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烛火轻轻摇曳。
林渊指尖捻着那份来自虎牢关的军报,纸张的边缘已经被他摩挲得微微卷起。
关羽,关云长。
赤金色的“武圣”气运。
还有那匹本该属于吕布,如今却跟着关羽的赤兔马。
林渊的识海中,【姻缘天书】的嗡鸣声尚未完全平息,那片代表着关羽的,璀璨夺目的赤金色光团,像一颗新生的太阳,在他的气运图谱上,投下了灼热而霸道的光芒。这股气运,与赵云的“将星”之红,马腾的“忠义”之蓝,截然不同。它更加纯粹,更加凝练,带着一种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傲然。
更有趣的是,这股赤金色的气运,并未与刘备那团微弱的“仁义”气运紧密绑定,反而像是被一层薄薄的雾气隔开,若即若离。
“有意思。”林渊的嘴角,不受控制地扬了起来。
历史的轨迹,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偏离到了一个连他都无法预料的方向。关羽竟然提前离开了刘备,还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加入了袁绍的阵营。
这对于袁绍而言,是如虎添翼。但对于林渊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个尚未完全绑定的“武圣”,就像一颗挂在枝头,无主的神果。
谁都可以去摘。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林渊压下心中的悸动,将注意力从遥远的虎牢关,拉回到了更紧迫的西线。他的意识沉入识海,目光投向了舆图上那片广袤的凉州。
代表贾诩的蓝黑色丝线,如同一条灵蛇,已经深入了凉州腹地。而那团属于韩遂的灰色气运,正被一股浓郁的黑色“恐惧”所包裹,瑟瑟发抖。
好戏,该开场了。
……
凉州,武威郡。
作为进入凉州腹地的第一座大城,武威城远比关中城池要显得粗犷和萧索。城墙是用黄土夯筑而成,风沙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刀刻般的痕迹。街上的行人,多是些高鼻深目,带着彪悍之气的胡人与本地汉子,他们看着那队簇拥着一辆简朴马车,缓缓驶入城中的队伍,眼神里充满了审视与不驯。
队伍的最前方,是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文士,他骑着一匹瘦马,神情淡然,仿佛不是来一个危机四伏的陌生之地,而是去自家的后花园散步。
而在马车之侧,一个身材魁梧到令人窒息的男人,沉默地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他没有穿戴任何甲胄,只是一身简单的黑色劲装,身后背着一杆用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兵器。可即便如此,他周身散发出的那股仿佛能将空气都凝固的凶戾之气,让所有试图靠近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避开了。
正是贾诩和吕布。
武威太守,是韩遂的心腹,名叫梁兴。他早已接到韩遂的密令,要他“小心招待”这位新任的刺史大人。
府衙门前,梁兴带着一众属官,皮笑肉不笑地迎了上来。
“下官武威太守梁兴,恭迎刺史大人!”他躬身行礼,目光却在贾诩和吕布之间飞快地扫过。
贾诩翻身下马,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亲自扶起梁兴:“梁太守不必多礼,诩初来乍到,日后还需太守多多帮衬才是。”
他的态度谦和得像一个前来拜访的故友,没有半分上官的架子。
梁兴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了一些。看来传闻有虚,这贾诩,似乎也并非那般不近人情。
然而,当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吕布身上时,那刚刚放松下去的心弦,又猛地绷紧了。
吕布从马上下来,只是随意地往那里一站,身高便比周围的人高出了一个头。他那双鹰隼般的眸子,冷漠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里没有情绪,只有一种看待死物的漠然。
梁兴只觉得自己的后颈窝一阵发凉,额头上瞬间渗出了冷汗。
这就是吕布……
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让他这个在凉州沙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感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这位,想必就是护羌校尉,吕将军吧?”梁兴强笑着,拱了拱手,“久闻将军神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吕布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他只是自顾自地,将那杆巨大的方天画戟从背后解下,沉重的戟身拄在地上,坚硬的青石地砖,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闷响,竟被砸出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整个府衙门前,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那道裂痕,喉结不受控制地滚动着。
贾诩脸上的笑容不变,他像是没看到这尴尬的一幕,拍了拍梁兴的肩膀,笑道:“奉先他旅途劳顿,性子又直,梁太守莫要见怪。走,我们进去说。”
梁兴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他此刻才明白韩遂密信中那“小心招待”的真正含义。
这哪里是招待?这分明是伺候两尊神,一尊是笑面阎罗,另一尊,是索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武威郡的官场,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氛围之中。
新任的刺史贾诩,没有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甚至没有召集众官议事。他整日待在刺史府的书房里,调阅着武威郡近十年的户籍与税收卷宗,看得津津有味。
而吕布,则像一尊门神,每天雷打不动地,抱着他的方天画戟,站在书房门口。他不说话,也不动,只是偶尔会用一块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那冰冷的戟刃。
阳光照在戟刃上,反射出的寒光,晃得每一个从书房前经过的官吏,都心惊肉跳。
刺史府,一时间成了整个武威城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梁兴派出的探子,每天传回来的消息,都一模一样:刺史大人在看书,吕校尉在擦戟。
这算什么?
