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王秀珍麻利地拎起那一只肥硕的雉鸡。
她转身走到磨刀石旁,将菜刀在磨刀石上“嚓嚓”蹭了两下,那声音清脆而利落。
随后,她捏着鸡脖子,手起刀落,只听“噗嗤”一声,鸡血“滋啦”喷进了早已放好盐的粗瓷碗里。
“这血留着蒸血羹,可鲜着呢。”王秀珍欣喜的笑着。
接着,王秀珍把雉鸡递给蹲在灶坑前的苏清风,说道:“清风,把这雉鸡的羽毛收好,尤其是那尾羽。”
苏清风接过雉鸡,开始仔细地拔着那七彩尾羽。
他的手指头在鸡毛里轻轻一捻,感受着羽毛的柔韧与顺滑。
“这雉鸡的尾羽,做箭翎可比家鸡毛强多了。家鸡毛软塌塌的,风一吹就乱,这尾羽又硬又直,射出去的箭肯定又稳又准。”
那羽毛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泛着迷人的虹光,红的似燃烧的火焰,绿的如晶莹的翡翠。
这时,苏清雪蹦蹦跳跳地凑了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尾羽,好奇地问道:“哥,你拔这些羽毛干啥呀?”
苏清风笑着回答:“我打算用这些尾羽做箭翎,做出来的箭准度肯定高。”
苏清雪一听,来了兴致,蹲下身子,伸出小手,一根一根地数着尾羽:“一根、两根……哇,哥,够做十支箭啦!”
苏清风看着妹妹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够了够了,这次弓箭的威力肯定能有所提升。”
王秀珍把鸡扔进滚水锅,烫过的鸡拎出来,羽毛一撸就掉,露出油亮的黄皮。
接着开始准备炖鸡汤的材料了。
王秀珍从房梁取下个蓝布包,抖落出几朵干巴巴的鸡枞菌。
那菌子一碰温水,顿时舒展开来,伞盖上还沾着去年夏天的松针屑。
“嚯!真香!”苏清风抽着鼻子,“这得是柞树林里采的吧?”
“可不,”王秀珍用指甲刮着菌柄上的泥土,“八月那场雨过后,我猫腰找了一整天。”她突然压低声音,“就在老坟圈子边上,别人都不敢去……”
苏清雪正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托着下巴,听得入神。
一听这话,吓得一哆嗦,赶紧往王秀珍身边靠了靠。
王秀珍见状,赶紧搂住她,笑着说:“怕啥?活人还能让死人吓着?那都是迷信。”
说着,王秀珍把菌子“咔嚓”掰成两半,菌肉雪白,撕开时拉出细丝,就像蚕吐的丝一样。
她把掰好的菌子放进锅里,又往锅里加了些姜片、葱段。
灶膛里的松木柴“噼啪”响着,火星子不时溅出来,像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
铁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冒着泡,热气腾腾的,把厨房的窗户都蒙上了一层白雾。
苏清风往火堆里埋了两个土豆,笑着说:“等会儿这土豆烤熟了,肯定香得很。”
苏清雪拿着烧火棍在地上画圈圈,眼睛时不时地瞟一眼锅里的鸡汤,着急地问:“嫂子,汤啥时候好呀?我都等不及了。”
“急啥?”王秀珍笑着掀开锅盖,蒸汽“呼”地扑了满脸,她眯着眼睛,用长柄勺轻轻一旋,金黄的鸡油聚成个小旋涡。“得把油花儿撇干净喽,这样汤喝起来才不腻。”
她舀了勺汤吹了吹,递给苏清风,说:“尝尝咸淡。”
苏清风接过勺子,咂摸一口,眼睛顿时亮了,竖起大拇指说:“鲜!鲜掉眉毛了!嫂子,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比城里大饭店的厨师都厉害。”
那汤色清亮,浮着朵朵菌伞,喝下去从嗓子眼一直暖到胃里,让人浑身都舒坦。
一个小时过去了,鸡汤炖好了。
王秀珍轻轻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那金黄色的鸡汤在锅里翻滚着,上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雉鸡和鸡枞菌在汤里若隐若现,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来,大家尝尝这鸡汤,看看味道咋样。”王秀珍笑着,拿起勺子,给每人盛了一碗。
苏清风舀了一勺鸡汤,吹了吹,然后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说:“嫂子,你这鸡汤炖得可真鲜啊,太好喝了!这味道,比过年吃的肉都香。”
苏清雪也尝了一口,笑着说:“是啊,秀珍嫂子,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这鸡汤喝下去,感觉浑身都暖和起来了,就像穿了一件大棉袄。”
王秀珍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你们喜欢就好。这大冬天的,喝点鸡汤暖暖身子,比啥都强。”
苏清风喝完鸡汤,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掰了一个鸡腿,用一盘子装好,说:“嫂子,我把这个鸡腿给赵大爷他们家送去,答应铁蛋和秀秀的,这会肯定也馋坏了。”
王秀珍点点头说:“去吧,路上小心点,雪厚路滑,别摔着了。”
苏清风应了一声,拿着鸡腿,出了王秀珍家院门。
此时,外面天色渐暗,纷纷扬扬的雪花在飘落。
又开始下雪了。
这天气真是难熬。
苏清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水里,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咯吱”作响,每走一步都得费些力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了赵大爷家,苏清风刚推开那扇用木棍和铁丝简单固定的栅栏门,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吵吵把火的声音。
铁蛋的父亲赵大勇,正坐在炕沿边,扯着那副破锣嗓子,唾沫星子横飞地讲着公社修水渠的事儿。
他身形高大壮实,穿着一件打着好几个补丁的旧棉袄,脸膛黑红黑红的,眉毛又浓又密,透着一股子直爽劲儿。
铁蛋和秀秀在炕上为了一个冻梨核抢得不可开交,秀秀扎着两个羊角辫,辫子上的红头绳都散了,小脸憋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铁蛋则光着脚丫子,在炕上又蹦又跳,嘴里还喊着:“我先拿到的,我先拿到的!”
