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看向张大彪:“大彪,你琢磨琢磨,这是为啥?”
张大彪一时语塞,目光落在正在练拼刺的一排战士身上。
这些年轻战士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细细看去,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逐渐成熟起来,那种气势,那种狠劲,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
张大彪突然明白过来:“团长,你是说,三愣子他们靠的就是这种拼刺对抗训练?”
李云龙点头:“没错!大彪,咱们得明白三愣子的用意。战士们平时训练狠一点没关系,哪怕受点伤也没事。平时多流汗,战场上就能少流血,牺牲也能少一些。说真的,三愣子这小子,是给我们提了个醒。”
张大彪说:“团长,那咱们就在全团推广这种训练吧!”
李云龙摆摆手,目光投向安康镇方向:“先别急。冬天快过去了,小鬼子这段时间太安静了,我总觉得背后有动作。说不定,马上就有仗要打。这个时候,不是全面训练的好时机。”
两人正说着,王风走了过来。
张大彪拍了拍他肩膀:“三愣子,你搞的这种对抗训练,我和团长刚刚看了。战士们没戴护具,万一伤着,轻的是皮肉伤,重的可能伤筋动骨,你是怎么想的?”
王风回答:“团长,营长,咱们的战士太缺乏实战训练了。参军前,大家大多是农村娃,别说打仗,连枪都没摸过。结果刚发枪,没练几天就被拉上战场。”
“这种情况下,怎么打得过那些装备好、训练足、军事素质强、单兵能力强的小鬼子?要是真打起来,不牺牲才怪。”
人们常说,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才算真正的精锐。
可要是按这个逻辑,咱们的精锐是拿命换来的。
这么一算,代价实在太大了。
得多少战友倒下,才够拼出一支像样的队伍?
王风语气越发严肃:“所以咱们必须练,抓住一切机会练。团长、营长,我知道咱们八路军的日子不好过,吃的是清汤寡水,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这确实常见。但别的咱们管不了。只要粮食还能撑几天,战士还有力气,那就得狠命训练。不然,真到了战场上,咱就只能后悔。”
李云龙和张大彪站在寒风里愣了好久。
张大彪觉得王风这番话说得在理。
李云龙反应过来后盯着王风骂道:“你他妈三愣子,老子怎么就没看出来,你小子还有这脑子?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听上去还真有门道。”
他接着说:“你讲得没错。咱们队伍确实太缺训练了。等雪一化,春天一到,咱们新一团就全团练兵。拼刺刀得练,最好还能练练枪法。饭的问题老子来解决,不能让兄弟们饿着肚子练。老子绝不能让战士上战场连枪都不会开。”
李云龙的打算还没来得及实现。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才想着等春天来临,好好组织训练。
小鬼子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大举行动。
冬末刚过,最冷的时节过去,龟田大队的大队长,龟田小村便收到好消息。
原来他先前上报说,晋察冀根据地的八路军太过猖獗,频繁在敌后偷袭皇军。
如不及时清除,后患无穷。
因此,刚进入晋西北的日军第26、110师团和第2、3、4混成旅的部分部队,共计两万余人,集结完毕后,决定对晋察冀八路军根据地,发起一次大规模“冬末扫荡”。
扫荡一开始,日军便采取地毯式搜索推进,一部分部队猛打猛冲。
129师因情报不足,不幸在晋中某地被日军主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
苍云岭主阵地的三个山头,129师与三千余名日军激烈交火。
战斗异常惨烈,八路军连续发动十三次猛攻,甚至不惜代价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日军攻势凌厉,最终,师部下令各团以单位分散突围,打破日军包围。
这一战影响深远。
李云龙本来就好战,这种场面自然少不了他。
苍云战役打响后,张大彪将三位营长召集到指挥所,开口问:“鬼子已经围上来了,我们阵地外面就是他们的包围圈,师部主力正在与日寇主力拼死交战。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三位营长站得笔直,等着命令。
李云龙开口骂道:“他娘的,老子窝了一个冬天,小鬼子这回动作不小,来了个冬末大扫荡。好啊,挺威风是吧?咱们就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张大彪问:“团长,你打算怎么打?”
“打?当然是反冲锋,直接冲着鬼子打过去!”李云龙毫不犹豫。
二营长朱富皱眉道:“团长,我们现在可是被鬼子包了饺子,反冲锋怕是会伤亡惨重。”
李云龙冷哼一声:“怎么?你听不懂人话?老子叫你们来不是为了讨论打法的。这回小鬼子是动真格的,战斗一开始,师部和野战医院肯定就是他们的目标。咱们新一团的任务是什么?掩护主力撤退,缠住这股敌人。咱们动静闹得越大,主力那边压力就越小。好了,去准备吧!”
“是!”三位营长齐声回应。
王风带着一排准备出发时,找到了王承柱。
王承柱一脸疑惑:“排长,你找我?”
王风不清楚自己的到来,是否已经对这段历史造成了改变,他心里不踏实,还是决定做点安排。
他对王承柱说:“柱子,战斗一开始,团长肯定会让你动用迫击炮。你记得留几发炮弹备用。还有,你小子别一激动就跳起来,哪怕你一炮端了鬼子的指挥部,也得把身子藏好。我不想给你收尸。”
王承柱望着王风离开的背影发呆,虽然不太明白他的担忧,但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他对王风早已建立起一种说不出的信任。
他把王风的话牢牢记在心里,随后跟着一排一起出发。
第一次冲锋刚一开始,李云龙就察觉到敌人的不同寻常。
日寇的机枪阵地布置极为合理,火力压制得让人抬不起头。
防御攻势也异常到位,新一团的战士们面对这股敌人,竟一时无从下手。
张大彪一时语塞,目光落在正在练拼刺的一排战士身上。
这些年轻战士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细细看去,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逐渐成熟起来,那种气势,那种狠劲,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
张大彪突然明白过来:“团长,你是说,三愣子他们靠的就是这种拼刺对抗训练?”
