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煜皇帝,性仁孝,慕古风。感皇子贤明,效尧舜之德,主动禅让,以开太平。自此悠游林下,与民同乐,时人赞曰‘圣皇’。”
激昂高亢的声音在金銮殿里回荡,史官跪坐于殿侧,运笔如飞,笔下记录在史册上的每一个字,在阳光下照耀下熠熠生辉。殿内站立的众位大臣在不时抬手擦拭下眼角的老泪。
赵承煜坐在御阶特设的太上皇座上听得热泪盈眶,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史书……史书是懂朕的!”
赵承煜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三日前,养心殿内他迈出“圣贤之路”最后一步的场景。
瑞王手持一本费劲千辛万苦,才为他寻来的史书孤本,“陛下请看!自古史书记载,皆为开疆拓土之君,可记载的又能有几位主动禅让之君?陛下若在此时选择禅让,便是做了千古帝王都不敢做之事!此等胸襟,秦皇汉武亦不能及!青史之上,必以陛下为‘圣’字第一人!”
柳丞相上前匐匍在地,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老臣……老臣何其有幸,能亲眼见证一位活着的尧舜啊!陛下,您这是在缔造一段千古佳话,在成就我大雍最大的祥瑞啊!后世子孙提起我大雍,第一个想起的必不是哪位战功赫赫的先祖,而是陛下您这空前绝后的禅让壮举!”
萧大将军单膝跪地,“末将粗人一个,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末将心里清楚,连皇位都舍得禅让的,除了圣人再无旁人!陛下,您就下旨吧,也好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当世圣人!”
赵承煜看着那一张张“诚挚”的面孔,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浑身都轻飘飘的,自己仿佛已经在散发着圣光。他深吸一口气,悲天悯人又无比坚定的庄严宣告:“众爱卿所言极是!朕岂能如那些庸碌之君一般,恋栈权位,徒惹后世耻笑?拟旨!朕要禅位!”
此刻,听着史官将这一幕永久镌刻入史册,赵承煜欣慰地看着身边,穿着崭新龙袍,正准备接受百官朝拜的赵瑾晏,心中满是骄傲。他终于可以安心地去修炼自己的圣人品格了。这江山,就交给年轻人吧!
大皇子赵瑾晏,如今已经是大雍新帝,站在高高的御阶之上,俯瞰着脚下高呼万岁的文武百官。
想起昨日,他曾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慈宁宫拜见喻辞。“皇祖母,”赵瑾晏恭敬地为喻辞斟上一杯热茶,眉宇间带着一丝不忧虑,“孙儿多谢皇祖母再造江山之恩。明日便是登基大典,孙儿心中有些惶恐,不知如何才能不负皇祖母期望,守好这社稷。”
喻辞看到他来,本来还在忙着收拾满桌美食。听到他问话,难得地收起了平日里的嬉笑笑脸,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他,“你别学你爹,也别学我。你记住,你就是你。”抬手指向金銮殿的方向,“记住那金銮殿里,永远擦不掉的四道血痕。皇帝当不好,是真的会死人的。死的还不止是自己,更有无数把你当依靠的人。”
“以后遇到事,别光躲在皇宫里听那些大臣吵架。多去民间看看,听听市井街巷里百姓在骂什么、盼什么。躲在宫墙之内,听到的永远都是经过粉饰的屁话。”
赵瑾晏浑身一震,后退一步,整理衣袍,对着喻辞深深叩拜下去,“孙儿……谨记皇祖母教诲!”
