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雅贿迷局:书画里的天价交易-《退役佣兵:开局被红色家族认亲》

  几天后,金州。

  金州是座古城,城里的文玩字画市场,据说是中西部最大的。

  春末的午后,阳光正好。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灰色夹克的年轻人,独自走在金州最有名的古玩街——文昌巷。他看起来有些书呆子气。

  年轻人走的不快,路过画廊或裱框店,总会停下脚,仔细看橱窗里的作品。

  他就是叶铮。

  他盯上了春雨基金,但没有马上动手。

  莫雨的数据已经指出了基金会利用虚假采购,把捐款转进私人腰包的手段。但叶铮明白,这只是下游操作。

  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找到源头。

  数据分析里,有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叶铮的注意。

  过去几年,春雨基金收到了大量来自本地企业的实物捐赠,而且巧合的吓人——全是当代书画。这些书画的估值,高得吓人。

  一条看起来文雅的线索,背后可能藏着肮脏的交易。

  所以,叶铮来了。

  他的新身份,是一个文化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叶研究员,被派来金州调研当代书画市场。一个没什么分量,但可以正大光明接触圈内任何人的身份。

  “小伙子,看上哪幅了?进来瞧瞧?”

  一家叫翰墨斋的画廊老板,看叶铮在门口站了半天,热情的招呼他。

  “老板您好,我就是随便看看。”叶铮扶了扶眼镜,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走了进去。

  画廊不大,墙上挂满了山水花鸟。

  叶铮的目光扫过一幅幅画,最后停在正对门口的《松鹤延年图》上。

  画的功底可以,松针挺拔,仙鹤也生动。

  “老板,这幅画……是哪位老师的作品?”叶铮指着画问。

  “哎哟,小兄弟你好眼力啊!”老板立刻眉开眼笑的走过来,“这可是我们河阳省书画界的泰斗,王维之王大师的得意之作!王大师现在是省书画协会的名誉会长,他的字画可贵了!”

  叶铮点点头,又问:“那这幅画……什么价?”

  老板伸出了五根手指。

  “五十万?”叶铮装着很惊讶的问道。

  老板摇摇头,脸上带着点神秘的自豪:“小兄弟,格局小了。是五百万。”

  五百万!

  叶铮就算早有准备,听到这个数,眼角还是忍不住跳了一下。

  一幅当代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敢标价五百万,这已经不是艺术品交易,而是疯了。

  “这么贵?”叶铮的脸上,刚好露出了一个普通工薪族该有的震惊。

  “贵?小兄弟,这你就不懂了。”老板一副给你指点迷津的样子,“王大师的画,现在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这叫硬通货!你看啊,上个月,就在春雨基金办的慈善拍卖会上,本地龙头企业宏远建设的张总,就花了一千二百万,拍下了王大师的一幅《迎客松》!”

  “一千二百万?”叶铮的瞳孔缩了一下,“那……那笔钱,是直接给王大师吗?”

  “当然不是!”老板笑了,“钱是捐给春雨基金的!宏远建设既做了慈善,赚了个好名声,又能抵税,还能跟王大师交个朋友,一举三得!这叫水平!”

  叶铮心里明白了,他脑中那张利益网,因为老板这几句话,更清楚了。

  他又在画廊里转了一圈,目光落到角落一幅同样是山水,但笔力更老辣的作品上。

  “老板,这幅呢?”

  老板瞥了一眼,没太大兴趣的摆摆手:“哦,那个啊,那是郭正祥郭老的画,不值钱。你要是诚心想要,三千块拿走。”

  从五百万到三千块。

  这巨大的反差,让叶铮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他要找的人,或许就是这个郭正祥。

  ……

  两天后,金州市郊区,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

  叶铮提着一瓶二锅头和两斤熟牛肉,敲开了一扇门。

  开门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身上还沾着墨点,看着有些邋遢。

  正是翰墨斋老板嘴里那个画不值钱的郭正祥。

  “你找谁?”郭老看着眼前的陌生年轻人,眼神里带着警惕。

  “郭老您好。”叶铮又戴上他那副人畜无害的学者面具,恭敬的鞠了一躬,“我叫叶铮,是文化部下属机构的研究员。这次来金州,是专门为了调研当代书画艺术的。我……我特别崇拜您的画,所以冒昧上门拜访。”

  说着,他把手里的酒和肉递了上去。

  “我没什么好东西,就带了点下酒菜,想……想听您聊聊您对山水画的见解。”

  郭正祥愣住了。

  他打量着叶铮,看他眼神挺诚恳,又看了看他手里实在的二锅头和熟牛肉,脸上的警惕慢慢变成了一丝自嘲的苦笑。

  这些年,来找他的人,要么是想捡漏的,要么是拿他当反面教材教育学生的。像这样,真的提着酒肉,说要跟他聊艺术的年轻人,他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了。