李云龙点头:“没错!大彪,咱们得明白三愣子的用意。战士们平时训练狠一点没关系,哪怕受点伤也没事。平时多流汗,战场上就能少流血,牺牲也能少一些。说真的,三愣子这小子,是给我们提了个醒。”
张大彪说:“团长,那咱们就在全团推广这种训练吧!”
李云龙摆摆手,目光投向安康镇方向:“先别急。冬天快过去了,小鬼子这段时间太安静了,我总觉得背后有动作。说不定,马上就有仗要打。这个时候,不是全面训练的好时机。”
两人正说着,王风走了过来。
张大彪拍了拍他肩膀:“三愣子,你搞的这种对抗训练,我和团长刚刚看了。战士们没戴护具,万一伤着,轻的是皮肉伤,重的可能伤筋动骨,你是怎么想的?”
王风回答:“团长,营长,咱们的战士太缺乏实战训练了。参军前,大家大多是农村娃,别说打仗,连枪都没摸过。结果刚发枪,没练几天就被拉上战场。”
“这种情况下,怎么打得过那些装备好、训练足、军事素质强、单兵能力强的小鬼子?要是真打起来,不牺牲才怪。”
人们常说,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才算真正的精锐。
可要是按这个逻辑,咱们的精锐是拿命换来的。
这么一算,代价实在太大了。
得多少战友倒下,才够拼出一支像样的队伍?
王风语气越发严肃:“所以咱们必须练,抓住一切机会练。团长、营长,我知道咱们八路军的日子不好过,吃的是清汤寡水,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这确实常见。但别的咱们管不了。只要粮食还能撑几天,战士还有力气,那就得狠命训练。不然,真到了战场上,咱就只能后悔。”
李云龙和张大彪站在寒风里愣了好久。
张大彪觉得王风这番话说得在理。
李云龙反应过来后盯着王风骂道:“你他妈三愣子,老子怎么就没看出来,你小子还有这脑子?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听上去还真有门道。”
他接着说:“你讲得没错。咱们队伍确实太缺训练了。等雪一化,春天一到,咱们新一团就全团练兵。拼刺刀得练,最好还能练练枪法。饭的问题老子来解决,不能让兄弟们饿着肚子练。老子绝不能让战士上战场连枪都不会开。”
李云龙的打算还没来得及实现。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才想着等春天来临,好好组织训练。
小鬼子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大举行动。
冬末刚过,最冷的时节过去,龟田大队的大队长,龟田小村便收到好消息。
原来他先前上报说,晋察冀根据地的八路军太过猖獗,频繁在敌后偷袭皇军。
如不及时清除,后患无穷。
因此,刚进入晋西北的日军第26、110师团和第2、3、4混成旅的部分部队,共计两万余人,集结完毕后,决定对晋察冀八路军根据地,发起一次大规模“冬末扫荡”。
扫荡一开始,日军便采取地毯式搜索推进,一部分部队猛打猛冲。
129师因情报不足,不幸在晋中某地被日军主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
苍云岭主阵地的三个山头,129师与三千余名日军激烈交火。
战斗异常惨烈,八路军连续发动十三次猛攻,甚至不惜代价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日军攻势凌厉,最终,师部下令各团以单位分散突围,打破日军包围。
这一战影响深远。
李云龙本来就好战,这种场面自然少不了他。
苍云战役打响后,张大彪将三位营长召集到指挥所,开口问:“鬼子已经围上来了,我们阵地外面就是他们的包围圈,师部主力正在与日寇主力拼死交战。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三位营长站得笔直,等着命令。
李云龙开口骂道:“他娘的,老子窝了一个冬天,小鬼子这回动作不小,来了个冬末大扫荡。好啊,挺威风是吧?咱们就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张大彪问:“团长,你打算怎么打?”
“打?当然是反冲锋,直接冲着鬼子打过去!”李云龙毫不犹豫。
二营长朱富皱眉道:“团长,我们现在可是被鬼子包了饺子,反冲锋怕是会伤亡惨重。”
李云龙冷哼一声:“怎么?你听不懂人话?老子叫你们来不是为了讨论打法的。这回小鬼子是动真格的,战斗一开始,师部和野战医院肯定就是他们的目标。咱们新一团的任务是什么?掩护主力撤退,缠住这股敌人。咱们动静闹得越大,主力那边压力就越小。好了,去准备吧!”
“是!”三位营长齐声回应。
王风带着一排准备出发时,找到了王承柱。
王承柱一脸疑惑:“排长,你找我?”
王风不清楚自己的到来,是否已经对这段历史造成了改变,他心里不踏实,还是决定做点安排。
他对王承柱说:“柱子,战斗一开始,团长肯定会让你动用迫击炮。你记得留几发炮弹备用。还有,你小子别一激动就跳起来,哪怕你一炮端了鬼子的指挥部,也得把身子藏好。我不想给你收尸。”
王承柱望着王风离开的背影发呆,虽然不太明白他的担忧,但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他对王风早已建立起一种说不出的信任。
他把王风的话牢牢记在心里,随后跟着一排一起出发。
第一次冲锋刚一开始,李云龙就察觉到敌人的不同寻常。
日寇的机枪阵地布置极为合理,火力压制得让人抬不起头。
防御攻势也异常到位,新一团的战士们面对这股敌人,竟一时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