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国文课。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夏先生讲解完韩愈《师说》的最后一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合上了课本。
他环视台下眼神中带着疲惫又有一丝期冀的学生,清了清嗓子,用一贯沉稳的语调宣布:
“诸生,《师说》既毕,本学年国文新课,至此告一段落。”
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夹杂着各种情绪的骚动。
新课结束,意味着全面复习的开始,也意味着那柄名为“月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了每个人的头顶。
黑板上方日历显示,五月二十二日,周一,就是月考之日。时间,只剩下一个周末。
“自下周起,直至期末考,皆为复习课。
望尔等善加利用,查漏补缺,尤其近一月所讲之《师说》、《孟子·告子》篇章,当为温习重中之重。”
夏先生的目光扫过全班,在林怀安身上略有停留。
这个学生近来的变化,他有所察觉,但最终的检验,还需考场见分晓。
下课钟声敲响,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学生们收拾书本的动作都显得心事重重。
王韭聪那伙人依旧嬉笑着相约去打球,仿佛月考与他们无关;而如谢安平、常少莲等用功的学生,则已开始低声讨论复习计划。
林怀安(郝楠仁)默默整理着笔记。
历史课上李文香先生那番“活的历史”的震撼仍在心中激荡,但现实的考核压力已迫在眉睫。
国文、数学、英语、史地、理化,五座大山,需要他在短短三天内,至少将过去一个月的新课内容梳理巩固。
他感到一种时间紧迫带来的焦虑,但不同于以往的慌乱,这次焦虑中带着一丝清晰的路径感——他知道,必须运用更高效的方法。
放学后,夕阳将金色的余晖洒满校园。
林怀安正想到图书馆抢占一个安静角落开始复习,却被班长谢安平叫住。
“怀安兄,且慢。”
林怀安回头,见谢安平身边还站着体育健将、同班的赵大洪。
赵大洪身材壮实,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
“怀安,看你最近练得狠,走,去打两盘‘墙球’松快松快?老规矩,输的请喝酸梅汤!”
赵大洪拍着手里一个用羊皮边角料自缝的、略显陈旧的小球邀请道。
他是校篮球队的,但也酷爱这项需要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的运动。
“墙球”,是中法中学师生间流行的一种简易运动。
在校园东北角,有一处废弃的观礼台,两侧高大厚实的砖墙恰好形成一个人字形夹角,地面是夯实的三合土,成了天然的“墙球”场地。
规则类似壁球,用自制的实心小球(内填软木屑或碎布,外裹羊皮)对墙击打,反弹后由对手接击,失误或接不住者失分。
林怀安下意识地想拒绝,复习时间宝贵。
但看到谢安平鼓励的眼神,又想到自己连日来精神紧绷,李文香老师那句“张弛之道”在脑中响起。
或许,一场高强度的、需要高度专注的剧烈运动,正是宣泄压力、检验近期体能训练效果的好方法?
“好!”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不过,我技术差,大洪兄可要手下留情。”
“哈哈,放心!玩玩而已!”
赵大洪搂住他的肩膀,三人朝观礼台走去。
观礼台前,已有几个同学在围观。
简易的“球场”上,球与砖墙碰撞发出“砰、砰”的闷响,夹杂着跑动声和喘息声。
赵大洪不愧是运动好手,动作舒展,击球有力,角度刁钻。
他先和谢安平打了一盘,轻松取胜。
谢安平笑着摇摇头,递上一枚铜板:
“技不如人,心服口服。怀安,看你的了。”
林怀安上场,拿起那个略显粗糙的球。
他回忆着原主那点微末的运动记忆,又结合郝楠仁现代灵魂对球类运动的理解,摆开架势。
最初几球,他极其笨拙。
判断落点不准,步伐凌乱,挥臂动作僵硬,不是打空就是直接将球砸进死角,引得围观同学一阵善意的哄笑。
赵大洪也打得轻松,不时好心地指点他:
“怀安,脚步跟上!”“手腕发力,别用蛮力!”
但林怀安没有气馁。
他将这场比赛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刻意练习”。
他强迫自己冷静,运用“费曼学习方法”般的思考:
观察球的旋转和反弹轨迹,预判落点,调整呼吸和步伐。
他将赵大洪的每一次击球,都看作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力去“解答”。
渐渐地,他的表现有了起色。
虽然依旧处于下风,丢分很多,但他不再是一触即溃。
他能连续接住几个来回,甚至偶尔能打出一两个让赵大洪需要移动才能接起的球。
他的呼吸法在奔跑中起到了作用,虽然肺部依然灼热,但气息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紊乱。
绑沙袋跑步练出的腿部力量,也让他的横向移动比以往迅捷了一丝。
“咦?怀安兄,可以啊!有长进!”