梁兴快要被逼疯了。他宁愿贾诩大发雷霆,或是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那样他至少知道该如何应对。可现在这种死一般的寂静,却像一根绳索,越勒越紧,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不知道,贾诩看那些陈年旧账,究竟想做什么。他更不知道,吕布那柄擦得雪亮的方天画戟,下一个,会落在哪颗脑袋上。
就在武威城内人心惶惶之际,贾诩终于有了第一个动作。
他下了一道刺史令。
命令的内容,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说武威郡与羌人接壤,军备废弛,命令武威郡下辖的两位校尉,阎行与程银,各自整顿兵马,操演阵法,以备不测。
阎行,是韩遂麾下第一勇将,性情刚烈,作战勇猛,在军中威望极高。
程银,同样是韩遂的旧部,为人谨慎,善于理财,掌管着武威郡大部分的军械与粮草。
这两人,一文一武,一勇一慎,素来不睦。阎行看不起程银的斤斤计较,程银则觉得阎行不过是一介莽夫。
这道命令,看似公允,却像一滴水,滴入了滚烫的油锅。
接到命令的当天,阎行便兴冲冲地,带着本部兵马,在城外的校场上操练起来,马蹄扬起的烟尘,几乎遮蔽了半个天空。
而程银,则慢悠悠地,以“清点军械,核对粮草”为由,迟迟不肯将新一批的箭矢和军粮,拨付给阎行。
阎行操练了三天,箭靶子都快用完了,箭矢却一支没见着。他顿时火冒三丈,带着亲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了程银掌管的武库。
“程银!你他娘的是什么意思?刺史大人有令,整军备战,你扣着我的军械,是想让老子的兵,拿着烧火棍去跟羌人拼命吗?”阎行一脚踹开武库的大门,对着坐在案后慢悠悠喝茶的程银怒吼道。
程银放下茶杯,眼皮都未抬一下,慢条斯理地说道:“阎将军说的哪里话?刺史大人同样有令,让我核对军械。这武库里的每一支箭,每一粒米,都是有数的。万一账目对不上,这个责任,是你担,还是我担?”
“放你娘的屁!”阎行气得脸色涨红,“老子在前线拼命,你在后面给老子穿小鞋?我今天就把话放这儿,你要么把箭给我,要么,老子就拆了你这破武库!”
“你敢!”程银也站了起来,脸色阴沉,“阎行,你别忘了,这是谁的地盘!你敢在武库动一根毫毛,我立刻上报主公,治你一个意图谋反之罪!”
“谋反?我看想谋反的是你!”阎行怒极反笑,他一把抽出腰间的佩刀,刀尖直指程银的鼻子,“你勾结新来的刺史,故意刁难我,是不是想借刀杀人,取而代之?”
“血口喷人!”
