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叫一个地道-《修仙御神策》

  第二天一大早,院子里的公鸡刚打了头遍鸣,苏晴还在赖床,院门外就传来了小皮咋咋呼呼的声音:“安哥!安哥!起没起啊?”

  安安披着件薄外套打开门,就见小皮身后跟着个中年男人,眉眼和小皮有几分像,只是眼角多了几道深深的纹路,手上还沾着点白灰,一看就是常年跟装修打交道的。

  “这是我大伯,陈建国,搞装修搞了快二十年了,附近十里八乡的房子,好多都是他装的。”

  小皮把人往前推了推,“大伯,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死党,李平安,安哥。”

  陈建国搓了搓手上的灰,脸上堆起憨厚的笑:“安哥,常听小皮提起你,说你有出息。昨天听他说你家新房要装修,我一早就赶过来了,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建国叔,辛苦你跑一趟。”

  安安侧身让他们进来,“我爸刚去猪圈喂猪了,等他回来咱就去新房那边看看。”

  正说着,安安爸骑着辆半旧的摩托车从后院绕过来,车把上还挂着个装猪食的铁桶。

  “哟,这不是建国嘛,来啦老伙计?”他把车往墙根一靠,用毛巾擦了擦手,“走,咱现在就去新房,早看完早定下来。”

  安安回屋和苏晴交待了下,原本是想让苏晴继续休息,没想到苏晴也早早醒了,听说要看新房子,立刻来了兴趣,表示要一起去。

  简单洗漱后,一行人分两拨出发:安安爸载着安安和苏晴,陈建国载着小皮,慢悠悠的往镇上的新房赶。

  新房刚搭好主体框架,红砖墙还露着,院子里堆着些没清走的砖块。

  陈建国一进门就拿出卷尺,从客厅到卧室,从厨房到阳台,量得仔仔细细,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客厅开间够大,能做个L型沙发;这面墙拆了能改开放式厨房,显敞亮;二楼阳台得封起来,不然下雨天渗水……”

  小皮在一旁插不上话,就拉着安安看院子外的公路:“以后你在公路旁边,我找您都方便了,至少少走一半路程。”

  安安拍了拍小皮:“那是,去你家喝喜酒都方便了...”

  苏晴的目光却被陈建国手里的图纸吸引了:他没带正经画纸,就用烟盒背面画草图,线条歪歪扭扭,却把每个房间的布局标得明明白白。

  转悠了快一个小时,陈建国收起卷尺,蹲在门槛上算了半天,最后抬头看向安安父子:“这房子,按中等材料算,水电、墙面、地板、家具定制全包了,我给个实在价,十八万五。咱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不赚黑心钱,材料用的都是国标货,保准耐用。”

  安安爸刚要开口,安安先笑了:“建国叔,这预算....

  陈建国以为安安嫌贵,急忙说道:“安哥你方向,我的用料如果有人比我的便宜,你找来,我分文不收,咱就赚个辛苦钱..”

  哈哈,建国叔别急,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十八万太少了。这样,你按最好的材料来:地板用进口实木的,墙面漆要零甲醛的,厨房橱柜用不锈钢的,卫浴全选一线品牌。工钱你也别亏着工人,我出五十万,如果不够,可以再加,就一个要求,活儿得细,得让我爸妈住着舒心。”

  这话一出,不光陈建国愣住了,连安安爸都瞪圆了眼:“安仔,哪用得着这么多?十八万就够好的了!”

  “爸,您就别管了。”安安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这房子是给您和我妈养老的,必须得讲究。建国叔,多出的钱您别省,该用好料就用好料,要是钱不够,我再补。”

  陈建国搓着手,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安哥,你这……这也太敞亮了!行,你信得过我,我保证给你装得漂漂亮亮的,比城里的商品房还好!我这就回去列清单,下午就带工人过来开工!”

  小皮在一旁看得咋舌,拉着安安小声说:“安哥,你这是真发了啊!五十万,我爸得杀多少头猪才能挣到……”

  安安笑着踹了他一脚:“少贫嘴,回头让你大伯多找几个靠谱的工人,盯着点质量。”

  走到门口,指着空地对陈建国说:“院子肯定要有的,四周弄点花花草草,地板要用大理石...”

  没问题,没问题... 陈建国脸上涨的通红,从没接过如此大单的他此刻是满腹的豪情壮志,好像接了一个光荣的任务一般。

  说话间,陈建国已经揣着定金(安安当场转了五万给他)乐呵着走了,嘴里还不停念叨:“得赶紧去县城挑材料,进口实木地板……”

  小皮也跟着离开,“安哥,我下午再来找你玩啊,我先回去看下玉梅...”

  安安爸望着他的背影,又看看安安,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但……爸知道你是一片孝心。”

  苏晴走过来,悄悄挽住安安的胳膊,轻声说:“我觉得你做得对,叔叔阿姨该住好房子的。”

  安安低头冲她笑了笑,阳光透过新房的窗户洒进来,照在未完工的地板上,仿佛已经能看到几个月后,这里摆上沙发、电视,父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温馨模样。

  “走吧,还没吃早餐吧..走,吃吃我们这的小吃:簸箕粄....”

  苏晴眼睛一亮,好奇地问:“簸箕粄是什么呀?听起来像是这边的特色?”

  “算是吧,用米浆蒸出来的,裹着萝卜丝、豆角,梅菜干啥的,再淋点蒜香酱,或者辣椒,好吃得很。”

  安安拉着她往镇上走,“前面巷口那家王阿婆做的最地道,从我小时候卖到现在,二十年了,爸一起吧,吃完再回去..”

  好...

  安安爸叼着烟头跟在他们后面。

  刚走到巷口,就见个竹编簸箕摆在煤炉上,蒸腾的热气裹着米香飘过来。

  王阿婆正麻利地用竹刮子把蒸好的米皮划成菱形,往里面塞馅料。

  “阿婆,来三份簸箕粄,多放辣。” 安安熟稔地喊道。“再要三份猪肝粉肠汤....”

  “哟,是安仔啊,多久没回来了, 安安他爹也来了,坐坐坐...!” 王阿婆抬头看见他们,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姑娘是?”

  “我女朋友,苏晴。” 安安把苏晴往前带了带。

  苏晴连忙问好:“阿婆好。”

  “好好好,这姑娘真俊。” 王阿婆手脚不停,很快端过来三份簸箕粄和汤,“今天算阿婆的,给你们接风,你可是我们镇子的第一个清华高材生呀,你来吃,是我的荣幸嗷。”

  “阿婆,不行哦。” 安安硬塞了三十块钱过去,“您要是不收,下次我就不来了。”

  王阿婆拗不过他,只好收下,又往苏晴手里塞了颗水煮蛋:“姑娘尝尝,家养的,很营养....”

  你们这边真的很喜欢吃鸡蛋啊~ 苏晴接过鸡蛋,忍不住感慨道。

  “那是,主打一个纯天然....”

  三人找了张矮桌坐下,苏晴小心翼翼咬了一口簸箕粄,米皮滑嫩,馅料鲜香,辣油带着恰到好处的蒜香,一下子打开了味蕾。

  “好吃!” 她眼睛弯成了月牙,“比城里的肠粉多了点米香。”

  “那是,阿婆的米浆都是每天现磨的,用的山泉水,用你们北方话,叫一个地道..”

  苏晴一边点头,一边又夹起一块,细细品味着这带着乡土气息的美味。

  阳光透过街边的老槐树,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街坊邻里的闲谈声和王阿婆蒸米皮时的滋滋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逸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