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考斯特,在两辆警车的护送下,平稳的驶出临州高速收费站,朝着东南方向的清源镇开了过去。
车里很安静,气氛有些严肃。
这是由省发改委牵头,财政和审计等部门也派了人,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巡察组。
叶铮就坐在一群穿着西装、表情严肃的专家里面,在一个不起眼的靠窗位置。
他今天的身份,是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调研员,一个听起来级别很高,但没什么实权的观察员,更像个做研究的。
这是白薇薇给他找的身份。
这个身份能让他名正言顺的看到地方经济的核心数据,又不像纪委那样一来就惹人防备。
他依旧穿着那身有点土的深色夹克,戴着黑框眼镜,怀里抱着一个厚文件夹,眼神里带着年轻学者该有的好奇和拘谨。
车窗外的景象,跟三天前的石城县,简直是两个世界。
外面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宽的都能起降飞机。马路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再往外,就是一栋栋现代化的玻璃高楼,在太阳下闪着光。
空气里闻不到泥土味,只有海风的咸湿气,和一股用钱堆出来的味道。
当车队开进清源镇地界时,迎接他们的场面,比在石城县的还要夸张。
“热烈欢迎国家、省、市各级领导莅临清源镇考察指导!”
红色的巨大横幅,能看到的楼上基本都挂满了。
车队在镇政府那栋像是五星级酒店的大楼前停下。
车门刚开,镇长钱有福和镇党委书记周斌,已经带着清源镇所有领导班子,快步走了上来。
“哎呀!欢迎欢迎!可把各位领导盼来啦!”
钱有福第一个冲到巡察组组长面前,他大概五十多岁,人有点胖,脸上总挂着一副憨厚的笑。他伸出肉乎乎的大手,热情的握住组长的手,用力的上下摇着。
“一路辛苦!一路辛苦了!”
叶铮跟在最后面下车,他的目光,一下就落在了这个钱镇长的脸上。
笑容很真诚,姿态也放得很低。
但叶铮注意到,他笑着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和算计,跟他憨厚的样子完全不搭。
旁边的镇党委书记周斌,看起来要沉稳很多。他只是笑着站在一边,跟巡察组的领导们挨个握手,话不多,但每个动作都正好。
只是,叶铮发现,他的站姿虽然很直,但肩膀有点僵硬,好像在压着什么急事。
简单聊了几句后,众人被请进了比市里会议室还豪华的会议厅。
接着,汇报就开始了。
清源镇的汇报材料,做的很完美。
数据都准到小数点后两位。每个项目都有图片、视频,还有第三方评估报告。
从高科技农业,到智慧渔港建设,再到那个被反复提起的、投资一百个亿的明星项目——蓝海生物海洋牧场。
钱有福和周斌两个人轮流上台,配合的很好,对答如流,好像每个字都练过几百遍一样。
要不是看过莫雨传来的数据,叶铮差点就信了,以为这里真是一片经济发展的热土,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们的海洋牧场项目,是与国际知名的华裔企业家吴天豪先生合作的。吴先生心系祖国,将他在海外最先进的深海网箱养殖和人工上升流技术,毫无保留的带回了家乡!”
周斌站在台上,指着ppt上那片蓝色的深海牧场效果图,语气里满是自豪。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我镇带来超过五十亿的产值,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个民生工程!”
会议室里,响起了巡察组专家们礼貌的掌声。
叶铮没有鼓掌。
他只是低着头,在那份关于蓝海生物科技公司的资料页上,用红笔,轻轻的画了一个圈。
……
下午的行程,是实地考察。
第一站,就是那家被吹上天的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在清源镇最核心的滨海开发区,是一栋造型很科幻的白色建筑。
当巡察组的车队到的时候,公司创始人,那个叫吴天豪的华裔企业家,已经带着公司高管等在门口了。
吴天豪大概四十多岁,个子很高,穿着定制西装,脸上带着那种生意人特有的、自信又亲切的微笑。
“wele!欢迎各位领导莅临蓝海生物!”