  “进来吧。”他侧过身,让出一条路。

  房间里很乱,到处堆着画纸和书,空气里全是墨水味。

  叶铮也不嫌弃,自己找了个小马扎坐下,把酒和肉放在桌上。

  “郭老,我看了您很多画,您的笔法,有宋人的风骨,又有明人的意趣,尤其是您对皴法的运用……”叶铮一开口,就说到了点子上。

  这些知识,是他让安琪从国家美术馆的数据库里调出来,花一晚上硬背下来的。

  但此刻从他嘴里说出来,却无比自然。

  郭正祥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了起来。

  他已经很久没遇到能和自己聊的这么投机的人了。

  几杯酒下肚,老人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从笔墨纸砚,聊到画坛八卦,聊到激动的地方,老人忍不住拍着大腿,满脸通红的骂了起来。

  “什么他妈的狗屁艺术!现在的金州画坛,早就烂透了!”

  “一群靠吹牛拍马上去的画匠,也敢叫大师!他们的画,连给我提鞋都不配!可人家一幅画,几百万,上千万!我呢?我的画,三千块都没人要!为什么?”

  老人指着叶铮,带着酒气,大声问道:“小叶,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叶铮沉默了一会,轻声说:“因为……他们的画,不是画在纸上。”

  郭正祥愣住了,随即,他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里全是悲凉。

  “说得好!说得好啊!不是画在纸上!”他给自己又倒满一杯酒,一口喝干,“那是在哪?是在钱上!是在权上!是在一张张关系网里!”

  “你知道现在金州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什么吗?”老人凑近叶铮,压低了声音,“叫雅贿!”

  “什么是雅贿?”

  “就是用这些所谓的艺术品,来干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

  “我给你举个例子。”郭正祥的眼中闪着看穿一切的嘲讽,“假如,有家公司,想求某个大官办事。直接送钱?太低级了,风险也大。”

  “那怎么办呢?他们就去参加一个慈善拍卖会。花一千万,买下一幅只值十万块的画。这一千万,名义上是捐给了慈善基金,多好听!多高尚!”

  “然后呢,他们再把这幅画,捐给那家慈善基金。一来一回,公司拿了名声,还抵了税,干净的不得了。”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老人的声音压的更低了,“那家慈善基金,会把这幅画,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比如,一万块,再处理掉。谁来买?自然是那个大官的亲戚,或者某个白手套。”

  “你看看,这圈一转下来。一千万的善款,就这么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九百九十九万的黑钱,流进了该去的地方。而那幅画,可能又回到了画家手里,等着下一次的拍卖。”

  “画家,拿到了分红;公司,办成了事;大官,收到了钱;基金会,完成了慈善。皆大欢喜!”

  “只有那些真正捐钱的傻子,和我们这些还在苦哈哈追求艺术的老东西,是输家!”

  郭正祥说完,整个房间一片死寂。

  叶铮静静的听着,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心里已经翻江倒海。

  这个模式,比他想的,还要完美,还要无耻。

  它利用了慈善的光环,利用了艺术品的价值模糊,把行贿、洗钱、避税,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郭老,您说的这个慈善基金……”叶铮试着问道,“是不是叫春雨基金?”

  郭正祥的身体猛的一僵,他那双带着醉意的眼睛瞬间清醒过来,死死的盯着叶铮。

  “你……你怎么知道?”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研究员。

  “小伙子,你到底是什么人?”他警惕的问道。

  叶铮没有回答,只是平静的看着他。

  过了很久,郭正祥颓然的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算了,我不管你是什么人。你今天能陪我这个糟老头子喝顿酒,聊聊画,我就当你是朋友。”

  “听我一句劝。”他的声音变得很郑重,“金州的水,比你看到的要深得多。春雨基金,你更是碰都不要碰。那个基金会的秘书长,一个叫柳如烟的女人,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但即便是她,也只是个站在台前的掌柜。”

  “至于这基金会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

  郭正祥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那不是我们这种小人物能议论的。你,也最好别知道。”

  叶铮沉默着,将杯里最后一口酒喝完。

  “谢谢您,郭老。”

  他站起身,对着老人,再次深深的鞠了一躬。

  “我明白了。”

  离开那栋破旧的居民楼,走在金州市华灯初上的街头,叶铮的眼神一片冰冷。

  雅贿。

  柳如烟。

  一个能量巨大的基金会秘书长,背后还有一个连郭老都不敢提的“主人”。

  这条线索,已经清楚的指向了春雨基金的核心。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既然你们的戏台搭的这么漂亮,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我的演员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