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椅上的夜晚并不舒适,寒意透过单薄的木板渗入,但对于林栀而言,这早已是习惯。她蜷缩着,意识却并未沉入睡眠,而是保持着一种半清醒的警戒状态,如同蛰伏的猛兽,耳听八方。
秦屿的效率很高。在她发出信息后不久,远处废弃仓库方向传来极其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动静,很快又归于沉寂。她知道,那个昏迷的“真理之眼”成员已经被悄无声息地处理掉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调查。
校园重归表面的宁静。
然而,林栀的感知却并未放松。她腕间的星石持续传来极其微弱的、来自联邦网络的信息流——关于“静默者”探针的最新监测报告(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以及文化波动渗透的持续评估。
同时,她也分出一丝心神,留意着西北角那片废弃区域的能量残留,以及…旧画室的方向。徐阳留下的那点困惑迷茫的精神印记,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尚未完全平息。
就在这种多线程的感知状态下,一股极其独特、纯净而强大的意识波动,如同清澈的溪流,温柔却不容忽视地穿透了空间的阻隔,轻轻触碰到她的意识边缘。
是小月亮。
这孩子似乎在做梦,或者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深层的冥想状态。她的意识不像成人那样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逻辑,而是以一种更本能、更直接的方式,与周遭的一切,尤其是与那弥漫在空间中的、来自“文明诗篇”的文化波动,产生着共鸣。
没有言语,没有图像。
只有一种“感觉”。
一种温暖、欢快、充满好奇和接纳的“歌唱感”。孩子的意识仿佛化作了一个无形的、纯净的音符,主动地、快乐地融入那宇宙尺度的文化共振场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应和、玩耍。
她像是在用整个灵魂,哼唱着一首没有歌词、却充满了无尽生命力和纯粹喜悦的歌谣。
这首“童心之歌”,透过星石的连接,清晰地传递到林栀的意识中。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小月亮意识波的扩散和融入,林栀能清晰地“看”到(以一种超越视觉的方式),那些弥漫在校园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原本杂乱微弱的文化波动涟漪,仿佛被一只无形却温柔的手轻轻梳理过!
一些原本因为不同文明气息冲突而产生的、极其细微的不和谐“杂音”,被那纯净的童心之歌悄然抚平、中和。
一些原本可能引发轻微焦虑或混乱的波动频率,被巧妙地调谐,转化为更令人平静或愉悦的“旋律”。
甚至有一些原本沉寂的、代表某个弱小文明独特文化基因的“音符”,被这歌声唤醒、放大,变得清晰可闻,如同蒙尘的珍珠被轻轻擦拭,重新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小月亮无意识的行为,竟然在微观层面,对渗透到基层的“文明诗篇”波动,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却效果显着的净化和优化!
她就像是一个拥有绝对音准和纯净心灵的小小调音师,无意识地修补着宏大乐章中那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让整体的“音乐”变得更加和谐动人。
这种影响范围或许有限,仅限于她意识所能触及的这片区域,但其本质却意义非凡。这证明了“文明诗篇”并非固定不变的死物,而是活的、可以互动、甚至可以由个体意识(尤其是纯净强大的个体意识)进行微调和完善的存在!
联邦总部,文化波动监测中心。
几名值班的科学家突然注意到控制台上的一组数据发生了变化。
“奇怪…太阳系-地球区域的基层文化场和谐度指数,刚刚出现了微小但清晰的跃升!”
“波动中的负面情绪诱发参数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同时检测到多个边缘文明文化符号的清晰度有微弱提升…这不符合衰减模型啊?”
“像是…有人在做局部优化?但这怎么可能?谁能干预宇宙意识场的扩散模式?”
