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卷着硝烟掠过采石矶的峭壁,将最后一缕火药味揉进湿漉漉的水汽里。常遇春拄着断成两截的长枪半跪在滩涂,膝盖陷在混着血污的烂泥里,甲胄上凝固的暗红顺着甲片缝隙往下滴,在脚边积成小小的血洼。他望着对岸渐渐模糊的元军旗帜,突然咧开嘴笑起来,笑声震得喉间发甜,一口血沫喷在胸前的虎头护心镜上。
他娘的......他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把溅到眼皮上的血珠擦去。视线穿过弥漫的水雾,看见高坡上那道熟悉的身影正朝他挥手。朱元璋的红巾军袍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腰间的宝剑还在往下滴着水——想来是刚才亲自擂鼓时溅上的江浪。
三天前那场军议还历历在目。帐内油灯昏黄,把将领们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像一群龇牙咧嘴的猛兽。当朱元璋提出要强攻采石矶时,帐内的呼吸声都变了调。李善长捻着胡须的手指顿了顿,目光扫过帐中诸将:采石矶地势险要,元军在此经营十余年,沿岸皆是铁索连船,滚木礌石不计其数......
先生是说打不得?常遇春猛地站起来,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他那时刚从和州转战而来,肩头的箭伤还没好利索,说话时牵动伤口,疼得眉头直跳。
徐达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衣袖,低声道:遇春,听主公安排。这位沉稳的将军总是这样,哪怕心里火烧火燎,面上也看不出半分波澜。
常遇春却甩开他的手,大步走到帐中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采石矶的位置:正是因为险要,才更该打!元军以为凭着天险就能高枕无忧,这便是他们的死穴!他转身看向朱元璋,眼睛亮得吓人,主公,给末将三百精兵,末将愿为先锋,第一个登岸!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胡大海摸着络腮胡哈哈大笑:你这黄口小儿,可知采石矶下埋了多少枯骨?郭英则皱着眉:三千人都未必够,三百人岂不是送命?
常遇春梗着脖子正要争辩,朱元璋突然拍了拍案几。他站起身,目光如炬,就依你。
此刻江风猎猎,常遇春望着高坡上那道身影,突然觉得眼眶发烫。他挣扎着站起来,断枪在泥地里划出刺耳的声响。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三百精兵如今只剩不到百人,个个带伤,却都挺直了腰杆。那个叫狗子的小兵正用布条缠着断指,见他望过来,咧开缺了颗门牙的嘴笑道:将军,咱上岸了!
对,上岸了。常遇春笑着应道,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竟有些发颤。
朱元璋走下高坡时,脚下的碎石硌得草鞋生疼。他看见常遇春甲胄上的箭孔,心里猛地一揪——那箭是从右肋穿进去的,只差寸许就要伤到内脏。昨夜点将时,这小子还拍着胸脯说伤早好了,现在看来全是谎话。
主公!常遇春正要行礼,却被朱元璋一把按住肩膀。他这才发现,平日里雷厉风行的主公,手指竟有些抖。
你这憨货......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想骂些什么,却看见常遇春胸口的护心镜上,那道喷溅的血痕正顺着虎头的纹路缓缓滑落,像极了流泪的模样。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幸存的士兵们都望着这边,连风都仿佛停了。江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沉闷的响声,像是在为死去的人默哀。
常遇春突然单膝跪地,甲胄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重的声响。末将幸不辱命!他的声音洪亮,震得江面上的水雾都仿佛在晃动。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弯腰扶起他。入手处是滚烫的体温,隔着甲胄都能感受到他身体里奔涌的热血。从今日起,你为我军先锋,统领三千精锐。他的声音郑重,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江石上,这采石矶的功劳,你当得!
常遇春愣住了,他原本以为能保住性命已是侥幸,却没想到会得到如此重赏。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看见朱元璋眼中的期许,那目光比战场上的阳光还要灼热。
末将......他喉头滚动,最终化作三个字,愿效死!
