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分班情感暗流-《重生赌爱》

  高三的序幕,在暑气未消的初秋拉开,伴随着一项足以改变许多人轨迹的决定——

  文理分班。

  分科意向表发下来的那天,教室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肃穆与躁动。

  纸张传递的沙沙声,笔尖划过选项的笃定或犹豫,低声与同伴的商讨,汇成一首关乎未来的交响前奏。

  我的选择毫无悬念。

  在“文科”的选项上打了勾,笔迹清晰而坚定。

  放下笔时,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清明与踏实。

  舍弃保送的惊涛骇浪已然过去,此刻是选定航向后的平静与决心。

  王子豪拿着表格,侧过头来看我,眼神交汇时,他对我咧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然后毫不犹豫地在自己表格的“理科”选项上打了个大大的勾。

  没有一丝迟疑。

  “这下好了,”他压低声音,带着点如释重负的雀跃,

  “你学文,我学理,咱们这叫……文武双全,互补!”

  他用了一个不太准确但心意满满的词。

  我被他逗笑了。

  我知道,对他而言,这个选择同样简单。

  他的优势在数理,他的梦想,如果打篮球不算的话。

  似乎也还没具体到某个专业,但留在理科,是他能看到的、最有可能与我未来产生交集的路径。

  右前排的芝兰唉声叹气地转过头来:“意华,你选了文对吧?那我怎么办啊?我的物理化学都快要我老命了!”

  她哭丧着脸,眼神在我和她的表格之间游移,充满了挣扎。

  “跟着你的心和能力走。”

  我轻声说,“如果理科真的非常吃力,强迫自己留在理科班,高三一年会非常痛苦。”

  最终,芝兰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在“文科”选项上打了勾。

  她放下笔,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随即又垮下脸:

  “可是意华,我们还能在一个班吗?听说文科只有一个重点班……”

  这时,刘建设从容地交上了他的表格。

  不用看也知道,必然是“理科”。

  他的目标清晰明确,国内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这是他从未动摇的航向。

  而兰凤,在经历了短暂的沉默和与何志明几次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低声讨论后,也选择了文科。

  我们读高三的那一年,何志明刚好高中毕业,他已经就读省城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他的大学录取果然与上一世的一样,我心里有数。

  兰凤的理科成绩其实并不弱,但当她将表格交给组长时,脸上带着一种安静的、追随内心所向的柔光。

  最让人意外的,是林少莲。

  她拿着表格,久久没有动笔。

  她的目光在“文”与“理”之间徘徊,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波澜。竞赛的失利,或许让她对理科之路产生了怀疑,而那个文学比赛的奖项,又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

  这不仅仅是一次分科,对她而言,更像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最终,在截止时间前,她深吸一口气,在“文科”选项上,郑重地划上了勾。

  笔落下的瞬间,我看到她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下来,一种卸下枷锁的轻快感,悄然取代了之前的挣扎与沉重。

  分班结果很快张贴出来。

  我和芝兰都进入了文科重点班。看到名单时,芝兰高兴地抱住了我:“太好了意华!我们还在一个班!我要与你同桌。”

  而兰凤和林少莲在文科二班,她们两个似乎走得越来越近。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朋友的权利。

  子豪和刘建设以及志刚和宇辉毫无悬念地在理科重点班。

  王子豪盯着文科班的名单看了好久,确认了我的名字在里面,然后跑过来,隔着熙攘的人群对我大声说:

  “意华!就在隔壁!我一下课就能过来!”

  他的快乐简单直接,感染了周遭的空气。

  林少莲也出现在了文科重点班的名单上。

  她站在公告栏前,看着自己的名字,眼神复杂,有迷茫,有期待,最终化为一种沉静的力量。

  搬教室那天,走廊里一片忙乱。

  抱着书本穿梭的身影,构成了高三最初的印象。

  我的新教室在走廊的另一端,窗户依旧朝南,阳光很好。

  王子豪帮我把最后一箱书搬进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环顾着这间即将陪伴我度过高三的教室,眼神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支持。

  “好了,”他拍了拍手上的灰,“我就在隔壁。有事就喊我,随叫随到。”

  他转身走向门口,在踏出去之前,又回头,阳光下,那撮卷发格外醒目,笑容温暖:

  “意华,加油!”