“赵大爷!”苏清风在门外跺跺脚,震落裤腿上沾着的雪粒子,扯着嗓子喊道,“给您送点野味!”
门帘“哗啦”一掀,赵大娘探出头来。
她头发花白,用一根黑色的木簪子别在脑后。
身上穿着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棉袄,棉袄的盘扣系得整整齐齐,袖口用蓝布包着,显得干净利落。
花白的鬓角沾着灶灰,她笑着招呼道:“哎呦!清风快进来!外头冷得能冻掉下巴颏!”
屋里热气扑面而来,带着一股酸菜和粉条的香味。
赵家人正围着小炕桌准备吃饭,炕桌上摆着一盆酸菜粉条炖豆腐,在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热气腾腾的。
赵大爷正坐在炕上,穿着一件黑色的旧棉袍,棉袍上打着好几处补丁,但洗得很干净。
他的背微微有些驼,眼神却依然明亮。
手里端着一碗高粱米饭,正吃得津津有味。
赵大勇的媳妇李春花正在盛饭,她身材苗条,穿着一件浅绿色的棉袄,棉袄的领口和袖口都绣着白色的花边,显得十分精致。
赵大爷的小儿子赵二刚坐在炕边,看着侄子和侄女打闹。
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一件藏青色的棉袄,脸型方正,眉毛浓密。
赵大爷的小女儿赵梦香正帮着摆碗筷。
比苏清风大上两岁,今年有二十,过了年就二十一。
穿着一件打补丁的蓝色棉袄,头发乌黑柔顺,披在肩膀上。
可能是冬天的缘故,没有太阳晒,这脸蛋白皙,眉如远黛,眼若星辰,鼻梁小巧挺直,嘴唇红润如樱桃。
铁蛋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苏清风手里捧着的装鸡腿的盘子,像只小豹子似的扑了上来,双手捧着盘子,兴奋地喊道:“鸡腿!清风哥真给咱送来了!”
“没规矩!”赵大娘笑着拍开他的手,转头对苏清风说,“你这孩子,打点猎物不容易,咋还往这儿送?”
赵大勇撂下筷子,黑红脸膛上挂着笑,大声说道:“清风,听说你用弓箭打的野鸡?咋不用枪?”
铁蛋抢着比划着,小手在空中挥舞着,喊道:“清风哥可帅了!‘嗖’一箭就打死一只。”
苏清风苦笑着说:“枪是有,可子弹早打光了。”
赵大勇突然起身,踩着那双破旧的棉鞋,“啪嗒啪嗒”地走到炕柜前,伸手去翻炕柜。
那炕柜是赵大爷家祖传的老物件,漆面都掉了不少,显得有些破旧。
柜门“吱呀”一响,赵大勇从里面摸出个油纸包,得意地晃了晃,喊道:“瞅瞅!”
