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劝解以后,大家伙开始端起酒杯,相互敬酒,相互祝福。
白苗一一上前,与每一位寻子家长拥抱,他们好像拥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李俊军坐在何秋身边,递给何秋一杯茶:“不吃饭,喝杯水吧。
孙叔说得是对的,我们派出所都接到了厅里的文件,全国对团圆行动,有一次力度很大的打击。
包括我们所,对村里孩子,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身份登记,遇到收养的,身份可疑的孩子,都要进行登记,采血。
我相信不久,他们中会有不少人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何秋擦擦泪:“太好了,其实很多孩子,都卖到了农村,不过我们村里,还没有听说过谁家孩子是抱养的。”
李俊军脸色严肃:“分地区的,有些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家里没有儿子的,总要养个儿子。
也正是这种思想,犯罪分子也有了作案的空间。
没有人买,何来的卖?”
何秋推了推李俊军:“别让白妈妈听到了,她会伤心的。”
李俊军往里瞄了一眼,白妈妈正在忙着烧水呢。
寻子家长们吃完饭,何秋和文娇,小张婶,大刘媳妇,把饭菜都撤了。
端来了茶水和一些瓜子花生,让他们喝茶聊天。
正要离开时,一位家长说:“你们都看了那本‘我来过’的小说吧。
主人公就是被拐卖到了农村,养育了一儿一女,女儿是奶奶带大的,教育得自私自利。
还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我天天都要追着看的。”
何秋愣住了,这是她的小说啊。
另外一位家长接话:“是啊,我都留言了,希望作者能写写我们被拐卖家庭。
可是作者没有回复我,也许留言太多,根本没有时间看吧。”
“我看了这本小说的阅读量,有几十万人看。要是我们的故事也能宣扬出去,至少有几十万人知道吧?”
何秋不由得停下来,坐在寻子阿姨身边,小心的问:“阿姨,一本小说能有如此大的宣传作用?”
阿姨点点头:“为了宣传,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跑,把孩子们的照片,摆在地上,也没有几个人看。
搞不好,还要被城管赶。小说有几十万人关注,那是多大的流量啊,我们做梦都想的。”
何秋小心翼翼的问:“阿姨,您家孩子多大了,怎么丢失的?”
阿姨好像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说起来:“我家儿子,我找了24年了,算算他应该28岁了。
那年,为了生计,我从农村去城里,开了一个发廊,店里有客人,我剪头发,儿子就在外面玩。
等我剪完头发出来,儿子就不见了。我像疯了一样,四处寻找,左邻右舍都帮着找,一点影子都没有。”
24年了,那么久远的事,可是在阿姨心里,好像就在昨天。
阿姨哭着:“那时候,也没有摄像头,我儿子便再也找不到了。
儿子丢了,家也丢了,他爸把我狠狠打了一顿,与我离婚了。
这些年,我依然理发,手里有了钱,就出来寻孩子,没有钱了,就去找家理发店,干几个月,赚点钱继续找儿子。”
阿姨说着,思绪飘向了远方:“孩子丢了,全部都是我的责任,他爸转身再婚了,又有了儿子。
而我,找了24年。我没有别的愿望,只要在我闭眼之前,能知道我儿子活着,活得好好的,就行了。”
说着,阿姨拉着何秋,指了指坐在对面的一位阿姨:
“我们叫她刘妈妈,肺癌晚期了,一直都在化疗。
我就怕跟她一样,明知自己快要死了,还是不知道孩子在哪里。”
何秋看向刘妈妈,她的头上裹着一个头巾,应该是化疗头发都掉光了吧?
她脸色苍白,与同伴交流的时候,依然眼神有光。
阿姨泛着眼泪:“每次群里有活动,她都要跟着来,她说在医院,就是等死,只有跟我们出来了,才有些活力。
我们这些人,都有相同的经历,要是不出门,守在家里,时刻都是煎熬了。
出来了,也知道没有结果,大家说说话,相互鼓励,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何秋也跟着流泪了,这群人,好难啊,人人都与孙叔一样,生活在巨大的黑洞中,只有找到孩子,才能走出那个黑洞。
他们又像一群得了癌症的病人,怎么治,也治不好,只有他们的孩子,才是治愈的良药,可他们的孩子,在哪里?