这三个字在江面上回荡,惊起一群水鸟,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三日后,采石矶的营寨里已是另一番景象。士兵们正在修缮工事,被炮火轰塌的寨墙正在重新垒砌,新砍的木桩带着新鲜的木屑味,插在岸边的泥土里。
常遇春穿着新制的铠甲,站在了望塔上望着江面。这副甲胄比他之前的要轻便许多,甲片打磨得光滑,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是朱元璋特意让人给他打的,还在护心镜上刻了朵小小的兰花——据说那是马夫人的意思,说他年纪轻轻就总打打杀杀,得有些柔和的念想。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那朵兰花,嘴角咧开个傻气的笑容。
将军,徐达将军来了!塔下传来亲兵的喊声。
常遇春低头望去,只见徐达正站在塔下,手里还提着个食盒。他连忙顺着木梯爬下去,刚落地就被徐达拍了拍肩膀。
好小子,现在可是咱们军中最风光的人物了。徐达的笑容温和,眼角的皱纹里都带着笑意,连胡大海那老东西都在我面前念叨,说当初没看出来你是块璞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常遇春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都是托主公的福。
跟我还客气什么。徐达把食盒递给她,马夫人亲手做的糕点,特意让我给你送来的。说你伤还没好利索,得补补。
食盒打开的瞬间,一股甜香扑面而来。里面是层层叠叠的千层糕,黄澄澄的,还冒着热气。常遇春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引得徐达哈哈大笑。
两人坐在寨墙边的石头上,就着江风吃起糕点。千层糕甜而不腻,带着桂花的清香,常遇春吃得急,差点噎着。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徐达递给他一个水囊,知道你小子是饿坏了,这些天光是忙着清点战利品,连顿饭都没好好吃。
常遇春咕咚咕咚灌了半囊水,抹了抹嘴:这不是心里高兴嘛。他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兵,那些都是新划归给他的精锐,个个精神抖擞,比他当初带的三百人强多了。
高兴是好事,但不能得意忘形。徐达的语气严肃起来,你可知现在军中多少人盯着你的位置?那些老将哪个没立过功?你年纪轻轻就坐了先锋的位置,得拿出真本事来。
常遇春重重点头:末将明白。他想起那天战后,胡大海拍着他的背说小子有种,郭英塞给他一瓶上好的金疮药,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士兵们投来的敬佩目光。这些都不是他骄傲的资本,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徐达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对了,主公让我问你,下一步打算怎么打?
常遇春站起身,走到江边捡起块石子,用力扔向江心。石子在水面上跳了三下,沉入水底。依我看,该打太平府了。他指着对岸的方向,拿下太平府,咱们就有了稳固的后方,进可攻退可守。
徐达挑眉:哦?说说你的理由。
太平府是元军的粮草重地,而且地势平坦,比采石矶好打得多。常遇春蹲下身,用手指在沙滩上画着地图,咱们可以从这里......
江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散了沙滩上的字迹。徐达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第一次见他的情景。那时常遇春还是个小兵,在和州城外的乱葬岗里,背着个受伤的同伴,硬是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他脸上全是血污,眼睛却亮得惊人,像头不服输的小狼。
徐达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这就去跟主公说。
常遇春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徐大哥,你觉得能成?
你觉得能成,那就一定能成。徐达笑着起身,别忘了,你可是主公亲封的先锋。
看着徐达远去的背影,常遇春握紧了拳头。阳光洒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江水里,仿佛要与奔腾的江水融为一体。
夜里,常遇春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披衣开门,看见狗子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个酒葫芦,脸上红扑扑的。
将军,喝两口?狗子献宝似的举起酒葫芦,这是我从元军帐里搜来的,好酒!
常遇春接过酒葫芦,拔开塞子闻了闻,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他仰头喝了一大口,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在胃里燃起一团火。
狗子,你的手怎么样了?他看着狗子缠着布条的手指,那根断指没能接回来,以后怕是要落下残疾。
狗子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没事,少根手指照样杀人!他凑到常遇春身边,神秘兮兮地说,将军,你知道吗?现在营里都在传你的事呢。说你那天单枪匹马冲上岸,一枪挑了元军的主将,跟长坂坡的赵子龙似的!