纸包里躺着二十多发黄澄澄的子弹,底火锃亮。
“是这子弹不,是的话就给你了。”赵大勇把油纸包递到苏清风面前。
苏清风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说道:“是是,就是这子弹。”
赵大勇大手一挥,爽朗地说:“那都给你了。”
“那多不好意思。”苏清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
赵大爷放下手中的碗,笑着说:“没事的,我们现在也不打猎,给你就拿着。你小子打猎是把好手,有了子弹,以后也能多打点猎物,改善改善生活。”
“无功不受禄,下次打到大猎物,再给您送多点肉来。”
“我看行。”
她转身走到磨刀石旁,将菜刀在磨刀石上“嚓嚓”蹭了两下,那声音清脆而利落。
随后,她捏着鸡脖子,手起刀落,只听“噗嗤”一声,鸡血“滋啦”喷进了早已放好盐的粗瓷碗里。
“这血留着蒸血羹,可鲜着呢。”王秀珍欣喜的笑着。
接着,王秀珍把雉鸡递给蹲在灶坑前的苏清风,说道:“清风,把这雉鸡的羽毛收好,尤其是那尾羽。”
苏清风接过雉鸡,开始仔细地拔着那七彩尾羽。
他的手指头在鸡毛里轻轻一捻,感受着羽毛的柔韧与顺滑。
“这雉鸡的尾羽,做箭翎可比家鸡毛强多了。家鸡毛软塌塌的,风一吹就乱,这尾羽又硬又直,射出去的箭肯定又稳又准。”
那羽毛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泛着迷人的虹光,红的似燃烧的火焰,绿的如晶莹的翡翠。
这时,苏清雪蹦蹦跳跳地凑了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尾羽,好奇地问道:“哥,你拔这些羽毛干啥呀?”
苏清风笑着回答:“我打算用这些尾羽做箭翎,做出来的箭准度肯定高。”
苏清雪一听,来了兴致,蹲下身子,伸出小手,一根一根地数着尾羽:“一根、两根……哇,哥,够做十支箭啦!”
苏清风看着妹妹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够了够了,这次弓箭的威力肯定能有所提升。”
王秀珍把鸡扔进滚水锅,烫过的鸡拎出来,羽毛一撸就掉,露出油亮的黄皮。
接着开始准备炖鸡汤的材料了。
王秀珍从房梁取下个蓝布包,抖落出几朵干巴巴的鸡枞菌。
那菌子一碰温水,顿时舒展开来,伞盖上还沾着去年夏天的松针屑。
“嚯!真香!”苏清风抽着鼻子,“这得是柞树林里采的吧?”
“可不,”王秀珍用指甲刮着菌柄上的泥土,“八月那场雨过后,我猫腰找了一整天。”她突然压低声音,“就在老坟圈子边上,别人都不敢去……”
苏清雪正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托着下巴,听得入神。
一听这话,吓得一哆嗦,赶紧往王秀珍身边靠了靠。
王秀珍见状,赶紧搂住她,笑着说:“怕啥?活人还能让死人吓着?那都是迷信。”
说着,王秀珍把菌子“咔嚓”掰成两半,菌肉雪白,撕开时拉出细丝,就像蚕吐的丝一样。
她把掰好的菌子放进锅里,又往锅里加了些姜片、葱段。
灶膛里的松木柴“噼啪”响着,火星子不时溅出来,像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
铁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冒着泡,热气腾腾的,把厨房的窗户都蒙上了一层白雾。
苏清风往火堆里埋了两个土豆,笑着说:“等会儿这土豆烤熟了,肯定香得很。”
苏清雪拿着烧火棍在地上画圈圈,眼睛时不时地瞟一眼锅里的鸡汤,着急地问:“嫂子,汤啥时候好呀?我都等不及了。”
“急啥?”王秀珍笑着掀开锅盖,蒸汽“呼”地扑了满脸,她眯着眼睛,用长柄勺轻轻一旋,金黄的鸡油聚成个小旋涡。“得把油花儿撇干净喽,这样汤喝起来才不腻。”
她舀了勺汤吹了吹,递给苏清风,说:“尝尝咸淡。”
苏清风接过勺子,咂摸一口,眼睛顿时亮了,竖起大拇指说:“鲜!鲜掉眉毛了!嫂子,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比城里大饭店的厨师都厉害。”
那汤色清亮,浮着朵朵菌伞,喝下去从嗓子眼一直暖到胃里,让人浑身都舒坦。
一个小时过去了,鸡汤炖好了。
王秀珍轻轻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那金黄色的鸡汤在锅里翻滚着,上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雉鸡和鸡枞菌在汤里若隐若现,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来,大家尝尝这鸡汤,看看味道咋样。”王秀珍笑着,拿起勺子,给每人盛了一碗。
苏清风舀了一勺鸡汤,吹了吹,然后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说:“嫂子,你这鸡汤炖得可真鲜啊,太好喝了!这味道,比过年吃的肉都香。”
苏清雪也尝了一口,笑着说:“是啊,秀珍嫂子,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这鸡汤喝下去,感觉浑身都暖和起来了,就像穿了一件大棉袄。”
王秀珍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你们喜欢就好。这大冬天的,喝点鸡汤暖暖身子,比啥都强。”
苏清风喝完鸡汤,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掰了一个鸡腿,用一盘子装好,说:“嫂子,我把这个鸡腿给赵大爷他们家送去,答应铁蛋和秀秀的,这会肯定也馋坏了。”
王秀珍点点头说:“去吧,路上小心点,雪厚路滑,别摔着了。”
苏清风应了一声,拿着鸡腿,出了王秀珍家院门。
此时,外面天色渐暗,纷纷扬扬的雪花在飘落。
又开始下雪了。
这天气真是难熬。
苏清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水里,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咯吱”作响,每走一步都得费些力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了赵大爷家,苏清风刚推开那扇用木棍和铁丝简单固定的栅栏门,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吵吵把火的声音。
铁蛋的父亲赵大勇,正坐在炕沿边,扯着那副破锣嗓子,唾沫星子横飞地讲着公社修水渠的事儿。
他身形高大壮实,穿着一件打着好几个补丁的旧棉袄,脸膛黑红黑红的,眉毛又浓又密,透着一股子直爽劲儿。
铁蛋和秀秀在炕上为了一个冻梨核抢得不可开交,秀秀扎着两个羊角辫,辫子上的红头绳都散了,小脸憋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铁蛋则光着脚丫子,在炕上又蹦又跳,嘴里还喊着:“我先拿到的,我先拿到的!”
