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敌军情报-《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可我决定了——放他们走。”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不止是新三团的干部们面面相觑,连陈祥自己都愣在原地,脑子嗡嗡作响。

  刚才还在鬼门关打转,怎么眨眼间天又亮了?

  众人心中疑惑未散,王风已踱步到陈祥面前。

  他手里轻巧地转着一把勃朗宁手枪,枪口时而对准天空,时而滑过陈祥的太阳穴。

  陈祥清楚看见,那枪的保险早已打开,子弹上膛。

  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他几乎不敢呼吸。

  王风嘴角微扬,眼神却冷得像刀:“你没听错。老子,现在就放你走。”

  “你的命,现在归我管。”

  老苟曾这样说过,第一条理由便是如此。

  你以为逃出去就能活命?

  别天真了。

  第二条:则是实力的差距。

  王风靠近陈祥,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贴着他的耳根:“两个月内,太岳以南十座县城都将归我所有。第一刀,就落在洪洞县——也就是你待的地方。想活,就听话。”

  陈祥身体猛地一颤。

  他不懂王风哪来的底气,竟敢把如此机密直言相告。

  越是听得多,越明白自己已踏入险境。

  他知道,这种事知道得越多,离死就越近。

  他不敢顶嘴,牙齿打颤,只想立刻逃离这个人,越远越好。

  王风站起身,嘴角扬起:“既然陈队长心怀故土,也算一条汉子,那就放行吧。”

  ……

  走出太岳村时,陈祥仍觉得一切像梦。

  居然真的活着出来了?

  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回到县城后要不要立刻向日军报告八路的情报?

  他心里还在挣扎。

  可每当念头浮现,王风那双眼睛、那抹冷笑,便如寒风般刮过心头。

  他猛然一抖,终于下令:“今日所见,谁也不准泄露半个字。想活命的,就当什么都没看见。”

  “是——”

  伪军齐声回应。

  暗处,大牛等人已悄然尾随……

  ……

  陈祥带回的情报让新三团上下振奋不已。

  徐梓琳虽不愿轻易动容,却也不得不承认,王风这一手,既有胆识,也有远见。

  王风自然清楚自己为何选中此地,但这些不能说出口。

  午后,大牛一行归来,只留下两名突击队员潜伏在洪洞城内,继续监视陈祥的一举一动。

  太岳村,新三团临时团部。

  “事情办得怎样?”

  大牛答道:“三哥,果然被你说中了。这二鬼子怕死得很!我们提前埋伏在他家里,他一进门,脸色刷地就白了。

  没想到啊,这家伙还有老婆孩子,老母亲也健在。

  之后就没费什么事了。

  盯了整整半天,他愣是没敢往鬼子那边递一个字。”

  王风点头:“接下来和他多接触,思想工作交给老黑。他最懂怎么撬开人心。等陈祥真心愿意为我们做事,再顺着他,把背后那个伪军大队长一块儿拉过来。”

  “明白!”

  大牛应声离去。

  屋内只剩王风与徐梓琳。

  她望着他的背影,试图猜透他心中盘算的一切,却始终抓不住脉络。

  “老王,你先让大牛他们控制住陈祥,又打算策反他背后的大队长,是不是想从临汾周边各县的伪军入手,搞个里应外合,把城给拿下来?”她终于忍不住开口。

  王风轻轻点头,“你猜中了一部分。这些年战局变化,伪军里的死硬分子越来越少,多数人都是骑墙观望。这一点,不仅咱们看得清楚,日本人心里也明白。只要日军露出一丝败迹,不用我们动手,身边的伪军就可能调转枪口咬他们一口。”

  “所以策反伪军,配合攻城,当然是最理想的路子。”

  “但问题也在这儿。”

  “他继续说道,伪军靠不住。今天跟你联手,明天就可能和鬼子串通起来设埋伏。想靠策反把临汾周围十几个县全拿下来?不现实。眼下咱们的力量还没到能让那些贪生怕死的伪军彻底倒戈的地步。”

  “那你打的是什么主意?”

  王风嘴角微扬,“我就盯住一个地方——洪洞县。集中力量,只策反这里的伪军,然后迅速动手,拿下县城。”

  “别的县呢?古县、安泽、浮山、翼城、襄汾……你也想一个个做工作?”

  “不可能。”

  他摇头,“那得多少时间?还得指望小鬼子一直蒙在鼓里不动疑心,哪有这么好的事。”

  “但我们有别的办法。”

  “日本人用伪军,但从不真信他们。以前日军兵多,能压得住阵脚。现在不一样了,兵力吃紧,四处抽调去扫荡根据地,正面战场也损耗严重。就像陈祥说的,现在很多县城里,伪军人数早就超过了日军。”

  “这种时候,本就心存戒备的鬼子,更容易对伪军起疑。”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策反所有县,而是只要拿下洪洞,立刻把消息散出去——就说临汾周边十二县的伪军,全被我新三团收服,马上就要举旗反正。”

  “接着咱们加大进攻压力,摆出各路伪军即将响应的姿态。”

  “老徐,你想想,鬼子听到这消息会怎么反应?还能安心和伪军共处一城吗?”

  “一旦彼此生疑,火药桶就点着了。这时候,我再派大牛他们混进去,扮成伪军,干掉几个鬼子军官。”

  “这一枪一响,误会加深,猜忌爆发,那点火星就能烧成冲天大火。”

  徐梓琳听完,久久无言,随后轻叹一声:“老王,还是你厉害。”

  王风从不空谈理论,他清楚自己的计划有实现的可能,但每一步推进都需要面对现实中的重重阻碍。

  眼下最紧迫的难题,是粮食短缺。

  起初,他率队南下太岳,意图在此建立根据地。

  目的不只是庇护当地百姓,更是看中这片土地尚有耕种条件,能为部队提供补给。

  不曾想,实际情况比预想严峻得多。

  几天下来,队伍走访了周边村落,非但没能征集到粮草,反而因目睹百姓饥寒交迫,难以为继,王风动了恻隐之心。

  他下令调拨战士口粮救济村民,只为让乡亲们撑到庄稼收获。

  这一举动虽得民心,却让本就不充裕的存粮迅速耗尽。

  后勤部长老宋急得直跺脚,一路赶到太岳村找王风当面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