常遇春忍不住笑了:瞎传什么,我哪有那么厉害。那天他能冲上岸,全靠兄弟们拼死掩护,要不是狗子替他挡了一箭,他恐怕早就成了筛子。
怎么没有!狗子急了,我亲眼看见的!你把元军主将的头盔都挑飞了,那家伙的发髻散了,跟个疯婆子似的,哈哈哈......
两人坐在帐外的火堆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酒,笑着说着那天的战事。江风吹来,带着水汽的清凉,把火光吹得忽明忽暗。
将军,你说咱们以后能打到元大都去吗?狗子望着天上的月亮,眼神里充满向往。
常遇春仰头喝干了葫芦里的酒,把空葫芦往地上一扔:一定能!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到时候,我让你当百夫长,给你娶个漂亮媳妇!
狗子乐得直拍手:真的?那我可得好好跟着将军干!
两人笑着闹着,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沉沉睡去。常遇春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千军万马冲进了元大都的城门。城楼上飘扬着红巾军的旗帜,百姓们夹道欢迎,手里捧着鲜花和美酒。他看见朱元璋站在城楼上朝他笑,徐达、胡大海他们都在,连狗子都穿着崭新的铠甲,笑得合不拢嘴。
醒来时,帐外已经响起了操练的号角声。常遇春揉了揉眼睛,摸了摸胸口的护心镜,那朵小小的兰花在晨光中闪着柔和的光。
他站起身,推开帐门。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远处的江面上,几艘战船正在扬帆起航,船头的士兵们高声唱着歌谣,歌声顺着江风飘过来,充满了希望的力量。
常遇春深吸一口气,握紧了腰间的宝剑。他知道,采石矶的胜利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仗要打。但他不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信任他的主公,有并肩作战的兄弟,还有千千万万渴望太平的百姓。
他朝着操练场走去,步伐坚定。每一步踩在地上,都像是在为未来的传奇,打下坚实的基石。江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远方的气息,那是胜利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
在这个硝烟初散的清晨,一个属于常遇春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而他不知道的是,许多年后,当人们说起大明的开国战神时,总会想起这个在采石矶的江风中,眼神明亮、笑容灿烂的年轻人。想起他如何用一把断枪,一颗赤子之心,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
而此刻的常遇春,只是挺直了脊梁,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他的身后,是渐渐苏醒的营寨,是整装待发的士兵,是即将被改写的历史。江浪拍岸,像是在为他加油鼓劲,又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一个关于勇气、忠诚与希望的故事。
他娘的......他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把溅到眼皮上的血珠擦去。视线穿过弥漫的水雾,看见高坡上那道熟悉的身影正朝他挥手。朱元璋的红巾军袍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腰间的宝剑还在往下滴着水——想来是刚才亲自擂鼓时溅上的江浪。
三天前那场军议还历历在目。帐内油灯昏黄,把将领们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像一群龇牙咧嘴的猛兽。当朱元璋提出要强攻采石矶时,帐内的呼吸声都变了调。李善长捻着胡须的手指顿了顿,目光扫过帐中诸将:采石矶地势险要,元军在此经营十余年,沿岸皆是铁索连船,滚木礌石不计其数......
先生是说打不得?常遇春猛地站起来,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他那时刚从和州转战而来,肩头的箭伤还没好利索,说话时牵动伤口,疼得眉头直跳。
徐达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衣袖,低声道:遇春,听主公安排。这位沉稳的将军总是这样,哪怕心里火烧火燎,面上也看不出半分波澜。
常遇春却甩开他的手,大步走到帐中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采石矶的位置:正是因为险要,才更该打!元军以为凭着天险就能高枕无忧,这便是他们的死穴!他转身看向朱元璋,眼睛亮得吓人,主公,给末将三百精兵,末将愿为先锋,第一个登岸!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胡大海摸着络腮胡哈哈大笑:你这黄口小儿,可知采石矶下埋了多少枯骨?郭英则皱着眉:三千人都未必够,三百人岂不是送命?
常遇春梗着脖子正要争辩,朱元璋突然拍了拍案几。他站起身,目光如炬,就依你。
此刻江风猎猎,常遇春望着高坡上那道身影,突然觉得眼眶发烫。他挣扎着站起来,断枪在泥地里划出刺耳的声响。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三百精兵如今只剩不到百人,个个带伤,却都挺直了腰杆。那个叫狗子的小兵正用布条缠着断指,见他望过来,咧开缺了颗门牙的嘴笑道:将军,咱上岸了!