他主动上前,先是用一口伦敦腔的流利英语跟几个外国顾问握手,然后又换成标准普通话跟中方领导说话。
他这副游刃有余的派头,让在场不少人都暗暗点头。
“吴总太客气了。”巡察组组长笑着回应,“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学习和调研,想亲眼看一看,清源镇的明星企业,到底是怎么创造经济奇迹的。”
“奇迹谈不上,只是一心想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尽一份力罢了。”吴天豪的回答滴水不漏,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各位,里面请。”
公司里面比外面看起来还厉害。
中央控制室里,一整面墙都是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海面上那些巨大深海网箱的各项数据——水温、盐度、溶氧量,甚至每条鱼的生命体征。
穿着白色无菌工作服的科研人员,在全透明的玻璃实验室里,忙碌的操作着各种看起来就很贵的精密仪器。
吴天豪亲自解说,从他们独家研发的新型藻类,讲到他们优化饲料培育出的高品质鱼种,再到那个能模拟深海洋流的人工上升流系统。
他说的每个词听着都很有科技感,每个项目听起来都能赚大钱。
专家们听的连连点头。有人提了些专业问题,吴天豪也都能对答如流,说的头头是道。
一切都完美的有点假。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片高科技描绘出的蓝图里时,一直没说话的叶铮,突然举起了手。
这一下,所有人都朝他看了过来。
“吴总,您好。”叶铮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年轻研究员特有的较真和好奇,“您的人工上升流系统,真是个大创新,我很佩服。我刚才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要驱动这么大的系统,把几百万吨的海水从底层弄到表层,耗的电肯定非常多。我想问一下,这套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大概是多少?它的核心动力源是我们临州市的公共电网,还是公司有自建的海上专用供电平台?它的长期运营成本,在整个项目的经济模型里,占了大概多少呢?”
这个问题很尖锐,一下就问到了技术和成本的核心。
会议室里一下就安静了。
巡察组的几个经济学专家,都用一种惊讶的眼神看着叶铮。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实际,直接不谈那些花哨的概念,问到了项目最根本的成本和可行性上。
吴天豪脸上的笑僵了一下。
虽然只有零点几秒,但他眼里的那一丝慌乱没逃过叶铮的眼睛。
他准备了一肚子关于海洋生物和市场前景的好话,偏偏没准备好怎么回答这种基础又要命的工程和经济问题。
“呵呵……”吴天豪很快反应过来,他用一声笑掩饰了过去,“这位小同志问得好,很专业!这恰好说明了我们项目的技术门槛高。我们的动力系统用的是最新一代的海洋温差发电技术,还结合了潮汐能,所以能耗成本比传统方式低得多。至于具体的经济模型嘛……这就牵扯到公司的商业机密了,不太方便在这里说。我只能说,我们的技术,是领先世界至少十年的。”
他没说具体数据,把问题推给了商业机密。
“原来是这样,海洋温差发电,太先进了,是我问的太多了。”叶铮低下头,露出一副恍然大悟又有些崇拜的表情,又退回到人群角落里,好像刚才那个问题,只是一个年轻人随口一问。
但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假的。
一切都是假的。
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现在全世界都还在小规模实验,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商业项目。吴天豪连最基本的能源常识都没有,却敢拿来当挡箭牌。
这就说明,屏幕上的数据,实验室里的人,甚至吴天豪自己,都只是这场巨大骗局里用来演戏的道具。
当晚,巡察组住的酒店。
叶铮的房间里一片漆黑。
他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照着他没什么表情的脸。
他接通了莫雨的加密通讯。
“老大,有何吩咐?”
