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医院离小牛村并不远,几十里路而已。
徐梓琳独自骑马,飞驰而去,连二丫都没带。
这一路她一人前行,倒也不惧。
毕竟那一带已是根据地核心区域,安全无忧。
下午三四点钟,她到了医院。
田雨正在给一个伤员包扎,听到通报说新三团的政委来了,心头一跳,以为是王风,可一听名字是徐梓琳,失望之余还是迅速把手头的事处理完,转身去了那些即将康复战士的病房。
她一边走,一边悄悄想,或许徐政委会带来一点关于王风的消息。
两人在病房相见,田雨略感意外。
这位政委今日待她格外温和。
她熟络地倒了杯热水递给徐梓琳:“政委,喝点水。”
徐梓琳接过杯子,望着眼前这个清秀温婉的姑娘,心中不禁轻叹。
生得这般模样,性子又温柔体贴,谁会不动心呢?
可人各有命,不由人强求。
她默默咬了下唇,定了定神。
“小田儿,我看咱们团的重伤员都快好了,这段时间辛苦你照顾他们。”
田雨摇头:“政委别这么说,都是革命战友,这是我该做的。”
徐梓琳站起身来:“天刚回暖,外头阳光挺好,咱们出去走走,我有几句话想和你说。”
“好。”田雨点头。
两人慢慢走到医院的小院中。
院子两侧是整整齐齐的菜地,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让闲不住的伤员们在这里种些蔬菜。
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汉子,躺久了便浑身不自在,干点农活反倒安心。
惊蛰早过,土地松软,许多种子已被埋下。
再过些时日,绿叶冒头,长成后送进厨房,又能变成热腾腾的饭菜,端回给伤员们。
这小小的菜园,竟也成了疗愈的一部分。
菜地还裹在早春的寒意里,泥土干裂,空荡无垠,只有零星几株野草从土缝中探出头来。
徐梓琳与田雨并肩坐在小院廊下。
风拂过檐角,吹动了田雨额前的碎发。
她目光低垂,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木凳边缘。
徐梓琳看着她,轻声开口:“小田,有话想说?”
田雨点头,“我在医院这些日子,外头的事一概不知。可听回来的伤员讲,前线吃紧得很,日军轮番扫荡,不少同志没了……”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新三团……现在怎样了?”
“都安好。”
徐梓琳望着远处山脊,“队伍拆开了,分散进各个山沟打游击,神出鬼没,小鬼子扑了个空。”
田雨松了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
徐梓琳侧过脸,静静看了她一眼,“那……团长呢?你不问问?”
田雨猛然抬眼,“他怎么样?”
徐梓琳沉默片刻,只道:“活着,平安。”
“我就知道。”
田雨眼睛亮了起来,“他那么厉害的人,哪那么容易被打倒。”
话音落下,徐梓琳没再接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本旧书,递过去。
田雨愣住。
“这本书,我一直留着。”
徐梓琳说,“它没有名字,里面全是些真实发生的事,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一个女人的一生。我送你了,算是谢礼——谢谢你照顾那些伤员。”
田雨的手微微发颤。
若是别的东西,她或许会推辞,可书不一样。
尤其是从未见过的书,像黑夜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无法抗拒。
“政委是燕京出来的才女,您给的书,定然珍贵。我会一字一句读完。”
“慢慢看吧。”
徐梓琳微笑,“我还要在这儿待一天,等你看完一些,咱们还能聊聊感想。”
“好。”
两人又说了几句琐事,但田雨的心思显然不在别处。
第二天清晨,田雨便翻开那本书。
第一页第一行字就攫住了她的心:“女子非依附而生,当如松柏立于山野,走自己的路,燃自己的光。”
翻过两三页,又见一段记述:一位女战士孤身潜入敌营,身陷重围也不出卖同志,临刑前高喊:“我虽为女子,志不输男儿!真正的革命者,不为情爱所困,只为信仰前行。”
夜深人静,她点燃油灯,一页页读下去。
若非灯油耗尽,火苗熄灭,她恐怕整夜都不会合眼。
田雨的内心仿佛被无数陌生的思绪席卷,这些念头如同潮水般涌来,让她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这种体验,让她想起了早年还在学堂读书时的情景——那时,一位来自八路军地下党的教书先生,悄悄递给她几本禁书,那些文字如种子般埋进心底,悄然改变了她对世界的看法。
可政委为何偏偏送她这本书?
