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总指挥不好当啊-《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怎么会这样?

  王晓仁在心底嘶吼,却清楚一切已无可挽回。

  军工厂、群众基础、致命把柄、大战将临,再加上陈保良的关键作证,让他王晓仁彻底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个自诩能操纵政治的可怜人,连最后一丝良知都已泯灭。

  他颓然从椅子上滑落,跌坐在地,嘴里反复呢喃着:“为什么?为什么?”

  杨正冷冷一笑。

  今日唯一出乎他意料的,是陈保良态度之坚决,这让他内心对那位从未谋面的王团长更加敬佩。

  “为什么?就因为你连最后一点良心都丢尽了!

  保良同志,你可以回新三团去了。”

  “是,谢谢首长。”

  “别叫我首长了,叫我老杨就行。另外,麻烦你帮我带句话。”

  “老杨您说。”

  “请转告徐子林政委,剩下的事情我会妥善处理,请他不必挂心。”

  陈保良心头一震,郑重应道:“是。”

  刚迈出审讯室的门,他隐约听见屋内传来一声命令:“来人,把王晓仁同志带走,重新提审……”

  走出阴暗潮湿的审讯室,外面天地清明,阳光朗照,万物焕然一新。

  陈保良只觉胸中畅快无比,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真正做回了自己,也为今日的挺身而出感到庆幸。

  “听说团里要有大动作了,我这个副团长得担起责任,得赶紧回去。”

  他低声自语,翻身上马,婉拒了杨正派人护送的好意,扬鞭疾驰,朝着新三团驻地飞奔而去。

  ……

  陈保良安然归来,令王风略感意外。

  当他转达了杨正托付给徐梓琳的话后,徐梓琳笑着对王风说道:“老王,黄世成和王晓仁的事总算尘埃落定了,咱们现在可以专心打仗了。”

  王风并不知晓徐梓琳是如何运筹帷幄的,他也不愿深究。

  既然有徐梓琳为他扫清障碍,他正好可以全心投入反扫荡作战计划的制定。

  这几日来,侦察连与各营侦察排尽数派出,严密巡查周边敌情动向。

  单是为了应对日军可能发动的扫荡,他就组织绘制了七八张详尽的作战地图。

  如今,他的心中已有初步构想。

  当然,在此之前,有一项任务他早已交由徐梓琳办理,至今已半月有余。

  事关临汾周边十余座县城百姓的安危,行动方案与当年新三团从容撤离河源县、舞成县如出一辙。

  为此,王风专门召开会议,召集十几位县长到场,并在会上诚恳致歉。

  他是这样向各位县长说明情况的:“我军已在岳南地区彻底建立起根据地,岳南的抗日斗争将持续到底,直到把日寇彻底赶出中国为止。但在当前阶段,为了避免日军集中火力,殃及各县城百姓,我军不得不暂时撤离城镇,转入偏远山区继续开展游击战。因此,请各位县长理解,我们只能做出撤离的决定。县城很可能很快再度落入敌手,届时百姓的安危,就要仰仗诸位周旋维系了。总之,人民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是军人,上阵牺牲本就是我们的使命,平民百姓不必为此受苦。

  政委也该向几位县长讲明过应对日军再度占领县城的临时办法,这种权宜之计,我自然明白大家的心始终向着祖国。

  但有时候忍耐也是一种深远的谋略。

  “你们要做的,只是守护好城中百姓,静待那一天——我们彻底将敌人驱逐出县城,夺回我们的河山。”

  “王团长,你只管放心,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是啊,有你们驻守,我们才能安稳地过了这么些年。日军的飞机大炮有多凶,我们也清楚。我们愿意等,等到你们八路军打回来的那一天。”

  “多谢各位乡亲!”

  ……

  三日后,太岳村,新三团团部。

  李云龙与周团长分别携政委准时赴约,实为商议如何应对随时可能来袭的日寇扫荡。

  此次与会者共七人:王风、李云龙、周团长,三位政委,以及副团长陈保良。

  土屋低矮破旧,中央摆着一张大方桌,七人挤在墙边勉强落座。

  徐梓琳吩咐二丫给每人倒了杯水,可因桌子太小,只得暂时将水杯搁在地上。

  王风习惯性地叼起一根烟,烟雾袅袅升起,很快便弥漫了整间屋子。

  在座六人,除赵刚外,或多或少都曾吸烟。

  徐梓琳虽近来未碰烟草,若换作平时,定会一把夺下王风嘴里的烟卷,扔地上踩灭。

  但这回,一来有外人在场,二来她早已察觉一个规律:王风抽烟时,头脑格外清醒,神情专注,思虑缜密。

  于是她默不作声。

  一支烟燃去了三分之一,会议终于在这烟气缭绕中拉开序幕。

  作为主持者,王风率先开口:“老团长、周团长,这两日你们想必也没少琢磨这次反扫荡的对策。我想先听听两位前辈的意见。”

  不料老团长直接推脱:“意见?没有!如今你是总指挥,老子只管听令行事。动脑筋的事儿,别找我老李。”

  政委赵刚毫不客气地揭底:“你要是交给老李一项具体任务,他带着独立团肯定打得比谁都出色。可眼下三个团摆在面前,兵力将近一万五千,布防遍及岳南根据地十几座县城。你现在问他如何统筹三个团的防御部署,那真是难为他了。”

  都是熟人,李云龙听了也不恼,反而哈哈大笑:“他娘的,瞧瞧!都说老赵是我肚里的蛔虫,一点不假,我这点底细,他摸得门儿清!”

  徐梓琳笑道:“老团长这是有意藏拙,那周团长呢?”

  “哈哈,说到我嘛,情况还不如老团长。独立团如今据说快有五六千人(虽被抽调部分兵力),新三团更不用提,可我十七团这些年发展缓慢,至今不过两千出头。这种动辄上万的大兵团指挥,你们别指望我,我真是一点经验都没有。”

  十七团刘政委笑着接话:“司令部既然任命王团长,为此次行动的总指挥,自有其考量。王团长,你就别推辞了,这一仗怎么打,直接下令便是。”

  “对,我和老刘想法一致。王团长,这一回,你就把我十七团当一个营来用。”

  王风苦笑,他清楚得很,周团长和刘政委分明是在考验自己。

  毕竟自己年纪轻,资历尚浅,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