  “你也是。”我朝他喊。

  新的集体,新的挑战,在秋日澄澈的天空下正式开启。

  我们被一道分水岭隔开,走向不同的知识殿堂,但有些东西,从未被隔断。

  青春的篇章翻开了名为“高三”的这一页,笔墨酣畅,等待我们共同书写。

  未来的轮廓,在这一次次选择中,变得愈发清晰。

  高三的生活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节奏快得容不得人多想。

  堆积如山的试卷,永远背不完的知识点,还有黑板上方一日少过一日的倒计时,构成了日复一日的主旋律。

  我和芝兰成了同桌,在文科重点班这片“新大陆”上互相扶持。

  她依旧是那个开心果,能在枯燥的史政题海里找到莫名其妙的笑点,缓解着高压下的紧张。

  王子豪果然践行着他的“隔壁”宣言。

  课间十分钟,他总能找个借口溜达过来,有时是塞给我一盒温好的牛奶,有时是拿着他绞尽脑汁也解不出的数学题“理科班的题太难了!”

  他总这么抱怨,有时就只是趴在窗台,隔着玻璃对我傻笑,那撮卷发在秋风里一颠一颠。

  他的存在,像一道恒定而温暖的阳光,穿透高山灰蒙蒙的底色。

  而另一条线索,在悄无声息地平行展开。

  几乎每隔一周,兰凤都会收到一封来自省城的信。

  信封是普通的白色,字迹清隽工整,一如它的主人——何志明。

  起初,这信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直到有一次,芝兰碰巧看到兰凤在课间小心翼翼地拆信,脸上泛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期待与羞涩的光晕。

  “是……何志明学长?”

  芝兰凑到我耳边,压低声音,带着发现秘密的兴奋。

  我点了点头,目光掠过兰凤专注读信的侧影,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涟漪。

  这一幕,何其熟悉。只是,主角换成了她。

  何志明的信写得很规律,内容也无非是大学生活的见闻,读了什么书,听了什么讲座,偶尔附上一两片师大着名的银杏树叶。

  他像个耐心的引路人,在信里鼓励兰凤,为她梳理复习思路,语气温和,措辞得体,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兰凤的回信则写得很慢,常常要打几遍草稿,字斟句酌。

  她变得比以前更用功,眼神里除了文静的柔光,更多了一份明确的目标感。

  我知道,那目标不仅是考上大学,更是缩短与某个人的距离。

  他们之间,是否已经挑明?

  我和芝兰无从得知。

  记得上一世,兰凤会把心事告诉芝兰和我。

  但,现在的兰凤对此守口如瓶。

  她只是将每一封信都妥善收藏,像守护着一个易碎的梦。

  从她日益坚定的眼神,和偶尔提及“何师兄”时那瞬间亮起的光彩。

  我隐约能感觉到,有些东西,正在信笺的往来间,静水深流般滋长。

  这像极了上一世的我与何志明。

  一样的书信传情,一样的含蓄内敛,一样的,将汹涌的情感压抑在平静的文字之下。

  何志明似乎总是如此,他从不轻易越界,只会用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一点点渗透,一点点等待。

  只是,这一世,他等待的对象不再是我。

  有一次,在走廊遇见刚从老师办公室出来的林少莲。

  她似乎清瘦了些,但眼神更加锐利和独立。

  我们目光短暂相接,她忽然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正和同学说笑的兰凤,语气平淡地对我说:“她很像以前的你。”

  我微微一怔。

  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浅笑:“不过,你跳出来了。”

  说完,她便抱着书本径直离开。

  我一时傻眼,难道,林少莲也重生啦?

  所有她才会说我跳出来的话,她才会说兰凤很像之前的我?

  天哪!

  我之前想不明白兰凤对我与王子豪的日渐疏离是为什么?我和芝兰、小丽曾一致认为她同时爱着王子豪与何志明。

  如今,我似乎明白:兰凤也是重生者,她知道王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