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李云龙觉得三愣子苦啊-《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李云龙脸色微沉,没吭声。

  赵刚叹口气,带着笑:“魏大勇调去新三团了。”

  “啥?”丁伟瞪大眼,声音陡然拔高,“你李云龙的亲兵被人挖墙脚了?”

  李云龙板着脸:“我说过,和尚是我兄弟。他的路他自己选,我不能挡。”

  丁伟夸张地摆手:“哎哟喂,老李啊,你以前哪有这觉悟?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尊重’这个,‘前程’那个。老孔你听听,这还是当年那个提裤子就敢冲锋的李云龙吗?”

  孔捷点头附和:“确实不像。”

  李云龙翻白眼:“闭嘴吧你们。老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赶紧进城,让三愣子把酒给我灌满。”

  李云龙一把拨开丁伟和孔捷,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县城,身后两人紧跟着追上来,笑得前仰后合,“老李真急了,这下真是急了。”

  刚踏入城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脚步一顿。

  漫山遍野全是帐篷,布条拼接的帆布上补丁摞着补丁,在城外连成一片望不到边的营区。

  从四处走动的战士装束判断,这里正是新三团的驻扎地。

  李云龙心头猛地一沉。

  他想起王风曾为他弄来五千斤粮食的事,可眼下这情景……三愣子的日子过得太苦了,弟兄们竟然还住在露天帐篷里。

  孔捷与丁伟也怔在原地,一句话说不出。

  正沉默间,远处一阵脚步声传来。

  王风带着徐子林、史文才匆匆赶来。

  见面后彼此问候几句,王风抬手指向不远处:“几位老团长,那边那个院子就是咱们团部。”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又是一愣。

  那宅子虽显破败,墙垣明显是新近修补过的痕迹,但整体透出一股沉稳庄重的气息,竟有几分威严。

  “不错的地方。”

  丁伟点头。

  “确实不赖,比我那儿体面多了。”

  孔捷附和。

  李云龙却仍在暗自思量:该不会是三愣子硬撑门面吧?他总觉得这支队伍过得太过清苦。

  一行人边走边看,路上不断有百姓经过,纷纷停下打招呼:“王团长好!”

  “王团长您来了!”一声接一声,王风每遇一人必含笑回应,从未冷脸相对。

  丁伟终于忍不住道:“老王,你在河源县这么得人心,真是没想到。”

  王风摆摆手:“乡亲们实在,咱们对他们掏心窝子,他们就记一辈子。”

  徐子林插话:“团长为了不占民房,坚持把部队安在外围,鬼子留下的粮仓全分给了穷户。你现在随便问哪家哪户,谁不说新三团是自家队伍。”

  丁伟拱手一礼:“我服了,真是服了。你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担当,我们这几个当哥哥的,差远了。”

  这时,王风忽然开口:“老丁啊……”

  这话一出口,全场瞬间安静。这也太顺口了吧!

  “咳,各位,其实你们年纪也没大我几岁。咱们干革命的人,本来就不讲那些虚礼。你们是老团长的战友,也就是我的兄弟。如今战事不断,何必拘泥称呼?叫你老丁,叫你老孔,直来直去,痛快利落。你们觉得,不合适吗?”

  丁伟第一个回过神,咧嘴一笑:“老王说得对!就这么办,省事儿!”

  孔捷微微一笑,点头应道:“老王,你一口一个孔团长地喊着,听着还真有点别扭,不如直接叫老孔更顺耳。”

  只有李云龙脸色一沉,直瞪着王风:“你要是敢喊老子一声老李,从今往后我天天搬你这新三团住着,不把你粮仓吃空不算完。”

  “哎哟,哪敢啊老团长,再说了,您真想住下,啥也不用说,肉敞开上,酒管够喝,啥时候您喝足了、吃满了,啥时候再走。”

  众人哄堂大笑,笑声未落,一行人已到了团部的院子。

  院中早有安排,桌椅整齐,饭菜飘香,全是王风提前布置妥当。

  李云龙扫了一眼,咧嘴就乐:“还愣着干啥?开饭!先吃饱再说,走了这一路,肚子里都唱空城计了。”

  丁伟插话道:“我说老李,今儿是老王做东,怎么你倒先吆五喝六起来了?”

  李云龙正色道:“你不懂这里面的理儿。他三愣子去我那儿,吃喝拉撒全不拿自己当外人。老子今天来他这回,不得也抖擞抖擞精神?”

  笑声四起,暖意如春,席面随即拉开。

  酒菜上齐,气氛热络得像烧旺的炉火。

  丁伟和孔捷暗自寻思:这王风年纪轻轻,刚当上团长没多久,按理说跟咱们不是一茬人,可怎么聊起来,竟像是老战友重逢,半点隔阂也没有?

  李云龙心里清楚得很。

  他太了解三愣子了——这小子天生不怕生,当年还是个兵的时候,头一回因为打架被叫到团部,见了他李云龙,那眼神就跟见了亲哥似的,一点不怵。

  如今人家也当了团长,那份爽利劲儿自然让人亲近。

  当兵的,就吃这一套痛快脾气。

  酒过三巡,众人脸颊泛红,话也越说越烫。

  徐子林更是活跃,好酒一坛接一坛地往外搬。

  他虽是政委,却比赵刚还放得开,挨个跟丁伟、孔捷碰杯,笑声不断。

  李云龙看不过去了,指着赵刚打趣:“老赵,你瞅瞅人家徐政委,不但不管自家团长喝酒,还主动搬酒助兴。你这个当师兄的,咋就这么较真呢?我喝两口你就拦,喝两口你就劝,我在你眼皮底下,活像个不敢喘气的小媳妇!”

  赵刚早已染了几分江湖气,醉眼朦胧地回嘴:“老李,你少在这胡咧咧,我管你是为你好。要不是我盯着,这些年你得栽多少跟头?”

  话音落下,又是一阵哄笑。

  夜风轻拂,灯火摇曳,兄弟情谊在杯盏之间悄然流淌。

  丁伟笑着说:“赵政委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老李这人啊,天生不服管,可偏偏又离不开管。没人管他,他就敢把天捅个窟窿。你还记得打平安县城那回吗?那会儿赵政委不在,整个晋西北都翻了天。要不是运气好,脑袋早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