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突击队上场-《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太行山根据地的129师,以及更远处的120师纷纷调动主力,如潮水般向正太铁路逼近。

  这条铁路正是日军推行“囚笼政策”的核心命脉。

  与此同时,各地地方武装也纷纷出击,规模之大,连八路军总部都始料未及。

  筱冢义男顿时感到压力倍增。

  他原本一心盯着王风的新三团不放,怎料局势突变,完全脱离掌控。

  说来讽刺,身为统管三晋日军的最高指挥官,不去谋划全局,竟把大量兵力耗在一个新编团身上。

  先是孤井大队折损,接着竹岛联队覆灭,如今连21旅团都被牵制,周围据点也陆续抽调兵力参战。

  结果呢?

  不仅战略部署被打乱,王风依旧活跃在战场上。

  据说此刻他正协同多个主力团围攻21旅团,攻势凌厉。

  怒火中烧也无济于事,筱冢义男只能调整部署。

  原定支援21旅团的部队全部回撤,转而投入保卫正太铁路的战斗。

  对于王风所在的四个主力团,他给21旅团旅团长下达了明确指令:“击溃即可,重点确保北同蒲铁路畅通。”

  他对21旅团的实力仍有信心。

  哪怕打不下这四个土八路的主力团,至少击退应当不成问题。

  战争初期,日军所向披靡,一个联队能轻松压制国军两个师。

  而这些八路军装备简陋,比国军尚且不如,不久前还遭友军围剿受创严重。

  正是借着这个空隙,日军才逐步建立起“囚笼政策”。

  如今四个团就想吃掉一个日军旅团?

  简直是异想天开。

  放下心头一块石头后,筱冢义男将全部注意力转向正太铁路沿线的防御作战。

  实际情况也正如他判断。

  若仅从常规战力评估,尽管王风等三团突袭得手,使21旅团遭受一定损失,但日军反应迅速,阵地很快稳住。

  进入正面交锋后,即便八路军此次集结近万兵力,人数为敌方两倍,可在火力与装备的巨大差距下,21旅团仍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持续压制晋西北铁四角中的三个方向。

  战况胶着,王风所部承受了巨大压力。

  在21旅团猛烈炮火的覆盖下,短短时间内伤亡已达两千,是敌方损失的四倍之多。

  丁伟在后方指挥所中怒不可遏:“照这样打下去,别说啃下敌人一块肉,咱们自己都要被耗光。”

  李云龙冷哼一声:“这21旅团确实难缠。我亲自带两个营,从侧面冲一回,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行。”

  王风立刻拦住,“鬼子的排击炮和掷弹筒布置严密,视野范围内几乎没有死角。两个营动静太大,上次我们试过,全被压回来了。偷袭可以,但人不能多,动作要快。”

  李云龙与王风目光一碰,彼此心领神会,默默点头。

  丁伟一看这架势就明白他们想干什么,急忙开口:“老王,我知道你手下有支突击队,能打硬仗,连老李也学着搞了个特战队出来。可这是玩命的事!你们是团长,该坐镇后方指挥,不是亲自上阵玩命。”

  “这叫斩首,你懂个啥?”

  李云龙斜眼一瞪,“谁说团长就不能动手?鬼子的炮火一直压着我们打,老子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这回我非去不可,我还当特战队队长呢!”

  “赵政委知道你这决定吗?”

  “老赵啊,我把他支去查粮道了。”

  李云龙咧嘴一笑,“老丁,你别劝了。咱们三人得留一个在这儿压阵。你手里没精锐小队,就乖乖守住正面,等我把那日军少将的脑袋提回来,你再说话不迟。”

  丁伟清楚李云龙的脾气,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只能转向王风叮嘱:“老王,这家伙疯起来不要命,你跟过去,一定把他给我看住了。”

  李云龙摆摆手:“你啰嗦什么,像个娘们儿似的。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身上连个枪眼都没有,阎王爷见我都绕道走!”

  王风笑着拍了拍丁伟肩膀:“放心吧,我会盯着老团长。我们走后,你正面要持续施压,最好组织几轮冲锋。我已经跟和尚说好,新三团的尖刀连打头阵。”

  “另外,从21旅团侧翼调两个营做出偷袭姿态,吸引敌人注意力。”

  “我的突击队和老团长的特战队都是轻装快进,趁着混乱直扑敌指挥部。只要时机抓准,胜算不小。”

  “端掉二十一旅团的指挥中枢,我们才能在这群鬼子身上撕开口子。”

  丁伟注视着王风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激荡,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话:“去吧,哪怕新一团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会为你挡住所有火力。”

  “老团长,出发了!”

  “走!”

  看着王风与李云龙渐行渐远的身影,丁伟眼神一凛,随即转身喝令:“一营、二营立即从侧翼发起佯攻,其余各部迅速集结,准备强攻。没有我的命令,哪怕全团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准后退半步。”

  “明白!”

  风暴已在酝酿,即将席卷而来……

  王风万万没想到,当初随手送出去的一本特种部队训练手册,竟真被李云龙拿去在独立团拉起了一支特战队伍。

  一排精悍的身影整齐列队,人人肩挎冲锋枪,样式虽杂,多数是美制M1A1或汤姆森,据说是从楚云飞那儿换来的,细节无人清楚。

  但那股不同于普通步兵的锐气,早已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李云龙有意地拍着三愣子的肩膀:“瞧见没?这就是老子亲手带出来的特战队。”

  王风默然无语。

  他并不相信,短短两个多月,一个此前连“特种作战”四个字都没听过的团长,仅凭一本手册就能打造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精锐之师。

  可面子总得顾全。

  他正色点头:“老团长出手不凡,这才多久,就把队伍整成了这副模样。”

  李云龙哈哈大笑,转身面向他的队员们:“看见这位没?那是新三团的突击队,当年也在我手下干过,和你们一样,都是刀尖上的兵。今天并肩作战,谁要是怂了,半年不准碰肉。谁要是打出威风来——”

  他咧嘴一笑,“两斤地瓜烧,当场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