“莫雨,把我们所有的卫星资源,和最高权限的网络渗透资源,全部对准蓝海生物科技和吴天豪。”
叶铮的声音很冷。
“我要知道,那笔一百亿的政府补贴,到底流向了哪里。”
“还有,给我查清楚,这个吴天豪,他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考斯特,在两辆警车的护送下,平稳的驶出临州高速收费站,朝着东南方向的清源镇开了过去。
车里很安静,气氛有些严肃。
这是由省发改委牵头,财政和审计等部门也派了人,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巡察组。
叶铮就坐在一群穿着西装、表情严肃的专家里面,在一个不起眼的靠窗位置。
他今天的身份,是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调研员,一个听起来级别很高,但没什么实权的观察员,更像个做研究的。
这是白薇薇给他找的身份。
这个身份能让他名正言顺的看到地方经济的核心数据,又不像纪委那样一来就惹人防备。
他依旧穿着那身有点土的深色夹克,戴着黑框眼镜,怀里抱着一个厚文件夹,眼神里带着年轻学者该有的好奇和拘谨。
车窗外的景象,跟三天前的石城县,简直是两个世界。
外面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宽的都能起降飞机。马路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再往外,就是一栋栋现代化的玻璃高楼,在太阳下闪着光。
空气里闻不到泥土味,只有海风的咸湿气,和一股用钱堆出来的味道。
当车队开进清源镇地界时,迎接他们的场面,比在石城县的还要夸张。
“热烈欢迎国家、省、市各级领导莅临清源镇考察指导!”
红色的巨大横幅,能看到的楼上基本都挂满了。
车队在镇政府那栋像是五星级酒店的大楼前停下。
车门刚开,镇长钱有福和镇党委书记周斌,已经带着清源镇所有领导班子,快步走了上来。
“哎呀!欢迎欢迎!可把各位领导盼来啦!”
钱有福第一个冲到巡察组组长面前,他大概五十多岁,人有点胖,脸上总挂着一副憨厚的笑。他伸出肉乎乎的大手,热情的握住组长的手,用力的上下摇着。
“一路辛苦!一路辛苦了!”
叶铮跟在最后面下车,他的目光,一下就落在了这个钱镇长的脸上。
笑容很真诚,姿态也放得很低。
但叶铮注意到,他笑着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和算计,跟他憨厚的样子完全不搭。
旁边的镇党委书记周斌,看起来要沉稳很多。他只是笑着站在一边,跟巡察组的领导们挨个握手,话不多,但每个动作都正好。
只是,叶铮发现,他的站姿虽然很直,但肩膀有点僵硬,好像在压着什么急事。
简单聊了几句后,众人被请进了比市里会议室还豪华的会议厅。
接着,汇报就开始了。
清源镇的汇报材料,做的很完美。
数据都准到小数点后两位。每个项目都有图片、视频,还有第三方评估报告。
从高科技农业,到智慧渔港建设,再到那个被反复提起的、投资一百个亿的明星项目——蓝海生物海洋牧场。
钱有福和周斌两个人轮流上台,配合的很好,对答如流,好像每个字都练过几百遍一样。
要不是看过莫雨传来的数据,叶铮差点就信了,以为这里真是一片经济发展的热土,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们的海洋牧场项目,是与国际知名的华裔企业家吴天豪先生合作的。吴先生心系祖国,将他在海外最先进的深海网箱养殖和人工上升流技术,毫无保留的带回了家乡!”
周斌站在台上,指着ppt上那片蓝色的深海牧场效果图,语气里满是自豪。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我镇带来超过五十亿的产值,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个民生工程!”
会议室里,响起了巡察组专家们礼貌的掌声。
叶铮没有鼓掌。
他只是低着头,在那份关于蓝海生物科技公司的资料页上,用红笔,轻轻的画了一个圈。
……
下午的行程,是实地考察。
第一站,就是那家被吹上天的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在清源镇最核心的滨海开发区,是一栋造型很科幻的白色建筑。
当巡察组的车队到的时候,公司创始人,那个叫吴天豪的华裔企业家,已经带着公司高管等在门口了。
吴天豪大概四十多岁,个子很高,穿着定制西装,脸上带着那种生意人特有的、自信又亲切的微笑。
“wele!欢迎各位领导莅临蓝海生物!”