以前黄警官让何秋去采访人贩子,何秋拒绝了,今天见了这些人以后,何秋有了想法,或者,她可以用笔,帮帮他们。
如果陈多多愿意拍成短剧,播放量大,也是有些帮助的。
阿姨又指着一位满头白发中年人说:“别看他一头白发,其实才四十多岁。他的孩子不是被拐卖的,是抢走的。
他在深圳打工,老婆带着半岁的孩子在出租屋,三个年轻男子进来,把他老婆打晕,孩子抢走了。”
何秋惊讶的看着阿姨:“如此恶劣?”
阿姨擦擦泪:“抢走十几年了,她老婆疯了,他就跟着我们出来找孩子。”
我的天,还有入室抢孩子的?
真正是触动了何秋。
与阿姨交谈过后,何秋的脸上,就再也没有笑容了。
李俊军看着走神的何秋,问:“是不是又要动笔了?”
何秋无助的看着那些家长:“他们人人都是一本血泪史。我心里很难过,那些人贩子,真是丧尽天良。为什么一定要去偷孩子?”
李俊军轻轻一笑:“黄警官哪里有答案,你去见见人贩子,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何秋哀叹一声:“我好担心自己忍不住,会把他打一顿。”
李俊军眯着眼:“人贩子,只要被人抓到,必然会打得死去活来。
以前在市区实习,我就见到过一次,警察接警,到了目的地,都不着急上去拦阻。
让群众打得奄奄一息了,才把人带走,警察也恨人贩子。”
寻子家长,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一会儿,便要回去了。那位领头的大叔,一再感谢何冰的盛情款待。
他们开心而来,带着失落而归。
他们由衷的为孙晓华感到高兴,又不停的想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女儿儿子?
目送他们离开,何秋的心,总是被什么揪着,她有提笔的冲动了。
白苗一一上前,与每一位寻子家长拥抱,他们好像拥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李俊军坐在何秋身边,递给何秋一杯茶:“不吃饭,喝杯水吧。
孙叔说得是对的,我们派出所都接到了厅里的文件,全国对团圆行动,有一次力度很大的打击。
包括我们所,对村里孩子,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身份登记,遇到收养的,身份可疑的孩子,都要进行登记,采血。
我相信不久,他们中会有不少人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何秋擦擦泪:“太好了,其实很多孩子,都卖到了农村,不过我们村里,还没有听说过谁家孩子是抱养的。”
李俊军脸色严肃:“分地区的,有些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家里没有儿子的,总要养个儿子。
也正是这种思想,犯罪分子也有了作案的空间。
没有人买,何来的卖?”
何秋推了推李俊军:“别让白妈妈听到了,她会伤心的。”
李俊军往里瞄了一眼,白妈妈正在忙着烧水呢。
寻子家长们吃完饭,何秋和文娇,小张婶,大刘媳妇,把饭菜都撤了。
端来了茶水和一些瓜子花生,让他们喝茶聊天。
正要离开时,一位家长说:“你们都看了那本‘我来过’的小说吧。
主人公就是被拐卖到了农村,养育了一儿一女,女儿是奶奶带大的,教育得自私自利。
还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我天天都要追着看的。”
何秋愣住了,这是她的小说啊。
另外一位家长接话:“是啊,我都留言了,希望作者能写写我们被拐卖家庭。
可是作者没有回复我,也许留言太多,根本没有时间看吧。”
“我看了这本小说的阅读量,有几十万人看。要是我们的故事也能宣扬出去,至少有几十万人知道吧?”
何秋不由得停下来,坐在寻子阿姨身边,小心的问:“阿姨,一本小说能有如此大的宣传作用?”