武库之内,两人带来的亲兵,也都纷纷拔出了兵刃,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
刺史府,书房。
一名密探,正跪在地上,将武库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汇报给贾诩。
贾诩依旧在看书,他头也未抬,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打起来了?”
“回大人,尚未。只是……只是对骂了一阵,便各自散了。”
“嗯。”贾诩应了一声,挥了挥手,“知道了,退下吧。”
密探退下后,贾诩才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那棵已经落光了叶子的枯树。
时机,还差一点。
他需要再添一把火。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取过笔墨,亲自写下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以刺史的名义,盛赞了阎行治军有方,并“私下”透露,自己已经向长安上表,推荐他为新任的“讨逆将军”,不日将有封赏下来。
写完信,他将其装入信封,却没有封口。
他叫来一名亲信,低声吩咐道:“把这封信,送到城西的‘悦来客栈’,交给一个叫张三的货商。记住,路上,要‘不小心’,让程银的人,看到信里的内容。”
亲信会意,领命而去。
书房外,吕布靠在廊柱上,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哈欠。他听到了书房里贾诩的低语,嘴角逸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又是这些阴沟里的手段。
他闭上眼,懒得再去理会。
然而,他没有看到,在他闭上眼的瞬间,贾诩的目光,正透过窗户的缝隙,静静地落在他身上。那目光,像是在审视一件工具,冰冷,而锐利。
夜色降临。
武威城,程银的府邸。
程银看着手中那封被“截获”的密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讨逆将军?
好一个阎行!好一个贾诩!
他们果然是串通一气!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心腹忧心忡忡地问道,“若是让阎行得了势,我等日后,怕是再无立足之地!”
程银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狠戾的光芒。
坐以待毙,绝不是他的风格。
许久,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备马!”他低吼道,“我要连夜赶回金城,面见主公!”
他要把这封信,亲手交到韩遂面前。他要告诉主公,阎行已经叛变了!
他要去借主公的刀,杀了阎行,也杀了那个在背后操纵一切的毒士,贾诩!
林渊指尖捻着那份来自虎牢关的军报,纸张的边缘已经被他摩挲得微微卷起。
关羽,关云长。
赤金色的“武圣”气运。
还有那匹本该属于吕布,如今却跟着关羽的赤兔马。
林渊的识海中,【姻缘天书】的嗡鸣声尚未完全平息,那片代表着关羽的,璀璨夺目的赤金色光团,像一颗新生的太阳,在他的气运图谱上,投下了灼热而霸道的光芒。这股气运,与赵云的“将星”之红,马腾的“忠义”之蓝,截然不同。它更加纯粹,更加凝练,带着一种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傲然。
更有趣的是,这股赤金色的气运,并未与刘备那团微弱的“仁义”气运紧密绑定,反而像是被一层薄薄的雾气隔开,若即若离。
“有意思。”林渊的嘴角,不受控制地扬了起来。
历史的轨迹,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偏离到了一个连他都无法预料的方向。关羽竟然提前离开了刘备,还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加入了袁绍的阵营。
这对于袁绍而言,是如虎添翼。但对于林渊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个尚未完全绑定的“武圣”,就像一颗挂在枝头,无主的神果。
谁都可以去摘。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林渊压下心中的悸动,将注意力从遥远的虎牢关,拉回到了更紧迫的西线。他的意识沉入识海,目光投向了舆图上那片广袤的凉州。
代表贾诩的蓝黑色丝线,如同一条灵蛇,已经深入了凉州腹地。而那团属于韩遂的灰色气运,正被一股浓郁的黑色“恐惧”所包裹,瑟瑟发抖。
好戏,该开场了。
……
凉州,武威郡。
作为进入凉州腹地的第一座大城,武威城远比关中城池要显得粗犷和萧索。城墙是用黄土夯筑而成,风沙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刀刻般的痕迹。街上的行人,多是些高鼻深目,带着彪悍之气的胡人与本地汉子,他们看着那队簇拥着一辆简朴马车,缓缓驶入城中的队伍,眼神里充满了审视与不驯。
