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初衷未改-《拿什么奉献给你》

  学习结束,会务组安排学员在深圳和珠海旅游,她一向最怕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尤其是作为被安排者参加,晕头转向随着大流被组织者摆布了两天。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其中一个项目,乘坐游艇在海上环游澳门,导游说连接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在论证、设计中,她脑海中马上涌出关于跨海大桥建设的无数个问题,急着想要回去请教邢工。

  回到J城不久,接到亚行办的通知,亚行安排了关于项目实施的第二轮培训——如何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下周二亚行延请的讲师将抵达J城。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结束,亚行要求各项目单位在一个月内提交项目商业计划,当然是中英双语的。六月底她在Inte的帮助下,查阅到大量免费的信息和资料,按照亚行和亚行办的要求,顺利提交《项目商业计划》。她并不知道项目会否按她所提交的计划执行、落实,她所做的计划好像专为亚行量身打造,亚行满意大家就都满意,尽管如此,她还是像上一次提交的《项目实施方案》一样,多装订了一套,英文版自己留着,中文版交给了赫总,赫总又安排小黄复印、装订了一本,给了崔总。她在崔总办公桌上看到过。

  然后又复归沉寂。

  百无聊赖中,赫总让小刘开车送她去驾校报名。一天下午,小刘坐在副驾位,她开着车,去驾校的练车场接受了半天的正规培训。一个月后,她自己开着那辆丰田越野车,去驾校按工作人员给的标准答案填写了一份书面考卷,取到自己那本C牌驾照。张总知道后,让她拿驾校培训的收据去财务报销,说以后丰田越野车就交给她开了,再出差也不用在项目点留司机了。

  中间她多次接到法国一家设备公司的电话,邀请他们去法国考察,希望项目能采购他们的农业生产加工设备。情况报告赫总,赫总说:“他们是不是也太着急了点儿?亚行贷款协议还没签,设备招投标工作还没开始,考察什么呀?到时候再说吧!你先敷衍着他们。”

  一直到九月,亚行方面还没有传来任何关于项目贷款的实质性消息。

  一天下午,她在赫总办公室陪赫总聊天。

  先聊她上次去深圳培训学习的情况,听说她有四个男同学在深圳,这次去还见到两位,赫总很感兴趣,一一问到深圳同学的情况,又说到同班其他同学的情况,听说班上四位女同学,有联系的三位都结过婚甚至离了婚,还都有了孩子,赫总笑着问她:“你着不着急?”

  她嬉皮笑脸地说:“我倒不着急,就是有点儿惭愧,不结婚也就罢了,生了个娃还难产,生了三四年生不下来。”

  赫总愣了一下,马上明白她说的是亚行贷款项目,笑得像个弥勒佛,随即正色训她:“净瞎说!你个小姑娘家,可不能跟别人这么胡说八道。”

  然后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消息,亚行那边?”

  她收敛了笑容,垂下眼睛,默默摇头。

  赫总皱着眉头说:“这亚行贷款项目确实够磨人的,说是无息贷款,可项目前期工作一拖几年,管理费用也是成本啊,算下来可比国内银行的商业贷款利息高多了。这没钱还真做不起亚行贷款项目,可要有钱谁还磨磨唧唧在这儿等着他们放贷?”

  说完,看着她,不无歉意地说:“听说董总他们那个项目已经开始有产出了。他是真的干事的人,什么都自己亲力亲为,这小子,准备在河西走廊建他的乌托邦呢。毕竟在澳大利亚待过几年,做事的思路和风格和一般的中国人都不一样。”

  她低头,不说话。

  突然,她抬头看着赫总,很认真地说:“赫总,我想考郝教授的研究生。”

  赫总吃了一惊,问:“你怎么想起来考研究生了?”

  她说:“好几个朋友都建议我考研,而且上次去深圳,听说我们班当年最调皮,毕业都没拿到学位的那个男生都读研了,最重要,我受够了这样无休止的等待,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赫总皱着眉头,烦恼地揉了揉自己微微卷曲的短发,说:“让你这么闲着,确实很浪费,去上研究生也不是不可以。你为什么想到要去考郝教授的研究生?”