赵大洪也发现了他的变化,收起几分随意,开始认真对待。
比分交替上升,但赵大洪始终领先。
比赛进入局点,赵大洪15:10领先。
只要再得一分,他就获胜。
赵大洪深吸一口气,决定用一记重扣结束比赛。
他看准来球,高高跃起,全身力量灌注于手臂,狠狠将球砸向墙面!
那球如同出膛炮弹,带着剧烈的旋转,直冲林怀安反手位的死角!
这一球速度极快,角度极刁!
按照林怀安平时的水平,绝无可能接到。
但就在这一瞬,连日来晨跑练出的爆发力、深蹲积累的腰腹力量、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仿佛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林怀安几乎是凭借本能,一个迅猛的侧向滑步,身体极度伸展,手臂如同鞭子般甩出!
“啪!”
一声极其清脆、甚至有些刺耳的爆响,炸裂在小小的场地内!
球,没有按照预想的轨迹反弹。
而是在与林怀安球拍(一块绑着握把的硬木板)接触的瞬间,猛地炸开了!
填充的软木屑和碎布条从破裂的羊皮中炸裂出来,像一场小小的雪崩,散落一地。
全场瞬间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看着地上那团“遗骸”,又看看保持着击球动作、同样目瞪口呆的林怀安。
一秒,两秒……
“噗嗤……”不知是谁先忍不住笑了出来。
随即,哄堂大笑爆发出来!
“哈哈哈!打爆了!怀安兄,你把球打爆了!”
“我的天!这是什么力气?”
“赵大洪,你这球也太不经打了吧!”
赵大洪也从错愕中回过神来,非但没有不快,反而大步上前,用力拍了拍林怀安的肩膀,嗓门洪亮地笑道:
“好家伙!
林怀安!
真没看出来啊!
你这胳膊是装了炮仗吗?
这一下子,够猛的!
佩服佩服!
这球算你的,‘中法炮手’,名不虚传!
我输了!
走走走,我请客,喝酸梅汤去!”
“中法炮手”这个绰号,伴随着众人的笑声和赵大洪爽快的认输,瞬间传开了。
林怀安看着地上破碎的球,又看看自己微微发麻的手掌,脸上因运动和兴奋泛起的红潮还未褪去。
他有些不好意思,但内心深处,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不是考试得高分的喜悦,而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力量被认可的快感。
他证明了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这具身体,正在发生肉眼可见的改变!
三人来到校门口老周的冷饮摊。
夕阳的余温尚未散尽,一碗冰镇酸梅汤下肚,酸甜沁凉,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和暑气。
“舒坦!”
赵大洪仰头灌下一大口,抹了抹嘴,“怀安兄,说真的,你最近变化不小。
早上操场总能看到你,这墙球也打得有模有样了。怎么,真打算考军校?”
谢安平也微笑着看过来,眼神带着探询。
林怀安用勺子搅动着碗里深色的汤汁,点了点头,没有隐瞒:
“是有这个想法。
所以,得把落下的功课补上,这副身板也得练起来。”
“有志气!”
赵大洪竖起大拇指,“军校是好,就是苦。
不过看你刚才那下子,有股子狠劲,是块当兵的料!
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老同学!”
谢安平则更务实些:
“月考在即,复习可有了章程?