队伍的最前方,是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文士,他骑着一匹瘦马,神情淡然,仿佛不是来一个危机四伏的陌生之地,而是去自家的后花园散步。
而在马车之侧,一个身材魁梧到令人窒息的男人,沉默地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他没有穿戴任何甲胄,只是一身简单的黑色劲装,身后背着一杆用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兵器。可即便如此,他周身散发出的那股仿佛能将空气都凝固的凶戾之气,让所有试图靠近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避开了。
正是贾诩和吕布。
武威太守,是韩遂的心腹,名叫梁兴。他早已接到韩遂的密令,要他“小心招待”这位新任的刺史大人。
府衙门前,梁兴带着一众属官,皮笑肉不笑地迎了上来。
“下官武威太守梁兴,恭迎刺史大人!”他躬身行礼,目光却在贾诩和吕布之间飞快地扫过。
贾诩翻身下马,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亲自扶起梁兴:“梁太守不必多礼,诩初来乍到,日后还需太守多多帮衬才是。”
他的态度谦和得像一个前来拜访的故友,没有半分上官的架子。
梁兴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了一些。看来传闻有虚,这贾诩,似乎也并非那般不近人情。
然而,当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吕布身上时,那刚刚放松下去的心弦,又猛地绷紧了。
吕布从马上下来,只是随意地往那里一站,身高便比周围的人高出了一个头。他那双鹰隼般的眸子,冷漠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里没有情绪,只有一种看待死物的漠然。
梁兴只觉得自己的后颈窝一阵发凉,额头上瞬间渗出了冷汗。
这就是吕布……
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让他这个在凉州沙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感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这位,想必就是护羌校尉,吕将军吧?”梁兴强笑着,拱了拱手,“久闻将军神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吕布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他只是自顾自地,将那杆巨大的方天画戟从背后解下,沉重的戟身拄在地上,坚硬的青石地砖,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闷响,竟被砸出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整个府衙门前,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那道裂痕,喉结不受控制地滚动着。
贾诩脸上的笑容不变,他像是没看到这尴尬的一幕,拍了拍梁兴的肩膀,笑道:“奉先他旅途劳顿,性子又直,梁太守莫要见怪。走,我们进去说。”
梁兴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他此刻才明白韩遂密信中那“小心招待”的真正含义。
这哪里是招待?这分明是伺候两尊神,一尊是笑面阎罗,另一尊,是索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武威郡的官场,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氛围之中。
新任的刺史贾诩,没有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甚至没有召集众官议事。他整日待在刺史府的书房里,调阅着武威郡近十年的户籍与税收卷宗,看得津津有味。
而吕布,则像一尊门神,每天雷打不动地,抱着他的方天画戟,站在书房门口。他不说话,也不动,只是偶尔会用一块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那冰冷的戟刃。
阳光照在戟刃上,反射出的寒光,晃得每一个从书房前经过的官吏,都心惊肉跳。
刺史府,一时间成了整个武威城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梁兴派出的探子,每天传回来的消息,都一模一样:刺史大人在看书,吕校尉在擦戟。
这算什么?