阿姨点点头:“为了宣传,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跑,把孩子们的照片,摆在地上,也没有几个人看。
搞不好,还要被城管赶。小说有几十万人关注,那是多大的流量啊,我们做梦都想的。”
何秋小心翼翼的问:“阿姨,您家孩子多大了,怎么丢失的?”
阿姨好像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说起来:“我家儿子,我找了24年了,算算他应该28岁了。
那年,为了生计,我从农村去城里,开了一个发廊,店里有客人,我剪头发,儿子就在外面玩。
等我剪完头发出来,儿子就不见了。我像疯了一样,四处寻找,左邻右舍都帮着找,一点影子都没有。”
24年了,那么久远的事,可是在阿姨心里,好像就在昨天。
阿姨哭着:“那时候,也没有摄像头,我儿子便再也找不到了。
儿子丢了,家也丢了,他爸把我狠狠打了一顿,与我离婚了。
这些年,我依然理发,手里有了钱,就出来寻孩子,没有钱了,就去找家理发店,干几个月,赚点钱继续找儿子。”
阿姨说着,思绪飘向了远方:“孩子丢了,全部都是我的责任,他爸转身再婚了,又有了儿子。
而我,找了24年。我没有别的愿望,只要在我闭眼之前,能知道我儿子活着,活得好好的,就行了。”
说着,阿姨拉着何秋,指了指坐在对面的一位阿姨:
“我们叫她刘妈妈,肺癌晚期了,一直都在化疗。
我就怕跟她一样,明知自己快要死了,还是不知道孩子在哪里。”
何秋看向刘妈妈,她的头上裹着一个头巾,应该是化疗头发都掉光了吧?
她脸色苍白,与同伴交流的时候,依然眼神有光。
阿姨泛着眼泪:“每次群里有活动,她都要跟着来,她说在医院,就是等死,只有跟我们出来了,才有些活力。
我们这些人,都有相同的经历,要是不出门,守在家里,时刻都是煎熬了。
出来了,也知道没有结果,大家说说话,相互鼓励,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何秋也跟着流泪了,这群人,好难啊,人人都与孙叔一样,生活在巨大的黑洞中,只有找到孩子,才能走出那个黑洞。
他们又像一群得了癌症的病人,怎么治,也治不好,只有他们的孩子,才是治愈的良药,可他们的孩子,在哪里?
以前黄警官让何秋去采访人贩子,何秋拒绝了,今天见了这些人以后,何秋有了想法,或者,她可以用笔,帮帮他们。
如果陈多多愿意拍成短剧,播放量大,也是有些帮助的。
阿姨又指着一位满头白发中年人说:“别看他一头白发,其实才四十多岁。他的孩子不是被拐卖的,是抢走的。
他在深圳打工,老婆带着半岁的孩子在出租屋,三个年轻男子进来,把他老婆打晕,孩子抢走了。”
何秋惊讶的看着阿姨:“如此恶劣?”
阿姨擦擦泪:“抢走十几年了,她老婆疯了,他就跟着我们出来找孩子。”
我的天,还有入室抢孩子的?
真正是触动了何秋。
与阿姨交谈过后,何秋的脸上,就再也没有笑容了。
李俊军看着走神的何秋,问:“是不是又要动笔了?”
何秋无助的看着那些家长:“他们人人都是一本血泪史。我心里很难过,那些人贩子,真是丧尽天良。为什么一定要去偷孩子?”
李俊军轻轻一笑:“黄警官哪里有答案,你去见见人贩子,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何秋哀叹一声:“我好担心自己忍不住,会把他打一顿。”
李俊军眯着眼:“人贩子,只要被人抓到,必然会打得死去活来。
以前在市区实习,我就见到过一次,警察接警,到了目的地,都不着急上去拦阻。
让群众打得奄奄一息了,才把人带走,警察也恨人贩子。”
寻子家长,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一会儿,便要回去了。那位领头的大叔,一再感谢何冰的盛情款待。
他们开心而来,带着失落而归。
他们由衷的为孙晓华感到高兴,又不停的想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女儿儿子?
目送他们离开,何秋的心,总是被什么揪着,她有提笔的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