喻辞挥挥手,示意他退下。待那挺拔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她才若有所思的对748说,“748,下次要是还有这种烂摊子,咱们直接从根上来。这次我光忙着救火了,下次我得提前把纵火犯教育成消防员。”
748已经无语了,“......宿主英明!不过你这个比喻好像有哪里不对。”
大殿上,赵瑾晏缓缓在龙椅上坐下,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心中信念前所未有地坚定。他一定要能做个不一样的皇帝,一个对得起那四道血痕,对得起天下黎民的君主。
赵承煜禅让之后自己成了太上皇,喻辞也就顺理成章升级为太皇太后,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终于不用再担心皇帝又作妖了,也不用随时准备去救火了。喻辞每天在皇宫里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爬树钓鱼,还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到处去薅金银。
而可怜的瑞王,就因为开发了个“圣贤文创”,被喻辞惦记上了,可真的是把老底都赔出来了。据说有宗室午饭时间去瑞王家,发现瑞王的饭桌上放的不是炒豆腐就是蒸豆腐,硬是一盘肉菜都没看到。喻辞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嗤笑一声跟748说,“瞧见没?这老小子跟我这儿演戏呢。”
新帝睿宣帝赵瑾晏极为孝顺,隔三差五便送来各种奇珍异宝、金银珠玉。喻辞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尤其偏爱直接送来的金锭银元宝,觉得它们比那些华而不实的玉器古玩实在多了。
得到太皇太后明示,睿宣帝赵瑾晏再送来的赏赐,就清一色换成了码得整整齐齐的金银,再没有华而不实的摆件,喜得眉开眼笑,拉着睿宣帝的手直夸:“真是我的好孙儿,最懂哀家心意!”
旁边的三皇子赵瑾瑞气的嘴巴翘得老高,不服气的发誓,以后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全换成金子堆满慈宁宫。
喻辞听到赵瑾瑞的话,只觉得自己一颗心都要化了,连忙把他拉进怀里,在他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两口。赵瑾瑞被亲得脸颊泛红,手脚乱蹬着挣扎。一旁已经升级的萧太后和柳太妃都掩嘴轻笑起来。
更妙的是,赵瑾晏这位新登基的睿宣帝,还时常一脸“谦逊”地去请教太上皇赵承煜。
“父皇,”睿宣帝态度恭谨,“儿臣资历浅薄,不知该如何修养帝德,提升圣人才品,还请父皇不吝赐教。”
如今的太上皇赵承煜,一身素雅长袍,气质“清高”,闻言只是淡淡一瞥,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圣人品格,你根基尚浅,怕是难以企及。为君者,当先明‘不争’、‘无为’之妙理,戒骄戒躁,方能近乎道。”
赵承煜嘴上说着儿子没戏,自己却忍不住洋洋洒洒,写下数篇《圣心感悟》、《无为治国论》,让睿宣帝拿去多多体悟。
赵瑾晏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拜读后立刻就恭请太上皇将这些心得着述成文,说要整理造册供天下众生学习。
激昂高亢的声音在金銮殿里回荡,史官跪坐于殿侧,运笔如飞,笔下记录在史册上的每一个字,在阳光下照耀下熠熠生辉。殿内站立的众位大臣在不时抬手擦拭下眼角的老泪。
赵承煜坐在御阶特设的太上皇座上听得热泪盈眶,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史书……史书是懂朕的!”
赵承煜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三日前,养心殿内他迈出“圣贤之路”最后一步的场景。
瑞王手持一本费劲千辛万苦,才为他寻来的史书孤本,“陛下请看!自古史书记载,皆为开疆拓土之君,可记载的又能有几位主动禅让之君?陛下若在此时选择禅让,便是做了千古帝王都不敢做之事!此等胸襟,秦皇汉武亦不能及!青史之上,必以陛下为‘圣’字第一人!”
柳丞相上前匐匍在地,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老臣……老臣何其有幸,能亲眼见证一位活着的尧舜啊!陛下,您这是在缔造一段千古佳话,在成就我大雍最大的祥瑞啊!后世子孙提起我大雍,第一个想起的必不是哪位战功赫赫的先祖,而是陛下您这空前绝后的禅让壮举!”
萧大将军单膝跪地,“末将粗人一个,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末将心里清楚,连皇位都舍得禅让的,除了圣人再无旁人!陛下,您就下旨吧,也好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当世圣人!”
赵承煜看着那一张张“诚挚”的面孔,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浑身都轻飘飘的,自己仿佛已经在散发着圣光。他深吸一口气,悲天悯人又无比坚定的庄严宣告:“众爱卿所言极是!朕岂能如那些庸碌之君一般,恋栈权位,徒惹后世耻笑?拟旨!朕要禅位!”
此刻,听着史官将这一幕永久镌刻入史册,赵承煜欣慰地看着身边,穿着崭新龙袍,正准备接受百官朝拜的赵瑾晏,心中满是骄傲。他终于可以安心地去修炼自己的圣人品格了。这江山,就交给年轻人吧!