她百思不得其解,但书中的内容确实让她眼界大开,心中豁然。
第二天,田雨捧着书去找徐梓琳,正巧撞见她在院办走廊与罗主任争执。
“徐政委,你这一开口就是这么多药品器械,其他团要是都照这个样子伸手,我们医院明天就得关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罗主任眉头紧锁,语气坚决。
“罗主任,”徐梓琳声音不高却格外坚定,“我们团地处前线,日军随时可能扫荡,伤员数量难以预料。与其把人全送来挤你们的床位,不如就地救治,从你这儿调些物资回去,也是为大局着想。”
罗主任叹了口气:“你们图省事,我们可就麻烦了。”
“麻烦是暂时的。”
徐梓琳微微一笑,“等我们打下一场硬仗,缴获一批药品,十倍奉还。
你不信?
我现在就写个条子给你。
这话她已说了半个时辰,软磨硬泡,不依不饶。
罗主任原本铁了心要拒,却被她这股气势逼得脑门一热,竟点头应允。
徐梓琳立刻连声道谢,还真的掏出纸笔立下字据,态度诚恳得让人挑不出错。
一旁的田雨默默看着,几乎忍不住笑出声。
原来政委说的“有事要做”,竟是来“借”物资。
她了解王风的作风,一向敢打敢拼、脸皮够厚;如今再看徐梓琳,竟也毫不逊色。
两人一个在前线冲锋,一个在后方“巧取豪夺”,倒真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搭档。
事情落定后,两人回到办公室闲聊。
“小田,书读完了?”徐梓琳问。
“政委,这本书太好了。昨夜看到今晨,眼睛都舍不得闭一下。虽然已经通篇看完,但我打算再翻几遍。”
徐梓琳独自骑马,飞驰而去,连二丫都没带。
这一路她一人前行,倒也不惧。
毕竟那一带已是根据地核心区域,安全无忧。
下午三四点钟,她到了医院。
田雨正在给一个伤员包扎,听到通报说新三团的政委来了,心头一跳,以为是王风,可一听名字是徐梓琳,失望之余还是迅速把手头的事处理完,转身去了那些即将康复战士的病房。
她一边走,一边悄悄想,或许徐政委会带来一点关于王风的消息。
两人在病房相见,田雨略感意外。
这位政委今日待她格外温和。
她熟络地倒了杯热水递给徐梓琳:“政委,喝点水。”
徐梓琳接过杯子,望着眼前这个清秀温婉的姑娘,心中不禁轻叹。
生得这般模样,性子又温柔体贴,谁会不动心呢?
可人各有命,不由人强求。
她默默咬了下唇,定了定神。
“小田儿,我看咱们团的重伤员都快好了,这段时间辛苦你照顾他们。”
田雨摇头:“政委别这么说,都是革命战友,这是我该做的。”
徐梓琳站起身来:“天刚回暖,外头阳光挺好,咱们出去走走,我有几句话想和你说。”
“好。”田雨点头。
两人慢慢走到医院的小院中。
院子两侧是整整齐齐的菜地,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让闲不住的伤员们在这里种些蔬菜。
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汉子,躺久了便浑身不自在,干点农活反倒安心。
惊蛰早过,土地松软,许多种子已被埋下。
再过些时日,绿叶冒头,长成后送进厨房,又能变成热腾腾的饭菜,端回给伤员们。
这小小的菜园,竟也成了疗愈的一部分。
菜地还裹在早春的寒意里,泥土干裂,空荡无垠,只有零星几株野草从土缝中探出头来。
徐梓琳与田雨并肩坐在小院廊下。
风拂过檐角,吹动了田雨额前的碎发。
她目光低垂,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木凳边缘。
徐梓琳看着她,轻声开口:“小田,有话想说?”
