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内,徐夫人一身藏青色绣缠枝莲纹的杭绸褙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套成色普通的珍珠头面,面容端庄,眼神清正,通身透着书香门第主母的持重与内敛。
她身旁坐着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身着月白竹叶纹直裰,眉眼与徐静姝有几分相似,气质斯文,眼神清澈。
见到楚砚沉和柳云萱进来,连忙跟着母亲起身行礼,姿态恭敬却不显谄媚。
“学生参见靖王殿下,王妃娘娘。”
“臣妇参见靖王殿下,王妃娘娘。”
“徐夫人,徐公子不必多礼,快请坐。”楚砚沉虚扶一下,在主位坐下,语气温和。
柳云萱微笑着颔首示意。
双方落座,寒暄几句后,徐夫人便切入正题,语气真诚,“昨日小女在宫中多蒙王妃娘娘出言维护,又承蒙厚赠,臣妇与小女感激不尽,回府后,静姝将那彩色铅笔示于臣妇与她父亲,皆惊叹不已,此物于她而言,如同良驹得遇伯乐,意义非凡。”
“故今日特带小儿登门,聊表谢意。”
话落,一旁的徐明远便站起身,双手奉上一个长方形的紫檀木盒,盒盖雕着松鹤延年的图案,古雅精致。
“这是家父珍藏的一方古徽墨,名曰紫玉光,乃前朝制墨大家所制,家父平日亦不舍多用,家父言,宝剑赠英雄,佳墨亦当赠予懂得欣赏之人,王爷与王妃雅好文墨,此物或能略添雅趣,万望笑纳。”
这礼物送得极有水平,既不显得是庸俗的金银,又投其所好,更表明徐家是将靖王府视为可论雅趣的知交,而非简单的答谢对象。
楚砚沉示意周伯接过,温和道,“徐尚书太客气了,本王久闻紫玉光大名,乃墨中神品,今日得见,幸甚,徐小姐才情出众,风骨凛然,本王与王妃亦甚为欣赏,些许小物能入徐小姐之眼,是它们的造化。”
柳云萱端起茶杯,浅浅一笑,“徐夫人言重了,昨日不过举手之劳,亦是看不惯有些人仗势欺人罢了,徐小姐才华横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徐夫人见靖王夫妇态度如此谦和,毫无宗室骄矜之气,心中好感更增,语气也愈发恳切,“王爷,王妃过誉了,静姝那孩子,性子是执拗了些,幸得王爷王妃不弃。”
她顿了顿,似有感慨,“这京城虽大,知音难觅,王妃昨日一番女子为何不能有自己的抱负言论,静姝回府后反复提及,深受触动。”
柳云萱微微一笑,知道真正打动徐静姝乃至徐家的,是那份超越时代的认同感。
“本妃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世间才华本就不分男女,禁锢了女子的往往是世人的眼光与自身的怯懦,徐小姐能有此才情与心性,亦是徐大人与夫人教导有方。”
徐夫人眼中闪过欣慰与一丝复杂,叹道,“王妃通透。”
她转而看向身旁的儿子,“明远平日也喜好读书,尤其对算学格物有些兴趣,只是于科举文章上稍欠些火候。”
徐明远适时地接口,语气带着少年人的腼腆与真诚,“学生愚钝,昨日听家姐提及王妃娘娘经营的翰墨雅集中有许多新奇实用的海外文具,心中甚为向往,尤其是那铅笔,书写便捷,用于演算草稿极佳,不知日后可否常去铺中观摩学习?”