梁兴快要被逼疯了。他宁愿贾诩大发雷霆,或是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那样他至少知道该如何应对。可现在这种死一般的寂静,却像一根绳索,越勒越紧,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不知道,贾诩看那些陈年旧账,究竟想做什么。他更不知道,吕布那柄擦得雪亮的方天画戟,下一个,会落在哪颗脑袋上。
就在武威城内人心惶惶之际,贾诩终于有了第一个动作。
他下了一道刺史令。
命令的内容,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说武威郡与羌人接壤,军备废弛,命令武威郡下辖的两位校尉,阎行与程银,各自整顿兵马,操演阵法,以备不测。
阎行,是韩遂麾下第一勇将,性情刚烈,作战勇猛,在军中威望极高。
程银,同样是韩遂的旧部,为人谨慎,善于理财,掌管着武威郡大部分的军械与粮草。
这两人,一文一武,一勇一慎,素来不睦。阎行看不起程银的斤斤计较,程银则觉得阎行不过是一介莽夫。
这道命令,看似公允,却像一滴水,滴入了滚烫的油锅。
接到命令的当天,阎行便兴冲冲地,带着本部兵马,在城外的校场上操练起来,马蹄扬起的烟尘,几乎遮蔽了半个天空。
而程银,则慢悠悠地,以“清点军械,核对粮草”为由,迟迟不肯将新一批的箭矢和军粮,拨付给阎行。
阎行操练了三天,箭靶子都快用完了,箭矢却一支没见着。他顿时火冒三丈,带着亲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了程银掌管的武库。
“程银!你他娘的是什么意思?刺史大人有令,整军备战,你扣着我的军械,是想让老子的兵,拿着烧火棍去跟羌人拼命吗?”阎行一脚踹开武库的大门,对着坐在案后慢悠悠喝茶的程银怒吼道。
程银放下茶杯,眼皮都未抬一下,慢条斯理地说道:“阎将军说的哪里话?刺史大人同样有令,让我核对军械。这武库里的每一支箭,每一粒米,都是有数的。万一账目对不上,这个责任,是你担,还是我担?”
“放你娘的屁!”阎行气得脸色涨红,“老子在前线拼命,你在后面给老子穿小鞋?我今天就把话放这儿,你要么把箭给我,要么,老子就拆了你这破武库!”
“你敢!”程银也站了起来,脸色阴沉,“阎行,你别忘了,这是谁的地盘!你敢在武库动一根毫毛,我立刻上报主公,治你一个意图谋反之罪!”
“谋反?我看想谋反的是你!”阎行怒极反笑,他一把抽出腰间的佩刀,刀尖直指程银的鼻子,“你勾结新来的刺史,故意刁难我,是不是想借刀杀人,取而代之?”
“血口喷人!”
武库之内,两人带来的亲兵,也都纷纷拔出了兵刃,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
刺史府,书房。
一名密探,正跪在地上,将武库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汇报给贾诩。
贾诩依旧在看书,他头也未抬,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打起来了?”
“回大人,尚未。只是……只是对骂了一阵,便各自散了。”
“嗯。”贾诩应了一声,挥了挥手,“知道了,退下吧。”
密探退下后,贾诩才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那棵已经落光了叶子的枯树。
时机,还差一点。
他需要再添一把火。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取过笔墨,亲自写下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以刺史的名义,盛赞了阎行治军有方,并“私下”透露,自己已经向长安上表,推荐他为新任的“讨逆将军”,不日将有封赏下来。
写完信,他将其装入信封,却没有封口。
他叫来一名亲信,低声吩咐道:“把这封信,送到城西的‘悦来客栈’,交给一个叫张三的货商。记住,路上,要‘不小心’,让程银的人,看到信里的内容。”
亲信会意,领命而去。
书房外,吕布靠在廊柱上,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哈欠。他听到了书房里贾诩的低语,嘴角逸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又是这些阴沟里的手段。
他闭上眼,懒得再去理会。
然而,他没有看到,在他闭上眼的瞬间,贾诩的目光,正透过窗户的缝隙,静静地落在他身上。那目光,像是在审视一件工具,冰冷,而锐利。
夜色降临。
武威城,程银的府邸。
程银看着手中那封被“截获”的密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讨逆将军?
好一个阎行!好一个贾诩!
他们果然是串通一气!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心腹忧心忡忡地问道,“若是让阎行得了势,我等日后,怕是再无立足之地!”
程银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狠戾的光芒。
坐以待毙,绝不是他的风格。
许久,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备马!”他低吼道,“我要连夜赶回金城,面见主公!”
他要把这封信,亲手交到韩遂面前。他要告诉主公,阎行已经叛变了!
他要去借主公的刀,杀了阎行,也杀了那个在背后操纵一切的毒士,贾诩!