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辞说完自己做好准备了,后脑勺就跟被重锤砸了似的,疼得她差点一拳砸向旁边的柱子。
748在脑子里尖叫:“宿主撑住啊!想想你的金子!很多很多的金子!”
喻辞咬紧牙关,硬是撑住了没出声。额角青筋突突跳,脑海里走马灯似的晃过另一个女人的一辈子。
这里是大雍王朝,委托人是这具身体的原主沈清辞,江南沈氏嫡女,十五岁时嫁入皇家。
那个时候,赵珩还是个眼里有光的二皇子。
江南沈家几代为天下文士敬仰,是士林清流的中流砥柱。
沈清辞的父亲官至太傅,不仅身居高位,更以德行与学识被万千读书人奉为精神领袖,朝堂上的文臣多数出自他门下,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士林风向。
沈清辞的哥哥沈清和,能文能武。他十五岁中了探花,在金殿上与皇帝对答策论,引经据典,条理分明。
第二年秋,沈清和主动请缨随大军开赴北疆,在苦寒的北疆坚守四年。
二十岁时以奇策破敌,凭战功擢升“京畿卫指挥使”,统辖京畿营及京城周边卫所兵马,掌京城防务要务。
朝堂上能与文臣从容论国策,军帐中可以为将士详解兵法。两代皇帝都赞他是“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将之视为肱骨之臣。
沈清辞自小被父兄宠着,她在衣食用度上从不含糊,用的东西虽不追求俗艳的张扬,却都是华贵中透着雅致的。
沈清辞不蠢,只是心思单纯,被护得不知人心复杂,又天生心肠柔软,见不得旁人落难,很容易就对人产生同情。
嫁给二皇子赵珩以后,夫妻二人与沈家相互扶持,最终赵珩成功登上太子之位,继而登基为帝,她也被册封为皇后。
赵珩对她始终尊重爱戴,后宫虽也有一妃嫔,但在皇帝的看护下,也没人真正给她添堵。
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赵承煜很早就被立为太子。
等赵珩死后,儿子顺利即位,她也就成了尊贵的太后。
沈清辞这一生,前头的大半辈子都顺顺当当的,直到她儿子三十二岁那年去江南微服私访带回来个叫苏怜的女子。
记忆里,那个叫苏怜的女子头回入宫时,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裙,跪在地上给她磕头,身子都在发颤,一副怯生生的模样。
按宫里的规矩,外女入宫本来不该这样轻易的,但沈清辞瞧着她那模样,心还是软了,吩咐宫人给她端了杯茶,温声道:“既然入了宫,便是一家人,不必这般拘谨。
皇帝是皇后是镇国大将军的女儿萧月娥,贵妃是宰辅的千金柳玉茹。
这俩人一个出身将门,一个来自相府,性子都还算好的,虽然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苏怜有些不乐意,但终究念着皇帝的情面,面上对苏怜也还算客气,没少了该有的体面。
皇帝后来也跟她说过,在江南时苏怜曾对他有相助之恩,他念着这个份情分,才把人带回宫来的。
本来事情也就这样,皇宫里进几个女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日子按常规过下去就行。本来可坏就坏在赵珩那“恋爱脑”上了。
苏怜初入宫,对宫规一窍不通,却又心思敏感得很。
皇后见她给太后请安时,依旧是一身洗得发旧的粗布白衣,头上只有一支素银簪子。
私下里便温言提点:“妹妹初来宫中,或许不知,宫里的服饰装扮,原是有规制的。并非要你铺张,只是这般素简,一来不合身份,二来也显得对长辈不够敬重。”
苏怜当场答应的好好的,转头见到皇帝就红了眼眶,眼泪就刷刷的往下掉,抽噎着说:“臣妾是想着少些开销,节省点用度,也算皇上分忧……。”
苏怜把这不合规矩的装扮,当成了替皇帝着想、刻意“节约”的心意。
贵妃见她总在皇帝处理政务时去偏殿外候着,劝她“后宫女子当守本分,莫要在帝王理事时频繁打扰,惹人非议”,她却拉着李承煜的袖子,泪眼汪汪道:“贵妃姐姐是不是不
748在脑子里尖叫:“宿主撑住啊!想想你的金子!很多很多的金子!”