田雨点头,“我在医院这些日子,外头的事一概不知。可听回来的伤员讲,前线吃紧得很,日军轮番扫荡,不少同志没了……”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新三团……现在怎样了?”
“都安好。”
徐梓琳望着远处山脊,“队伍拆开了,分散进各个山沟打游击,神出鬼没,小鬼子扑了个空。”
田雨松了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
徐梓琳侧过脸,静静看了她一眼,“那……团长呢?你不问问?”
田雨猛然抬眼,“他怎么样?”
徐梓琳沉默片刻,只道:“活着,平安。”
“我就知道。”
田雨眼睛亮了起来,“他那么厉害的人,哪那么容易被打倒。”
话音落下,徐梓琳没再接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本旧书,递过去。
田雨愣住。
“这本书,我一直留着。”
徐梓琳说,“它没有名字,里面全是些真实发生的事,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一个女人的一生。我送你了,算是谢礼——谢谢你照顾那些伤员。”
田雨的手微微发颤。
若是别的东西,她或许会推辞,可书不一样。
尤其是从未见过的书,像黑夜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无法抗拒。
“政委是燕京出来的才女,您给的书,定然珍贵。我会一字一句读完。”
“慢慢看吧。”
徐梓琳微笑,“我还要在这儿待一天,等你看完一些,咱们还能聊聊感想。”
“好。”
两人又说了几句琐事,但田雨的心思显然不在别处。
第二天清晨,田雨便翻开那本书。
第一页第一行字就攫住了她的心:“女子非依附而生,当如松柏立于山野,走自己的路,燃自己的光。”
翻过两三页,又见一段记述:一位女战士孤身潜入敌营,身陷重围也不出卖同志,临刑前高喊:“我虽为女子,志不输男儿!真正的革命者,不为情爱所困,只为信仰前行。”
夜深人静,她点燃油灯,一页页读下去。
若非灯油耗尽,火苗熄灭,她恐怕整夜都不会合眼。
田雨的内心仿佛被无数陌生的思绪席卷,这些念头如同潮水般涌来,让她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这种体验,让她想起了早年还在学堂读书时的情景——那时,一位来自八路军地下党的教书先生,悄悄递给她几本禁书,那些文字如种子般埋进心底,悄然改变了她对世界的看法。
可政委为何偏偏送她这本书?
她百思不得其解,但书中的内容确实让她眼界大开,心中豁然。
第二天,田雨捧着书去找徐梓琳,正巧撞见她在院办走廊与罗主任争执。
“徐政委,你这一开口就是这么多药品器械,其他团要是都照这个样子伸手,我们医院明天就得关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罗主任眉头紧锁,语气坚决。
“罗主任,”徐梓琳声音不高却格外坚定,“我们团地处前线,日军随时可能扫荡,伤员数量难以预料。与其把人全送来挤你们的床位,不如就地救治,从你这儿调些物资回去,也是为大局着想。”
罗主任叹了口气:“你们图省事,我们可就麻烦了。”
“麻烦是暂时的。”
徐梓琳微微一笑,“等我们打下一场硬仗,缴获一批药品,十倍奉还。
你不信?
我现在就写个条子给你。
这话她已说了半个时辰,软磨硬泡,不依不饶。
罗主任原本铁了心要拒,却被她这股气势逼得脑门一热,竟点头应允。
徐梓琳立刻连声道谢,还真的掏出纸笔立下字据,态度诚恳得让人挑不出错。
一旁的田雨默默看着,几乎忍不住笑出声。
原来政委说的“有事要做”,竟是来“借”物资。
她了解王风的作风,一向敢打敢拼、脸皮够厚;如今再看徐梓琳,竟也毫不逊色。
两人一个在前线冲锋,一个在后方“巧取豪夺”,倒真像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搭档。
事情落定后,两人回到办公室闲聊。
“小田,书读完了?”徐梓琳问。
“政委,这本书太好了。昨夜看到今晨,眼睛都舍不得闭一下。虽然已经通篇看完,但我打算再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