对,上岸了。常遇春笑着应道,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竟有些发颤。
朱元璋走下高坡时,脚下的碎石硌得草鞋生疼。他看见常遇春甲胄上的箭孔,心里猛地一揪——那箭是从右肋穿进去的,只差寸许就要伤到内脏。昨夜点将时,这小子还拍着胸脯说伤早好了,现在看来全是谎话。
主公!常遇春正要行礼,却被朱元璋一把按住肩膀。他这才发现,平日里雷厉风行的主公,手指竟有些抖。
你这憨货......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想骂些什么,却看见常遇春胸口的护心镜上,那道喷溅的血痕正顺着虎头的纹路缓缓滑落,像极了流泪的模样。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幸存的士兵们都望着这边,连风都仿佛停了。江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沉闷的响声,像是在为死去的人默哀。
常遇春突然单膝跪地,甲胄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重的声响。末将幸不辱命!他的声音洪亮,震得江面上的水雾都仿佛在晃动。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弯腰扶起他。入手处是滚烫的体温,隔着甲胄都能感受到他身体里奔涌的热血。从今日起,你为我军先锋,统领三千精锐。他的声音郑重,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江石上,这采石矶的功劳,你当得!
常遇春愣住了,他原本以为能保住性命已是侥幸,却没想到会得到如此重赏。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看见朱元璋眼中的期许,那目光比战场上的阳光还要灼热。
末将......他喉头滚动,最终化作三个字,愿效死!
这三个字在江面上回荡,惊起一群水鸟,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三日后,采石矶的营寨里已是另一番景象。士兵们正在修缮工事,被炮火轰塌的寨墙正在重新垒砌,新砍的木桩带着新鲜的木屑味,插在岸边的泥土里。
常遇春穿着新制的铠甲,站在了望塔上望着江面。这副甲胄比他之前的要轻便许多,甲片打磨得光滑,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是朱元璋特意让人给他打的,还在护心镜上刻了朵小小的兰花——据说那是马夫人的意思,说他年纪轻轻就总打打杀杀,得有些柔和的念想。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那朵兰花,嘴角咧开个傻气的笑容。
将军,徐达将军来了!塔下传来亲兵的喊声。
常遇春低头望去,只见徐达正站在塔下,手里还提着个食盒。他连忙顺着木梯爬下去,刚落地就被徐达拍了拍肩膀。
好小子,现在可是咱们军中最风光的人物了。徐达的笑容温和,眼角的皱纹里都带着笑意,连胡大海那老东西都在我面前念叨,说当初没看出来你是块璞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常遇春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都是托主公的福。
跟我还客气什么。徐达把食盒递给她,马夫人亲手做的糕点,特意让我给你送来的。说你伤还没好利索,得补补。
食盒打开的瞬间,一股甜香扑面而来。里面是层层叠叠的千层糕,黄澄澄的,还冒着热气。常遇春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引得徐达哈哈大笑。
两人坐在寨墙边的石头上,就着江风吃起糕点。千层糕甜而不腻,带着桂花的清香,常遇春吃得急,差点噎着。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徐达递给他一个水囊,知道你小子是饿坏了,这些天光是忙着清点战利品,连顿饭都没好好吃。
常遇春咕咚咕咚灌了半囊水,抹了抹嘴:这不是心里高兴嘛。他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兵,那些都是新划归给他的精锐,个个精神抖擞,比他当初带的三百人强多了。
高兴是好事,但不能得意忘形。徐达的语气严肃起来,你可知现在军中多少人盯着你的位置?那些老将哪个没立过功?你年纪轻轻就坐了先锋的位置,得拿出真本事来。
常遇春重重点头:末将明白。他想起那天战后,胡大海拍着他的背说小子有种,郭英塞给他一瓶上好的金疮药,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士兵们投来的敬佩目光。这些都不是他骄傲的资本,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徐达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对了,主公让我问你,下一步打算怎么打?