科学家们面面相觑,无法解释这突如其来的良性变化。他们调出所有监测数据,却找不到任何外部干预的痕迹,仿佛那是场域自发的、偶然的自我优化。
只有极少数权限最高、知晓“童心之歌”计划核心秘密的人,看着那悄然变化的和谐度曲线,眼中流露出深深的震撼和敬畏。他们知道,这很可能又是那个孩子无意识的奇迹。
林栀感受着这奇妙的变化,嘴角几不可查地微微上扬。女儿的这份天赋,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然而,就在这时,小月亮那纯净欢快的“歌声”中,突然掺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协调的“倾听感”。
那不是“静默者”的冰冷窥探,也不是“真理之眼”那种带着恶意的精神暗示。
而是一种…古老的、沉静的、带着一丝好奇和…赞许?的“注视”。
仿佛一个遥远的、沉默的存在,偶然听到了这曲纯净动人的童谣,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投来了一道温和的、不带任何侵略性的目光。
这道目光穿过浩瀚星海,穿过文明诗篇的层层波动,精准地落在了哼唱着歌谣的小月亮身上。
林栀的神经瞬间绷紧!
是谁?!
她试图捕捉那道目光的来源,但它缥缈无踪,无法定位,仿佛存在于时空的褶皱之中,只留下那一丝微不可察的、带着赞许意味的“倾听”痕迹,随即悄然消散,仿佛从未出现。
只有小月亮那无忧无虑的“歌声”,依旧在意识层面欢快地流淌着,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那道遥远的注视。
林栀的心情却无法放松。
一个“静默者”还不够吗?现在又来了一个未知的、能感知到小月亮个体意识波动的、似乎并无恶意但同样神秘的存在?
这宇宙,在“文明诗篇”诞生之后,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难以预测。
她通过加密频道,将这一最新情况简洁地汇报给了星尘,重点描述了那瞬间的、“带着赞许的倾听感”。
星尘的回复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收到。已记录。特征与已知任何文明或现象不符。初步判断无恶意,但需最高级别警惕。“童心之歌”的吸引力可能远超我们预期。建议加强小月亮周边的意识防护,虽效果未知,但需尽力而为。】
林栀关闭通讯,轻轻吐出一口气。
她尝试着,分出一缕极其细微的、带着守护意味的意识波,如同编织一件无形的精神纱衣,温柔地环绕向小月亮那欢快的意识体,试图为她增加一层极薄的防护。
然而,她的意识刚触碰到小月亮的“歌声”,那孩子纯净的意识仿佛有所感应,欢快地“拥抱”了一下她的守护意念,然后继续无忧无虑地“歌唱”着,那层守护意念被她自然而然地接纳、融合,却并未改变她歌声的本质。
这种防护到底能有多大作用,林栀自己也不知道。面对那种能跨越如此距离进行精准“倾听”的存在,常规的防护手段可能毫无意义。
她现在只能希望,那个未知的存在,真的如它所表现的那般,只有赞许,而无他意。
小月亮的“歌声”持续了一段时间,才渐渐减弱,最终完全平息,似乎是沉沉睡去了。
周遭的文化波动场域,却因此变得更加和谐与明亮,那种微妙的优化效果依然残留着。
林栀从长椅上坐起身。
夜已深,寒意更重。
女儿的歌声抚平了一些细微的波澜,却也引来了更深的未知。
她抬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
那些星辰之中,到底隐藏着多少双眼睛?多少对这首新生的“文明诗篇”及其吟唱者们感兴趣的存在?