  她答:“我了解过,草原生态专业,郝教授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有博导资格的教授。”

  赫总瞪大眼睛,问:“你还想学草原生态?还想读博士呢?真想读一辈子书吗?”

  她笑,说:“致力于草原生态保护,是我的初衷,至今没变。读博士倒不一定,但有博导资格说明郝教授的学术地位。”

  赫总想了想,说:“那你先复习,但先别跟其他人说,让我想想这事怎么安排才好。”

  她答应了。

  第二天找了个机会,去G农大草原系办公室,买到全套草原生态专业研究生招生必考科目的专业教材,同时拿到了有机化学和生理生化两门专业基础课考研辅导班开课时间表,恰好上课时间都在晚上或者周末。好在这些书和他们正在做的项目关系密切,而且本来她在办公室大多数时候也是旁若无人地看书,并没有谁感觉到什么异样。

  国庆节前,她接到孙瑛的电话,意外惊喜。

  孙瑛问:“雪儿,你国庆在J城吗?有时间不,我想去看你?”

  她真诚地说:“你要来,我什么时候都有时间。你哪天到?票买好了吗?告诉我车次,我去接你?还是坐飞机?那告诉我航班号。”

  孙瑛的声音明朗了许多,几乎欢快地说:“不用你接我,有人接,我到了以后和你联系,关键是放假了,怎么联系你?你有没有呼机?”

  她答:“有呢,很好记,,你记一下。”

  孙瑛重复了一遍,问:“这好像是个手机号码?”

  她答:“对,这是我的手机号码。”

  孙瑛有点儿懊丧地说:“你都有手机了,什么时候有的?我都还没配手机呢。”

  她轻声笑着说:“我有时候出差,一出去就一两个月,公司给配了这个总经理用剩下的模拟手机,他换数字机的时候这个就给我用了。”

  孙瑛“哦”了一声,好像得到宽慰。

  她说:“那我过节就哪儿都不去,在家等你电话哈。”

  孙瑛说:“诶,不用,你该干嘛干嘛,我到了联系你,咱们再商量见面的事。”

  她说:“好。”

  心里有点儿失落,孙瑛来J城显然不是专门为了见她。随即释然,这才是孙瑛啊!孙瑛的故事里怎么可能只有两个女生?怎么可能没有男人?是的,男生这个词早就和孙瑛不搭界,配孙瑛的就是男人,只能是男人。

  国庆节当天上午,她在自己家书房里学习。十点钟左右手机响,一个陌生的数字手机号码,J城的。她接了。

  听筒里传来孙瑛的声音,问:“雪儿,你在哪儿?我过去找你!”

  她问:“你到了?告诉我位置,我去接你呗。”

  孙瑛说:“没事,有人送我过去,让他送吧。”

  她把自己家的地址报给孙瑛,说:“你问问你朋友多久能到,我下楼去路边接你。”

  半小时后,她看到穿着一身修身的黑色西服裤装,依然修长、苗条、丰满的孙瑛,挎着一个大大的黑色仿皮女包,从一辆说不清是什么颜色的两厢车的副驾驶座上下来,连忙招手,目不斜视地疾步上前拉住孙瑛的手,两人牵着手回到她家。

  进屋,孙瑛站在书房中央,问:“这是你们公司给你配的宿舍?就你一个人住这一整套房子?”

  她笑说:“这是原来畜牧厅给我配的宿舍,我的组织关系还在厅里,算借调到公司,公司集体宿舍我只有一张床,公司在另一个区,挺远的,我平常上班住宿舍,还有饭吃。”

  孙瑛讷讷地说:“喔,你现在条件这么好呢!我要是在西京能自己有这么一套房就好了,就可以把我爸妈接过去,把我儿子从他奶奶手里抢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