喻辞咬紧牙关,硬是撑住了没出声。额角青筋突突跳,脑海里走马灯似的晃过另一个女人的一辈子。
这里是大雍王朝,委托人是这具身体的原主沈清辞,江南沈氏嫡女,十五岁时嫁入皇家。
那个时候,赵珩还是个眼里有光的二皇子。
江南沈家几代为天下文士敬仰,是士林清流的中流砥柱。
沈清辞的父亲官至太傅,不仅身居高位,更以德行与学识被万千读书人奉为精神领袖,朝堂上的文臣多数出自他门下,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士林风向。
沈清辞的哥哥沈清和,能文能武。他十五岁中了探花,在金殿上与皇帝对答策论,引经据典,条理分明。
第二年秋,沈清和主动请缨随大军开赴北疆,在苦寒的北疆坚守四年。
二十岁时以奇策破敌,凭战功擢升“京畿卫指挥使”,统辖京畿营及京城周边卫所兵马,掌京城防务要务。
朝堂上能与文臣从容论国策,军帐中可以为将士详解兵法。两代皇帝都赞他是“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将之视为肱骨之臣。
沈清辞自小被父兄宠着,她在衣食用度上从不含糊,用的东西虽不追求俗艳的张扬,却都是华贵中透着雅致的。
沈清辞不蠢,只是心思单纯,被护得不知人心复杂,又天生心肠柔软,见不得旁人落难,很容易就对人产生同情。
嫁给二皇子赵珩以后,夫妻二人与沈家相互扶持,最终赵珩成功登上太子之位,继而登基为帝,她也被册封为皇后。
赵珩对她始终尊重爱戴,后宫虽也有一妃嫔,但在皇帝的看护下,也没人真正给她添堵。
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赵承煜很早就被立为太子。
等赵珩死后,儿子顺利即位,她也就成了尊贵的太后。
沈清辞这一生,前头的大半辈子都顺顺当当的,直到她儿子三十二岁那年去江南微服私访带回来个叫苏怜的女子。
记忆里,那个叫苏怜的女子头回入宫时,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裙,跪在地上给她磕头,身子都在发颤,一副怯生生的模样。
按宫里的规矩,外女入宫本来不该这样轻易的,但沈清辞瞧着她那模样,心还是软了,吩咐宫人给她端了杯茶,温声道:“既然入了宫,便是一家人,不必这般拘谨。
皇帝是皇后是镇国大将军的女儿萧月娥,贵妃是宰辅的千金柳玉茹。
这俩人一个出身将门,一个来自相府,性子都还算好的,虽然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苏怜有些不乐意,但终究念着皇帝的情面,面上对苏怜也还算客气,没少了该有的体面。
皇帝后来也跟她说过,在江南时苏怜曾对他有相助之恩,他念着这个份情分,才把人带回宫来的。
本来事情也就这样,皇宫里进几个女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日子按常规过下去就行。本来可坏就坏在赵珩那“恋爱脑”上了。
苏怜初入宫,对宫规一窍不通,却又心思敏感得很。
皇后见她给太后请安时,依旧是一身洗得发旧的粗布白衣,头上只有一支素银簪子。
私下里便温言提点:“妹妹初来宫中,或许不知,宫里的服饰装扮,原是有规制的。并非要你铺张,只是这般素简,一来不合身份,二来也显得对长辈不够敬重。”
苏怜当场答应的好好的,转头见到皇帝就红了眼眶,眼泪就刷刷的往下掉,抽噎着说:“臣妾是想着少些开销,节省点用度,也算皇上分忧……。”
苏怜把这不合规矩的装扮,当成了替皇帝着想、刻意“节约”的心意。
贵妃见她总在皇帝处理政务时去偏殿外候着,劝她“后宫女子当守本分,莫要在帝王理事时频繁打扰,惹人非议”,她却拉着李承煜的袖子,泪眼汪汪道:“贵妃姐姐是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