他主动上前,先是用一口伦敦腔的流利英语跟几个外国顾问握手,然后又换成标准普通话跟中方领导说话。
他这副游刃有余的派头,让在场不少人都暗暗点头。
“吴总太客气了。”巡察组组长笑着回应,“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学习和调研,想亲眼看一看,清源镇的明星企业,到底是怎么创造经济奇迹的。”
“奇迹谈不上,只是一心想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尽一份力罢了。”吴天豪的回答滴水不漏,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各位,里面请。”
公司里面比外面看起来还厉害。
中央控制室里,一整面墙都是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海面上那些巨大深海网箱的各项数据——水温、盐度、溶氧量,甚至每条鱼的生命体征。
穿着白色无菌工作服的科研人员,在全透明的玻璃实验室里,忙碌的操作着各种看起来就很贵的精密仪器。
吴天豪亲自解说,从他们独家研发的新型藻类,讲到他们优化饲料培育出的高品质鱼种,再到那个能模拟深海洋流的人工上升流系统。
他说的每个词听着都很有科技感,每个项目听起来都能赚大钱。
专家们听的连连点头。有人提了些专业问题,吴天豪也都能对答如流,说的头头是道。
一切都完美的有点假。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片高科技描绘出的蓝图里时,一直没说话的叶铮,突然举起了手。
这一下,所有人都朝他看了过来。
“吴总,您好。”叶铮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年轻研究员特有的较真和好奇,“您的人工上升流系统,真是个大创新,我很佩服。我刚才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要驱动这么大的系统,把几百万吨的海水从底层弄到表层,耗的电肯定非常多。我想问一下,这套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大概是多少?它的核心动力源是我们临州市的公共电网,还是公司有自建的海上专用供电平台?它的长期运营成本,在整个项目的经济模型里,占了大概多少呢?”
这个问题很尖锐,一下就问到了技术和成本的核心。
会议室里一下就安静了。
巡察组的几个经济学专家,都用一种惊讶的眼神看着叶铮。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实际,直接不谈那些花哨的概念,问到了项目最根本的成本和可行性上。
吴天豪脸上的笑僵了一下。
虽然只有零点几秒,但他眼里的那一丝慌乱没逃过叶铮的眼睛。
他准备了一肚子关于海洋生物和市场前景的好话,偏偏没准备好怎么回答这种基础又要命的工程和经济问题。
“呵呵……”吴天豪很快反应过来,他用一声笑掩饰了过去,“这位小同志问得好,很专业!这恰好说明了我们项目的技术门槛高。我们的动力系统用的是最新一代的海洋温差发电技术,还结合了潮汐能,所以能耗成本比传统方式低得多。至于具体的经济模型嘛……这就牵扯到公司的商业机密了,不太方便在这里说。我只能说,我们的技术,是领先世界至少十年的。”
他没说具体数据,把问题推给了商业机密。
“原来是这样,海洋温差发电,太先进了,是我问的太多了。”叶铮低下头,露出一副恍然大悟又有些崇拜的表情,又退回到人群角落里,好像刚才那个问题,只是一个年轻人随口一问。
但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假的。
一切都是假的。
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现在全世界都还在小规模实验,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商业项目。吴天豪连最基本的能源常识都没有,却敢拿来当挡箭牌。
这就说明,屏幕上的数据,实验室里的人,甚至吴天豪自己,都只是这场巨大骗局里用来演戏的道具。
当晚,巡察组住的酒店。
叶铮的房间里一片漆黑。
他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照着他没什么表情的脸。
他接通了莫雨的加密通讯。
“老大,有何吩咐?”
“莫雨,把我们所有的卫星资源,和最高权限的网络渗透资源,全部对准蓝海生物科技和吴天豪。”
叶铮的声音很冷。
“我要知道,那笔一百亿的政府补贴,到底流向了哪里。”
“还有,给我查清楚,这个吴天豪,他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