“赵大爷!”苏清风在门外跺跺脚,震落裤腿上沾着的雪粒子,扯着嗓子喊道,“给您送点野味!”
门帘“哗啦”一掀,赵大娘探出头来。
她头发花白,用一根黑色的木簪子别在脑后。
身上穿着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棉袄,棉袄的盘扣系得整整齐齐,袖口用蓝布包着,显得干净利落。
花白的鬓角沾着灶灰,她笑着招呼道:“哎呦!清风快进来!外头冷得能冻掉下巴颏!”
屋里热气扑面而来,带着一股酸菜和粉条的香味。
赵家人正围着小炕桌准备吃饭,炕桌上摆着一盆酸菜粉条炖豆腐,在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热气腾腾的。
赵大爷正坐在炕上,穿着一件黑色的旧棉袍,棉袍上打着好几处补丁,但洗得很干净。
他的背微微有些驼,眼神却依然明亮。
手里端着一碗高粱米饭,正吃得津津有味。
赵大勇的媳妇李春花正在盛饭,她身材苗条,穿着一件浅绿色的棉袄,棉袄的领口和袖口都绣着白色的花边,显得十分精致。
赵大爷的小儿子赵二刚坐在炕边,看着侄子和侄女打闹。
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一件藏青色的棉袄,脸型方正,眉毛浓密。
赵大爷的小女儿赵梦香正帮着摆碗筷。
比苏清风大上两岁,今年有二十,过了年就二十一。
穿着一件打补丁的蓝色棉袄,头发乌黑柔顺,披在肩膀上。
可能是冬天的缘故,没有太阳晒,这脸蛋白皙,眉如远黛,眼若星辰,鼻梁小巧挺直,嘴唇红润如樱桃。
铁蛋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苏清风手里捧着的装鸡腿的盘子,像只小豹子似的扑了上来,双手捧着盘子,兴奋地喊道:“鸡腿!清风哥真给咱送来了!”
“没规矩!”赵大娘笑着拍开他的手,转头对苏清风说,“你这孩子,打点猎物不容易,咋还往这儿送?”
赵大勇撂下筷子,黑红脸膛上挂着笑,大声说道:“清风,听说你用弓箭打的野鸡?咋不用枪?”
铁蛋抢着比划着,小手在空中挥舞着,喊道:“清风哥可帅了!‘嗖’一箭就打死一只。”
苏清风苦笑着说:“枪是有,可子弹早打光了。”
赵大勇突然起身,踩着那双破旧的棉鞋,“啪嗒啪嗒”地走到炕柜前,伸手去翻炕柜。
那炕柜是赵大爷家祖传的老物件,漆面都掉了不少,显得有些破旧。
柜门“吱呀”一响,赵大勇从里面摸出个油纸包,得意地晃了晃,喊道:“瞅瞅!”
纸包里躺着二十多发黄澄澄的子弹,底火锃亮。
“是这子弹不,是的话就给你了。”赵大勇把油纸包递到苏清风面前。
苏清风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说道:“是是,就是这子弹。”
赵大勇大手一挥,爽朗地说:“那都给你了。”
“那多不好意思。”苏清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
赵大爷放下手中的碗,笑着说:“没事的,我们现在也不打猎,给你就拿着。你小子打猎是把好手,有了子弹,以后也能多打点猎物,改善改善生活。”
“无功不受禄,下次打到大猎物,再给您送多点肉来。”
“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