紧闭,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着,额头上的血顺着脸颊滴在衣襟上,将龙袍染红了一片。
喻辞自己的额头流血了,温热的血流进眼里,模糊了视线。她倒没觉得疼,只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那四位御史怕是到死,都没等到这位皇帝的醒悟。
喻辞抬手抹了把脸上的血,转身看向百官,声音嘶哑,“都站起来!”
百官站起,看向喻辞的眼里满是敬佩还有心疼。
喻辞视线扫过众人,一字一顿的说:“你们,谁去把苏家父子的卷宗全搬过来。所有官员当堂验证,今日必须按律法处置完毕。不必顾虑任何人,该杀的杀,该关的关,牵涉到的人,一个都不能漏!”
“是!”百官齐声高喊,激动的躬身领命。
“大理寺卿周衍,官复原职。另外他不惧权贵必须嘉奖。”喻辞低头看着四位御史的遗体,沉默片刻继续继续说,“四位御史,按‘最高规格’厚葬,他们的家人也应该给予优待。和周衍的嘉奖一起,你们按规矩尽快拟订!”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和,声音比任何时候都响亮。
有了皇帝的对比,大臣们此刻对太后是无比的感激,太后此举,是给了周衍和死去的御史一个交代,也是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
尤其是柳丞相,还有那些曾与四位御史共事过的官员们,此刻虽然眼眶通红,却都挺直了脊梁。
喻辞从瑞王手里接过震朝棍,掂了掂。随后抬手在昏迷的赵承煜身上比划了两下,每下都带着凌厉的风声。
冷笑了几声,喻辞把震朝棍交到瑞王手里,“从明天开始,以后你每天负责带着先帝牌位去打他十棍!”
瑞王瞪大眼睛,“太……太后,这个怎么能由我来呢?这是先帝交托给你的,还是你来吧!”看瑞王那表情,手上拿的不像是震朝棍,倒像是拿了个烧红的铁棒。
喻辞对着瑞王慢慢咧开嘴,龇牙一笑,满脸的鲜血配着她的狞笑,吓得瑞王忍不住倒退一步。
“我来?我怕我会一棒子打死这怂货!!”
柳丞相一个哆嗦连忙劝瑞王,“王爷,还是您来执行吧。太后凤体欠安,还是别让她太劳累的好。”
群臣也连连点头,瑞王眼泪都快下来了,这可是个铁定遭皇帝记恨的倒霉差事,怎么就落到自己身上了,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瑞王看着手里的震朝棍,眼泪都要下来了。自己逍遥了大半辈子,怎么今天就没忍住?!这里这么多人,自己跑那么快去拿它干什么?!!
一位与他相熟的宗室在一旁低声感叹:“王叔,能者多劳啊……”
瑞王狠狠瞪了回去,心里骂道:“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记住,棍棍都要实打实的,得要给他打疼!绝对不准打虚的!否则,我连你一块打!”喻辞盯着瑞王,殷殷嘱咐。
说完,喻辞又吩咐柳丞相,“以后让他每天必须亲笔写悔过书。嗯,不能少于八百字。情感要真挚,认错要直指核心。事情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错误在哪儿、以后怎么改正,一条都不能少!!你看你们谁有空,每天安排一个人负责看,你们这过关了,再拿给我看。让他一直写到我满意了为止。”
柳丞相听的连连点头,“太后此法甚好,老臣等定不负圣望,一定好好教导皇上改过!”
喻辞听的呵呵冷笑几声,心里骂道:就这家伙,又蠢又怂,还自以为很行。估计神仙来了也没法教好他!
安排完这些,喻辞看向还站在龙椅旁边,被吓傻了的小李子,冷冷地说:“你站那儿是等着看戏么?”
小李子吓得跪下嘴里说着不敢,连连磕头。喻辞指着赵承煜,“你把他拖回养心殿,找太医来看,别让他死了。”
“是……是!”小李子连忙领着几个太监上前,小心翼翼地抬起昏迷的赵承煜,往后宫方向过去。龙袍上的血渍拖在金砖上,拖出一道血痕。
百官看着这一幕,心里都松了口气,又忍不住感叹,幸好有太后,幸好太后现在发变得如此杀伐果断。
要不然,今日这金銮殿,怕是没几人能完好着走出去。大雍的根基,说不定就要毁在皇帝手里。
喻辞对殿内的百官交代完后,目光落在站在殿门口,脸色苍白的皇后身上。
“皇后,我们走。”喻辞边往外走边说。
皇后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扶住喻辞的手臂。
两人并肩离开,留下殿内的一片混乱和文武百官。
走到殿外,凉风让皇后清醒了几分。她低声开口, “母后,对不起,我刚才看到那一幕,心里很是不适。”
坦白说,皇后虽然是萧大将军的女儿,也自幼习武强身健体,可却也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血,更别说那些御史的遗体了。
“我来请您,是想着陛下犯糊涂,您有震朝棍能劝劝他,可我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皇后声音发颤,眼泪也跟着滴落,“我……我实在太没用了。”
喻辞停下脚步,抹了把额头的血,“恶心就对了,至少说明你还没有麻木。”
把手上的鲜血送到皇后眼前,喻辞继续说,“记住这股恶心劲儿。它比任何说教都管用,能让你记一辈子。你记清楚龙椅上要是坐个蠢货,底下的人会是什么下场!”
“至于有用没用,多练练就练出来了!”
皇后含着眼泪,连连点头。
“那家伙估计是指望不上了。你先休息下,然后去看看那四位御史的家眷,还有周衍。”
喻辞沉默片刻,“至少看看能帮她们做点什么。他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自己。”
皇后忙应下,“是,儿臣听您的。休息下就去。”
她看着喻辞额头上的伤,心里很是心疼,“母后,您先回宫让太医处理伤口,您这伤也得重视才行。”
喻辞摆摆手,一路无话,默默的带着宫人走回了慈宁宫,
喻辞离开后,所有官员等着苏家卷宗时,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私下里都在议论:“陛下是真的昏聩到底,无可救药了!”
“幸好有太后镇着,不然咱们这些人,怕是都要被打入天牢!”
“太后今日太刚了,额角都流血了,看着就让人心疼……”
“只是……陛下经此一事,怕是彻底威信扫地了。日后这朝局,唉……”这话让热闹的议论瞬间安静了一瞬。
萧大将军看着柳丞相的背影,忍不住上前道:“柳大人,今日之事,太后处置得果断,可陛下……”
柳丞相停下脚步,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陛下昏聩,已是定局。幸好有太后在。”
说着,他抬手抚了抚胡须,眼底闪过一丝隐忧。今日太后虽镇住了局面,可皇帝与太后之间的裂痕,怕是再也无法弥补了。而太后………
柳丞相转头望着太后离去的方向。他是真的由衷感激太后。今日若无太后,江山倾覆就在眼前。太后的刚烈、杀伐果断,他由衷敬佩。
但,柳丞相心中浮现史书上血的教训:权柄归于一人,终非长久之计。即便此人英明神武如太后,可将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