“真理之眼”的蝇营狗苟,“静默者”的冰冷窥探,以及这新出现的、带着赞许的遥远倾听…
麻烦的等级和数量,似乎都在升级。
她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强的掌控力。
周三晚,化工楼604。
那个“真理之眼”的聚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从这些在地面活动的“小虫子”开始,或许能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线索。
她重新躺回长椅,闭上眼睛。
这一次,她不再仅仅是休息,而是开始有计划地调动意识,与星石深度连接,如同擦拭武器般,开始梳理和强化自己对各种信息流的处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探查做准备。
童心之歌的回响渐渐消散在宇宙的夜空中,留下的,是更深的宁静,以及潜藏在宁静之下,愈发汹涌的暗流。
秦屿的效率很高。在她发出信息后不久,远处废弃仓库方向传来极其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动静,很快又归于沉寂。她知道,那个昏迷的“真理之眼”成员已经被悄无声息地处理掉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调查。
校园重归表面的宁静。
然而,林栀的感知却并未放松。她腕间的星石持续传来极其微弱的、来自联邦网络的信息流——关于“静默者”探针的最新监测报告(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以及文化波动渗透的持续评估。
同时,她也分出一丝心神,留意着西北角那片废弃区域的能量残留,以及…旧画室的方向。徐阳留下的那点困惑迷茫的精神印记,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尚未完全平息。
就在这种多线程的感知状态下,一股极其独特、纯净而强大的意识波动,如同清澈的溪流,温柔却不容忽视地穿透了空间的阻隔,轻轻触碰到她的意识边缘。
是小月亮。
这孩子似乎在做梦,或者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深层的冥想状态。她的意识不像成人那样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逻辑,而是以一种更本能、更直接的方式,与周遭的一切,尤其是与那弥漫在空间中的、来自“文明诗篇”的文化波动,产生着共鸣。
没有言语,没有图像。
只有一种“感觉”。
一种温暖、欢快、充满好奇和接纳的“歌唱感”。孩子的意识仿佛化作了一个无形的、纯净的音符,主动地、快乐地融入那宇宙尺度的文化共振场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应和、玩耍。
她像是在用整个灵魂,哼唱着一首没有歌词、却充满了无尽生命力和纯粹喜悦的歌谣。
这首“童心之歌”,透过星石的连接,清晰地传递到林栀的意识中。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小月亮意识波的扩散和融入,林栀能清晰地“看”到(以一种超越视觉的方式),那些弥漫在校园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原本杂乱微弱的文化波动涟漪,仿佛被一只无形却温柔的手轻轻梳理过!
一些原本因为不同文明气息冲突而产生的、极其细微的不和谐“杂音”,被那纯净的童心之歌悄然抚平、中和。
一些原本可能引发轻微焦虑或混乱的波动频率,被巧妙地调谐,转化为更令人平静或愉悦的“旋律”。
甚至有一些原本沉寂的、代表某个弱小文明独特文化基因的“音符”,被这歌声唤醒、放大,变得清晰可闻,如同蒙尘的珍珠被轻轻擦拭,重新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小月亮无意识的行为,竟然在微观层面,对渗透到基层的“文明诗篇”波动,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却效果显着的净化和优化!
她就像是一个拥有绝对音准和纯净心灵的小小调音师,无意识地修补着宏大乐章中那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让整体的“音乐”变得更加和谐动人。
这种影响范围或许有限,仅限于她意识所能触及的这片区域,但其本质却意义非凡。这证明了“文明诗篇”并非固定不变的死物,而是活的、可以互动、甚至可以由个体意识(尤其是纯净强大的个体意识)进行微调和完善的存在!
联邦总部,文化波动监测中心。
几名值班的科学家突然注意到控制台上的一组数据发生了变化。
“奇怪…太阳系-地球区域的基层文化场和谐度指数,刚刚出现了微小但清晰的跃升!”
“波动中的负面情绪诱发参数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同时检测到多个边缘文明文化符号的清晰度有微弱提升…这不符合衰减模型啊?”
“像是…有人在做局部优化?但这怎么可能?谁能干预宇宙意识场的扩散模式?”