若有需要,我的国文、史地笔记,可借你一观。”
林怀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穿越以来,第一次有同学(除了苏清墨的善意)如此直接地表达认可和提供帮助。
他感激地谢过,并分享了自己刚摸索出的“救国地图”历史学习方法。
谢安平听了,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此法甚妙!将零散知识串联成网,怀安兄心思缜密。”
带着一丝运动后的疲惫和难得的松弛感,林怀安回到教室上晚自习。
酸梅汤的凉意犹在喉间,但大脑却异常清醒。
他知道,短暂的放松结束,真正的战斗即将开始。
他摊开一张新的草纸,开始为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制定决战计划。
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粗略的时间段划分,而是进行了极致的量化管理,融合了现代时间管理法则:
目标极简化:未来三天,唯一目标:最大化掌握近一个月的新课内容,冲刺月考。
暂时搁置远期难题和旧知识复习。
任务模块化与时间盒(TiBoxing):
周六上午(8:00-12:00):
主攻数学。
采用“番茄工作法”(虽无此名,但有其实),设定每专注攻坚45分钟,强制休息5分钟,远眺放松。
目标:彻底攻克函数单调性与几何应用两大核心题型。
周六下午(14:00-18:00):史地。
运用新领悟的“救国地图”法,结合地图与时间轴,强化记忆《南京条约》至甲午战争的关键节点。
饥饿记忆法辅助:利用午饭后轻微困倦期,站立背诵,强化记忆。
周六晚上(19:00-22:30):国文。
重点复盘《师说》《孟子》核心论点、论证逻辑及关键文言实词虚词。睡前进行冥想回顾。
两天强行背诵《师说》《孟子·告子》。
周日:同理,划分给英语(晨读 词汇语法)、理化(下午攻坚实验原理与公式)、综合复习与错题重做(晚上)。
模拟考场环境(预演):计划周日晚间,进行一次严格的限时答题训练。
使用去年的月考试卷(设法搞到),严格掐表,营造真实考场压力,提前适应节奏,暴露问题。
精力管理:明确写入计划:午休半小时,绝不压缩睡眠。
保持晨跑(调整为恢复性慢跑),确保身体状态。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进行压力宣泄与积极社交,“心理韧性”微幅提升。】
【体能突破获得同伴认可,“身体自信”初步建立。】
【成功制定精细化、可执行的“考前冲刺时间表”,学习策略优化至“战术级”。】
【“飞轮效应”计数:惯性稳定,推动效率因目标聚焦与计划优化而隐性增强。】
看着这份详尽到近乎苛刻的计划,林怀安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将是一个分秒必争的周末。
但有了明确的地图,即使前路艰难,心中也不再迷茫。
他吹熄煤油灯,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夜风微凉,繁星点点。
白日“墙球”对决的畅快、同学认可的温暖、以及面对挑战的冷静规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而充实的心境。
“中法炮手”的绰号,像一颗小小的火星,映亮了他眼中名为自信的光芒。
月考,来吧!他已调整好姿态,准备迎接这场硬仗。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夏先生讲解完韩愈《师说》的最后一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合上了课本。
他环视台下眼神中带着疲惫又有一丝期冀的学生,清了清嗓子,用一贯沉稳的语调宣布:
“诸生,《师说》既毕,本学年国文新课,至此告一段落。”
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夹杂着各种情绪的骚动。
新课结束,意味着全面复习的开始,也意味着那柄名为“月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了每个人的头顶。
黑板上方日历显示,五月二十二日,周一,就是月考之日。时间,只剩下一个周末。
“自下周起,直至期末考,皆为复习课。
望尔等善加利用,查漏补缺,尤其近一月所讲之《师说》、《孟子·告子》篇章,当为温习重中之重。”
夏先生的目光扫过全班,在林怀安身上略有停留。
这个学生近来的变化,他有所察觉,但最终的检验,还需考场见分晓。
下课钟声敲响,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学生们收拾书本的动作都显得心事重重。
王韭聪那伙人依旧嬉笑着相约去打球,仿佛月考与他们无关;而如谢安平、常少莲等用功的学生,则已开始低声讨论复习计划。
林怀安(郝楠仁)默默整理着笔记。
历史课上李文香先生那番“活的历史”的震撼仍在心中激荡,但现实的考核压力已迫在眉睫。
国文、数学、英语、史地、理化,五座大山,需要他在短短三天内,至少将过去一个月的新课内容梳理巩固。
他感到一种时间紧迫带来的焦虑,但不同于以往的慌乱,这次焦虑中带着一丝清晰的路径感——他知道,必须运用更高效的方法。
放学后,夕阳将金色的余晖洒满校园。
林怀安正想到图书馆抢占一个安静角落开始复习,却被班长谢安平叫住。
“怀安兄,且慢。”
林怀安回头,见谢安平身边还站着体育健将、同班的赵大洪。
赵大洪身材壮实,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
“怀安,看你最近练得狠,走,去打两盘‘墙球’松快松快?老规矩,输的请喝酸梅汤!”