大皇子赵瑾晏,如今已经是大雍新帝,站在高高的御阶之上,俯瞰着脚下高呼万岁的文武百官。
想起昨日,他曾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慈宁宫拜见喻辞。“皇祖母,”赵瑾晏恭敬地为喻辞斟上一杯热茶,眉宇间带着一丝不忧虑,“孙儿多谢皇祖母再造江山之恩。明日便是登基大典,孙儿心中有些惶恐,不知如何才能不负皇祖母期望,守好这社稷。”
喻辞看到他来,本来还在忙着收拾满桌美食。听到他问话,难得地收起了平日里的嬉笑笑脸,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他,“你别学你爹,也别学我。你记住,你就是你。”抬手指向金銮殿的方向,“记住那金銮殿里,永远擦不掉的四道血痕。皇帝当不好,是真的会死人的。死的还不止是自己,更有无数把你当依靠的人。”
“以后遇到事,别光躲在皇宫里听那些大臣吵架。多去民间看看,听听市井街巷里百姓在骂什么、盼什么。躲在宫墙之内,听到的永远都是经过粉饰的屁话。”
赵瑾晏浑身一震,后退一步,整理衣袍,对着喻辞深深叩拜下去,“孙儿……谨记皇祖母教诲!”
喻辞挥挥手,示意他退下。待那挺拔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她才若有所思的对748说,“748,下次要是还有这种烂摊子,咱们直接从根上来。这次我光忙着救火了,下次我得提前把纵火犯教育成消防员。”
748已经无语了,“......宿主英明!不过你这个比喻好像有哪里不对。”
大殿上,赵瑾晏缓缓在龙椅上坐下,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心中信念前所未有地坚定。他一定要能做个不一样的皇帝,一个对得起那四道血痕,对得起天下黎民的君主。
赵承煜禅让之后自己成了太上皇,喻辞也就顺理成章升级为太皇太后,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终于不用再担心皇帝又作妖了,也不用随时准备去救火了。喻辞每天在皇宫里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爬树钓鱼,还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到处去薅金银。
而可怜的瑞王,就因为开发了个“圣贤文创”,被喻辞惦记上了,可真的是把老底都赔出来了。据说有宗室午饭时间去瑞王家,发现瑞王的饭桌上放的不是炒豆腐就是蒸豆腐,硬是一盘肉菜都没看到。喻辞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嗤笑一声跟748说,“瞧见没?这老小子跟我这儿演戏呢。”
新帝睿宣帝赵瑾晏极为孝顺,隔三差五便送来各种奇珍异宝、金银珠玉。喻辞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尤其偏爱直接送来的金锭银元宝,觉得它们比那些华而不实的玉器古玩实在多了。
得到太皇太后明示,睿宣帝赵瑾晏再送来的赏赐,就清一色换成了码得整整齐齐的金银,再没有华而不实的摆件,喜得眉开眼笑,拉着睿宣帝的手直夸:“真是我的好孙儿,最懂哀家心意!”
旁边的三皇子赵瑾瑞气的嘴巴翘得老高,不服气的发誓,以后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全换成金子堆满慈宁宫。
喻辞听到赵瑾瑞的话,只觉得自己一颗心都要化了,连忙把他拉进怀里,在他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两口。赵瑾瑞被亲得脸颊泛红,手脚乱蹬着挣扎。一旁已经升级的萧太后和柳太妃都掩嘴轻笑起来。
更妙的是,赵瑾晏这位新登基的睿宣帝,还时常一脸“谦逊”地去请教太上皇赵承煜。
“父皇,”睿宣帝态度恭谨,“儿臣资历浅薄,不知该如何修养帝德,提升圣人才品,还请父皇不吝赐教。”
如今的太上皇赵承煜,一身素雅长袍,气质“清高”,闻言只是淡淡一瞥,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圣人品格,你根基尚浅,怕是难以企及。为君者,当先明‘不争’、‘无为’之妙理,戒骄戒躁,方能近乎道。”
赵承煜嘴上说着儿子没戏,自己却忍不住洋洋洒洒,写下数篇《圣心感悟》、《无为治国论》,让睿宣帝拿去多多体悟。
赵瑾晏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拜读后立刻就恭请太上皇将这些心得着述成文,说要整理造册供天下众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