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谨慎的鬼子-《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刘正问:“队长,要是平安县的日军调大部队来怎么办?”

  王风笑了笑:“你放心,山本这个人太自信了,他不会轻易调动县城里的日军的。”

  “敬友,你走一趟平安县,把情报交给苟霍哲。以后和他联络,不用再专门派人,夜里悄悄摸进去就行。”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跟苟霍哲说一句,只要他是真心抗日,等战争结束,我把这个连长的位置让给他。”

  几天下来,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八路军独立团的几名战士,在李家村频繁出没,忙着买面粉,还动用了马车,连续几天拉了不少。

  苟霍哲是在一天之后,才把情报传给浅野小村的。

  他故意延迟了一段时间,就是为了不让日军起疑。

  浅野小村收到消息后,马上报告给山本一木,说八路军独立团的人在李家村出现,正在准备大量面粉。

  浅野问:“大佐,我们要不要派人把他们抓起来?”

  山本却皱起眉头:“小村君,你不觉得这里面有点不对劲吗?”

  浅野愣了一下:“哪里不对?”

  山本说:“平安县城防御坚固,你只要守在城里,再加上我们随时可以赶到的支援,谁也攻不进来。但一旦你离开县城,事情就不好说了。”

  浅野顿时紧张起来:“您的意思是,这是八路军设下的圈套,故意引我们出城,然后半路伏击?”

  “非常有可能。”

  “那我们该怎么做?”

  “不搭理他们。小村君,这条情报是苟霍哲提供的?你还是不太信他?”

  “中国人,永远都不能真正信任。”

  山本语气坚定。

  浅野小村点了点头,最后决定按山本说的办,对李家村的事装作不知情,继续固守平安县。

  山本虽然嘴上说得冷静,心里却憋着一股火。

  从老黑被人悄无声息救走的那一刻起,他就意识到,这次碰到的对手,不简单。

  这一次,对方竟然如此大胆,公然设下圈套,这种挑衅简直令人难以容忍。

  山本一木向来目中无人,但在华北这片土地上吃瘪,还是头一遭。

  他压下心头怒火,暗暗下定决心……既然对方已经出手,那他也该让对方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

  五日后,许敬友站在王风面前,满脸无奈,“三哥,小鬼子太谨慎了,根本没上钩。”

  王风嘴角微扬,“山本这老狐狸可不好对付,我也没真指望他会上当。等着吧,只要我动了手,他肯定也会回敬一刀。”

  蚂蚁妄图啃食沉睡的狮子,即便狮子尚未苏醒,那点微不足道的咬噬,也只会让它感到烦扰。

  胃口太小,哪怕整头狮子都给了它,也会把它的肚肠撑破。

  侵略从来不是正义之举,违背道义的行为终将被世人唾弃,无法长久。

  侵华日军妄图吞并中国,不过是一场自大狂想。

  等到他们真正踏进这片土地,才明白什么叫做广袤无垠,什么叫做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百折不挠。

  以数亿人口为基,以千年文明为根的中华,岂是某国倾尽全力便能轻易染指?

  执迷不悟的大和民族,如今已尝到了苦果。

  曾经的狂言“三个月灭亡中国”早已成空梦。

  日本不得不转入持久战,四年之间,中日双方在无数战场上厮杀不休,大战小战接连不断,谁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

  为此,委员长一度信心满满。

  他认为自己为国家做出的牺牲被误解为怯战,其实他是在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敌人的战力。

  如今看来,这一战略初见成效,日军已然显露出疲态。

  然而,委员长的喜悦没有持续太久。

  他未曾想到,曾经被他忽视的“兄弟”,如今竟已壮大到足以威胁他的地位。

  1940年华北爆发的百团大战,令他震惊不已。

  八路军出动一百零五个团,四十多万正规军,加上地方武装与游击队,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这消息压得委员长夜不能寐。

  他清楚地记得,当初在统一战线中,八路军在军委会的编制表上,不过区区几万人马,三师六旅而已。

  这才几年光景,怎就发展成了几十万大军?

  娘希匹,谁给他们擅自扩军的权力?

  委员长发火向来不是小事。

  毕竟是个有文化的人,自然讲究方式方法,先礼后兵。

  先摸清情况,总比硬碰硬强。

  只要不让他直接对付日军,委员长的脑筋总能转出好几圈来。

  命令一纸传到第二战区,老阎心里盘算开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顶帽子还顶着,总不能动手吧?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坐下来喝杯茶,照样可以暗潮汹涌。

  那就说得过去。

  组织一下,派将领去“学习交流”。

  名义上是八路军游击战成果显着,是全国军队的榜样,第二战区自然要学习先进经验。

  反过来,八路军也需要学习正面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这种交流,就叫做“友军互访”。

  这招挺高明。

  八路军这边也没什么好说的。

  明明知道这些“友军”来头不简单,可又能怎么办呢?

  推不掉,那就大大方方地接待。

  整个第二战区顿时热闹起来。

  几百名晋绥军将领集合完毕,在第一军军长孙楚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赴太行山根据地。

  说是交流学习,国军将领向来眼高手低,目标自然是八路军总部,最差也得是个旅级机关。

  但有一个人例外……晋绥军35团团长楚云飞。

  他没有跟着大部队走,半道转向了独立团。

  说起楚云飞,在晋绥军中也算小有名气。

  虽然是个团长,可年轻有为,黄埔出身,是委员长亲自带出来的学生,能力出众,眼光独到,一般人比不了。

  老阎对他也颇为看重,觉得他未来不可限量。

  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上校团长,竟然带着副官,跑到一个连正式编制都没有的独立团?

  这面子,给得有点大了。

  消息传到独立团团部,赵刚笑着对李云龙说:“老李,你可真有本事,国军上校来参观学习,听听,多有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