赵大洪拍着手里一个用羊皮边角料自缝的、略显陈旧的小球邀请道。
他是校篮球队的,但也酷爱这项需要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的运动。
“墙球”,是中法中学师生间流行的一种简易运动。
在校园东北角,有一处废弃的观礼台,两侧高大厚实的砖墙恰好形成一个人字形夹角,地面是夯实的三合土,成了天然的“墙球”场地。
规则类似壁球,用自制的实心小球(内填软木屑或碎布,外裹羊皮)对墙击打,反弹后由对手接击,失误或接不住者失分。
林怀安下意识地想拒绝,复习时间宝贵。
但看到谢安平鼓励的眼神,又想到自己连日来精神紧绷,李文香老师那句“张弛之道”在脑中响起。
或许,一场高强度的、需要高度专注的剧烈运动,正是宣泄压力、检验近期体能训练效果的好方法?
“好!”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不过,我技术差,大洪兄可要手下留情。”
“哈哈,放心!玩玩而已!”
赵大洪搂住他的肩膀,三人朝观礼台走去。
观礼台前,已有几个同学在围观。
简易的“球场”上,球与砖墙碰撞发出“砰、砰”的闷响,夹杂着跑动声和喘息声。
赵大洪不愧是运动好手,动作舒展,击球有力,角度刁钻。
他先和谢安平打了一盘,轻松取胜。
谢安平笑着摇摇头,递上一枚铜板:
“技不如人,心服口服。怀安,看你的了。”
林怀安上场,拿起那个略显粗糙的球。
他回忆着原主那点微末的运动记忆,又结合郝楠仁现代灵魂对球类运动的理解,摆开架势。
最初几球,他极其笨拙。
判断落点不准,步伐凌乱,挥臂动作僵硬,不是打空就是直接将球砸进死角,引得围观同学一阵善意的哄笑。
赵大洪也打得轻松,不时好心地指点他:
“怀安,脚步跟上!”“手腕发力,别用蛮力!”
但林怀安没有气馁。
他将这场比赛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刻意练习”。
他强迫自己冷静,运用“费曼学习方法”般的思考:
观察球的旋转和反弹轨迹,预判落点,调整呼吸和步伐。
他将赵大洪的每一次击球,都看作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力去“解答”。
渐渐地,他的表现有了起色。
虽然依旧处于下风,丢分很多,但他不再是一触即溃。
他能连续接住几个来回,甚至偶尔能打出一两个让赵大洪需要移动才能接起的球。
他的呼吸法在奔跑中起到了作用,虽然肺部依然灼热,但气息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紊乱。
绑沙袋跑步练出的腿部力量,也让他的横向移动比以往迅捷了一丝。
“咦?怀安兄,可以啊!有长进!”
赵大洪也发现了他的变化,收起几分随意,开始认真对待。
比分交替上升,但赵大洪始终领先。
比赛进入局点,赵大洪15:10领先。
只要再得一分,他就获胜。
赵大洪深吸一口气,决定用一记重扣结束比赛。
他看准来球,高高跃起,全身力量灌注于手臂,狠狠将球砸向墙面!
那球如同出膛炮弹,带着剧烈的旋转,直冲林怀安反手位的死角!
这一球速度极快,角度极刁!
按照林怀安平时的水平,绝无可能接到。
但就在这一瞬,连日来晨跑练出的爆发力、深蹲积累的腰腹力量、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仿佛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林怀安几乎是凭借本能,一个迅猛的侧向滑步,身体极度伸展,手臂如同鞭子般甩出!
“啪!”
一声极其清脆、甚至有些刺耳的爆响,炸裂在小小的场地内!
球,没有按照预想的轨迹反弹。
而是在与林怀安球拍(一块绑着握把的硬木板)接触的瞬间,猛地炸开了!
填充的软木屑和碎布条从破裂的羊皮中炸裂出来,像一场小小的雪崩,散落一地。
全场瞬间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看着地上那团“遗骸”,又看看保持着击球动作、同样目瞪口呆的林怀安。
一秒,两秒……
“噗嗤……”不知是谁先忍不住笑了出来。
随即,哄堂大笑爆发出来!
“哈哈哈!打爆了!怀安兄,你把球打爆了!”
“我的天!这是什么力气?”
“赵大洪,你这球也太不经打了吧!”
赵大洪也从错愕中回过神来,非但没有不快,反而大步上前,用力拍了拍林怀安的肩膀,嗓门洪亮地笑道:
“好家伙!
林怀安!
真没看出来啊!
你这胳膊是装了炮仗吗?
这一下子,够猛的!
佩服佩服!
