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有胆识、有决断-《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接到战报时,心中感慨万千。

  当初在河源县城聚贤楼一役,他便察觉到这位王风非同寻常。

  没想到这才多久,王风竟率部一举攻克整座县城。

  日本人能咽得下这口气?

  多年来他们在这一带横行霸道,若说平安县城失守是个意外,那这次河源沦陷就是又一次狠狠抽脸。

  自接近1940年起,局势变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四处造谣,污蔑八路军与百姓脱离,“只打友军、不碰日军”之类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

  可眼下,经过平安和河源两场硬仗,楚云飞清楚得很——那些话,在晋西北已经没人信了。

  “王风。”他默默记下这个名字。

  原本以为只有李云龙值得警惕,从今日起,又多了一个对手。

  李云龙与王风联手……光是想想,就令人难以安心。

  就在楚云飞思虑重重之际,太行山根据地的八路军总部内,一场关于河源战役的讨论正激烈进行。

  老总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惊讶:“386旅什么时候又有这么大的动作?干得好哇!平安县城刚拿下,现在又攻下河源,这才多久,连克两座县城!这对全军士气鼓舞极大!”

  “现在各部队情绪高涨,不少旅长纷纷前来请战,都想效仿李云龙,打几场漂亮仗,立个威名!”

  政委笑着摇头:“老总,这事跟你猜的不一样。旅长刚来电话,说386旅近期根本没有作战指令。”

  老总一愣,眉头皱起:“难道又是李云龙那小子惹出来的乱子?”

  “这回可真不是他。”

  政委摆摆手,“李云龙这些天一直待在独立团,规规矩矩,连根刺都没冒。”

  “不是他?”

  老总语气里透出几分不信。

  政委接着说:“是王风,李云龙的老部下。独立团拿下平新安县城后,光正规编制就五六千人,还不算编外人员,队伍一下子膨胀得厉害。正好李云龙和赵刚联名推荐王风,旅长想了想,干脆批了个新三团,兵源就从李云龙那儿调。这次打河源县城,就是这个新三团干的。”

  “新三团?王风?”

  老总眼睛一亮,随即笑了,“我就说嘛,怎么绕来绕去还是跟李云龙扯上关系。小陈,去瞧瞧我那匹马还有没人喂?那小子养马是一把好手!”

  政委无言地叹了口气。

  若李云龙听见这话,怕是要跳脚喊冤:这黑锅又不是全该他背!

  老总感慨道:“王风啊……李云龙这小子命真不赖,手下又冒出个能打的。不过抗命这种事,可不能也跟着学歪了。”

  政委点头:“说起王风同志,确实是块好料。前些日子我把他的履历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您猜怎的?这人不简单。个人拼杀厉害,带兵打仗更是一绝。参军到现在,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竟没吃过一次败仗。”

  “没败过?”老总微微动容。

  “一字不虚。”

  政委继续道,“古时候讲百战百胜,那是传说。如今对上日军,人家装备精良,火力凶猛,咱们赢过,也输过。谁敢说自己从没栽过跟头?可他偏偏做到了。”

  “虽说有些战斗规模极小,但积少成多,始终未失一役。”

  “再说河源这一仗。新三团确实没等上级批复就动手了,可你也清楚,那是个刚建的团,电台都配不齐,根本联系不上旅部。等王风把县城拿下来第二天,战报才送到旅长手里。”

  “他在报告里写得清楚:战机稍纵即逝,等命令下来,敌人早跑了。等旅部回文批准,王风已经进城三日。”

  “旅长看完非但没责怪,反而批了‘有胆识、有决断’六个字,还当众夸他是会想事、能担事的好团长。”

  “所以啊,老总,王风这人,真没学李云龙那套莽劲儿。”

  “老总板着脸说:‘你总是为他们开脱,李云龙那小子,若不是你拦着,我早把他毙了三回。如今又冒出个王风,晋西北怕是要不得安生了。’”

  政委笑了笑:“这些人都是咱们队伍里的骨干,既然有用,自然要保。”

  “关于王风入党这事——”

  “政治上的事你拿主意就行。”老总摆了摆手。

  政委继续道:“新三团刚组建,情况我也了解了些。新兵居多,还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能打成这样,王风确实不简单。眼下团里缺个政委,这事儿得尽快定下来。”

  老总微微点头:“你的意思是?”

  “徐子林刚从28团调出来。”

  “小徐?”

  老总的神情忽然一变,嘴角抽了抽,随即咧嘴笑了:“这个建议……不错,很好!”

  政委轻咳两声,没接话。

  这位徐子林,究竟什么来头?

  光看老总那表情,就知道此人绝非寻常。

  八成是个让人捏把汗的角色。

  ……

  28团驻地楼村,徐子林只当了三个月政委,便要调离。

  全团干部列队相送,许多战士也赶来,神情依依不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团长王权站在最前头,双手紧握,声音发颤:“政委啊,才共事三个月,你就走了。我们心里实在放不下。你看,大伙都来了。”

  徐子林眼眶泛红,死死攥着王权的手不松。

  王权悄悄试了几次抽手,竟没挣开。

  这书生气的政委,力气出奇的大。

  “老王,太暖心了!我现在都不想走了。要不我写个报告,申请留下来?大家都这么舍不得,组织上应该会考虑吧?”

  人群顿时骚动,不少人脸上露出惊恐。

  还是王权稳住阵脚,正色道:“政委,话不能这么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命令已下,再舍不得也得送你走。”

  “好兄弟!”

  徐子林一拍他肩膀,“临走前,也不送点纪念品?乱世之中,这一别,说不定就是永别。你那支钢笔……”

  “钢笔?哎哟,瞧我这记性!本来就想送你来着,你不是老念叨我那支笔嘛。可走得太急,不知丢在团部哪个角落了。再折回去翻找,来回怕是要半个多时辰。政委,总部催得紧,要你立刻赶过去听令,耽误不得。至于那支笔……”

  “就在手里呢!”

  徐子林晃了晃手中的钢笔,嘴角带笑,“老王啊,这可是好东西,出水流畅,线条匀称,写起来顺手得很。你说你大方,一支笔算什么,我替你保管好了。既然你要送我,我就收下,往后好好用它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