这话看似是少年人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实则透露出徐家愿意与靖王府,特别是与柳云萱的商业领域,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信号。
徐明远是徐家嫡次子,不走科举正途,转而关注实学,由他来与商贾之事有所牵连,对徐家门第清誉无损,却又是一条绝佳的纽带。
柳云萱心领神会,立刻笑道,“徐公子过谦了,算学格物乃是经世致用之学,远比死读诗书更有意义,翰墨雅集随时欢迎徐公子光临,若有什么新奇想法,或是觉得哪些文具尚有不足,也尽可提出,我们也好改进。”
楚砚沉轻轻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年轻人多接触些实务是好事,明远若有兴趣亦可常来与本王聊聊,本王虽于算学一道不算精通,倒也收藏些许杂书,或可共赏。”
此话给足徐家面子,意味着他愿意亲自指点,提携徐明远。
徐夫人闻言,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能得王爷,王妃青睐,是明远的福气,如此,臣妇便代这孩子谢过王爷,王妃了。”
又闲谈片刻,徐夫人便适时地起身告辞,柳云萱和楚砚沉亲自将二人送至二门处,礼仪周到。
送走徐家母子,回到书房,周伯捧着那方紫玉光古墨,啧啧称赞,“王爷,徐尚书这次可是大手笔,这墨如今市面上有价无市,足见其诚意。”
楚砚沉摩挲着冰凉润泽的墨锭,唇角微弯,“清流之首的徐家,向来不轻易与宗室交往过密,此番主动示好,意义非同一般。”
他看向柳云萱,目光中带着赞赏,“王妃昨日一举,不仅折服了徐静姝,更是为王府赢得徐家乃至其背后清流势力的好感,这步棋,走得极妙。”
柳云萱接过那方古墨看了看,她也看得出这是好东西,“是徐小姐自身风骨令人敬佩,不过,能与徐家建立良好关系确实对我们大有裨益,至少日后在士林清议方面,有人能替我们说几句公道话。”
“而且,徐明远那孩子,我看着心思纯正,对格物算学有兴趣,或许将来真能有些作为。”
楚砚沉点头,接过周伯递来的参茶,沉声道,“不错,王妃可让墨池在翰墨雅集多留意些海外流入的算学格物书籍或器具,若有机会,便留给徐明远,这份善缘,值得我们用心维系。”
随着徐家的主动登门,靖王府在京城权力格局中的微妙地位似乎又悄然提升一分。
徐家拜访带来的余温尚未散去,一道突如其来的旨意,如同寒冬里的一盆冰水浇在渐有起色的靖王府。
皇帝楚祁正以“靖王体弱,府中冷清,需人悉心照料”为由,借着新一轮选秀的由头,亲自下旨,将五位经过“精心挑选”的秀女赐入靖王府。
圣旨抵达时,楚砚沉正与柳云萱在暖阁内对弈。
她身旁坐着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身着月白竹叶纹直裰,眉眼与徐静姝有几分相似,气质斯文,眼神清澈。
见到楚砚沉和柳云萱进来,连忙跟着母亲起身行礼,姿态恭敬却不显谄媚。
“学生参见靖王殿下,王妃娘娘。”
“臣妇参见靖王殿下,王妃娘娘。”
“徐夫人,徐公子不必多礼,快请坐。”楚砚沉虚扶一下,在主位坐下,语气温和。
柳云萱微笑着颔首示意。
双方落座,寒暄几句后,徐夫人便切入正题,语气真诚,“昨日小女在宫中多蒙王妃娘娘出言维护,又承蒙厚赠,臣妇与小女感激不尽,回府后,静姝将那彩色铅笔示于臣妇与她父亲,皆惊叹不已,此物于她而言,如同良驹得遇伯乐,意义非凡。”
“故今日特带小儿登门,聊表谢意。”
话落,一旁的徐明远便站起身,双手奉上一个长方形的紫檀木盒,盒盖雕着松鹤延年的图案,古雅精致。
“这是家父珍藏的一方古徽墨,名曰紫玉光,乃前朝制墨大家所制,家父平日亦不舍多用,家父言,宝剑赠英雄,佳墨亦当赠予懂得欣赏之人,王爷与王妃雅好文墨,此物或能略添雅趣,万望笑纳。”
这礼物送得极有水平,既不显得是庸俗的金银,又投其所好,更表明徐家是将靖王府视为可论雅趣的知交,而非简单的答谢对象。
楚砚沉示意周伯接过,温和道,“徐尚书太客气了,本王久闻紫玉光大名,乃墨中神品,今日得见,幸甚,徐小姐才情出众,风骨凛然,本王与王妃亦甚为欣赏,些许小物能入徐小姐之眼,是它们的造化。”