常遇春站起身,走到江边捡起块石子,用力扔向江心。石子在水面上跳了三下,沉入水底。依我看,该打太平府了。他指着对岸的方向,拿下太平府,咱们就有了稳固的后方,进可攻退可守。
徐达挑眉:哦?说说你的理由。
太平府是元军的粮草重地,而且地势平坦,比采石矶好打得多。常遇春蹲下身,用手指在沙滩上画着地图,咱们可以从这里......
江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散了沙滩上的字迹。徐达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第一次见他的情景。那时常遇春还是个小兵,在和州城外的乱葬岗里,背着个受伤的同伴,硬是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他脸上全是血污,眼睛却亮得惊人,像头不服输的小狼。
徐达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这就去跟主公说。
常遇春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徐大哥,你觉得能成?
你觉得能成,那就一定能成。徐达笑着起身,别忘了,你可是主公亲封的先锋。
看着徐达远去的背影,常遇春握紧了拳头。阳光洒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江水里,仿佛要与奔腾的江水融为一体。
夜里,常遇春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披衣开门,看见狗子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个酒葫芦,脸上红扑扑的。
将军,喝两口?狗子献宝似的举起酒葫芦,这是我从元军帐里搜来的,好酒!
常遇春接过酒葫芦,拔开塞子闻了闻,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他仰头喝了一大口,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在胃里燃起一团火。
狗子,你的手怎么样了?他看着狗子缠着布条的手指,那根断指没能接回来,以后怕是要落下残疾。
狗子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没事,少根手指照样杀人!他凑到常遇春身边,神秘兮兮地说,将军,你知道吗?现在营里都在传你的事呢。说你那天单枪匹马冲上岸,一枪挑了元军的主将,跟长坂坡的赵子龙似的!
常遇春忍不住笑了:瞎传什么,我哪有那么厉害。那天他能冲上岸,全靠兄弟们拼死掩护,要不是狗子替他挡了一箭,他恐怕早就成了筛子。
怎么没有!狗子急了,我亲眼看见的!你把元军主将的头盔都挑飞了,那家伙的发髻散了,跟个疯婆子似的,哈哈哈......
两人坐在帐外的火堆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酒,笑着说着那天的战事。江风吹来,带着水汽的清凉,把火光吹得忽明忽暗。
将军,你说咱们以后能打到元大都去吗?狗子望着天上的月亮,眼神里充满向往。
常遇春仰头喝干了葫芦里的酒,把空葫芦往地上一扔:一定能!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到时候,我让你当百夫长,给你娶个漂亮媳妇!
狗子乐得直拍手:真的?那我可得好好跟着将军干!
两人笑着闹着,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沉沉睡去。常遇春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千军万马冲进了元大都的城门。城楼上飘扬着红巾军的旗帜,百姓们夹道欢迎,手里捧着鲜花和美酒。他看见朱元璋站在城楼上朝他笑,徐达、胡大海他们都在,连狗子都穿着崭新的铠甲,笑得合不拢嘴。
醒来时,帐外已经响起了操练的号角声。常遇春揉了揉眼睛,摸了摸胸口的护心镜,那朵小小的兰花在晨光中闪着柔和的光。
他站起身,推开帐门。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远处的江面上,几艘战船正在扬帆起航,船头的士兵们高声唱着歌谣,歌声顺着江风飘过来,充满了希望的力量。
常遇春深吸一口气,握紧了腰间的宝剑。他知道,采石矶的胜利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仗要打。但他不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信任他的主公,有并肩作战的兄弟,还有千千万万渴望太平的百姓。
他朝着操练场走去,步伐坚定。每一步踩在地上,都像是在为未来的传奇,打下坚实的基石。江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远方的气息,那是胜利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
在这个硝烟初散的清晨,一个属于常遇春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而他不知道的是,许多年后,当人们说起大明的开国战神时,总会想起这个在采石矶的江风中,眼神明亮、笑容灿烂的年轻人。想起他如何用一把断枪,一颗赤子之心,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
而此刻的常遇春,只是挺直了脊梁,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他的身后,是渐渐苏醒的营寨,是整装待发的士兵,是即将被改写的历史。江浪拍岸,像是在为他加油鼓劲,又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一个关于勇气、忠诚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