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上山,必须抓住狗熊-《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

  苏清风顿了顿,又抛出一个更实际的想法:“还有,咱们屯子要发展,光靠木头棍子搭房子不行。我看,后山那土质不错,是不是可以考虑,咱们自己弄个小砖窑?烧出来的砖,咱们自己盖结实的房子,多余的还能卖给附近屯子,这又是一条来钱的路子。”

  砖厂。

  这个提议相比纺织厂,显得实际了很多。

  猎户们虽然对烧砖不懂,但都知道砖头是金贵东西,盖房子谁都想要。

  林大生沉默了,他吧嗒着早已熄灭的烟袋,浑浊的眼睛里光芒闪烁。

  苏清风的话,像一块块石头投进他沉寂已久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种植新作物,养殖稀罕物,甚至搞砖厂……这些想法一个比一个大胆,冲击着他几十年固有的观念。

  过了好半晌,林大生才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

  他看向苏清风,眼神复杂,有欣赏,有担忧,也有一丝被点燃的火苗:“清风啊,你这些想法……唉,叔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可不是小事。种植和养殖的事儿,咱再开个屯子里的会,跟大家伙儿商量商量。至于砖厂,叔记下了,过几天就可以去安排上。”

  苏清风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要改变一群习惯了传统生活的农民和猎户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我明白,林叔。我就是提个醒,咱们不能光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和老林子。发财致富,是需要些魄力和眼光的。”

  会议结束后,苏清风踏着夜色回到了自己那间依旧冷清的家。

  没有王秀珍忙碌的身影和唠叨,屋子里空落落的,只有灶膛里冰冷。

  他默默叹了口气,点亮油灯,开始为明天的进山做准备。

  他先是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将玉米面和白面混合,加水和面,揉成一个个结实的馒头剂子,上锅蒸熟。

  蒸腾的热气暂时驱散了屋内的冷清。

  他又特意多做了些,留给妹妹苏清雪明天吃。

  看着锅里圆滚滚的馒头,他心想,等日子好过了,一定让妹妹天天吃上白面馒头。

  翌日,天刚蒙蒙亮,屯子里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中。

  苏清风已经起身,将蒸好尚带余温的馒头用干净布包好,仔细塞进棉袄里层,用体温保暖。

  他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步枪,确认机件完好,弹药充足,又将一把锋利的猎刀别在腰后。

  最后,他小心地将小火苗抱起来,放进一个垫了干草的背篓里。

  小家伙似乎知道要进山,显得有些兴奋,在背篓里不安分地动了动。

  当他来到后山时,狩猎队的其他五人已经等在那里了。

  张志强依旧是一副沉稳的样子,郭永强摩拳擦掌,王友刚和刘志清低声交谈着,林立杰则背着一个更大的背篓,里面装着绳索、铁夹等公共用具。

  “都齐了?出发!”张志强没有多余的话,一挥烟袋锅,率先迈开了步子。

  时节已进入五月,长白山脉的严冬终于显露出退却的迹象。

  虽然清晨的空气中依旧带着砭人肌骨的凉意,呵出的气还能成团白雾,但那种滴水成冰的酷寒已经不再。

  阳光挣扎着从东边的山峦后爬起,给连绵的群山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边。

  然而,山路却比冬日更加难行。

  一整个冬天积累的厚厚积雪在春日暖阳的持续照射下彻底融化,雪水渗入土地,又将冻土泡开,使得山路变成了一片泥泞不堪的沼泽。

  脚踩下去,黑色的泥浆能瞬间淹没脚踝,发出“噗叽噗叽”的声响,拔出来时格外费力,鞋子和裤腿很快就沾满了沉重的泥巴。

  低洼处更是积满了混浊的雪水,需要小心翼翼地绕行,或者干脆蹚过去,冰冷刺骨的山水立刻浸透裤管,让人直打寒颤。

  “他娘的,这路真他娘的难走!”王友刚一边费力地从泥坑里拔出脚,一边骂骂咧咧,“还不如冬天冻得硬邦邦好走呢!”

  “知足吧,好歹不用深一脚浅一脚趟雪窝子了。”张志强虽然也走得艰难,但心态乐观些,“雪化了,牲口也该出来活动了,咱们的机会更多。”

  苏清风背着装有小火苗的背篓,走在队伍中间,每一步都格外谨慎,既要保持平衡,又要避免颠簸到背篓里的小家伙。

  他注意到,张志强虽然年纪最大,但走在这泥泞的山路上,步伐却异常稳健,显然几十年的山林经验早已让他习惯了各种恶劣路况。

  队伍沿着熟悉又陌生的山路,向着预定的狩猎区域艰难行进了近三个小时。

  每个人的额头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这泥泞道路耗费了巨大的体力。

  棉袄里的馒头已经被体温烘得温热。

  “歇会儿吧,喘口气,吃点东西。”张志强终于发话,找了一处相对干燥、有几块裸露岩石的高地。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找地方坐下,掏出怀里的干粮。

  苏清风也将小火苗从背篓里放出来,小家伙立刻在周围嗅来嗅去,熟悉环境。

  冰冷的馒头就着军用水壶里同样冰冷的水,简单却足以补充消耗的体力。

  “这鬼天气,化雪比下雪还难受。”刘志清捶打着有些酸胀的小腿抱怨道。

  “快了,等这阵泥泞过去,山里就好走了。”郭永强难得地安慰了一句。

  吃完干粮,稍事休息,体力恢复了不少。

  张志强站起身:“走吧,先去前面那片林子看看,上次在那儿下了几个套子,看看有没有货。”

  一行人再次出发,来到一片针阔混交林。

  然而,希望很快落空了。

  他们仔细检查了上次布下的三处绳套和一处陷坑,要么完好无损,要么被小动物触发但已经逃脱,并没有期待中的野猪或者獐子。

  “看来这片的牲口也学精了。”张志强有些失望地踢了踢空荡荡的陷坑。

  接着,张志强蹲下身,仔细查看了一下周围的地面,又抓起一把泥土闻了闻,眉头微蹙:“脚印很乱,多是些兔子、狍子的小印子,没啥大家伙在这片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