柳云萱端起茶杯,浅浅一笑,“徐夫人言重了,昨日不过举手之劳,亦是看不惯有些人仗势欺人罢了,徐小姐才华横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徐夫人见靖王夫妇态度如此谦和,毫无宗室骄矜之气,心中好感更增,语气也愈发恳切,“王爷,王妃过誉了,静姝那孩子,性子是执拗了些,幸得王爷王妃不弃。”
她顿了顿,似有感慨,“这京城虽大,知音难觅,王妃昨日一番女子为何不能有自己的抱负言论,静姝回府后反复提及,深受触动。”
柳云萱微微一笑,知道真正打动徐静姝乃至徐家的,是那份超越时代的认同感。
“本妃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世间才华本就不分男女,禁锢了女子的往往是世人的眼光与自身的怯懦,徐小姐能有此才情与心性,亦是徐大人与夫人教导有方。”
徐夫人眼中闪过欣慰与一丝复杂,叹道,“王妃通透。”
她转而看向身旁的儿子,“明远平日也喜好读书,尤其对算学格物有些兴趣,只是于科举文章上稍欠些火候。”
徐明远适时地接口,语气带着少年人的腼腆与真诚,“学生愚钝,昨日听家姐提及王妃娘娘经营的翰墨雅集中有许多新奇实用的海外文具,心中甚为向往,尤其是那铅笔,书写便捷,用于演算草稿极佳,不知日后可否常去铺中观摩学习?”
这话看似是少年人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实则透露出徐家愿意与靖王府,特别是与柳云萱的商业领域,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信号。
徐明远是徐家嫡次子,不走科举正途,转而关注实学,由他来与商贾之事有所牵连,对徐家门第清誉无损,却又是一条绝佳的纽带。
柳云萱心领神会,立刻笑道,“徐公子过谦了,算学格物乃是经世致用之学,远比死读诗书更有意义,翰墨雅集随时欢迎徐公子光临,若有什么新奇想法,或是觉得哪些文具尚有不足,也尽可提出,我们也好改进。”
楚砚沉轻轻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年轻人多接触些实务是好事,明远若有兴趣亦可常来与本王聊聊,本王虽于算学一道不算精通,倒也收藏些许杂书,或可共赏。”
此话给足徐家面子,意味着他愿意亲自指点,提携徐明远。
徐夫人闻言,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能得王爷,王妃青睐,是明远的福气,如此,臣妇便代这孩子谢过王爷,王妃了。”
又闲谈片刻,徐夫人便适时地起身告辞,柳云萱和楚砚沉亲自将二人送至二门处,礼仪周到。
送走徐家母子,回到书房,周伯捧着那方紫玉光古墨,啧啧称赞,“王爷,徐尚书这次可是大手笔,这墨如今市面上有价无市,足见其诚意。”
楚砚沉摩挲着冰凉润泽的墨锭,唇角微弯,“清流之首的徐家,向来不轻易与宗室交往过密,此番主动示好,意义非同一般。”
他看向柳云萱,目光中带着赞赏,“王妃昨日一举,不仅折服了徐静姝,更是为王府赢得徐家乃至其背后清流势力的好感,这步棋,走得极妙。”
柳云萱接过那方古墨看了看,她也看得出这是好东西,“是徐小姐自身风骨令人敬佩,不过,能与徐家建立良好关系确实对我们大有裨益,至少日后在士林清议方面,有人能替我们说几句公道话。”
“而且,徐明远那孩子,我看着心思纯正,对格物算学有兴趣,或许将来真能有些作为。”
楚砚沉点头,接过周伯递来的参茶,沉声道,“不错,王妃可让墨池在翰墨雅集多留意些海外流入的算学格物书籍或器具,若有机会,便留给徐明远,这份善缘,值得我们用心维系。”
随着徐家的主动登门,靖王府在京城权力格局中的微妙地位似乎又悄然提升一分。
徐家拜访带来的余温尚未散去,一道突如其来的旨意,如同寒冬里的一盆冰水浇在渐有起色的靖王府。
皇帝楚祁正以“靖王体弱,府中冷清,需人悉心照料”为由,借着新一轮选秀的由头,亲自下旨,将五位经过“精心挑选”的秀女赐入靖王府。
圣旨抵达时,楚砚沉正与柳云萱在暖阁内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