科学家们面面相觑,无法解释这突如其来的良性变化。他们调出所有监测数据,却找不到任何外部干预的痕迹,仿佛那是场域自发的、偶然的自我优化。
只有极少数权限最高、知晓“童心之歌”计划核心秘密的人,看着那悄然变化的和谐度曲线,眼中流露出深深的震撼和敬畏。他们知道,这很可能又是那个孩子无意识的奇迹。
林栀感受着这奇妙的变化,嘴角几不可查地微微上扬。女儿的这份天赋,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然而,就在这时,小月亮那纯净欢快的“歌声”中,突然掺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协调的“倾听感”。
那不是“静默者”的冰冷窥探,也不是“真理之眼”那种带着恶意的精神暗示。
而是一种…古老的、沉静的、带着一丝好奇和…赞许?的“注视”。
仿佛一个遥远的、沉默的存在,偶然听到了这曲纯净动人的童谣,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投来了一道温和的、不带任何侵略性的目光。
这道目光穿过浩瀚星海,穿过文明诗篇的层层波动,精准地落在了哼唱着歌谣的小月亮身上。
林栀的神经瞬间绷紧!
是谁?!
她试图捕捉那道目光的来源,但它缥缈无踪,无法定位,仿佛存在于时空的褶皱之中,只留下那一丝微不可察的、带着赞许意味的“倾听”痕迹,随即悄然消散,仿佛从未出现。
只有小月亮那无忧无虑的“歌声”,依旧在意识层面欢快地流淌着,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那道遥远的注视。
林栀的心情却无法放松。
一个“静默者”还不够吗?现在又来了一个未知的、能感知到小月亮个体意识波动的、似乎并无恶意但同样神秘的存在?
这宇宙,在“文明诗篇”诞生之后,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难以预测。
她通过加密频道,将这一最新情况简洁地汇报给了星尘,重点描述了那瞬间的、“带着赞许的倾听感”。
星尘的回复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收到。已记录。特征与已知任何文明或现象不符。初步判断无恶意,但需最高级别警惕。“童心之歌”的吸引力可能远超我们预期。建议加强小月亮周边的意识防护,虽效果未知,但需尽力而为。】
林栀关闭通讯,轻轻吐出一口气。
她尝试着,分出一缕极其细微的、带着守护意味的意识波,如同编织一件无形的精神纱衣,温柔地环绕向小月亮那欢快的意识体,试图为她增加一层极薄的防护。
然而,她的意识刚触碰到小月亮的“歌声”,那孩子纯净的意识仿佛有所感应,欢快地“拥抱”了一下她的守护意念,然后继续无忧无虑地“歌唱”着,那层守护意念被她自然而然地接纳、融合,却并未改变她歌声的本质。
这种防护到底能有多大作用,林栀自己也不知道。面对那种能跨越如此距离进行精准“倾听”的存在,常规的防护手段可能毫无意义。
她现在只能希望,那个未知的存在,真的如它所表现的那般,只有赞许,而无他意。
小月亮的“歌声”持续了一段时间,才渐渐减弱,最终完全平息,似乎是沉沉睡去了。
周遭的文化波动场域,却因此变得更加和谐与明亮,那种微妙的优化效果依然残留着。
林栀从长椅上坐起身。
夜已深,寒意更重。
女儿的歌声抚平了一些细微的波澜,却也引来了更深的未知。
她抬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
那些星辰之中,到底隐藏着多少双眼睛?多少对这首新生的“文明诗篇”及其吟唱者们感兴趣的存在?
“真理之眼”的蝇营狗苟,“静默者”的冰冷窥探,以及这新出现的、带着赞许的遥远倾听…
麻烦的等级和数量,似乎都在升级。
她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强的掌控力。
周三晚,化工楼604。
那个“真理之眼”的聚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从这些在地面活动的“小虫子”开始,或许能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线索。
她重新躺回长椅,闭上眼睛。
这一次,她不再仅仅是休息,而是开始有计划地调动意识,与星石深度连接,如同擦拭武器般,开始梳理和强化自己对各种信息流的处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探查做准备。
童心之歌的回响渐渐消散在宇宙的夜空中,留下的,是更深的宁静,以及潜藏在宁静之下,愈发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