这球算你的,‘中法炮手’,名不虚传!
我输了!
走走走,我请客,喝酸梅汤去!”
“中法炮手”这个绰号,伴随着众人的笑声和赵大洪爽快的认输,瞬间传开了。
林怀安看着地上破碎的球,又看看自己微微发麻的手掌,脸上因运动和兴奋泛起的红潮还未褪去。
他有些不好意思,但内心深处,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不是考试得高分的喜悦,而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力量被认可的快感。
他证明了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这具身体,正在发生肉眼可见的改变!
三人来到校门口老周的冷饮摊。
夕阳的余温尚未散尽,一碗冰镇酸梅汤下肚,酸甜沁凉,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和暑气。
“舒坦!”
赵大洪仰头灌下一大口,抹了抹嘴,“怀安兄,说真的,你最近变化不小。
早上操场总能看到你,这墙球也打得有模有样了。怎么,真打算考军校?”
谢安平也微笑着看过来,眼神带着探询。
林怀安用勺子搅动着碗里深色的汤汁,点了点头,没有隐瞒:
“是有这个想法。
所以,得把落下的功课补上,这副身板也得练起来。”
“有志气!”
赵大洪竖起大拇指,“军校是好,就是苦。
不过看你刚才那下子,有股子狠劲,是块当兵的料!
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老同学!”
谢安平则更务实些:
“月考在即,复习可有了章程?
若有需要,我的国文、史地笔记,可借你一观。”
林怀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穿越以来,第一次有同学(除了苏清墨的善意)如此直接地表达认可和提供帮助。
他感激地谢过,并分享了自己刚摸索出的“救国地图”历史学习方法。
谢安平听了,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此法甚妙!将零散知识串联成网,怀安兄心思缜密。”
带着一丝运动后的疲惫和难得的松弛感,林怀安回到教室上晚自习。
酸梅汤的凉意犹在喉间,但大脑却异常清醒。
他知道,短暂的放松结束,真正的战斗即将开始。
他摊开一张新的草纸,开始为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制定决战计划。
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粗略的时间段划分,而是进行了极致的量化管理,融合了现代时间管理法则:
目标极简化:未来三天,唯一目标:最大化掌握近一个月的新课内容,冲刺月考。
暂时搁置远期难题和旧知识复习。
任务模块化与时间盒(TiBoxing):
周六上午(8:00-12:00):
主攻数学。
采用“番茄工作法”(虽无此名,但有其实),设定每专注攻坚45分钟,强制休息5分钟,远眺放松。
目标:彻底攻克函数单调性与几何应用两大核心题型。
周六下午(14:00-18:00):史地。
运用新领悟的“救国地图”法,结合地图与时间轴,强化记忆《南京条约》至甲午战争的关键节点。
饥饿记忆法辅助:利用午饭后轻微困倦期,站立背诵,强化记忆。
周六晚上(19:00-22:30):国文。
重点复盘《师说》《孟子》核心论点、论证逻辑及关键文言实词虚词。睡前进行冥想回顾。
两天强行背诵《师说》《孟子·告子》。
周日:同理,划分给英语(晨读 词汇语法)、理化(下午攻坚实验原理与公式)、综合复习与错题重做(晚上)。
模拟考场环境(预演):计划周日晚间,进行一次严格的限时答题训练。
使用去年的月考试卷(设法搞到),严格掐表,营造真实考场压力,提前适应节奏,暴露问题。
精力管理:明确写入计划:午休半小时,绝不压缩睡眠。
保持晨跑(调整为恢复性慢跑),确保身体状态。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进行压力宣泄与积极社交,“心理韧性”微幅提升。】
【体能突破获得同伴认可,“身体自信”初步建立。】
【成功制定精细化、可执行的“考前冲刺时间表”,学习策略优化至“战术级”。】
【“飞轮效应”计数:惯性稳定,推动效率因目标聚焦与计划优化而隐性增强。】
看着这份详尽到近乎苛刻的计划,林怀安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将是一个分秒必争的周末。
但有了明确的地图,即使前路艰难,心中也不再迷茫。
他吹熄煤油灯,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夜风微凉,繁星点点。
白日“墙球”对决的畅快、同学认可的温暖、以及面对挑战的冷静规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而充实的心境。
“中法炮手”的绰号,像一颗小小的火星,映亮了他眼中名为自信的光芒。
月考,来吧!他已调整好姿态,准备迎接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